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一次性持续鼻饲和间断鼻饲对脑卒中后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5-0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需鼻饲的患者68例,按照来诊日期分为2组:①持续鼻饲组(n=31):采用肠内营养乳液1000mL及温水1000mL混合后缓慢胃管内滴注,约5~7h滴完。②间断鼻饲组(n=37):采用肠内营养乳液250mL每6h1次及温水250mL每6h1次间断鼻饲,鼻饲时采用注射器胃管内推注,约15~20min推完。所有患者每12h均予雷尼替丁100mg静脉注射预防应激性溃疡。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总的消化道出血率及严重消化道出血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8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总的消化道出血率:持续鼻饲组高于间断鼻饲组(26%,5%,P<0.05)。②严重消化道出血率:持续鼻饲组高于间断鼻饲组(16%,0,P<0.05)。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持续鼻饲组和间断鼻饲组无差异(8.06±1.88,8.27±1.95,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需鼻饲的患者,持续鼻饲比间断鼻饲更易造成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虽然持续鼻饲可节约人力成本,但易对患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肠营养乳剂在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有糖尿病史,随机分为低血糖指数肠内营养乳剂组(30例,0.9kcal/mL,A组)和高能肠内营养乳剂(TP-HE)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组[30例,1.5kcal/mL,高蛋白质含量(75g/1000mL),B组],在相等热量[27kcal/(kg·d)]摄入条件下,进行28d不同血糖指数的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急性脑卒中时血糖的影响及蛋白支持的效果。【结果】A组第2、3、4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鼻饲前半小时血糖(ABS)、鼻饲后2h血糖(PBS)值较B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各营养相关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A组d14尿路感染率,d28肺部感染率和尿路感染率较B组低,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NIH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和分级比较,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血糖指数肠内营养乳剂在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早期肠内营养具有更好的控制血糖效果,更低的感染率,而纠正低蛋白血症与高能高蛋白肠内营养乳剂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乳剂在危重患者预防压疮中的作用。方法:将4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鼻饲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乳剂胃管泵人。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压疮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上臂肌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清蛋白、2h皮肤压红率、压疮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乳剂在危重患者预防压疮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合适时间.方法: 将59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例入院后24~48 h采用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方法,对照组31例入院后4~8 d开始按常规方法鼻饲流质.结果:患者对早期持续滴注鼻饲胃肠营养有较好的耐受性,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获得较优的氮平衡、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肌酐身高指数、体重等)明显改善(P〈0.05,P〈0.01).随访6个月,实验组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持续滴注鼻饲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对维护胃肠道功能、降低消化道出血、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在鼻饲后采用米曲菌胰酶封管的疗效。方法将48例采用鼻饲饮食的老年神经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鼻饲后采用温水+空气封管组(对照组)和鼻饲后采用米曲菌胰酶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堵管的发生率及胃管的使用寿命。结果实验组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长期鼻饲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鼻饲后采用米曲菌胰酶封管堵塞发生率低,减轻因反复留置胃管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值得在长期鼻饲老年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间歇鼻饲法和持续胃管泵入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效果。方法将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4例,采用持续胃管泵入法喂养;对照组33例,采用间歇鼻饲喂养法进行喂养。比较2组患儿在消化道出血、残余奶、呕吐、腹胀和腹泻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残余奶、消化道出血和腹泻3种症状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胃管泵入喂养法下的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低于传统的间歇鼻饲法。  相似文献   

7.
