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0 000 U,1次/d,连用3 d,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2天、第3天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TNF-α、IL-6、IL-8和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和IL-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乌司他丁治疗后呼吸频率(RR)、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O2/FiO2)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治疗急性肺损伤早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与参麦注射液对严重肺挫伤的疗效。方法将62例肺挫伤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观察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气指标、脱机时间及X线胸片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IL-6、TNF-α明显下降,血气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脱机时间明显缩短,X线胸片肺挫伤评分改善明显,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对严重挫伤的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的水平的影响及治疗机制。方法随机将78例SAP患者分成乌司他丁治疗组及非乌司他丁治疗组;在患者入院24h内以及治疗7d后检测其血清中TNF—α、IL-6水平。结果SAP患者TNF—α、IL-6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7d后两组SAP患者TNF—α、IL-6均降低(P〈0.05),但乌司他丁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SAP患者前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潮气量通气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每组8只。大潮气量通气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接受机械通气,通气参数均设为:潮气量30ml/kg,呼吸频率40次/min,吸呼比1:3,吸入氧浓度21%。机械通气4h后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以及血清和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大潮气量通气组大鼠BA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以及血清和BALF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但IL-10水平则显著降低。乌司他丁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体内促炎因子的产生,对呼吸机所致的生物伤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例VIL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0万U/d乌司他丁针剂微泵静脉注射,2次/d,连续7d:对照组采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前、用药1周后测试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第7天TNF-α、IL-6、IL-8均明显下降(P〈0.01),而IL-10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VILI患者TNF-α、IL-6、IL-8水平,提高IL-10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患者生物伤,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乌司他丁对TNF-α作用的A549细胞ENaC-β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549细胞分组为空白组、乌司他丁组、TNF-α组和乌司他丁+TNF-α组,TNF-α浓度为100ng/ml,各组作用时间均为6、12、24h。乌司他丁组及乌司他丁+TNF-α组在12h时间点上分别用1250、2500、5000U/ml3种浓度乌司他丁作用A549细胞,采用浓度5000U/ml乌司他丁分别作用6、24h,RT-PCR半定量检测ENaC-βmRNA表达量,Westernblot半定量检测ENaC-β蛋白浓度。结果①在作用不同时间后,乌司他丁对ENaC-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5000U/ml乌司他丁+TNF-α组分别作用6、12、24h后ENaC-βmRNA及蛋白表达较TNF-α组均明显升高(P0.01)。③作用12h后,各浓度乌司他丁+TNF-α组ENaC-βmRNA及蛋白表达较TNF-α组均明显升高(P0.01),且各浓度组间ENaC-β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不能直接上调A549细胞ENaC-β转录和翻译水平,但能以浓度依赖方式对抗炎症反应对ENaC-β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36-1638,1641
目的:研究区域动脉灌注和静脉注射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机体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区域动脉内灌注治疗、对照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淀粉酶及肝肾功能、炎症反应、应激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血糖、胰高血糖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有助于改善病情和靶器官功能、缓解炎症和应激反应,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IL-8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各30只。各组分为第6h、12h和24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利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建立SAP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门静脉注射乌司他丁,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淀粉酶、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与SAP模型组比较,胰腺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血清淀粉酶、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SAP大鼠胰腺的病理改变,其作用可能与下调IL-8及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后梗阻性黄疸大鼠肺的炎性浸润以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探讨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胆总管结扎来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术后每天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的剂量腹腔注射给药,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不进行治疗。分别在术后第1、3、7、14天取材,检测大鼠的肝功能、肺组织病理,计算干湿比及含水率,并测定肺通透性指标(伊文思蓝含量)、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标本TNF-α和IL-1β表达。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含量、肺组织干湿比及含水率与梗阻性黄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乌司他丁治疗组MPO、MDA及伊文思蓝含量较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治疗组与梗阻性黄疸对照组比较,肺间质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泡内红细胞渗出减少。乌司他丁治疗组第1天和第14天的TNF-α和IL-1β表达均低于同期梗阻性黄疸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梗阻性黄疸大鼠致炎因子TNF-α和IL-1β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改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肺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急性肺损伤阳性对照组(LPS组)、肺损伤后乌司他丁注射组(UTI组)、肺损伤后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注射组(UTI+GLN组)。LPS组经尾静脉注射LPS造成急性AU模型,UTI组在按与LPS组相同标准给予LPS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U1I)(10万U/kg),UTI+GLN组在按与LPS组相同标准给予LPS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和大剂量谷氨酰胺(0.75g,kg),4h后取肺组织测量肺湿干重比(W/D),ELIsA法检测动脉血清及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过氧化物酶(MP0)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的W/D、血清及肺组织中IL-18、MPO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LPS组相比,无论是UTI组还是UTI+GLN组,其肺炎性损伤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TI+GLN联合与单纯应用UTI相比,各项指标的改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谷氨酰胺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可以明显改善由LPS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VILI)大鼠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300~350 g,随机分为3组(n=10):常规潮气量通气组(TV组,潮气量8 m L/kg)、大潮气量通气组(HV组,潮气量40 m L/kg)、大潮气量通气+参麦注射液组(HS组)。HS组于机械通气前30min通过尾静脉注射10 m L/kg参麦注射液。机械通气4 h后抽取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留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算大鼠肺湿干重比(W/D值)和肺泡通透性指数(PPI),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测定肺组织匀浆Na+-K+-ATP酶活性,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TV组相比,机械通气4 h后HV组Pa O2下降,W/D值和PPI升高,BALF中TNF-α、IL-1β及IL-10浓度增加,TNF-α/IL-10比值升高,Na+-K+-ATP酶活性降低(P〈0.05),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与HV组相比,HS组Pa O2升高,W/D值、PPI及TNF-α/IL-10比值降低,TNF-α及IL-1β浓度降低,IL-10浓度、Na+-K+-ATP酶活性增高(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肺水代谢,从而减轻VILI。  相似文献   

12.
