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的优缺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虽然后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非常重要的韧带,具有很多功能,能够限制胫骨过度后移,限制伸膝位侧方活动及膝关节旋转活动.  相似文献   

2.
膝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多发的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膝关节病变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项安全、花费-效价比良好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膝关节假体种类繁多,以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后稳定型膝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后交叉韧带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老年性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6月~ 2 0 0 4年 1月间本院对 16例患有严重老年性骨性膝关节炎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的非限制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结果 ,并采用HSS评分标准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6~ 42个月 ,疗效优 10例 ,良 6例。结论 :保留后交叉韧带全膝关节置换术为重症老年性骨性膝关节炎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工膝关置换术已经成为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终末期的主要治疗方式,而人工膝关节假体类型繁多,其中以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的使用最多,两种假体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保留后交叉韧带,目前很多学者对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保留后交叉韧带持有不同看法。现查阅国内外有关膝关节假体、后交叉韧带与本体感觉、屈伸间隙平衡、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的临床疗效比较等相关文献作一综述,并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后交叉韧带保留(PCR)型和后稳定(PS)型全膝关节置换(TKA)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两种不同假体置换术的临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000年4月~2005年10月139例(166膝)初次行TKA的患者资料,比较PCR型(PCR组)58例(69膝)和PS型(PS组)81例(97膝)的早期疗效,结合文献分析两种不同假体的优缺点及相关技术问题。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PCR组为94.2%,PS组为9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PCR组平均为93.9分,PS组平均为94.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PCR组平均为105.8°,PS组平均为10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诉患膝有轻微疼痛者,PCR组有7膝(占10.1%),PS组有10膝(占10,3%),均不需特殊治疗。有明显髌骨弹响征者PCR组2例,PS组4例,但对功能活动无影响。结论PCR型或PS型TKA后早期随访疗效满意;对膝关节畸形较轻,术中探查后交叉韧带结构完整者,可考虑采用PCR型假体,但应松解PCR,原则上宁松勿紧;对于PS型假体,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容易掌握,临床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后交叉韧带保留(PCR)型和后稳定(PS)型全膝关节置换(TKA)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不同假体置换术的临床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自2000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36例(39膝)初次行TKA的资料,比较PCR和PS型假体的临床疗效,结合文献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及相关技术问题.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5年6个月,PCR型组和PS型组术后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都明显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膝关节活动度PCR型组平均为106.6°,PS型组平均为10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交叉韧带结构完整者可采用PCR型假体,但应松解PCL,原则上宁松勿紧;对于PS型假体,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容易掌握,临床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临床报告显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膝关节PCL损伤的重建,已成为运动医学和骨外科学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 ,PCL)的重建术式尚存在很多争议。近年来,关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已成为骨科学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1 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PCL起自胫骨髁间隆凸后方,向前内方成70~80°,斜行止于股骨内髁的外侧面,平均长38mm ,宽1 3mm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损伤中 ,累及后交叉韧带 (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者约占 5%~2 0 % [1] 。对于PCL附丽部撕脱性骨折及合并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者 ,一致认为应尽早手术治疗[1~ 3] 。对于单纯性损伤 ,虽然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股四头肌锻炼恢复膝关节稳定 ,但由于长期随访发现骨关节炎的发生显著增高 ,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早期重建 ,特别是对年轻或从事体育运动者尤应如此[2~ 4 ] 。术后替代物在膝关节活动中因受到不断的牵拉而松驰或固定失败一直是困惑外科医生的主要难题。