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rohn病,CD)的临床表现多样性及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对5a收治的10例CD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实验室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分析本病的临床多样性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10例患者中,病变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症状: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尚有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肠外表现多见于发热、贫血、消瘦、皮疹、肾结石、胆石症、口腔溃疡、关节痛。内镜有跳跃式分布的溃疡、息肉、狭窄、或卵石样改变与增殖性病变并存的特点。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样化,X线检查、内镜联合活检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黄映娇 《临床荟萃》2007,22(2):139-141
重症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包括严重活动性小肠结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以及贫血、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病情顽固、迁延。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最终大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1重症CD的诊断CD的诊断必须排除有病因可查的感染性小肠结肠炎(如肠结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克罗恩病的相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手术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结果:克罗恩病好发于青壮年,慢性起病,误诊率高,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腹块为主,症状与病变部位有关。术后缓解20例,有效3例,复发5例。结论:手术治疗只是克罗恩病综合治疗中的一环,内外科携手治疗克罗恩病,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综合治疗可望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许健  吴昊  陈丽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30-7431
目的总结探讨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分析33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等进行总结。结果 CD的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结论 CD临床表现多样性,易误诊,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X线、内镜、活检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减少误诊,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对克罗恩病误诊文献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克罗恩病(CD)误诊相关文献17篇[1-17],病例523例,其中男295例,女228例,男∶女为1.29∶1,年龄7月龄~82岁,平均37.9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陈晓琴  应向军 《临床荟萃》2003,18(20):1183-1184
克罗恩病 (Crohndisease,C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消化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在西方国家多见 ,国内相对较少 ,但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临床表现多样化 ,病情复杂。 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我们共收治 30例CD患者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CD患者中男性 2 0例 ,女性 10例 ,男∶女为 2∶1。年龄 13~ 6 8岁 ,平均 37.5 3岁 ,2 0岁以下有 3例 ,2 1~ 5 0岁 2 4例 ,5 0岁以上 3例。发病至确诊时间为 3天至 4年 (平均 10个月 )。其中手术治疗 15例 ,非手术治疗 15例 ,30例均经病理、手术或内镜及X线钡餐造影明确诊…  相似文献   

7.
以急腹症表现的克罗恩病21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表现为急腹症的克罗恩病的术前诊断和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6年临床表现为急腹症后经急诊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患者21例。结果:21例以急腹症入院时分别表现为急性肠梗阻、肠穿孔和消化道出血,仅有2例术前诊断怀疑克罗恩病,误诊率达90.1%。分别行肠部分切除、肠造瘘、小肠旷置术。结论:克罗恩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十分诊断困难。一旦出现急腹症,应及时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式包括肠部分切除、肠造瘘和肠旷置等。术后应继续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8.
邢亚威  阎西红 《临床荟萃》2007,22(20):1515-1516
克罗恩病又称局限性、节段性、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西方及欧美国家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的发展及普及,人们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提高,临床病例也较以前明显增加。由于克罗恩病青壮年发病率较高,所以适龄婚育者克罗恩病的治疗,是摆在临床医师面前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现就目前国内外的资料综述如下。1克罗恩病与生育能力克隆恩病的女性患者,在疾病的静止期,其受孕率与正常人一样,但是在疾病的活动期或之前有腹部手术史及输卵管炎者,则受孕率下降。男性患者若服用柳氮磺氨嘧啶,则可引起可逆性的精子减少、精…  相似文献   

9.
克罗恩病三例误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例1】男,31岁。因下腹部胀痛3天,伴恶心、呕吐2次入院。查体:体温37·5℃。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下腹部压痛。查血白细胞15·6×109/L,中性粒细胞0·89。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有脓性液体,结肠及小肠明显胀气,探查阑尾充血,表面附脓苔未穿孔,距回盲部20 cm处回肠壁见一0·5 cm穿孔,肠内容物外溢,表面附脓苔,穿孔周围肠壁质硬。术后病理诊断:小肠部分坏死,有脓性渗出物。最后确诊为克罗恩病。痊愈出院。【例2】女,40岁。因发热4天,转移性右下腹痛1天入院。查体:体温37·8℃。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全腹腹肌紧张,…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男,12岁。因发热伴阵发性腹痛30 d余入院。入院前20 d因上述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腹痛常持续5~10 min自行缓解,无腹泻。查体:T 38.0℃,体重约18 kg,身高1.37 m。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腹部有压痛,以右下腹为著,无反跳痛,未扪及腹部包块。入院后血常规检查提示WBC 13.36×109/L,N 0.76,ESR 40 mm/h,PPD(-),便常规(-),CRP(-)。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距肛门30 cm见多个不规则溃疡,病变之间黏膜正常。病理检查提示:结肠黏膜层有淋巴细胞聚集,形态改变符合克罗恩病。其后行钡…  相似文献   

