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国产色觉检查D-15色彩排列试验盒和国外PanelD-15试验盒对25例(50眼)正常人,141例(263眼)先天性色觉异常者和眼病病人进行检查,证实国产色觉检查D-15色彩排列试验盒已达到国外PanelD-15试验盒的水平,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国产色觉检查D─15色彩排列试验盒和国外PanelD-15试验盒对25例(50眼)正常人,141例(263眼)先天性色觉异常者和眼病病人进行检查,证实国产色觉检查D-15色彩排列试验盒已达到国外PanelD-15试验盒的水平,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左旋多巴对弱视患者色觉的影响,揭示其可能存在的色觉恢复机制.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常规配镜后符合单眼弱视的初诊患者55例(110眼),年龄5~12周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54眼)和左旋多巴组28例(56眼),对照组予配镜+遮盖健眼治疗,左旋多巴组予配镜+遮盖健眼+口服左旋多巴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查2组患者的双眼视力、屈光状态、颜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CP-VEP).视力与FM-100 Hue色觉测试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CP-VEP的波幅及潜伏期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完成研究46例,其中对照组21例,治疗组25例:①优势眼视力与总错误分值平方根不相关(r=-0.015,P>0.05),弱视眼视力与总错误分值平方根呈负相关(r=-0.298,P<0.05).②左旋多巴组和对照组在红/灰棋盘格的刺激下,治疗前后P100潜伏期缩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8,P<0.05);在黑/白(t=2.642,P<0.05)、红/灰(t=2.861,P<0.01)、绿/灰(t=2.526,P<0.05)、红/绿(t=2.281,P<0.05)4种颜色棋盘格刺激下,治疗前后N75-P100波幅增加幅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2组视力评价为治疗无效的弱视眼,在红/灰(t=2.113,P<0.05)、绿/灰(t=2.085,P<0.05)颜色棋盘格刺激下,治疗前后P100潜伏期缩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黑/白(t=2.531,P<0.05)、绿/灰(t=2.229,P<0.05)、红/绿(t=2.374,P<0.05)3种颜色棋盘格的刺激下,2组治疗无效的弱视眼N75-P100波幅增加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服用左旋多巴后,CP-VEP出现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变与治疗效果之间有密切关系.左旋多巴能改善部分色觉功能,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机适应色觉试验(NCACVT)并且解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重要性.方法:法一孟二式100色度试验(FM100HT)和Holmgren试验已经被改良并且适应计算机应用.经典的Ishihara假同色法试验方法(IPPT)已被假定是色盲的一个简便的筛选检查工具;因此依照Ishihara试验结果,受试者被分为色觉有缺陷组(第1组)和对照组(第2组).第1组为色觉有缺陷者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在19~29(平均21)岁,而第2组为对照组,13个受试者色觉无缺陷(男8例,女5例),年龄在19~28(平均22)岁.为了研究两组人的色觉敏感性,所有的受试者都要进行FM100HT和NCACVT试验.将经典的IPPT,FM100HT和NCACVT的试验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在这两组中NCACVT和FM100HT的误差计分用秩和检验来分析.结果:在误差计分中的差别分别在统计学上是有显著意义的(U=169,P<0.05;U=153 P<0.05).根据NCACVT来诊断色觉缺陷的临界点是通过使用接受机器作特征曲线(ROC)而被发现是23.根据23这个临界点的误差计分,在筛选检查色觉缺陷方面,发现NCACVT具有100%的敏感性和100%的特异性.结论:根据Harper和Reeves,这些特点使得这个试验成为一个可靠的、有创意的眼科实践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5.
弱视眼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正常儿童与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对比分析,探讨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对弱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弱视儿童35名,正常儿童40名,分别进行左右眼的等亮度的黑-白、红-白、绿-白、蓝-白色棋盘格的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并使用俞自萍设计的5色盲检查图分别检查受检者的色觉,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1)正常眼的颜色VEP的P1波的振幅以红-白刺激的振幅为最高,其次为蓝-白,再次为黑-白,绿-白刺激的振幅最低;P1波的潜伏期以红-白刺激的潜伏期为最短,其次为蓝-白,再次为黑-白,绿-白的潜伏期最长。(2)弱视组的VEP四种刺激的P1波的振幅均值均较正常组为低,P1波的潜伏期均值均较正常组延长。(3)弱视组的P1波的振幅降低:黑-白刺激与蓝-白刺激有显著性差异,红-白刺激与绿-白刺激无显著性差异;弱视组P1波的潜伏期延长:黑-白刺激无显著性差异,红-白、绿-白、蓝-白刺激均有显著性差异。(4)弱视组无色觉异常病例。结论(1)颜色VEP检查可作为弱视诊断的客观检查。(2)用蓝-白刺激的颜色VEP检查比常用的黑-白刺激的VEP检查更具合理性。(3)中心注视的弱视眼无色觉异常。  相似文献   

