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探讨细胞因子在这一生理病理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为以后针对细胞因子展开临床治疗并提高心衰临床疗效寻找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12关于细胞因子的文章。检索词“cytokinesfactor,ventricularremodeling”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心室重构,细胞因子”。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影响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细胞因子的分类、作用和之间的相互影响。②对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55篇,排除35篇重复性研究。20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8篇关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细胞因子及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实验及临床研究,2篇关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细胞因子的综述论著。资料综合:细胞因子在心室重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心力衰竭中已被证实有两大类细胞因子,即第一类血管收缩的细胞因子如内皮素,第二类即血管减压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许多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制约,细胞因子作用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细胞因子作用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针对细胞因子展开临床治疗并通过诱导使之产生对身体有利作用,阻断恶性循环的发展,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近况,探讨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相关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文献,检索词“cellfactor,osteoporosi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8-01/2006-12相关骨质疏松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骨质疏松,细胞因子”,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质疏松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质疏松的病因。②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的关系。排除标准:①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7篇关于骨质疏松的文献,纳入2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骨质疏松和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行评价。资料综合: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改变和雌激素减少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造成骨的代谢紊乱,致使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出现骨重建平衡失调与骨转换加快。结论:骨质疏松和细胞因子的关系密切是肯定,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认识和验证。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论述与多发性硬化相关的细胞因子γ-干扰素(Th1),白细胞介素10(Th2),转化生长因子β(Th3)的变化。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9/2004-09与多发性硬化细胞因子相关的文章,检索词“cytokine,multiplesclerosis”,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NKI1994-09/2004-09相关的文章,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细胞因子,多发性硬化”。资料选择:检索到200余篇文献,选择以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与多发性硬化有关的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30篇,研究对象为动物或患者均纳入。资料提炼:30篇文献中2篇与细胞因子的研究方法相关,7篇与动物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有关,21篇与多发性硬化细胞因子相关。资料综合:检测细胞因子的方法有多种:Northern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流式细胞术等。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不一,但多项研究显示γ-干扰素是多发性硬化肯定的促炎因子,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增加与多发性硬化的保护和康复有关。结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呈现较典型的Th1/Th2,Th3特征,但对多发性硬化细胞因子的研究因患者个体差异、标本来源、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的不同,目前难以得到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影响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细胞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探讨细胞因子在这一生理病理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为以后针对细胞因子展开临床治疗并提高心衰临床疗效寻找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0-01/2005—12关于细胞因子的文章。检索词“cytokines factor,ventricular remodeling”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心室重构,细胞因子”。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影响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细胞因子的分类、作用和之间的相互影响。②对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的实验及l临床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55篇,排除35篇重复性研究。20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8篇关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细胞因子及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实验及临床研究,2篇关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细胞因子的综述论著。 资料综合:细胞因子在心室重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心力衰竭中已被证实有两大类细胞因子,即第一类血管收缩的细胞因子如内皮素,第二类即血管减压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许多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制约,细胞因子作用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 结论:细胞因子作用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针对细胞因子展开临床治疗并通过诱导使之产生对身体有利作用,阻断恶性循环的发展,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髌骨软化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目前对该病虽有一些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但还不够全面或效果尚不肯定,为此就髌骨软化症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系统综述,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5-01/1998-12期间髌骨软化症和髌骨损伤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atelle,osteomalacia,joint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2002-01/2003-12及国内其他期刊1991-01/2000-12期间的上述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髌骨;骨软化症;关节”。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基础和临床研究均为RCT研究原著,不排除是否应用盲法。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3篇关于髌骨软化症相关文献,符合标准17篇,经搜集、整理,并做系统归类,提炼其公认的、成熟的观点和方法。排除6篇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对髌骨软化症的概念、流行病学、应用解剖、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系统综述。结论:髌骨软化症是以膝关节髌骨软骨因劳损、创伤引起的髌骨软骨的慢性退行性疾病。青壮年发病率高,主要症状是髌前疼痛,治疗以非手术治疗方法为首选,避免膝关节急、慢性损伤是预防本病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细胞因子有多种独特作用,细胞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与其他生长因子之间的作用在肌腱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ytokines”和“tendon,injury,heal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细胞因子,肌腱损伤,修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资料包括细胞因子在肌腱损伤愈合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篇关于细胞因子在肌腱损伤愈合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相关实验文章,11篇实验文章纳入标准。排除的9篇实验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11篇实验文章包括几种主要细胞因子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不同的分子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在肌腱损伤修复中可能有以下几种独特作用:①减少炎症反应。②使瘢痕组织形成降至最小程度。③促进正常组织的功能恢复。细胞因子促进肌腱损伤的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实验已证明几种细胞因子联合作用对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的效果往往优于单一因子。结论:细胞因子促进肌腱损伤的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鉴于细胞因子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要将其作为临床用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尚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细胞因子的配伍、药物剂型、给药方式、在人体内的稳定性、免疫排斥性等,尚需加强对细胞因子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去解决。  相似文献   

7.
