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utation(s) in preS region of HBV and hepatitis B disease progres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genotype C chronic HBV infection. Methods Ninety-thre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enotype C HBV infection, including 24 asymptomatic carriers (ASC), 2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22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LC) and 21 HCC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Levels of HBV DNA, HBeAg,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ate transaminase (AST) were measured. HBV preS region was analyzed by PCR direct sequencing.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preS T3098C and T53C mutations ofgenotype C HBV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C and HCC patients than ASC and CHB patients. The rate ofT3098C mutation in ASC, CHB, LC, and HCC patients were 0.00% (0/24), 3.85% (1/26), 9.09% (2/22), and 30.77% (8/22), respectively (P=0.0015), while the rate of T53C mutation was I2.50% (3/24), 3.85% (1/26), 40.91% (9/22), and 42.31% (11/26), respectively (P=0.0012). Conclusion The frequency of genotype C HBV preS T3098C and T53C mut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 infection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2.
林锦清  江家骥 《医学综述》2009,15(17):2561-2564
根据来源可将调节性T细胞分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和获得性调节性T细胞,其表达多种特殊标志物,如CD25、CD127、Foxp3等,其中最具特异性的是Foxp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的频率升高,与HBV DNA载量、HBeAg呈正相关,并且能抑制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 1(ND1)基因的T3394C位点突变与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收集 338例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及 2 6 2例正常对照组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突变筛查 ,DNA序列分析确认。【结果】糖尿病患者中T3394C突变者共 8例 (2 37%) ,正常对照组中只有 1例 (0 38%,P <0 0 1)。糖尿病突变患者中 4例有糖尿病家族史 ,4例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和 /或出现并发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结论】ND1/T3394C突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组 ,提示这个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基因型及病毒变异对慢性肝病进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进一步研究HBV基因型及病毒变异与慢性肝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以及部分PCR产物测序的方法对401例慢性HBV感染者.包括112例HCC患者(HCC组),129例无症状携带者(ASC组),70例肝硬化患者(LC组)和90例慢性肝炎患者(CH组)进行HBV基因分型以及BCP和PC变异检测.结果 401例慢性HBV感染者中181例发生B基因型感染,220例发生C型感染.HCC组中C型分布高于其他3个疾病组;C基因型感染者BCP变异多于B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PC变异多于C基因型;同时BCP变异发生率随着病程进展而递增:在ASC组、CH组、LC组和HCC组里的BCP变异阳性率分别为22.4%、35.0%、50.0%、74.1%.C1与C2亚型相比,C1有较高BCP变异阳性率,而C2有较高PC变异发生率.结论 BCP变异与肝病进程存在依从关系,因此BCP变异的检测对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和临床结局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贫血、黄疸、脾肿大等,可采用外周血涂片诊断HS,但由于膜蛋白缺陷类型及遗传方式异质性明显,常造成漏诊及误诊。