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他汀类药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具有高效、安全和耐受性好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强化调脂治疗在极高危患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出色的调脂作用,而且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抗炎等非调脂作用。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贾圣英  黄全跃 《医学综述》2009,15(17):2661-2663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血小板活化参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他汀类药物为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效应已不局限于调脂作用。近年一系列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有效调节脂代谢的同时,还可通过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等途径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后者可能与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辛伐他汀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一定程度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近期研究又发现,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作用远远超出调脂作用,其非调脂机制已渐引起临床重视,特别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保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本文旨在通过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观察,评价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是中老年人防治血脂异常疾病的有力武器之一。他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机理相同,主要用于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目前他汀类药物主要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西力伐他汀、阿伐他汀、血脂康等。他汀类药物在调节血脂异常的同时,还有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肾脏细胞、抗肿瘤细胞增殖、抗骨质疏松和预防痴呆等作用。以下就为您介绍一些他汀类药物可防治的常见中老年疾病:一、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有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增殖、调节…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及临床应用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璐  童荣生 《西部医学》2004,16(4):361-363
目的 介绍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国外近 5年文献资料。结果 他汀类药物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脑、肾、骨骼、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以及可预防老年痴呆、抗肿瘤和降低糖尿病风险。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非降脂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为临床上最常用的降血脂药物,近年来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通过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致命性横纹肌溶解,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报道2例他汀性肌病患者并对他汀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发病机制及防治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药物作为降低胆固醇的主要药物,具有稳定动脉斑块、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许多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表达;阻止脂肪细胞生成,同时使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调节核因子(NF)-κB通路,抑制NF-κB受体激活剂所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等多种作用机制影响骨代谢,从而使他汀类药物成为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丽  黄其昌 《医学综述》2007,13(21):1655-1657
他汀类药物被广泛用于降低胆固醇,但近来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可延缓慢性心力衰竭进展,改善心功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致残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证据、作用机制及目前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常用于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及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由于他订类药物的作用稳定,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小等特点,故在临床上用途十分广泛。现将其应用和评价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苗 《海南医学》2012,23(6):119-122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调脂药,近年来它的非调脂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其除了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等,这些非降脂作用即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s)。研究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地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更好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尽管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变化很小。他汀类药物降低LDL的获益早期即可出现,并早于其降低胆固醇的效应,甚至在治疗后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的患者也是如此。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卒中的风险,但LDL并不是卒中的重要预测因素。一些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的有益作用不仅仅是降低胆固醇,还存在非降脂作用.例如改善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临床对他汀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但有显著的降脂作用,而且还具有独立于调脂作用以外的其他心血管内保护机制,特别是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心肌肥厚、抑制血管炎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抑制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等作用明显,甚至几乎可以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环节,因此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的首选药。本文就他汀类药物近年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调脂药,近年来它的非调脂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其除了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等,这些非降脂作用即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s).研究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地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更好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与肺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孝全  孙斌  何庆 《西部医学》2007,19(2):295-297
他汀类药物通过减少FPP和GGPP从而抑制Rho和Ras的修饰,阻断细胞内某些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途径.而不依赖于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发挥作用,从而表现出多效性。他汀类药物可从血管通透性、血管新生、血管的粘附作用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产生诸多方面对肺纤维化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余强 《医学综述》2014,20(21):3941-3944
近年来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房颤)与炎症、氧化应激关系密切。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抗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神经激素激活等作用机制使形成房颤的病理基础减少。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被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具有降低房颤发生率的作用。该文对最近几年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陈永存 《医学综述》2011,17(8):1209-1211
他汀类药物是经典和高效的降脂药物,能通过降低胆固醇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不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多效性),这种多效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肾脏微血管再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和延缓肾脏纤维化等方面。了解他汀类药物这些肾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将为肾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具有高效、安全和耐受性好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强化调脂治疗在极高危患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出色的调脂作用,而且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等非调脂作用。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剂,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使血胆固醇水平降低。几个大型的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均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1],提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本身的调脂作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证实了其在防治心血管疾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强效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预防作用,以及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针对其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等作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调脂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益处已逐渐被公认,如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降低总死亡率。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效益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