目的:骨质疏松症的学术研究领域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确实有效的实验模型。最近的一些研究抻出了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01期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相关文章,检索词“osteoporosis;model;biology;review,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MCC数据库1995-01/2004-01期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相关文章,检索词“骨质疏松,模型,生物学,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0-01/2004-05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质疏松症,模型”。资料选择:选择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现代分子模型的相关文献150篇,中文80篇,英文70篇。资料提炼:按骨质疏松症模型制作和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相关文献进行提炼。纳入标准: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现代分子模型相关文献,不排除未随机试验以及盲法对照的文献。资料综合:综合资料发现近几年骨质疏松症的制作方式增多,特别是细胞模型、基因敲除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的研究使得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内分泌/旁分泌激素间的偶联(如护骨素/核因子受体κB活化因子/RA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内皮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1关于内皮素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为“endothelin,cardiovascular”,并限定语言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3-01/2005-01关于内皮素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的文章,限定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内皮素,心血管疾病”。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内皮素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无关文献或相关性不强的文献,对剩余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明确其相关性。纳入标准:随机对照研究;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关于内皮素与心血管疾病的文章,18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0篇文献中,48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20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18个试验包括304例患者和242只实验动物,分别阐述了内皮素与高血压、内皮素与心力衰竭、内皮素与心室和血管肥大、内皮素与心肌梗死、内皮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论:内皮素作为一个强烈的缩血管和促丝裂因子,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自从内皮素发现以来,多种特殊的的受体拮抗剂已经发现和应用取得进展,内皮素拮抗剂不仅有助于阐明内皮素在正常生理学的进程,而且还可以阐明多种疾病的病理机制。内皮素作为机体细胞因子之一,在机体许多生理及病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心血管方面,内皮素更是发挥着重要的局部和整体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脑海马结构是抑郁障碍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部位之一,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关系,为抑郁障碍的治疗、预防提供新的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BMDisc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抑郁症/抑郁障碍与海马结构”,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2-1/2004-12、OVID数据库2002-1/2005-12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depressivedisorder,hippocampalformation”,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另查阅相关专著数部。资料选择:对检出文章进行初审,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再查阅全文。纳入标准:①抑郁障碍的病因学研究与海马有关的原著;②抑郁障碍与海马结构病理生理方面的基础原著;③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与海马有关的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的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CBMDisc数据库检出23篇,Medline数据库检出23篇,OVID数据库检出45篇,选入23篇作为参考文献,其中神经病理神经生化方面的有13篇,神经内分泌相关有4篇,神经营养因子相关有5篇,神经解剖专著1部。资料综合:抑郁障碍与脑海马结构的关系现在是一研究热点,抑郁障碍患者以及抑郁模型鼠海马结构存在形态改变,但目前尚不能确定抑郁障碍与海马结构变化的因果关系;各种因素作用于实验动物或人体导致神经内分泌变化,影响神经递质释放及与其受体结合,蛋白构象等水平,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加速神经细胞调亡,而神经细胞调亡又可加速神经生化、内分泌等变化。结论:脑海马结构与抑郁障碍的病因病机等各方面有密切联系,在联系的各环节通过深入研究都可找到抑郁障碍的治疗靶点,为抑郁障碍的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一组细胞因子,对人体的不同组织和细胞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参与创伤愈合,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骨生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对转化生长因子β在整形外科中的研究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07的文章,检索词“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woundhealing,scar,BMP”,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06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转化生长因子β,伤口愈合,瘢痕,骨形成发生蛋白质类”。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资料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在伤口愈合、瘢痕及骨的愈合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篇关于转化生长因子β在创伤修复、瘢痕及骨的形成与愈合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相关实验文章,13篇实验文章纳入标准。排除的16篇实验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13篇实验文章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的3个亚型对伤口愈合、瘢痕形成以及骨的愈合等几方面的作用以及其不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猝死     
目的:探讨和分析运动性猝死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特征,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2-01/2005-07关于运动性猝死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exercise/sport,suddendeath”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同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运动性猝死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运动、猝死”,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选,选择与运动有关的猝死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文献以及个案。资料提炼:在63篇文献中,经分类整理,纳入14篇。资料综合:运动性猝死发生率低,进展迅速,与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多发生在30~60岁,男性多于女性。病因多为心源性和脑源性猝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运动性猝死的一个主要原因。结论:运动性猝死发生率低,存在性别特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运动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对运动性猝死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以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及核型正常的特征是其作为研究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外源基因的表达、以及利用基因突变的胚胎干细胞建立人类遗传病动物模型的理论基础。