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血管内光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机制研究尚少.目的探讨血管内光凝对曲张大隐静脉超微结构的改变.设计观察性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对象2004-01/04,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大隐静脉曲张并行血管内激光治疗的患者42例.纳入标准取踝部明显曲张而无明显血栓形成,表面皮肤完好,无明显营养性障碍的大隐静脉,患者均自愿参加,纳入9例.干预采用810 nm波长激光器,功率为12 W,暴光时间1 s,血管内光凝治疗曲张大隐静脉,3 h后取踝部光凝血管.主要观察指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光凝后血管超微结构变化.以正常静脉和治疗前曲张静脉作为对照.结果正常静脉分三层,内膜为单层血管内皮细胞,中膜为平滑肌细胞、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等,外膜为一疏松排列的结缔组织.曲张静脉组织学检查见内膜不完整,内皮细胞之间连接疏松,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或萎缩,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光凝后管腔内可见大量血细胞,血小板扁平,伸出伪足,贴附于胶原表面.血管内皮细胞和靠近管腔部位的平滑肌细胞结构破坏,细胞浆外溢,和细胞外基质融合;靠近血管腔部位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断裂,部分脱落于管腔;靠近外膜部位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和外膜结构没有改变.结论激光光凝治疗静脉曲张引起内膜和部分中膜结构破坏,大量血细胞聚集于管腔,促进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股浅静脉瓣窦环包联合激光光凝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9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首先在股部做4cm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瓣窦环包,矫正静脉()返流,同时高位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再由大隐静脉远端插入5F导管,光导纤维跟入,使用81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对下肢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及其浅静脉进行血管内光凝术。结果术后当天可自由活动,术后8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肢体活动自如,无皮肤灼伤,无皮下血肿和下肢水肿。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超声检查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深静脉瓣膜外修复处均无返流,无复发或再通现象,局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明显减轻,下肢酸胀感减轻或消失。结论股浅静脉瓣窦环包联合激光光凝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行、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EVLT联合治疗156例197条大隐静脉曲张.先于术肢大腿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行2 cm左右的切口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再用18G套管针穿刺内踝部位的大隐静脉主干,经套管插入超滑导丝,在超滑导丝的引导下将多用途导丝插入大隐静脉,注入少量肝素氯化钠溶液.而后将光纤插入导管,观察光纤的走行,使用半导体激光仪烧灼曲张血管,同时对烧灼部位加压压迫,完成治疗.结果:本组伤口均1期愈合,术后下肢酸胀沉重感不同程度缓解.随访2~16个月,156例静脉曲张均消失,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EVLT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易于操作的特点,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优选方法,但本方法应用于临床时间还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临床荟萃》2010,(3):187-187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尤以大隐静脉曲张更为多见。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以及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引起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静脉曲张后,下肢血液回流变慢和倒流,造成下肢淤血,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大隐静脉结扎十分段剥脱术。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虽然疗效确切,但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手术瘢痕影响美观等缺点。如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不影响美观,一直是普外科长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腔内激光凝闭术与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我院治疗的84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腔内激光凝闭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19.05%),术后简化36项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82.14±5.06)分,高于对照组的(75.12±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接受腔内激光凝闭术是安全可靠,具有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及复发率等优势,将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合术(EVLA)联合高位结扎抽剥术(HLS)对大隐静脉曲张(GSVV)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治疗的82例GSV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HLS治疗,观察组采用EVLA与HLS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静脉曲张程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及复发患肢的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为(2.46±0.41) cm,短于对照组的(3.09±0.55) cm;术后观察组静脉严重程度评分表(VCSS)评分为(8.49±3.24)分,低于对照组的(11.13±3.85)分;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CIVIQ-20)评分为(76.30±11.10)分,高于对照组的(69.81±9.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复发患肢CEAP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VV患者采用EVLA联合HLS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减轻静脉曲张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传统、经典的手术方式,但存在创伤大、切口多、痛苦大、术后瘢痕明显、住院时间长等弊端。腔内激光术(EVLT)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门新技术,其原理是激光通过置入静脉腔内的激光光纤末端各向同性散射,通过光热作用被周围的组织吸收转化为热能.使血管壁蛋白质或酶变性、失活,组织气化,破坏静脉壁的结构,造成损伤的显微性修复,使静脉纤维化.静脉血管收缩、闭合,从而旷置了该段血管,效果同剥脱术。