6.
左旋多巴对难治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色觉及视力治疗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难治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色觉、视力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30例6~17岁的难治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服用思利巴,观察服药前、服药后第1、3月及停药后1个月时的FM-100色调排序的总错误分值与轴向和视力.结果①FM-100色调排序:总错误分值在服药前明显高于正常同龄人,在服药后第1月时有显著性减少,可达到正常同龄人水平,并保持到停药后1个月时;排序的错误轴向主要在黄-蓝区域;总错误分值与视力无关.②视力:服药第1月时视力有显著性提高;服药第3月及停药后1个月时视力没有再度提高.结论弱视患儿的色觉异常,主要表现在黄-蓝区域且与视力无关;左旋多巴能显著改善弱视患儿的色觉,并对提高难治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视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明度和不同饱和度D-15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anel D-15试验、Hann氏双D-15试验和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低饱和度D-15试验「简称CAS-PI D-15试验」对18例(30眼)正常人、19例(38眼)先天性色觉异常、36例(59眼)眼病患者(包括黄斑病、视神经病变、Graves眼病)进行检测。结果:在正常人中,少部分受试眼在低饱和度D-15试验出现小错;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色觉正常大学生的色觉辨别能力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方法:选取巴什肯特大学医学专业学生52例,其中男性33例(63.46%),女性19例(36.54%),平均年龄21.18±2.52岁。参与学生视力正常(20/20),且经Ishihara假同色测试法显示无先天性色觉缺陷。运用Gundogan方法确定主视眼( DE )。通过法-孟二氏100色度试验(FM100HT)检验色觉辨别能力,包括左右眼及双眼(TE)的总误差分( TES )、部分误差分( LES )。误差分分为三组:双眼、DE及非主视眼( NDE )。应用TNO检查双眼视觉与立体感,并根据480-15 arc/s范围的立体感水平分为四组。结果:FM100HT的误差分显示无性别差异的TES,蓝黄LES和红绿 LES 分别为61.22±30.32(58.50)[ mean ± SD],35.80±19.32(36.50)和25.42±14.65(24.00)。男性受试者(n=31)分别为67.45±29.95(61.00),40.25±18.83(39.00)和27.19±14.30(24.00)。女性受试者(n=19)分别为51.05±28.84(47.00),25.52±18.32(28.00)和22.52±31.13(23.00)。根据FM100 HT的误差分,得出女性颜色视觉辨别能力高于男性。通过FM100 HT将色觉辨别能力分为较高(6%,TES=0~20),中等(86%,TES=20~100)和较低(8%, TES>100),中等水平最为常见( P<0.05)。 DE和NDE的红绿LES 分别为24.12±14.70和32.20±14.21, DE 和 NDE 的蓝黄 LES 分别为34.68±18.95和36.24±17.56。女性( n=19) DE和NDE的红绿色LES分别为21.89±15.06和31.00±22.42;男性( n=31)则为25.48±14.55和32.93±17.31。女性( n=19) DE和NDE 蓝黄色 LES 分别为29.63±18.62和33.42±17.38,男性( n=31)则为37.77±18.78和37.96±17.73。所有学生的TE,DE及NDE的TES和立体视觉水平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研究表明色觉辨别能力和双眼深度知觉无关。结论:FM100 HT的TES显示:正常人不同个体立体视觉水平无差异,基于色觉分离的TNO检测的深度直觉与色觉辨别能力不相关。在之前的研究中, DE色觉辨别能力优于NDE。但目前研究表明在深度知觉方面DE并非优于NDE。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自行设计百分制色觉定量检测表(百分制量表)检查正常人及先天性色觉异常者色觉感色力和辨色力的差异。设计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采用俞自萍色盲本筛查色觉正常者48例(男性46例,女性2例);采用Farnsworth Munsell(FM-100)色相检测法确诊的红色觉异常者28例(男性27例,女性1例),绿色觉异常者71例(男性68例,女性3例)。方法 采用自制百分制量表检测受试者的色觉感色力和辨色力,并对评分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描述。主要指标红色、绿色及蓝色感色力和红绿、红蓝及绿蓝辨色力百分制量表评分。结果 用百分制量表评价,正常人红色、绿色、蓝色感色力评分分别为96(95,97)、98(97,98)、95(92.25,96);红绿、红蓝、绿蓝辨色力评分分别为97(97,98)、96(95,97)、98(97,98)。与正常人相比,先天性红色觉异常患者的红色感色力[91.5(89.25,93)]、蓝色感色力[93(90,95)]和红蓝辨色力[90.50(86.25,92)]评分下降(Z=-6.837、-3.151、-6.780,P均<0.01);先天性绿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c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及SPM8软件研究分析经过系统治疗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色觉中枢激活区域的恢复情况。