钙通道阻滞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观察动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e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SAP大鼠血清中IL-1、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肺损伤严重。维拉帕米治疗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肺病理损害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维拉帕米可抑制SAP大鼠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产生和释放,减轻肺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生长抑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行静脉滴注40 ml,1个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胰腺影像学的变化、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淀粉酶及炎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血清AMY、CRP及TNF-α的水平分别为(32.6±4.9)U/L、(25.4±1.2)mg/L、(27.3±0.9)ng/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8±6.1) U/L,(27.2±1.3) mg/L和(40.4±1.8) ng/L(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佳,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肺损伤(SAP-AL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18)、SAP-ALI组(n=22)、NE处理组(n=20)。ELISA法测定血清NE、TNF-α、IL-1β含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NE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E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的NE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肺和胰腺组织湿/干质量比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NE处理组肺组织、BALF和血清NE含量均较假手术组和SAP-ALI组大鼠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清TNF-α、IL-1β含量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的大量激活及其NE、TNF-α、IL-1β的过度释放参与了SAP-ALI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药物氯沙坦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小鼠ALI/ARDS模型,术后分别腹腔注射不同浓度氯沙坦(5、10、15、20、25mg/kg),研究氯沙坦对ALI/ARDS小鼠肺损伤的影响,并观察氯沙坦作用后ALI/ARDS小鼠7d生存率的变化。结果氯沙坦显著改善ALI/ARDS小鼠肺损伤的程度,在5~15mg/kg范围内,ALI/ARDS小鼠的氧合指数和肺湿重/干重比(W/D)显示改善的趋势;但当氯沙坦的浓度超过15mg/kg时,氧合指数和W/D反而逐渐变差。氯沙坦(15mg/kg)干预使小鼠血清中TNF-α[(554.1±62.7)pg/mL比(759.2±21.5)pg/mL,P0.01]、IL-6[(1227.3±130.0)pg/mL比(2670.4±174.1)pg/mL,P0.01]和IL-1β[(444.0±38.6)pg/mL比(486.6±61.7)pg/mL,P0.05]水平均显著降低;肺水肿明显减轻;小鼠7d生存率显著提高(6.7%比0)。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RAS药物氯沙坦可减轻CLP诱导的ALI/ARDS肺损伤,提高ALI/ARDS小鼠7d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将79例急性胰腺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41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另用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第1、3天和第1、2周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结果发病后第1、3天,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高于对照组,发病后第1周患者血清TNF-α、IL-1β浓度高于对照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必净治疗组第3天、第1周血清TNF-α、IL-1β浓度降低,第3天血清IL-6浓度降低。结论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早期,血必净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保护胰腺及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磷脂酶A2(PLA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葛根素能减轻SAP大鼠胰腺及肺组织的病理性损伤,降低血清和肺组织中PLA2活性及TNF-α、IL-1、IL-6水平。结论:葛根素能有效抑制SAP时增高的PLA2活性,抑制TNF-α的活化,下调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关伟 《吉林医学》2011,(31):6604-6605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分别在患者入院24 h内以及治疗7 d后采静脉血检测血清TNF-α、IL-6和hs-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SAP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闫振涛  单世胜 《当代医学》2010,16(27):6-6,5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TNF-α、IL-10的影响。方法制备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模型,分别在8h及24h两个时间点取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NF-α、IL-10没有差异(P〉0.05),模型组中8h与24h血清中TNF-α、IL-10较之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中8h,24h血清中TNF-α较之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8h,24h血清中IL-10较之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通过调节TNF-α、IL-10在血清中的水平发挥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治疗重度脓毒血症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联合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微循环功能、凝血功能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治疗前的TNF-α、IL-1、IL-6、IL-8、微血管流动率、灌注血管比重、PT、APTT、Fib、PLT、APACHEⅡ评分、体温和心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1、IL-6、IL-8、PT、APTT、APACHEⅡ评分和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流动率和灌注血管比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全身炎症状况、微循环功能及凝血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