2004年5~12月,我院采用英国DIOMED公司生产的激光治疗仪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5例(31条肢体),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激光腔内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金娅芬  丁飚 《上海护理》2005,5(6):34-35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率为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主要表现为肢体沉重坠涨,易疲乏,下肢体表的软性静脉团块,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等。轻者工作、生活受妨碍,重着可致不同程度的病残。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分段抽剥术因切口多、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恢复周期长且遗留较多手术切口疤痕.影响美观。我院采用德国940nm Domier激光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52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6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计75条)采用下肢静脉曲张血管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并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例出现皮肤灼伤,18例出现皮下淤斑,其余顺利康复。平均住院时间3d。结论血管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但应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锡川 《华西医学》2010,25(6):1068-1070
目的观察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4月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3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03年2008年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61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的患者1例伤口感染,1例手术后患肢疼痛,3例手术后3个月局部轻度曲张;其余患者下肢症状减轻或消失,手术后1个月复查时活动均无障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下肢深静脉损伤发生。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具有切口少、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激光和微波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自2007年9月—2009年8月间收治249例(295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其中138例(163条肢体)实施激光闭合术,111例(132条肢体)实施微波闭合术,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激光组的手术耗时少于微波组(27.5±6.3min比22.7±5.6min,P〈0.01),激光组的术中出血亦少于微波组(15.8±2.5mL比12.5±2.3mL,P〈0.05),微波组的3个月及1年再通率低于激光组(0.76%比2%及1.5%比6.5%),2组的Aberdeen评分改善值和住院天数基本相当,组织灼伤、皮下硬结、瘀斑、表皮麻木等并发症率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2组病例均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波和激光腔内闭合术都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6年5月间,采用帝克HOP-100 Diode Laser激光治疗机行腔内激光治疗130例(176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和疗效。结果:全组曲张静脉消失,平均住院时间3d。随诊1个月~2年,平均1年,无严重并发症,无复发,无明显手术瘢痕,全组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住院时间短、安全、有效、美观、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认真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及健康宣教,密切观察术后患肢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规范术后活动指导.加强对经皮激光闭合术患者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赵志明  邹俊 《家庭护士》2009,7(8):716-717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一直作为下肢静脉曲张的经典术式,但其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瘢痕多、欠美观等不足.近年来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外科治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1],其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腿上没有或基本没有伤口、痛苦小、疗效好、术后美观、恢复快的优点.我科2005年10月-2008年9月采用德国HOP-100半导体激光刀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病人42例(51 条肢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11/2008-06应用国产Surg las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160例(186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经1~18个月随访观察,有1条肢体术后1 a复发。常见并发症:皮下血肿4.30%、静脉炎5.91%、皮肤灼伤3.22%、隐神经损伤15.05%。结论: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但有关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尚需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科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IOMED 810mm激光治疗仪静脉腔内激光电凝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用改良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大隐静脉曲张并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观察组接受改良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术.比较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恢复时...  相似文献   

18.
赵凤玲 《现代临床护理》2008,7(10):31-32,52
目的总结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激光治疗仪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66例患者的手术配合过程,从护理的角度对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6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发生护理缺陷和术后早期感染。结论手术护士对腔内激光手术的良好配合增加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9.
李晨 《系统医学》2021,(11):126-128
目的 分析高位结扎联合血管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以随机信封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高位结扎联合血管腔内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综合评价研究组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81-5482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剥脱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点状剥脱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采用静脉点状剥脱术治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最安全、经济、有效的使用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