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性介质与SIRS、CARS、MODS和CBP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研究证明机体的炎症细胞被各种损伤过度激活后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是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环节,而早期控制炎症反应,阻断其发展或有效清除循环中的炎性介质可能是防治SIRS和MODS的关键。因此,近年来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机体炎性介质的清除也成为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2.
刘明  麻晓林 《临床外科杂志》2009,17(10):703-705
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了解促炎介质与抗炎介质在创伤后免疫功能障碍及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炎性介质与SIRS、CARS、MODS和CBP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证明机体的炎症细胞被各种损伤过度激活后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是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环节,而早期控制炎症反应,阻断其发展或有效清除循环中的炎性介质可能是防治SIRS和MODS的关键。因此,近年来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机体炎性介质的清除也成为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 炎症消退一直被认为是被动的过程,现已证实其是一个由内源性抗炎、促炎症消退介质控制的主动的程序化过程.目的 目前人们对炎症消退机制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因此,了解炎症消退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内窖炎症消退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参与,抗炎、促炎症消退介质控制的复杂过程.这些介质通过下调促炎介质基因的表达、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诱导炎症细胞凋亡以及促进凋亡细胞吞噬等环节精密地调节炎症的发展与消退.现就具有抗炎、促炎症消退双重作用的内源性脂质介质以及炎症消退的新的细胞分子机制进行简要综述.趋向 炎症消退已成为炎症研究的新方向,促进炎症消退也成为炎症治疗的一种新策略.在研究炎症消退机制的基础上研发促炎症消退的药物为炎症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全身性炎性反应是创(烧)伤后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I/R)在其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复制肠道部分I/R动物模型,观察兔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前后多种炎性介质水平及脏器功能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创伤后失控性炎性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外科严重感染中的抗生素和新颖治疗剂(文献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科严重感染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除应用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外,还需阻断炎性介质和宿主细胞因子的作用,由此派生出一些新颖治疗剂,有待临床应用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慢性炎性介质反应与肿瘤发生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作为肿瘤免疫微环境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在连接慢性炎性介质反应与肿瘤之间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大多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倾向于M2型巨噬细胞,并被认为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我国肝癌患者大多伴有长期慢性病毒感染,肝脏中大量巨噬细胞在长期慢性炎性介质反应浸润刺激下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肝癌发生、发展.本文就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肝癌发生、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外科严重感染中的抗生素和新颖治疗剂(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严重感染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除应用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外,还需阻断炎性介质和宿主细菌因子的作用,由此振生出一些新颖治疗剂,有持临床应用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促炎介质与抗炎介质的不平衡是加重炎症反应,促进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白介素10(IL-10)是重要的抗炎介质,它能明显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的致炎作用。本研究用内毒素攻击大鼠,观察IL-10对肾组织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对肾组织的保护作用,为IL-10治疗MODS及急性肾衰竭(ARF)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后肺损害主要表现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肺内分流、肺血管阻力、静态和动态响应性增加,肺通气/血灌流失调,严重者引起ARDS。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激活的白细胞与肺血管内皮细胞及肺上皮细胞粘附并分泌炎性介质;同时补体、炎性介质和缺血再灌注也可激活内皮细胞。这一过程最终导致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破坏,使血浆、白蛋白和激活的白细胞进入肺组织间隙和肺泡腔,从而造成肺损害。目前主张通过调控炎性反应过程来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保护素D1 (protectin D1,PD1)是近期发现的由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DHA)衍生的生物活性分子,是机体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脂质抗炎及促炎症消退介质. 目的 深入认识这个新的家族有助于探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内容 大量研究表明,PD1对多种炎性细胞的功能和多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能促进炎症反应及时消退,可改善多种疾病的转归.现就PD1的生物学活性、对炎性细胞及炎症相关疾病的作用作一综述. 趋向 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全面地揭示PD1的病理生理意义、详细地阐明其效应机理,并最终研制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型抗炎药物.  相似文献   

12.
炎症的消散是一个需要十分精确调节的动态过程,受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源性“刹车信号”的产生,聚集的白细胞的清除等。炎症时机体内有整套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存在,尤其是内源性抗炎介质的产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机体内的内源性保护介质主要有cAMP、脂毒素、环戊烯前列腺素(cyPGs)和磷脂氧化产物。本文综述了内源性抗炎介质在炎症消散过程中的作用。模拟体内抗炎介质的产生,可以人工合成治疗炎症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3.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内毒素血症和肝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坏死砭因子(TNF)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肽介质,在内毒素血症和肝损害中起着重要的促炎介质作用。在侵袭性感染情况下,单桉巨噬细胞受到细菌内毒素(ET)的攻击,可释放出众多的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l(IL-1)等。Carwell等于1975年发现小鼠注射卡介苗后再用ET处理.其血清中含有一种,可引起肿瘤出血坏死的活性因。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CPB)诱发炎性反应,引起体液和细胞炎性介质的释放,本文着重综述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与内皮的粘附及中性粒细胞的损伤作用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许多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可以导致机体的一个类似的生理病理过程,该过程涉及多种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炎性介质,被称作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它在感染,肿瘤,手术、休克等方面对心、肺、肝、脑、肾等脏器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现在认为这主要与其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抑制有关。它可以下调促炎性因子-TNF-α,IL-1,IL-6,IL-8及核因子-KB、黏附分子、C-反应蛋白,并同时上调抗炎性因子-IL-10,1L-4。减轻全身炎性反应,防止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性介质反应,可诱发全身炎性介质反应,并恶化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核转录因子κB在急性胰腺炎的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它凋节了炎性因子和免疫蛋白的基因表达.本文就基于NF-κB的胰腺炎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性介质反应,可诱发全身炎性介质反应,并恶化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核转录因子κB在急性胰腺炎的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它凋节了炎性因子和免疫蛋白的基因表达.本文就基于NF-κB的胰腺炎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炎性细胞因子和短时血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炎性细胞因子是激起炎症反应的初始炎症介质  炎性细胞因子是具有免疫调控功能的效应介质 ,包括单核细胞为主产生的白细胞介素 - 1,8(IL - 1,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由T、B淋巴细胞为主产生的IL - 2、4、6、10以及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等。炎性细胞因子在上述免疫活性细胞受刺激时诱导产生 ,他们是激起炎症反应的初始炎症介质 ,其中TNF -α、IL - 1、IL - 6和IL - 8等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促炎作用 ,而IL - 10等起抗炎作用 ,…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4,10,13(IL-4,IL-10,IL-13)是主要由Th2细胞产生的三种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它们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诱导IL-1ra的产生,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及炎症介质的生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的分泌介导体液免疫反应,因而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本文概述它们在肾小球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其作为治疗性细胞因子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手术和创伤后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机体对原发性损害和组织创伤的全身性应答反应。这一反应,也即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细胞和宿主机体炎性介质激活后生成一连串炎性介质的最终出现MODS的临床表现。英国Belfast女王大学外科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下肢缺血-再灌注的死亡率、小肠形态学改变、全身内毒素浓度、血浆失前性细胞因子和白介素(IL)-6的影响。实验方法雄性300~3509重成年Wistar鼠在规范条件下饲养。麻醉用皮下注射氯胺酮(80mg/kg)和甲苯噻嗪(8mg/kg)。皮下注射0.9%氯化钠(3ml/kg·h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