大部分H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分HS患者无家族史,其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新生突变。HS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基因突变所致的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目前已从分子水平方面发现ANK1、SLC4A1、SPTA1、SPTB及EPB42基因突变常可促使其对应编码蛋白缺失进而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而国内关于HS相关基因突变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谢正德  申昆玲 《医学综述》2007,13(14):1057-105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何杰金淋巴瘤相关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包括EB病毒与何杰金淋巴瘤相关的证据、何杰金淋巴瘤的不同发病模式和病理类型与EB病毒阳性检出率的关系、何杰金淋巴瘤患者EB病毒感染与否对患者临床结果和预后的影响,以及何杰金淋巴瘤组织中麻疹病毒抗原存在的证据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获取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芯片病毒靶序列,对C型HBV第228位碱基进行点突变。方法通过不同基因型HBV全基因组的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基因型A,C,D,G在228位上的碱基为G,而基因型B,E,F,H为A,所以检测该位点的碱基类型可以实现HBV基因型的初步分型。结果将C型乙肝病毒第228位上的单位碱基由G突变为A,经测序后证明突变成功。结论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SOEing)是一种简便引入点突变的方法,可以应用此法制备HBV基因分型芯片检测基因片段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乙肝病毒(HBV)不同亚型,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实现对HBV的快速检测及基因分型。方法分别设计HBV B、C、D三亚型基因组特征序列的LAMP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特异灵敏的HBV亚型LAMP检测方法,并与Real-time PCR方法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比对。结果 LAMP法在数十分钟内有效地检测出HBV的B、C、D三亚型;其中,HBV-B亚型的检出限为17拷贝;C亚型的检出限为25拷贝;D亚型的检出限为10拷贝。与Real-time PCR法相比,灵敏度提高1 000倍左右。结论 LAMP法可实现HBV的快速检测及分型,具有高特异度和高灵敏度,可用于临床检测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C基因亚型与病毒变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55例慢性HBVC基因感染者,包括78例肝细胞癌(HCC)、36例肝硬化(LC)和41例慢性肝炎(CH)血清样本进行C基因亚型和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BCP)以及前C区(PC)变异检测。结果在HCC、LC和CH研究组中C1的分布均高于C2,同时C1亚型有较高的BCP变异,C2亚型有较高的PC变异(P<0.030)。结论慢性HBVC基因型患者HCC的高发生率和有较严重的肝脏损害可能与其中C1分布较多有关,因此HBVC基因型患者进行亚型鉴定能更好地评估HBV基因型系列对慢性HBV感染疾病进展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者的基因型、HBVDNA及多聚酶P区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83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HBV基因型、HBVDNA及多聚酶P区的基因变异。结果83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B基因型26例,C基因型57例,B型YIDD变异率69.2%(18/26)、YVDD变异率30.8%(8/26),C型YIDD变异率63.2%(36/57)、YVDD变异率33.3%(19/57),B、c基因型发生YMDD变异模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B型rtM204I突变率53.8%(14/26),综合变异率46.2%(12/26),C型rtM2041变异率26.7%(15/57),综合变异率73.7%(42/57),B、C基因型变异位点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耐药变异时c型HBVDNA水平(6.60±1.42)lg拷贝/毫升高于B型(5.88±1.46)1g拷贝/毫升,YIDD变异时c型(6.40±1.48)lg拷贝/毫升、B型(5.68±1.32)1g拷贝/毫升,YVDD变异时C型(6.18±1.87)1g拷贝/毫升、B型(6.82±1.45)lg拷贝/毫升;rtM204I变异时B型(6.12±1.45)lg拷贝/毫升、C型(5.57±1.45)lg拷贝/毫升(P〉0.05);综合变异时c型(6.68±1.51)lg拷贝/毫升,B型(5.76±1.57)lg拷贝/毫升(P〈0.05)。结论c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发生率高于B型;基因型与变异位点类型有关,与YMDD变异模式无关;耐药变异时HBVDNA水平c型高于B型,与综合变异有关,与YMDD变异模式无关。  相似文献   

11.