因而,胚胎干细胞的鉴定工作对于研究和利用胚胎干细胞具有重大的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3-12相关胚胎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embryonicstemcell,embryo,Alkalinephos-phatase,Oct-4”,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01/2003-12相关胚胎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胚胎干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与胚胎干细胞鉴定有关的文献。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主要收集了16篇有关胚胎干细胞鉴定的文献。查找全文。资料综合:将所选的资料按以下顺序归纳总结:①形态和生长特性的初步鉴定。②免疫学方法鉴定。③染色体相关鉴定。④全能性和多能性鉴定。结论:胚胎干细胞的鉴定并不是用某一种方法就可以的,而是一个鉴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先检查碱性磷酸酶和核型,然后鉴定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当胚胎干细胞达到一定数量后再鉴定干细胞的发育全能性,每种鉴定都要重复多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人工髋关节研究一直是近年热点,自运用以来在临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自身材料和技术问题使远期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就人工髋关节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6-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otalhipreplacements,surgicalrobot,tissueengineering,vir-tualendosco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人工髋关节,材料,仿真内镜,手术机器人,组织工程学”,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人工髋关节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9篇相关文献,2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7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中,5篇涉及人工关节材料对假体松动和致癌性的影响,2篇涉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使人工关节手术微创化,1篇涉及机器人引入人工关节手术,3篇涉及定制和特制人工关节的发展,9篇涉及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能性,2篇涉及组织工程技术与人工关节的结合。资料综合:现代人工髋关节研究探索新的耐磨损假体,减少骨溶解、骨吸收所致的假体松动。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进行特殊设计和制作,解决假体周围骨折及肿瘤保肢手术的要求。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使人工关节手术微创化,术后患者恢复快。通过开发具有中国本土化的手术机器人,提高人工髋关节手术的成功率。运用仿真关节镜,能够准确了解关节内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情况,并将其量化,可以选择最为合适可靠的假体,增加精确性。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缺损能够提高假体骨性结合,使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更加完美。结论:未来十年人工髋关节将向着求稳定、零危害、微创化、机械化、个体化、多样化发展,从而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更加规范、安全和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西地那非对治疗患有勃起功能障碍的心血管患者的研究进展,讨论该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对相关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有效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在线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10/2006-02的文章,检索词为“sildenafil,erectiledysfunction,sexuality,cardiovas-culardisease”。限定文章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Medscape数据库相关文章,限定语种为英文,检索词为“sildenafil,cardiovasculardisease”。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关于西地那非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的文献并查找全文,排除与心血管疾病无关的性功能障碍研究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的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5篇相关文献,其中22篇符合纳入标准并仔细阅读全文。资料综合:22篇文献分别按照性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西地那非对心脏病患者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效用以及普林斯顿共识会的建议进行归类。结论:大量研究文献表明使用西地那非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可能性相对较低,心脏病患者在治疗性功能障碍时不必过于担忧。目前有实验证明西地那非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的趋势,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并分析各类震颤的特点及其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临床上各类震颤的鉴别及防治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1/2005-05关于震颤的文章。检索词“tremor”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5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震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震颤的分类、病因、影响因素。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8篇,排除31篇重复性研究。17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9篇关于震颤的调查研究,8篇关于震颤的具体案例。资料综合:震颤的分型主要有依据震颤表现形式及根据基础疾病的病因学分类。其中机械性震颤、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中枢性振荡器是震颤的发生机制。依据震颤表现形式分为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特定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无定型震颤。依据震颤的不同病因又分为增强的生理性震颤、特发性震颤综合征穴经典的特发性震颤、直立性震颤、任务和姿位特异性震颤、不能分类的震颤雪、肌张力障碍性震颤、帕金森病震颤、小脑性震颤、红核震颤、周围神经病性震颤、药物及有毒物质诱发的震颤和心因性震颤,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结论:震颤虽表现形式类似,但发生原因各不相同,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来,在神经外科领域,人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就其有关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1关于脊髓损伤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01/2004-10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展有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选取最新进展性文献纳入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7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9篇符合本研究要求.资料综合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问题,对所检索出文献中的众多观点进行提炼综合.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填充物填补损伤部位,定向再生为神经细胞锚靠周围组织完成上行下传功能的重建,移植时创造抑制胶质细胞再生、保护神经细胞胞体存活、促进自体神经细胞再生的微环境.还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已经成功的经验,并提出最有希望的展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损伤脊髓中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选择性侵犯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直未能完全明确,其研究多借助于动物模型,目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其各自的特点、实用性及价值有所不同.