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阶段仔树鼩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野生树鼠句在实验室条件下正常繁殖是进行驯化和实验动物化的关键。作者以实验室条件下繁殖的 41窝哺乳状态下仔树鼠句为研究对象 ,摸索其哺乳阶段体重、体尺增长的规律 ,生长发育的渐进性 ,为进一步驯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野生树Qu在实验室条件下正常繁殖是进行驯化和实验动物化的关键。作者以实验室条件下繁殖的41窝哺乳状态下仔树Qu为研究对象,摸索其哺乳阶段体重、体尺增长的规律,生长发育的渐进性,为进一步驯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人工哺育方法 ,避免人工驯养条件下树鼩不愿哺乳、食仔或母乳缺乏,提高仔树鼩的存活率,并使其正常生长发育. 方法 人工辅助母树鼩哺乳或配制人工乳哺乳.即人工保定母树鼩,侧卧,让其新生仔或其他寄养仔自行寻找乳头哺乳;如母树鼩产后缺乳或无寄养条件,配制营养丰富的代用乳人工喂养. 结果 25只仔树鼩经人工哺育方法 喂养存活19只,存活率为76%,体重增长与文献报道相似.而初始繁殖的13只仔树鼩经自然哺乳,仅存活2只.结论 已基本掌握仔树鼩的人工哺育方法 ,一定程度上为在实验室环境下大规模人工驯养繁殖树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树鼩人工哺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人工哺育方法 ,避免人工驯养条件下树鼩不愿哺乳、食仔或母乳缺乏,提高仔树鼩的存活率,并使其正常生长发育. 方法 人工辅助母树鼩哺乳或配制人工乳哺乳.即人工保定母树鼩,侧卧,让其新生仔或其他寄养仔自行寻找乳头哺乳;如母树鼩产后缺乳或无寄养条件,配制营养丰富的代用乳人工喂养. 结果 25只仔树鼩经人工哺育方法 喂养存活19只,存活率为76%,体重增长与文献报道相似.而初始繁殖的13只仔树鼩经自然哺乳,仅存活2只.结论 已基本掌握仔树鼩的人工哺育方法 ,一定程度上为在实验室环境下大规模人工驯养繁殖树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实验室大劣按蚊自然交配繁殖种群,为同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野外捕捉并在实验室人工交配繁殖至第61代的大劣按蚊,按不同雌雄比例先后顺序置于大、中、小三种不同型号的蚊笼中喂养、驯化、观察产卵情况并计算产卵数和孵化率。结果 在大、中、小蚊笼内的分别驯化至第15、10和18代时成蚊卵的孵化率各达到82%、83.4%和80.7%,成功建立小蚊笼自然交配的大劣按蚊种群。结论 经实验室驯化的大劣按蚊能够自然交配、产卵、繁殖,有助于建立实验室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对虫媒病毒性疾病媒介蚊种的研究,建立实验室品系。方法:将现场捕获埃及伊蚊幼虫饲养至羽化成蚊,放入25cm×20cm×20cm的铜沙蚊笼内饲养至第5天饲鼠血,饲血3天后观察产卵情况,同时详细记录产卵、孵化、化蛹、羽化情况。结果:实验室饲养驯化繁殖第1代埃及伊蚊,孵化、化蛹、羽化率分别为74.48%、70.43%、80.10%。经过4代的实验饲养繁殖观察,其孵化、化蛹及羽化率分别上升至87.55%、77.86%和91.86%。结论:经过几代饲养驯化繁殖,已达到正常群体自然繁殖水平,已成功稳定饲养近2年,繁殖到第22代,建立了云南省埃及伊蚊实验室品系,为登革热和其它虫媒病毒性疾病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云南白纹伊蚊实验室种群的建立及生活史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2年8月经驯化繁殖,成功地建立了云南株白纹伊蚊实验室种群,共顺利繁殖32个世代。对其中的9个代次进行了实验观察,它们的平均孵化率,蛹化率和羽化率依次为66.99%、87.54%和89.78%,经11—22d可完成一个世代的繁殖。所获数据对进一步了解该蚊的生长繁殖特性及防制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棕背(鼠平)的实验室繁育方法,测定棕背(鼠平)生长和繁殖数据,为开展棕背(鼠平)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峰林地的野生棕背(鼠平)引入实验室,于大型硬壁式啮齿动物负压隔离器内进行人工饲育、繁殖,测定棕背(鼠平)生长和繁育数据,评价棕背(鼠平)实验室繁育效果。结果 棕背(鼠平)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实现人工饲育、繁殖。妊娠率54.55%,平均妊娠期为20.4 d(18~22 d);一个繁殖期内平均繁殖2.9次,最高繁殖次数为7次,远远超过自然条件下所统计到的繁殖次数(1~4次);平均窝产仔数(4.3±1.22)只,单窝最高产仔数为8只;幼仔离乳率94.8%,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结论 实现了棕背(鼠平)的实验室繁育,测定了棕背(鼠平)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生长和繁育数据,为棕背(鼠平)实验动物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急性乳腺炎     
一、病因急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产后哺乳妇女是因为: 1.不注意哺乳卫生;产后哺乳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哺乳前不擦洗乳房,以致细菌通过乳管逆行感染引起细菌在乳管向繁殖发生感染。 2.哺乳妇女乳头内陷、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表明,棉狨在昆明地区实验室笼养条件下,不仅能适宜生存,并能生育繁殖,3对棉狨在两年内共产仔猴13只,存活5只,其中第一胎存活率为28.59%,第二胎为50.00%。另外,对棉狨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饲养管理、生育季节的规律、婴猴的人工喂养和营养学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为建立棉狨繁殖群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实验室饲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出血热的重要媒介之一。目的 :建立白纹伊蚊实验室饲养品系 ,提供科研用蚊。在温度 2 5~ 2 6℃ ,相对湿度 72~ 80 % ,每日光照 12小时实验室条件下 ,观察结果显示 :卵、幼虫、肾期分别为 4天 ,9.5天和 2 .64天 ;孵化、化蛹及羽化率分别为 93 .46%、 87.60 %和 94.67% ,生殖营养周期 3天 ,雌、雄蚊存活天数 12~ 5 2天 ,6~ 2 8天。