针灸、微波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祥  严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7):155-157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异常情况以及针灸、微波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07/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艾灸以及微波配合盆底肌锻炼等综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0d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膀胱尿道功能。结果:10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最常见的尿动力学异常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治疗组占37%(22/59),对照组占41%(19/4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脑卒中性质和病灶部位对患者尿动力学结果无显著影响(P〉0.05)。③治疗组经综合治疗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膀胱最大收缩压:(5.16&;#177;2.04),(6.65&;#177;2.43)kPa;膀胱最大容积:(363.50&;#177;194.14),(317.11&;#177;159.72)mL;尿道闭合压:(8.53&;#177;3.23),(5.23&;#177;2.17)kPa;膀胱充盈初始量:(174.73&;#177;105.32),(188.30&;#177;84.95)mL,P〈0.05]。④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26%,53%;有效率:80%,71%,P〈0.05)。结论: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反射亢进和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为主;针刺、艾灸、微波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肢体神经生理学变化特点。 方法:于2004-07/2005-03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首次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生命体征平稳。正常对照组来源于门诊健康检查的正常人19例。根据BRSS分级标准,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3组,BRSSⅠ~Ⅱ级组36例,BRSSⅢ~Ⅳ级组23例,BRSSⅤ~Ⅵ级组21例。应用肌电图技术测试其健侧肢体正中神经的F波参数,连接记录电极(姆短展肌肌腹)、参考电极(第一指骨)与地极。刺激电极置于腕关节正中处,刺激强度为阈刺激的130%,刺激频率为2Hz,电流脉宽为0.2ms,时程为5ms,灵敏度为2mV,依次检测患侧肢体的安静状态(静态)、对侧最大抗阻收缩状态(动态)下健侧正中神经的F波情况,记录F波波幅与频率。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BRSSⅢ~Ⅴ级脑卒中患者的健侧肢体动态下的F波参数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波幅:(0.8039&;#177;0.1573),(0.4067&;#177;0.1703)mV,P〈0.05],[频率:(0.8561&;#177;0.2668)%,(0.6500&;#177;0.1976)%,P〈0.05],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静态下正中神经的F波参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BRSSⅠ~Ⅱ级和BRSSⅤ~Ⅵ级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动静态下正中神经的F波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BRSSⅠ~Ⅱ级和BRSSⅤ~Ⅵ级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正中神经F波参数动态高于静态,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BRSSⅢ~Ⅳ级组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正中神经F波参数动态高于静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波幅:(0.8039&;#177;0.1573),(0.3917&;#177;0.1316)mV,P〈0.05],[频率:(0.8561&;#177;0.2668)%,(0.6391&;#177;0.2594)%,P〈0.05]。③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静态下各组之间F波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BRSSⅢ~Ⅳ级组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动态下正中神经F波参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波幅:(0.8039&;#177;0.1573),(0.3951&;#177;0.1488),(0.4371&;#177;0.1576)mV,P〈0.05],[频率:(0.8561&;#177;0.2668)%,(0.6125&;#177;0.2328)%,(0.6571&;#177;0.2325)%,P〈0.05]。 结论:脑卒中后“健侧”肢体可发展为非麻痹侧化。  相似文献   

9.
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可行性与效果比较。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3组。G1组18例,采用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的混合食物作摄食-吞咽训练;G2组22例,吞咽训练时采用传统流质饮食;G3组24例,未行康复治疗。比较3组拔胃管前后的营养状况、肺部感染及康复情况。结果:G1组拔胃管前后各项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G2组拔胃管后初期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均较拔胃管前显著下降(t=2.594,2.646,2.060,P均&;lt;0.05);而G3组拔胃管后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低于鼻饲时(P&;lt;0.05)。G2组和G3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4%(3/22)和42%(10/2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448,P&;lt;0.05),而G1组无1例因误吸发生肺部感染。拔胃管后G1组吞咽障碍明显改善(x^2=38.816,P&;lt;0.01),康复效果最好(x^2=9.675.P&;lt;0.05;x^2=25.936,P&;lt;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G2、G3组(t=12.490,19.762,P均&;lt;0.01)。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早期进行吞咽康复训练,采用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既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超早期进行胃肠功能干预和早期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意义。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同时,干预组还给予超早期(伤后6h)经鼻胃管行间断胃肠减压及鼻饲蒙脱石+中药大黄粉干预胃肠功能,并早期(伤后24h)经螺旋形鼻肠管持续泵注“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H2-R阻滞剂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各组伤后第1、3、7、12天行营养指标、胃液潜血检测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2周内每天行GCS和MODS评分,统计2周时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患者能较好的耐受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两组的营养指标无差异(P〉0.05),但7d后存在差异(P〈0.05);且干预组在胃液潜血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GCS、MODS评分和死亡率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重视STBI后超早期胃肠功能障碍干预及早期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治疗对改善机体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降低MODS发生率,从而降低STBI患者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护士选择性应用静脉留置针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  张琰  岳鹏  王欣然 《护理研究》2009,(6):1521-1523
[目的]了解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留置针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38名护士留置针选择性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约1/4的护士并不知道应选择性使用留置针,近60%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留置针的意识较差;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决策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科室、职称及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护士希望参加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相关内容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操作前考虑留置针选择的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