人们主要从替代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髌骨切除病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将 9例髌骨切除术后病人的TKA手术效果和正常病人的TKA手术效果对比。结果 :髌骨切除组的 7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 ,另 2例病人仍有持续性疼痛。对照组病人的疼痛全部缓解。髌骨切除组病人的平均术前活动度是 78° ,术后为 90°。其中的 2例病人分别因为无菌性胫骨部件松动和感染而接受翻修术。对照组病人的平均术前活动度为 82° ,术后为 83°。对照组没有一个病人出现并发症。结论 :尽管髌骨切除术后的TKA病人有多种并发症 ,但是这一手术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采用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切除旋转平台型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股骨相对于胫骨的前后运动模式和股骨后髁偏距(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PCO)的变化,探讨二者对膝关节屈曲度(range offlexion,ROF)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6月40例40膝采用PCL切除旋转平台型假体行TK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22例;年龄56~87岁,平均70.6岁。病程5~14年,平均9.1年。左膝11例,右膝29例。术前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KSS)为(48.0±5.5)分,ROF为(77.9±9.0)°。手术前后摄X线片测量PCO及股骨后滚距离,以术后最大屈膝时股骨后滚距离和PCO的变化值为自变量,以膝关节最大ROF的改善值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4.7个月。末次随访时KSS评分为(91.9±3.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00,P=0.000);临床效果优良。末次随访时ROF为(102.0±9.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5,P=0.000)。术前PCO为(31.6±5.5)mm,末次随访时为(30.6±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5,P=0.001)。术后末次随访时股骨后滚距离为(—1.2±2.1)mm,95%可信区间为—1.9~—0.6 mm;27例(67.5%)发生矛盾性前移,1例(2.5%)位移为0 mm,12例(30.0%)出现后移。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成立(R=0.785,R2=0.617,F=61.128,P=0.000),股骨后滚距离可纳入方程(t=7.818,P=0.000),但PCO被剔除(t=1.471,P=0.150),最终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25.587+2.349x。结论 采用PCL切除旋转平台型假体行TKA术后的股胫运动学多表现为屈膝过程中股骨相对胫骨的矛盾性前移,它是限制术后膝关节ROF的因素之一;术后PCO改变与术后ROF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保留后交叉韧带与不保留后交叉韧带术后效进行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Medline(1995/2012435)、Pubmed(1995/2012435)、SPINGER(1995/2012435)、JohnWiley(1995/2012435)、ScienceDirect(1995/2012-05)、EBSCO(1995/2012435)、CNKI(1995/2012435)、万方数数据库(1995/2012435),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5个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共685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均降低,但保留后交叉组比不保留后交叉组下降更明显[RR=-1.07,95%a为(-1.86,-0.29),P〈0.01]。两组患者术后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但是保留后交叉组与不保留后叉组术后无统计学差异[RR=-3.34,95%CI为(-7.18,0.50),P〉0.05]。两组患者术后SF生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RR=-1.26,95%CI为(-3.72,1.21),P〉0.05]。两组患者术后SF心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RR=-1.53,95%CI为(-3.88,0.83),P〉0.05]。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3.08,95%C/为(0.81,11.65),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0.77,95%CI为(0.26,2.35),P〉0.05]。结论保留后交叉较不保留后交叉韧带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更能减轻疼痛评分、而两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SF心理评分、SF生理评分、术后并发症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中等长点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中其股骨附丽部上的等长点。方法 取 7侧正常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 ,切除后交叉韧带 ,在其股骨附丽部上选前、后、中、近、远五个测试点 ,用细软钢丝将各点与胫骨附丽部中点相连 ,将标本固定于 CPM功能锻炼器上 ,用百分表测量膝关节 0°~ 12 0°活动范围内各钢丝关节内长度的变化。结果 比较各点的钢丝在关节内长度变化的最大值 ,发现前测试点变化最大 ,远点次之 ;近测试点变化最小 ,而近、中两点无显著性差异 ,中、后两点亦无显著性差异 ,但近、后两点有显著性差异 ;近、中、后三点的钢丝关节内长度的最大值均不超过 2 m m。结论 在后交叉韧带重建中 ,应以其股骨附丽部上缘的中点 (即本实验中的近测试点 )为中心钻孔 ,建立股骨骨隧道。术中根据需要 ,可将钻孔中心向中点和后缘偏移。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最大限度保留骨量、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合适的病例选择是保证其疗效的关键因素。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mciate ligament,ACL)缺陷一直被多数学者视为单髁置换术的禁忌证。对于骨性关节炎患者,多伴有ACL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何选择适合单髁置换的病例,术前如何判断,对于ACL缺陷的病例采用何种方法治疗,这些问题都困扰着临床医师。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进行文献回顾。一、ACL缺陷为单髁置换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6.