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利用3.0T超导磁共振采集1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色觉中枢激活区域的试验数据,采用组块设计方案,以三原色作为刺激源获取色觉皮层激活区功能核磁共振数据,应用基于MATLAB软件下的运行的SPM8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析,对比初诊、治疗1,2,4wk后色觉中枢激活区域的变化。

结果:弱视初诊患儿接受三原色刺激后,BA17,BA18,BA19,BA37均有不同范围的激活(P<0.01)。经过4wk治疗后,弱视患儿接受红色刺激后,视觉皮层激活范围无扩大; 接受绿色刺激后,视觉皮层左侧BA37、左侧BA19、左侧BA20激活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扩大,平均t值分别为3.5210,3.2716,3.1534(P<0.01); 接受蓝色刺激后,视觉皮层右侧BA19、右侧BA18激活范围有不同程度扩大,平均t值分别为3.7345,3.2701(P<0.01)。

结论:经过4wk的系统治疗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色觉中枢激活范围较初诊时增大但幅度较低,经短期治疗弱视患儿色觉中枢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巴勒斯坦地区14~18岁男性学生遗传性色觉缺陷(CVD)的患病率,并与其他东西方国家进行比较。方法:从巴勒斯坦纳布卢斯省随机挑选634名年龄在14~18岁的男性受试者,并使用Ishihara假同色法进行筛选。Ishihara假同色法筛查不合格的受试者用Farnsworth-Munsell 100 Hue测试计算机软件进行进一步测试。结果:在634男性参与者中,597名被纳入研究,其中8.0%(48名男性)表现出红绿色觉缺陷。48名男性中,有5.4%、2.3%和0.3%分别表现出绿色觉异常、红色觉异常和总色觉缺陷(单色性)。结论:巴勒斯坦纳布卢斯省男校学生红绿色觉缺陷的患病率与周边及西方国家的男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黄斑病变患者的色觉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各种黄斑病患者色觉改变的特点。 方法:应用Panel D-15试验和FM100-hue试验对各种黄斑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色觉改变的类型及颜色辨别力与视力的关系。 结果:所以老年黄斑变性湿性型、Stargardt病、黄斑裂孔和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眼皆出现色觉异常,平均总错误分方根均值较高,视网膜前膜眼和老年黄斑变性型眼的色觉异常率和平均总错误分方根均值较低。FM 100-hue试验总错误分方根值与视力呈负相关(r=-0.8944)。 结论:不同的黄斑病变产生的色觉异常类型和严重性不同,颜色辨别力和视力呈负相关关系。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80-82)  相似文献   