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检索系统,以"急性胆源性感染"、"肠黏膜屏障"、"凋亡"为关键词,检索1998年1月—2011年2月有关急性胆源性感染与肠黏膜屏障的文献。纳入标准:(1)急性胆源性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2)急性胆源性感染的中、西医治疗;(3)肠黏膜屏障与细胞凋亡。根据纳入标准,粗选128篇关于急性胆源性感染与肠黏膜屏障的文献,精选69篇,最后纳入分析45篇。结果显示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密切相关,JNK信号通路是影响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主要通路。急性胆源性感染可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入血,二次激发炎症级联反应,导致SIRS发生而影响预后。"清"、"下"中药在治疗急性胆源性感染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其分子学机理尚未阐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HBV基因B,C基因型患者间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的差异。方法以我国主要流行的B,C基因型为病毒学背景,设计覆盖HBV全基因序列的重叠多肽池,PCR-RFLP方法检测患者HBV基因型,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30例基因B,C型慢性HBV感染者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差异。结果在3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B型有21例(70%),基因C型有9例(30%);在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方面,HBV基因B型患者明显高于基因C型患者(P=0.021)。结论HBV基因B型较高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水平对于解释HBV基因B型患者与基因C型患者临床转归差异提供了细胞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自限感染和慢性感染与原蛋白转化酶FurinP1启动区SNP一229C/T的关系。方法收集112例抗一HBs和抗一HBe阳性的HBV自限感染者和300例HBV慢性感染者的外周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竞争分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为基础的方法对FurinP1启动区SNP一229C/T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全部患者中,C等位基因频率为74.6%(615/824),T等位基因频率为25.4%(209/824),CC、CT和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0.9%(251/412)、27.4%(113/412)和11.7%(48/412),不完全符合Hardy—Weinberg分布。与自限感染相比,HBV慢性感染者携带较高频率的T等位基因(28.2%vs17.9%,P〈0.01)、1Tr基因型(14.3%vs4.5%,P〈0.01)和较低的C等位基因(71.8%VS82.1%,P〈0.01)、CC基因型(58.0%VS68.8%,P〈0.05)。在慢性感染患者中,HBeAg的状态与基因型分布无关。结论FurinP1启动区SNP.229C/T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HBV感染的转归,有望成为临床上HBV感染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感染和未感染HBV人群血清中C3、C4的含量。方法:ELISA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免疫透射比浊试验测定C3、C4含量。结果:检测148例人群中16例HBV感染后补体C3、C4含量低于正常值的有16例。结论:HBV感染后血清中C3、C4含量与未感染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人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南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中17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的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HBV及HCV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HCV RNA。分析HIV-1阳性,抗HCV阳性、抗HCV阴性组及HIV-1/HCV感染组中不同HCV RNA载量组HBV病原学检测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178例HBsAg阴性的HIV-1感染者中,HBV-M全阴性35例;单独抗HBs阳性25例;单独抗HBc阳性51例;HBsAb及HBcAb均阳性34例。抗HCV阳性HIV-1感染者与抗HCV阴性HIV-1感染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标志物(HBV marker,HBV-M)阴性、单独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单独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HBsAb及HBcAb均阳性及HBV DNA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CV RNA载量患者HBV 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人群中,HCV感染及HCV RNA载量高低与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无关;但合并HCV感染可加重HIV-1感染者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安哲  王香玲  雷珂  屈梦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17-161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对HB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定性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和PreS1蛋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乙肝病毒DN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外周血HBeAg、HBsAg。结果按13→135→145→15的模式转换次序PreS1阳性率依次为91.84%、85.79%、71.01%、78.82%;PreS1阳性率随HBV-DNA水平升高而升高,对HBV-DNA的Se=0.81、Sp=0.27、kappa=0.1;在各模式中PreS1阴性组和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HBeAg定量>1 U/ml)对于PreS1的OR=4.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MH=4.34);PreS1阳性率随HBsAg定量水平升高而升高。结论外周血PreS1受HBV-M模式、HBV-DNA、HBeAg、HBsAg的影响;在H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结合上述因素对其检测结果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381例HBV感染者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株感染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SSCP分析技术对381例HBV感染者进行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感染者中,检出率以肝癌患者最高(66.7%),其次为慢重肝(50.00%)、肝硬化(43.75%)和慢性肝炎(35.35%),它们与无症状HBV感染者和急性肝炎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ALT明显升高的患者中,前C突变的检出率(34.86%)明显高于ALT正常者(21.71%)。结论: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可能与乙型肝炎病变的病程和严重程度有关;SSCP方法是检测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较为简便、快速、经济的方法,适合于对大样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彻底地清除病毒导致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是慢性乙型肝炎迁延不愈、肝慢性损伤的一个主要机制。因而打破HBV感染后的免疫耐受状态,调整紊乱的免疫系统将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对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方面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现状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杨浦娟 《医学综述》2011,17(8):1143-1146
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是目前治疗HCV感染比较有效的方法。宿主IL-28B的基因多态性与抗HCV的应答有关,也与HCV的自发清除有关,IL-28B基因的变异决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宿主IL-28B基因型有助于抗HCV疗效的预测,对临床抗HCV治疗决策的制定有指导作用。现就IL-28B的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