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王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56-1757
目的评价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对10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建立慢性病档案,通过临床评估,根据危险程度实行分级随访规范管理。结果规范管理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管理前明显改善(P<0.01),血压控制人数高于管理前(P<0.01)。结论规范管理模式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血压控制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任冲利  任喜德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83-1484
目前,高血压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最大慢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是疾病预防控制进社区的主要内容之一,既体现了政府对居民健康问题的关心,又积极发挥了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平台作用,使社区医护人员与居民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增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移动互联网技术用于社区高血压防控的效果.方法 将5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移动健康管理组270例,对照组286例.在均继续原药物干预的基础上,移动健康管理组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实时血压监测,同时通过信息平台自动预警系统语音和短信等及时提醒患者及家属,指导定时服药;对照组无血压实时监测和信息平台预警及提醒通知.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脂、血压情况,采用诺丁汉健康问卷和生活满意度Z量表评定患者的生命质量,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并发症及住院治疗或急诊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管理前比较,管理1年后移动健康管理组血压、血脂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管理后移动健康管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动健康管理组管理后平均得分为(90.5±3.1)分;较管理前(31.1±5.9)分;明显增高(P<0.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管理前后的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5.3)分比(39.13±4.2)分,P>0.05].移动健康管理组管理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为(0.93 ±0.17)分,高于管理前的(0.85 ±0.19)分(P<0.01),并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管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动健康管理组管理1年内心脑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动健康管理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治疗或急诊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42、1.65次/(100人·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动健康管理组管理后患者依从性由47.78%(129/270)上升到94.44%(255/270),P<0.01;对照组依从性由49.30%(141/286)上升到60.14%(172/286),P>0.05;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管理后移动健康管理组的生活满意度Z量表得分为(9.53 ±3.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2.96)分(P<0.01).结论 移动健康管理用于社区原发性高血压防控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命质量,为原发性高血压防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支撑下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信息化支撑下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6-01-01—2006-06-30到北京市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站就诊的43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271例和对照组165例,分别采用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软件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和常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对管理2年后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管理2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含量异常患者比例、微量清蛋白尿患者比例的净差值分别为-6.9%、-16.6%,干预组C-反应蛋白和微量清蛋白尿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信息化支撑下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使《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切实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的管理过程中,使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但部分软件内容需要调整,社区执行力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该社区高血压的慢病管理现状,为在本社区中有效地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社区中20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及随访12个月的血压控制率、药物使用及调整情况、生活方式与接受管理程度等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结果:经过系统管理患者依从性从管理前的78.5%提高到97.5%,知晓率也从原来的70%提高到97%,体重有所减轻的患者达到164人,能坚持以各种方式进行适当运动人数达到125人,大部分患者均能按时预约进行健康体检及随访,92.32%的患者能完全配合医生的管理。结论:本社区中高血压的整体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高,以社区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可以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9年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之下,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营养和健康调查(CHNS)(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2011年),2009年共调查10 242人,回收有效问卷9 553份,确诊高血压患者1 025例,其中35~84岁高血压患者1 007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组317例和血压未控制组690例。采用趋势分析和等比分析预测2013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计算血压控制组与血压未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人数,分析健康管理长期效果。结果 2013年高血压知晓增量人数、治疗增量人数和控制增量人数分别为39 132 883、32 610 735、28 697 447例。血压控制组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加权风险为6.34%,血压未控制组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加权风险为16.34%,血压控制将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10个百分点。血压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为1 819 275例,血压未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为4 689 995例。血压控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2 870 720例。结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降低了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患者管理需要不断强化多因素综合干预;研究改进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评价方法,为长期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深圳市宝安区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和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利用高血压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的队列研究设计,利用随访数据的随机效应负二项回归和双差法的效果评价模型,评估改革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和血压控制的作用。结果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使高血压规范管理率提高了0.29倍(P<0.05),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提高了0.26倍(P<0.05)。结论宝安区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提高了高血压的管理能力,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高血压防治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深圳市宝安区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和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利用高血压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的队列研究设计,利用随访数据的随机效应负二项回归和双差法的效果评价模型,评估改革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和血压控制的作用。结果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使高血压规范管理率提高了0.29倍(P<0.05),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提高了0.26倍(P<0.05)。结论宝安区社康中心运行机制改革提高了高血压的管理能力,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高血压防治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宁夏农村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宁夏5个县(市)的1 717例农村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社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17例。对干预组患者实施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通过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87.37%、73.59%、44.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吸烟率、饮酒率、超重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低盐饮食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合理运动率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以健康教育为主导,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社区干预措施是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治的有效方法,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农村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姜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21例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档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健康管理开展前相比,二、三级高血压患者人数下降了10.81%,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9.42%和12.97%,饮酒率、吸烟率均下降了约11%,饮食清淡人数上升了约14%;健康管理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农村高血压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1.