Wang XF  Chen BC  Shi CX  Gao SJ  Shao DC  Li T  Lu B  Chen JQ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2):839-842
目的通过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或后交叉韧带(PCL)部分松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屈曲间隙过紧进行处理,分析这两种方法对TKA术后膝关节运动学的影响。方法测量6例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在完整状态下、正常TKA、屈曲间隙过紧、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PCL部分松解TKA术后膝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的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及最大屈曲度。结果屈曲过紧TKA与正常TKA相比,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及旋转松弛度均显著较小(P〈0.05)。与屈曲过紧TKA相比,增加胫骨后倾角后,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和旋转松弛度均明显增大(P〈0.05)。PCL部分松解与屈曲过紧TKA相比,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明显增加(P〈0.05);旋转松弛度在屈曲30°、60°、90°时明显增加(P〈0.05)。与PCL部分松解相比,增加胫骨后倾角的内外翻松弛度在屈曲30°、60°、90°时明显较大(P〈0.05);旋转松弛度在屈曲0°、30°、60°和90°时明显较大(P〈0.05)。屈曲过紧TKA的最大屈曲度(120.4°)与正常TKA(130.3°)及增加胫骨后倾角(131.1°)相比明显较小(P〈0.05)。增加后倾角与PCL部分松解(124.0°)相比,最大屈曲度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6)。结论屈曲间隙过紧TKA术后膝关节的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和最大屈曲度均减小;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后,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和最大屈曲度均明显增大;PCL部分松解仅能明显增大前后松弛度。因此对于TKA术中屈曲紧张的膝关节,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比PCL部分松解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的运动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联合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合并ACL损伤的早中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32例膝关节OA伴ACL损伤患者,均一期行UKA联合ACL重建术。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41~63岁,平均50岁。左膝17例,右膝15例。ACL损伤原因为运动伤(25例)及交通事故伤(7例);其中陈旧性损伤27例,急性损伤5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均为膝关节内侧室疼痛,伴膝关节运动不稳。术前X线片测量示膝关节内翻角为(3.1±0.6)°。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112个月,平均55个月。2例发生活动半月板脱位,均更换较厚半月板垫片后获较好疗效。X线片复查示,经手术矫正患肢膝关节外翻角为(4.0±0.7)°。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假体松动迹象,但10例存在胫骨侧假体生理性透亮线(1 mm)。末次随访时,患者牛津膝关节评分(OKS)、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以及Tegner运动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肢胫骨假体后倾角为(3.9±1.2)°,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123.5±2.8)°成正相关(r=0.392,P=0.031)。结论对于原发性ACL损伤伴继发性膝关节内侧室OA或膝关节内侧室OA伴急性ACL损伤,选择一期UKA联合ACL重建术可获得较好早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看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从关节外到关节内,从开放手术到关节镜手术,从非解剖到解剖重建[1],目前的成功率达到85%左右。在失败的病例中,绝大多数是由于隧道位置错误,特别是股骨隧道错误,当然还有例如移植物张力不足、康复不当等其他方面原因,另外还有7%没有任何已知技术错误的病例逐渐发展出现残  相似文献   

19.
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术方法取得了很好的长期效果以及假体生存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膝关节假体以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uciate retaining, CR)以及后稳定型(posterior stabilized, PS)为主。无论是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还是后稳定型假体,在置入时都需切除前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本体感受器的重要存在部位,前交叉韧带的切除会造成膝关节的本体感觉以及运动力学的改变,使得患者的主观感受不是特别满意。作为能最大程度模拟自然膝关节运动力学的保留前后交叉韧带型(bicruciate-retaining, BCR)假体,最近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郭林  杨柳  段小军  陈光兴  戴刚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804-1807
目的 针对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保留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进行15年以上临床随访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失败原因.方法 对Medico-Chirurgical du Cedre中心1990年9月至1992年3月行PCL保留型全膝关节假体初次置换术获得随访的153例(178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采用术后X线测量结合随访时国际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评估手术疗效,X线测量包括髋膝踝角(HKA)平均值、HKA绝对偏差、α角、β角、髌骨指数(AP/AT)、胫骨后倾角(PTA)等.以翻修率作为假体生存率最终评定标准.结果 153例患者随访时31例(49膝)死亡,4例(4膝)失访,获访118例(125膝).翻修11膝,15年以上假体生存率93.7%.翻修11膝原因分别为:9膝为假体界面无菌性松动(其中7膝伴严重骨溶解,2膝为胫骨假体周围透亮线伴疼痛),1膝反曲畸形,1膝内侧胫骨平台塌陷.术后随访时膝关节协会评分达173分,优良率95.9%.对比翻修患者与未翻修患者临床资料:对侧未手术膝关节内外翻角、术前正位X线片β角、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协会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L保留型假体可以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15年以上生存率优良.仅个别病例失败与PCL失效有关,聚乙烯衬垫后部过度磨损和髌股关节并发症少见.未手术侧膝关节畸形程度和术侧膝关节胫骨侧内翻畸形程度可能是影响假体翻修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