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应用题名检索,检索词"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model",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动物模型研究为主的文献,然后筛除应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动物模型进行药物疗效观察与发病机制研究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6篇以"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model"为题名检索的文献,15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1篇试验中,75篇为应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模型药物疗效观察与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6篇为重复性试验的研究,资料综合选入文献建立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疾病的神经毒性动物模型、免疫介导的动物模型、自然发病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并对模型建立机制、特点、实用性及其价值进行研究.结论上述文献中模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疾病症状或发病机制动物模型的建立,能够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疾病研究的参考模型,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动物实验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雌激素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但其不良效应限制了雌激素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寻求更有效、安全的雌激素替代品已成为心血管药物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植物性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1-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isoflavones,atherosclerosis,vasodil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2-02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异黄酮类,动脉硬化,血管舒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1篇关于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随机和未随机实验文章,26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篇实验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26个实验包括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分别给予大豆异黄酮后采用在体或离体两种实验方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并对此给予评价.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以离体实验进行观察的方法较常用.结论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大豆异黄酮防治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有肯定的效果,也无明确证明此方案的副作用.研究者应在如何掌握合适的量使异黄酮达到有效血浓度,在治疗效果有益无弊方面做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是将具有促进骨愈合作用的基因转入靶细胞,由靶细胞转录成mRNA并翻译成蛋白质,在蛋白质的作用下靶细胞被刺激分化,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促进骨愈合。随着细胞重组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参与骨修复的生长因子基因被成功克隆,使得基因治疗骨缺损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就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检索PUBMED1965-01/2006-01关于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gene therapy,bone defec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6-01关于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骨缺损,基因治疗”,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37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5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4篇涉及目的基因的选择,3篇涉及靶细胞的选择,7篇涉及基因表达载体的选择,3篇涉及基因转移方法,4篇涉及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结合治疗骨缺损,5篇涉及多基因联合治疗骨缺损,2篇涉及骨缺损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是在骨再生基本理论认识和基因重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为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治疗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其基本问题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选择、靶细胞的选择、基因表达载体的选择以及基因转移方法的选择等。靶细胞的选择及基因转移方法方面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骨髓基质干细胞成为首选的靶细胞,基因的体外转移较体内转移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也已得到公认。目前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进一步阐明骨缺损修复的自然过程,从众多参与这一过程的信号分子中筛选出最为有效的成分应用于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并进一步改进基因表达载体,以确保基因治疗的安全性。相信通过骨再生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及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完善,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将最终走出实验室,真正造福于骨缺损患者。结论: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可以有效地激活骨缺损部位的骨再生活动,同时又可以避免直接应用细胞因子导致的免疫排斥和系统毒性等问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这项技术还很不完善,在目的基因、基因载体和转染技术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国内近20年来电针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概况,以期进一步了解电针治疗抑郁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84/20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电针,抑郁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明确诊断标准.②随机对照实验或对照试验.③治疗组干预措施为电针或电针合并抗抑郁药物或电针合并安慰剂;对照组干预措施为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合并模拟电针、单纯电针或不采用抗抑郁措施.排除标准①非对照研究.②治疗组或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不符合纳入标准.③机制研究.④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99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5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15篇文章中12篇为随机对照研究,3篇为对照研究,各研究的试验期为1~1.5个月,试验地点都在中国.各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量为30~241例.其中6个研究对比了电针与传统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2个研究进行了电针与新型抗抑郁药疗效的比较,4个研究观察了针药结合与单纯药物或单纯电针对抑郁症的疗效,1个研究比较了电针与西药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2个研究观察了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作用.结论电针治疗抑郁障碍可以取得与西药抗抑郁剂相似的疗效,且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但由于大样本的严格执行随机对照盲法原则的临床研究数量较少,今后还需要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