结论 :白纹伊蚊繁殖率高 ,繁殖快 ,寿命长 ,在实验室条件下较易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三带喙库蚊实验室种群。方法采用人工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模拟自然环境的方法,幼虫词料为羊肝馒头粉,成蚊供血动物为小白鼠。结果在室温26~27℃,相对湿度70~80%及人工光照13小时的条件下养殖,成蚊逐渐适应实验室条件,经过7代的繁殖,平均孵化率和化蛹率依次为79.0%和69.08%。结论三带喙库蚊繁殖关键在于环境模拟和饲养条件的稳定,以提高成活率,所获数据对进一步了解该蚊虫的生长繁殖特性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开展对云南微小按蚊遗传多态性与传疟作用的研究需建立实验室品系。将羽化后4d成蚊进行自然交配试验,结果550只雌蚊产卵1192枚,平均2.17枚;孵化、化蛹、羽化率分别为63.51%、62.48%、87.53%,获第1代自然交配繁殖成蚊414只。然后采用人工交配与自然交配繁殖同龄成蚊混合驯化观察3代,产卵从最初的平均2.17枚提高到9.22枚;孵化率也从63.51%上升到92.67%。实验表明此法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天祝、肃南、民乐等祁连山区,榆中兴隆山区,甘南、临夏山区等地野生羌活产地多次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广泛查阅文献,较为系统全面地探讨了羌活的生态环境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野生羌活以有性繁殖为主,种子自然繁殖率极低,仅为0.52%。同时,通过在天祝、兰州等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人工驯化和栽培试验,初步提出了野生羌活的驯化栽培途径。并指出提高野生羌活的繁殖率应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我组从1974年起将周期型马来丝虫经皮下注射实验感染长爪沙鼠,出现微丝蚴血症及隐性感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长爪沙鼠。二、媒介蚊种自上海昆虫研究所引进,本实验室饲养繁殖传代的驯化中华按蚊。三、虫源为贵州省某县周期型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微丝蚴阳性患者的静脉血及本实验室保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野外捕抓的按蚊移回实验室进行饲养繁殖。方法:在常规人工饲养方法的基础上,两种饲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室温26±1℃.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两种饲血方法均可在35cm×35cm×35cm笼内从人工交配繁殖逐步过渡到自然交配繁殖。结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饲以活鼠血及鸡素囊装以鲜抗凝兔血均可作为人工饲养繁殖按蚊的饲血方法,从人工交配过渡到自然交配建立按蚊实验品系。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驯化的中华按蚊,通过人胎盘膜,吸取含马来丝虫微丝蚴的新鲜兔血而获感染。在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75-85%的实验条件下,观察了中华按蚊感染马来丝虫主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微丝蚴密度最高组蚊的存活率比其它各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和掌握子午沙鼠在实验室内繁殖特征。方法 根据1996~2002年实验室饲养的子午沙鼠记录数据,推导雌雄体的性成熟期和雌体妊娠期,统计分析不同胎次和月份每窝产仔数、离乳数、成活率和性比结果。结果 雌雄体的性成熟期分别为109.3±21.0d和106.3±21.7d,妊娠期为21.3±1.4d;一至七胎各胎次之间出生数和离乳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第四胎和第六胎的成活率低于平均胎仔数,但无显著差异(P>0.05);一至七胎之间雌雄百分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胎次平均雌雄比例为1.4:1.0。在12个月份中,9月-11月停止繁殖,其它各月份之间每窝出生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每窝离乳数和成活率在部分月份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野生子午沙鼠繁殖数据比较,实验室驯化对子午沙鼠繁殖有影响,主要为季节繁殖提前到12月,繁殖窝数增加1-2窝。本结果为该鼠种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掌握子午沙鼠在实验室内繁殖特征。方法根据1996~2002年实验室饲养的子午沙鼠记录数据,推导雌雄体的性成熟期和雌体妊娠期,统计分析不同胎次和月份每窝产仔数、离乳数、成活率和性比结果。结果雌雄体的性成熟期分别为(109.3±21.0)d和(106.3±21.7)d,妊娠期为(21.3±1.4)d;1~7胎各胎次之间出生数和离乳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第4胎和第6胎的成活率低于平均胎仔数,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1~7胎之间雌雄百分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各胎次平均雌雄比例为1.4∶1.0。在12个月份中,9月-11月停止繁殖,其它各月份之间每窝出生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每窝离乳数和成活率在部分月份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野生子午沙鼠繁殖数据比较,实验室驯化对子午沙鼠繁殖有影响,主要为季节繁殖提前到12月,繁殖窝数增加1~2窝。本结果为该鼠种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棕肩狨猴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进行了饲养繁殖与育仔的初步研究,发现控制好一定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营养和良好的管理,对于该狨猴的繁殖与育仔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品种狨猴在国内繁殖成功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