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信国  李静  赵鹏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78-1380
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西乡人民医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3个大型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分片负责制并利用罡正电脑专案管理系统对259名高血压病人进行为期4年的综合管理,以了解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习惯改变、健康行为及健康意识改变和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通过4年人-机结合模式管理,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习惯改变、健康行为改变、健康意识改变及血压水平变化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机结合管理模式体现了管理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科学化,使之具有及时、全面、方便的运用特点,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目前社区慢性病管理效果的研究多采用单一指标法、多元线性回归、灰色模型、ARIMA模型等,常依赖数据指标的完善、全面和时间序列长度,本研究利用仿真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且数据要求更宽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为社区单病种管理路径的决策优化提供新方法。目的 以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路径为例,探索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的动态复杂模型,为下一步定量研究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运行效果和优化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于2017年1—5月,采集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健康管理的运行流程与2015—2017年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历史数据,基于半结构化访谈法、系统动力学的系统思考方法和文献回顾法,将系统中存在因果关系的关键变量进行梳理,构建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系统思考模型和因果回路图。结果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系统包括社区人群分类子系统、高血压高危人群管理子系统、高血压患病人群管理子系统和社区投入子系统。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因果关系可通过“社区特定人群的高血压管理数量控制因果回路图”和“社区特定人群的高血压管理质量控制因果回路图”来体现。结论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系统思考模型可作为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标准体系中运行效果评价与流程优化的重要工具,为标准体系的可持续性改善提供了可能。同时,本研究的系统思考模型和因果回路图,可为社区开展其他单病种管理路径的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农村社区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如何提高基层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质量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于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间,通过调查健康档案中全科诊疗记录、慢病管理记录及患者问卷调查,对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社区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49例农村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78.92%(670/849)的患者服药,其中72.54%(486/670)规律服药.486例规律服药患者中,144例(29.63%)患者在社区医生指导或二级以上医院就诊;302例(62.14%)患者自行服药;40例(8.23%)经亲属或其他患者介绍服药.503例能给出药名的服药患者中使用最多的药物为复方利血平或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302例,60.04%);其次为钙拮抗剂(181例,35.98%).此外,该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总控制率为34.04%(289/849);规律服药组的血压控制率为38.89%(189/486),高于不服药组患者(26.82%)(48/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对患者是否用药影响最明显的是患者有无并发症(OR=4.423,95% CI=2.141~9.137).结论 北京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规律服药率仍较低,服用降压药以复方降压药占大部分;社区医生在健康教育中应重视宣教高血压患者何时开始服用降压药,如何科学服用。  相似文献   

14.
王大礼  李智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120-121,129
目的了解广州城区高血压社区防治现状。方法于2008年8。11月整群随机抽取广州荔湾城区5条街道,调查社区常住1年以上35~75岁居民5770名,进行高血压管理现状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BMI、血糖及血脂检查。结果城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4.0%,其中Ⅱ~Ⅲ级高血压占51.1%,高危~极高危分层占68.1%;71.1%的患者家庭无自测血压措施,仅5.2%的患者24h动态测血压,开展靶器官受损早期筛查的人数不足37.4%,48.4%用药不规范。抗脂和抗血小板治疗分别为11.6%和7.8%,采取有氧运动、低盐和戒烟三项非药物治疗措施者分别为91.2%、74.6%和36.3%。结论广州城区高血压防治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杨梅  胡薇  江长勇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2944-2948
背景 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头号疾病,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每年1 030万死亡人数的80%。如果不加以控制,其治疗产生的直接成本和由于丧失劳动力、健康损失造成的经济成本会加重个人、企业政府的负担。目的 研究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管理效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方法 2017年3月随机选取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450例签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在武侯区其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在管的签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针对不同病情分级分层患者制定相应主动预约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对照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高血压随访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常规管理。干预期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通过前后及平行对照评估慢性病管理效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医保、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慢性病管理质量(血压控制率、慢性病近两周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门诊接诊平均耗时、近1个月内患者就诊次数)。结果 试验组干预前血压控制率低于干预后,慢性病近两周医疗费用高于干预后,慢性病管理服务满意度、签约服务满意度低于干预后,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门诊接诊平均耗时及近1个月内患者就诊次数高于干预后(P<0.05);对照组干预前慢性病管理满意度、签约服务满意度低于干预后(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及门诊接诊平均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率、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缩短门诊接诊平均耗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高校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为制定社区高血压防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社区内200例本校职工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结果高血压患者管理1年后,和基线相比较,血压控制率和健康行为呈上升趋势。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高校社区开展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是社区控制高血压的有效可行模式,是一个有效促进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的累积人口在我国不断增加,提高高血压人群的整体生活质量成为众多医疗难题之一。分级管理模式的提出为社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干预管理方法,本研究将分级管理多年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社区高血压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管理情况。方法根据国家高血压防治标准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并按分级管理要求进行社区管理,对筛查检出的137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危险度分成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4组。1年后进行对比。结果经过1年分级管理后,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患者与分级管理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分级管理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