14.
同一家庭3个姐妹色觉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校医学生和她的家庭成员先天色觉障碍的遗传特征,以建立其遗传模式.方法:运用Ishihara(石原)假同色图试验测定色觉障碍,用FW100色调试验评估其类型.并进行眼科检查和遗传学研究,建立色盲家谱,并对她的家庭给予遗传学咨询.结果:眼科检测结果显示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为20/20(1.0),近视矫正屈光度-2D,裂隙灯检测和眼压测量结果在正常范围,眼底镜检查视神经、黄斑和周边视网膜均正常,其它外眼评估和神经学检测正常,先证者的姐妹和她父母的眼科检测也正常,3姐妹和父亲的IPPT试验错误得分为19~20/25,结果和红绿色盲中绿色觉异常者一致.染色体分析和卵巢周期均正常.结论:根据她家谱,她的色盲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外显率模式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客观色觉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等亮度颜色图像翻转视诱发电位作为一种客观色觉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所致的后天性色觉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1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33眼正常对照测定CPR-VEP,包括白/黑、红/黑、绿/黑、蓝/黑、红/绿和蓝/黄7种颜色棋盘格。所有量者同时作FM100-hue试验。  相似文献   

16.
安晶 《眼科研究》2010,28(11):1091-1096
色觉是视觉功能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视网膜锥体细胞的特殊感觉功能。一般先天性色盲多无自觉症状,通常在体检中进行常规色觉检查时被发现。继发性色觉障碍更需要及早明确原发疾病对色觉是否产生影响。色觉检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发现疾病早期特有的表现尤为重要。色觉检查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数属于主观检查法,包括假同色图测验、色相排列测验和色盲镜等;客观检查以视觉电生理检查为主,其中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网膜密度检测、CT扫描等有助于明确视神经、视网膜及黄斑病变的形态学评估。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属于客观的功能学检查方法,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色觉的评定及对某些继发性色觉改变的早期诊断显示了一定的优势。就临床电生理在继发性色觉障碍疾病中的特征性表现及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察我国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病因中远视因素的筛查临界值和诊断临界值。方法诊断性试验,5~7岁单纯远视633眼(附带散光<0.50DC);远视伴轻度散光312眼(0.50DC≤散光<1.00DC),用ROC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找出临界值。结果单纯远视的筛查临界值是2.00DS,诊断临界值是2.75DS;远视带轻度散光的结果中最大径线值同单纯远视的结果。结论5~7岁儿童中,远视引起弱视的最佳筛查临界值是球镜或最大径线≥2.00DS;远视引起弱视的诊断临界值是远视或最大径线≥2.75DS。  相似文献   

18.
弱视眼的激光干涉条纹视力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42名(61眼)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少儿的激光干涉条纹视力(Laserinter-ferencefringsvisualacuityIVA)并与其E字母视力表视力(EVA)作了比较和分析,弱视眼的IVA多数高于EVA(59.26~86.36%),相当一部分弱视眼(13.64~22.22%)的IVA低于EVA,0.00~18.52%的弱视眼IVA等于EVA。作者从视觉通道的角度讨  相似文献   

19.
弱视儿童眼散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眼散光的分布规律、特征及与弱视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弱视儿童217例(257眼)进行散瞳检影验光,并对散光状况作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散光类型中复性远视散光165眼,占64.20%,混合散光37眼,占14.40%.单纯远视散光21眼,占8.17%,复性近视散光19眼,占7.39%,单纯近视散光15眼,占5.84%.各年龄组散光眼散光程度1.25~2.00 DC占40.47%,0.50~1.00 DC占28.79%,2.25~3.00 DC占17.51%,≥3.25 DC占13.23%.顺规散光占90.66%逆规散光占7.00%,斜向散光占2.34%.双眼散光中,对称散光占75.70%,不对称散光占24.30%.结论 复性远视性散光是弱视儿重眼散光的主要类型,顺规散光为主,双眼散光以对称散光多见.散光是导致儿童弱视及影响弱视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弱视眼是否存在视网膜形态学改变。方法从门诊患儿中搜集弱视眼22例(30只眼)、正常对照眼19例(30只眼),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OCT)对被检眼的黄斑区进行快速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区(1 mm直径范围)及旁中心区(直径为3 mm环形区域内)四象限的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别。结果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眼的黄斑中心凹、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旁中心区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弱视眼黄斑中心凹、中心区视网膜增厚,这种改变可能与弱视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