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南宁 《中外医疗》2016,(10):87-89
目的 通过对青年肾癌的多方面分析探究,得出青年肾癌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方法 通过方便抽取该院2004年—2014年10年中治疗的肾癌患者进行分析,所抽取60例患者年龄需小于40岁,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并随机抽取60例同时期的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个研究组的患者进行肿瘤的分期和分级,并进行预后的相互对比.结果 在术后4年的生存率青年组为53%,中老年组为68%,术后4年的生存率青年组明显低于中老年组.结论 青年对于肾癌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肾癌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所以在早期的时候难以发现.从肾癌本身来说,青年发现肾癌的时候往往肾癌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相对来说较差.想要全面提升青年肾癌的患病率和治愈率,就需要全面提升青年对肾癌的正确认识,并尽早发现尽早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型肾癌的临床特征,提高青年型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我院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447例肾癌,对其中31例青年型.肾癌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普通人群肾癌比较.结果:本组青年型肾癌31例,其中男9例,女22例,男女之比约为1:2.44;偶发癌10例(32.3%),症状癌21例(67.6%);小肾癌3例(9.7%),直径3cm以上肾癌28例(90.3%).本组青年型肾癌5年生存率为53.6%.与同期普通人群.肾癌5年生存率57.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重视青年人群的健康体检,B超是简便、快捷、有效的方法.治疗的主要方式是仍是根治性肾切除,但应重视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偶发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复习358例偶发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327例非偶发性肾癌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偶发肾癌与非偶发肾癌在发病年龄、患者性别、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别;偶发肾癌与非偶发肾癌相比体积小,病理分期低,5年生存率高.结论 B超和CT是发现偶发肾癌的主要方法 ;影响偶发肾癌的预后因素主要是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偶发肾癌临床特点.方法:对在我院行肾癌根治术的141例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偶发肾癌和非偶发肾癌在发病年龄、性别、患侧、细胞类型上差异无显著性.而在肿瘤体积大小、病理分期、术后远期生存率、恶性程度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B超和CT是发现偶发肾癌的主要方法。偶发肾癌具有体积小、病理分期低、生长局限,恶性程度低、术后远期生存率高等特点,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偶发肾癌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偶发性肾癌的检出率明显增高.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肾癌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97例,其中偶发性肾癌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彭启伦  宋波 《重庆医学》1995,24(5):277-278
肾癌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临床出现血尿、肿物、疼痛三大典型症状时,已属晚期。而早期诊断、治疗肾癌是当今泌尿外科难题之一。现将1976~1992年收治的54例肾癌,就早期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原发性肾肉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肾肉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6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因肺部转移灶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梭形细胞肉瘤而行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平滑肌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横纹肌肉瘤4例,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透明细胞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13例获得随访,存活7~132个月,获访者总的平均生存期为23.2个月。结论:肾肉瘤是肾肿瘤中的罕见类型,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速、易转移、预后差及生存期短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根治性切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9年1月~2005年6月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86: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肾细胞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以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为主。86例中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71例(8z.6%);6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7.0%),9例术中因肿瘤分期较晚无法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示:透明细胞癌56例(65.1%),颗粒细胞癌14例(16.3%),混合型癌11例(12.8%),其它5例。随访55例,3年生存率为69.8%(60/86),5年为57.0%(49/86)。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决定肾细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青年乳癌(35岁以下)较少见,一般认为其侵袭性较强,预后不良。本院近20a共收治青年女性乳癌5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35例肾癌中11例囊性肾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病人中8例行肾癌根治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多房囊性肾癌8例,单房囊性肾癌3例;透明细胞癌9例,嫌色细胞癌2例.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1个月,平均27.9个月,无瘤存活10例.结论 囊性肾癌采用肾癌根治或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0例肾脏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检出40例均为健康人群查体发现并经CT和MRI进一步证实。行肾癌根治术30例,肿瘤剔除术10例。平均随访7年,根治术后死亡2例。肿瘤剔除术后死亡1例。结论偶发肾脏癌应视B超、CT、MRI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术中应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偶发肾脏癌仍宜行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偶发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收治的136例肾癌,对其中43例偶发肾癌进行临床分析并与非偶发癌比较。结果:偶发癌组大多分期分级低,5年生存率(71.43%)高于非偶发组(41.30%)(P<0.05)。结论:B超是健康普查发现偶发肾癌的最实用有效的检查。根治性肾切除仍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偶发肾癌的认识,对肾癌的早期诊治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经过均顺利,手术时间70~105 min,平均85 min;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均未发现肾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是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是局限性小肾癌特别是对侧肾脏病变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黄卫  岑松  钟江  刘元晓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295-295,307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8年6月~2008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15例囊性肾癌,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临床与治疗。结果13例为多囊性肾癌,2例为单囊性肾癌,术前CT诊断12例,超声波诊断9例,15例患者均行肾癌根治术,其中1例在此之前曾行后腹膜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2例术前诊断不明确,行手术探查,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结论囊性肾癌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影像学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部分尚需手术探查,采用肾癌根治术或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囊性肾癌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1987年4月~1996年4月收治双侧肾细胞癌6例,占同期收治肾癌病例的1.2%,双侧同时发病2例,非同时发病4例,后者首发一侧已行根治性肾切除,6例均采用保存肾单位的手术治疗,术后经随访2个月~9年,平均随访41个月,均获得存活,且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文中就双侧肾细胞癌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侧9例、双侧1例。绝对指征1例,相对指征3例,选择性指征6例。肿瘤直径1.8-4.5cm,均为T1期(1997年TNM标准);行改良肾肿瘤剜除术(切缘于肾肿瘤外1cm正常肾实质处)7例,肾上极切除术1例,肾下极切除术2例。结果10例患者随访4-60个月,平均30个月,未见并发症及残肾肿瘤复发,无瘤生存率与根治性手术者相近。结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有效,适合于对侧肾功能正常、一侧局限且较小的肾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7.
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复习24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观察每例HE光镜切片,所有病例均行免疫组化检查,部分病例行胶体铁染色.结果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其余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随访6~110个月(平均34个月),2例术后1.5~2年死于癌转移,其余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预后较好的肿瘤,病理诊断是关键,宜及早手术,提倡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指导下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Bosniak's classification, renal cysts with moderate calcification, irregular margins, and thickened enhanced septa should raise a suspicion of malignancy. Diagnosis of multilocular renal cysts depends on their histological features. Since 1951, it has generally been considered that a multilocular renal cyst can change from a benign lesion to one which may be combined with malignant change. According to a report from Japan, multilocular renal cys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are uncommon, and the reported incidence was about 9%. A radical nephrectomy was performed for malignant change. Herein, we present 4 cases of multilocular cyst (Bosniak's class IV)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review the related literature for their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