11.
范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249-4250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多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从口腔至肛门各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临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许多患者最初以急腹症入院,酷似急性阑尾炎或肠梗阻。现对收治的2例克罗恩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儿童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儿童CD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2010年我院收治5例C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CD患儿中,发病至确诊时间2周至11年,4例反复误诊。起病可急可缓,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生长发育迟缓、发热、口腔溃疡、肛周病变等。临床分型不一。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理改变,破坏和慢性增殖改变并存,未发现非干酪样肉芽肿。随访9~16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儿童CD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起病急缓不一,误诊率高,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减少误诊,缩短确诊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克罗恩病(CD)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方法:对本院2005/2008年CD住院病例,按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建议分析其临床、内镜、病理特点。结果:15例CD表现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为主,内镜诊断率80%,病理诊断率53.3%。结论:对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者,应积极行全结肠镜检查,对可疑病例,应反复查肠镜,多部位、深凿式取活检,可提高CD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是消化内科两个常见的疾病,且由于二者在临床、内镜、病理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误诊率较高,相互的误诊率可以达到50%~70%。我院收治1例曾诊断为克罗恩们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症状好转,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克罗恩病误诊为阑尾炎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52岁。主因阵发性右下腹痛1周入院。患者入院1周前,无诱因发作右下腹阵发性疼痛,逐渐加重,恶心未吐,无寒战高热,无腹泻及黏液血便,无肛门停排气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等症,既往无类似症状发作史。  相似文献   

16.
对克罗恩病误诊为急性肠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6岁。主因腹泻10d,发热4d入院。缘于10d前饮茶后出现腹泻,无腹痛,无恶心、呕吐,大便为脓血便,4次/d,无里急后重,无发热。便常规示脓血便,红、白细胞满视野。口服氟哌酸、黄连素治疗效果不佳,4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仍有腹泻,性质同前,无咳嗽、咳痰及胸痛,予左氧氟沙星静点后,腹泻好转,体温下降不明显,门诊以发热待查、感染性肠病收入院。  相似文献   

17.
对艾滋病误诊克罗恩病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7岁。因全身乏力、消瘦20d余于2007—03—08入我院中医科。既往健康,否认肝炎、糖尿病、结核等病史,否认家族癌症史。入院时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及腹胀,最高T39.5℃,但无咽痛、流涕、咳嗽,体查咽部无充血,心肺无特殊,当时胸片、腹透未见异常,血WBC15.2×10^9/L,拟诊为消瘦查因。于2007—03—10出现腹胀加重伴腹痛,行腹部CT检查示消化道穿孔,转普外科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肠距回盲部40cm、45cm两处破裂口,行部分回肠切除术,病理考虑为克罗恩病,临床诊断为克罗恩病。术后予抗感染等治疗,患者曾一度退热。患者于2007—04-09再次出现发热,为弛张热,并右膈下及双侧胸腔积液,予定位抽液,细菌培养见有假单胞细菌生长,血WBC30.0×10^9/L,经积极抗感染,患者仍有发热、腹胀,请消化内科会诊于2007—04—19转入消化内科,体查见右下腹包块,行B超检查示肠管间隙少量积液,考虑为克罗恩病并瘘道形成,予泰能加强抗感染、加用激素、奥沙拉嗪抗炎等治疗,患者仍有弛张热,于2007—05—06行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确诊为艾滋病。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 男,21岁。反复腹痛、膜泻0.5a。0.5a前腹痛、腹泻,大便3~4次/d,稀黄便,无脓血,2个月后为7~8次/d,黏液脓血便,伴消瘦、纳差,无发热、盗汗;当地抗感染治疗无效,转省肿瘤医院肠镜、胸片及相关检查诊断炎症性肠病。6个月后腹痛加剧、黏液脓血便10余次/d,体重下降7kg,转诊我院肠镜提示:回肠末端5cm可见散在溃疡面,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见散在溃疡面及息肉样增生,病检:克罗恩病。查体:T36.6℃,  相似文献   

19.
沈志坤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185-187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克罗恩病的病变部位及其累及情况,以及临床诊断上的误诊情况。为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该病提供重要线索。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与文献追溯检索1950—01/2004—12克罗恩病的报道,对符合文献入选标准的63篇文献有关病变部位及误诊情况的数据进行摘录、登记、统计分析。结果:对1950年以来分布于中国大陆23省市近60家医院报道的1895例病例中的1644例克罗恩病病例进行分析:①男性934例,女性666例(有44例未进行性别描述),男:女=1.40:1。发病年龄1~84岁,发病高峰为20-50岁的中青年,平均年龄(38-7)岁。②病变部位分析:累及小肠62.53%,空肠18.45%,回肠76.26%,回肠末端49.31%,回盲部38.05%,盲肠24.85%,结肠45.86%,直肠并肛周病变10.24%,其中两个及其以上部位累及率为32.60%。结论:由于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变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且常常侵犯多个部位,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极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男,21岁。反复腹痛、腹泻0.5 a。0.5 a前腹痛、腹泻,大便3~4次/d,稀黄便,无脓血,2个月后为7~8次/d,黏液脓血便,伴消瘦、纳差,无发热、盗汗;当地抗感染治疗无效,转省肿瘤医院肠镜、胸片及相关检查诊断炎症性肠病。6个月后腹痛加剧、黏液脓血便10余次/d,体重下降7 kg,转诊我院肠镜提示:回肠末端5 cm可见散在溃疡面,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见散在溃疡面及息肉样增生,病检:克罗恩病。查体:T 36.6℃,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05/60 mm Hg;慢性病容,中度脱水,消瘦,心肺无异常;腹低平,全腹软,下腹压痛,肝脾不肿大。实验室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