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分析影响髓外硬膜下肿瘤术前症状与预后及复发的因素。[方法]自2004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髓外硬膜下肿瘤84例,男41例,女43例。年龄14~76岁,平均44.2岁。病程1周~15年,平均25.3个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SA)评估疼痛,Nurick′s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来探讨手术的疗效,同时调查肿瘤病理诊断类型,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及肿瘤在髓外硬膜下的位置并分析这些因素对术前神经症状和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1~5年,平均30个月。在所有病例中VSA评分从8.0±1.2减到1.2±0.8(P0.005),Nurick’s分级从3.0±1.3减到1.0±0.0(P0.001),患者的术前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前症状与肿瘤类型、症状持续时间和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性,术后疗效与术前症状严重性及病程长短有关。5例髓外硬膜下肿瘤复发。[结论]髓外硬膜下肿瘤多可通过后路手术切除,大部分病例症状明显改善。积极手术切除是髓外硬膜下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与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4~71岁,平均45岁.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行后路常规手术入路,全椎板切除,尽量保留小关节突,打开硬膜,直视下神经剥离子分离肿瘤并切除,而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恢复脊柱稳定性.[结果]随访6~42个月,平均26.2个月.术后Otani'S分级优11例,良18例,优良率64.44%,其中初次就诊至确诊并手术时间在1个月内的患者术后Otani'S等分级方法优良率(84.62%)优于因误诊、漏诊而延迟手术的1~6个月组(64.29%)及>6个月组(50%).[结论]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髓外硬膜下肿瘤的首选方法,早期确诊及时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999—2005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4—64岁,平均38.8岁。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20例,腰椎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5例,腰椎全椎板截骨肿瘤摘除椎板再植术2例,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5例,颈椎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7例,后路环脊髓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死亡1例,复发2例,其余患者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较术前下降,无改变13例,好转27例。结论对于椎管内肿瘤,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前脊髓损伤重(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C以下)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脊髓损伤轻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对于肿瘤较大或者肿瘤偏于脊髓一侧者。需两侧或者单侧关节突切除者应给予钉棒系统或侧块钢板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髓外硬膜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治疗的23例髓外硬膜内肿瘤。肿瘤位于颈段2例,胸段16例,腰段5例。神经鞘瘤14例,脊膜瘤8例,神经纤维瘤1例。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1月~6年。采用CTM诊断4例,用MRI诊断19例。术前JOA评分4~15分,平均8.7分。全部病例均以后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均完全切除肿瘤。随访6个月~13年,平均1年6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或缓解,其中2例未完全恢复。术后半年时JOA评分12.7分(10~17分)。全部病例均未见复发,且脊柱稳定性良好。结论髓外硬膜内肿瘤易于误诊漏诊,临床可疑者,MRI或CTM检查可帮助确诊;后路全椎板切除或椎管后中央扩大开窗均可充分显露并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中应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2~68岁,平均40岁。14例在切除肿瘤后应用内固定及自体植骨,10例未行内固定及植骨。结果:本组24例均行后路一次手术切除肿瘤,平均随访22个月(6~36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脊髓损伤无加重。随访Frankle分级提高1-3级,无血管、神经并发损伤。植入内固定者无固定物断裂、松动,固定效果满意,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瘤外科切除同时结合植骨内固定可有效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颈椎肿瘤较少见,易造成颈髓压迫,致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其治疗棘手,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很高,尤其是肿瘤较大时。作者成功进行了1例颈椎椎管内硬膜下巨大肿瘤1列,手术没有给病人带来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2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行手术治疗,21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9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10例,脊膜瘤5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原发肿瘤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72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中,11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40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21例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二期后路椎板减压术.结果:平均随访26.4个月,8个月内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及最后随访时脊髓运动功能ASIA评分分别为32.54、56.47、85.28分;感觉功能评分分别为71.20、110.73、191.46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可促进颈椎过伸性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颈椎硬膜内髓外肿瘤手术治疗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硬膜内髓外肿瘤的手术方式及钛网椎管重建的效果.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9月手术治疗颈椎硬膜内髓外肿瘤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6~76岁,平均38岁.术前神经功能Frankle分级,B级3例,C级8例,D级11例,E级4例.16例行半椎板切除(半椎板组),10例全椎板切除后行钛网椎管重建(全椎板组).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6个月,记录术后神经恢复及植骨融合情况.确认植骨融合后(术后6个月),对半椎板组和全椎板组病例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Frankle分级均有改善.术前Frankle分级B级3例,术后提高到C级;术前C级8例提高到D级;术前D级11例提高到术后E级10例、D级1例.全椎板组钛网表面植骨块与上、下椎板融合,术后脊柱稳定,未发生畸形.半椎板组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2.2±2.3,全椎板组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4.3±2.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半椎板组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1.3°±1.2°,全椎板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9.2°±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5).结论 颈椎硬膜内髓外肿瘤体积小位于椎管一侧,适宜选择半椎板切除.对于需要行全椎板切除的病例,内固定及钛网椎管重建加植骨,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硬膜内转移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4~63岁,中位年龄为55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3例,乳腺癌3例,肾癌2例,舌癌和食管癌各1例,肿瘤位于颈椎管内1例,胸椎管内4例,胸腰段2例,腰椎管内3例。硬膜内髓外转移8例,硬膜内髓内转移2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时间。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管内肿瘤McCormick分级及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评分分别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个月的转移灶引起的疼痛、术后3个月神经及整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0例椎管内硬膜下转移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0~260min(180.0±25.4min),术中出血量400~2100ml(1050.0±350.4)ml,术后的生存时间10~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的缓解,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从术前的6.70±0.67分降至1.70±0.67分(P0.05)。术后3个月KPS评分从术前的42.00±4.21分提升至术后的69.00±7.37分(P0.05)。术后3个月McCormick分级9例较术前明显的提升,1例3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无术后神经症状恶化的病例。术后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血肿1例),均为髓内转移患者,分别经保守及二次手术后好转。结论: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脊髓内转移患者手术应谨慎施行。 相似文献
14.
Yuki Tajima Masahito Takahashi Takuya Kawai Makoto Higashi Hideto Sano Shoichi Ichimura Hiroaki Kobayashi 《The journal of spinal cord medicine》2022,45(2):320
Context: Metastatic 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s are extremely rare.Findings: A 76-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intractable neck pain. Three years earlier, she had been treated for ovarian cancer with b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 A year later, she underwent resection of a brain metastas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howed an encapsulated 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 mass at C4–C5. C4–C5 hemilaminectomy, tumor resection, and biopsy were performe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section revealed an adenocarcinoma. After surgery, her intolerable neck-shoulder pain was fully resolved, and she had no difficulties with daily living activities. However, two months later, she underwent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for the recurrent metastatic brain tumor, and four months later, she died from cachexia.Conclusion: Although cases of metastatic 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 spinal tumors from ovarian cancer are extremely rare, their possibil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 history of brain metastases and enhancement on T1-weighted MRI were helpful for making an accurat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高位颈椎椎管内肿瘤各病变指标与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改善率之间的关系,探讨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并施行手术切除的52例高位颈椎椎管内肿瘤病例资料,记录临床表现、肿瘤位置与大小、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和JOA评分、并发症等信息,统计分析各因素与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ASIA分级C级及以下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改善率较低。相关性分析提示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肿瘤横断面定位和肿瘤长径之间存在线性相关,髓内肿瘤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较其余部位的低,肿瘤长径值越大,JOA评分改善率越低。年龄、病理征、肿瘤病理类型、术中出血量等与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相关性。并发症也影响JOA评分改善率,尤其髓内肿瘤术后出现的颈髓神经后遗症,严重影响术后神经功能。结论高位颈椎椎管内肿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总体理想。但术前ASIA分级C级及以下、肿瘤较长、髓内肿瘤、术后出现并发症等因素可能提示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16.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至2004年诊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42例,根据受伤机制(屈曲暴力或过伸性损伤)及影像学表现(脊髓损伤不同)采用了3种手术方式,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8例(I组),后路减压11例(Ⅱ组),后路脊柱稳定性重建23例(Ⅲ组),观察各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平均增加4.1分(Ⅰ组4.2分.Ⅱ组3.6分,Ⅲ组4.2分).随访4、12、24周,JOA评分分别平均增加6.7分(Ⅰ组6.7分.Ⅱ组6.3分,Ⅲ组6.9分)、7.8分(Ⅰ组7.7分,Ⅱ组7.2分.Ⅲ组8.1分)、8.1分(Ⅰ组8.1分.Ⅱ组7.7分.Ⅲ组8.3分)。l例术后1年时仍有神经功能的改善。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受伤机制及影像学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Based on the study of 8 cases of spinal intradural arachnoid cysts, the authors underline that the diagnosis is sometime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araclinical examination. They discuss aetiopathologic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58例,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ASIA分级A级的7例患者术后上肢有1~2个神经根功能改善者3例,下肢出现肌肉活动功能改善者2例:术前B级的11例患者术后8例上肢活动有改善,6例出现下肢功能改善;术前C级6例患者术后达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34例患者术后达到E级24例,10例仍为D级。所有患者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龄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了解伴发各种全身性疾病的高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自 1993年 1月~ 1998年 10月共治疗 70岁以上 (70~ 84岁,平均 72.3岁 )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43例,其中有全身性伴发疾病者 26例,部分患者存在一种以上伴发疾病,包括糖尿病 4例、冠心病 6例、高血压病 12例、心律失常 12例、脑血管疾患 4例。 43例中 5例施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38例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2例、应激性溃疡 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例、硬膜外血肿 2例、伤口延迟愈合 1例、脑脊液漏 2例。 43例术前 JOA评分 2~ 13分,平均 6.7分;术后 2周 JOA评分 6~ 16分,平均 11分,平均改善率 42.8%。 29例患者术后随访 6~ 60个月,平均 24.6个月, JOA评分 7~ 17分,平均改善率 65.2%;疗效优 11例 (38% )、良 11例 (38% )、可 6例 (20.6% )、差 1例 (3.4% )。结论对高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只要认真处理伴发疾病及并发症,一般均能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