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技术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E超导0 .5T ,Vectra 2磁共振成像仪 ,快速自旋回波 (FSE)重T2 加权扫描及最大强度投影 (MIP)重建图像 ,对 4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作MRCP检查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各种病变的MRCP图像均有其特征性表达 ,MRCP对阻塞性黄疸的定位准确率为 10 0 % ,定性准确率为 93 .8%。结论 MRCP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阳  范睿  赵丽 《护理学杂志》2007,22(2):31-32
对62例难治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提出术前正确判断病情变化并随时准备急诊手术;术中备齐抢救用品、默契配合与有效监护;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进行周密的出院指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胰管无创性检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两者在胆胰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文献报道结论不一〔1,2〕。本文就一组胆胰腺疾病病人的ERCP、MRCP结果 ,结合手术或病理情况作一分析 ,旨在客观评价两者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 :83例胆胰腺疾病的住院病人 ,男 4 6例 ,女 3 7例 ,平均 5 1岁 ,其中上腹部疼痛、发热 4 8例 ,黄疸3 9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先行MRCP ,间隔 6d左右行ERCP及相关治疗 ,分别由放射科医师和内镜室医师进行操作 ,最后诊断依据外科手术或 (和 )病理作出。2 .结果 :…  相似文献   

4.
徐阳  范睿  赵丽 《护理学杂志》2007,22(3):31-32
对62例难治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提出术前正确判断病情变化并随时准备急诊手术;术中备齐抢救用品、默契配合与有效监护;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进行周密的出院指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引流术对胰头癌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9例胰头癌梗阻性黄疸病人实施ERCP引流术,观察病人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9例病人均成功完成ERCP手术操作,其中采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5例,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endoprothesis metal biliary drainage,EMBD)40例(包括金属及塑料支架),EMBD+ENBD4例。术后病人黄疸、纳差、乏力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明显下降(P0.0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结论 ERCP引流术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胰头癌梗阻性黄疸病人姑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CP联合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和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计算和比较MRCP、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准确率。结果 MRCP、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6.80%(96/125)、80.80%(101/125)和84.80%(106/12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良性梗阻74例,三者诊断其病因总准确率分别为91.89%(68/74)、86.49%(64/74)和90.54%(6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恶性梗阻51例,三者诊断其病因总准确率分别为54.90%(28/51)、72.55%(37/51)和76.47%(39/51),其中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联合MRCP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MRCP(P=0.022)。结论 MRCP联合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梗阻性黄疸、尤其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因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阻塞性黄疸对机体多个脏器系统造成损害,并使相当一部分病人(50%~70%)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并影响手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在肝功能受损状态下能否实现有效的营养支持是临床常面临的一个问题。自1992年以来,我们对49例肿瘤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超声引导下PTCD术者50例为A组,采用ERCP支架置入术者56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手术前后内毒素(LPS)、内皮素(ET)、TNF-α、IL-6及IL-8的变化。方法 观察15例阻塞性黄疸(OJ组)和15例无黄疸的肝胆外科患者(NOJ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各时段(术前及术后1、4、7天)上述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OJ组术后1天各项指标均有升高,NOJ组患者术后1、4、7天变化不明显。结论 OJ组术后LPS、ET、TNF-α、IL-6及IL-8均升高,且在多脏器功能损害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损害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同检查方法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评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B超、CT、MRCP、ERCP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确诊为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的病例,分别比较B超、CT、MRCP、ERCP及肿瘤标记物在这些病例中运用的情况及对恶性阻黄的病因判断、定位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的价值。结果B超、CT、MRCP、ERCP及肿瘤标记物的运用率分别为100.0%、94.6%、83.0%、33.9%及40.2%,对病因判断的正确率为86.6%、91.5%、93.5%、97.3%、77.8%,对恶性阻黄的定位正确率为92.8%、89.7%、97.8%、94.7%。MRCP、ERCP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最有价值,肿瘤标记物+B超检查及B超+CT+MRCP检查正确率大于单用一种方法。结论B超和CT可作为疑诊为恶性阻黄的初选方法,肿瘤标记物的检查可提高阻黄判断的正确率,MRCP和ERCP对恶性阻黄的定位及病因评估价值最高。对恶性阻黄的术前评估应配合各项检查,循证决策。  相似文献   

11.
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胆道疾病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碧  李智华 《普外临床》1991,6(5):289-29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造影技术在婴儿阻塞性黄疸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首先由脐部置入腹腔镜观察及肝脏情况,如果胆囊形态基本正常,通过右肋缘下Trocar孔拖出胆囊底,切开胆囊插管行胆道造影,如果胆囊呈纤维闭锁状态,不能拖出腹腔外则中转进腹手术。结果 25例均利用腹腔镜技术行胆道探查、胆道造影明确诊断,其中胆道闭锁18例、胆汁淤积症4例,3例胆道发育不良,据情况分别行胆道冲洗、胆囊造瘘、胆道重建等手术及肝活检术,所有胆道闭锁患儿均行Kasai手术。结论腹腔镜技术用于阻塞性黄疸的早期鉴别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胆汁淤积的患儿,可免除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检测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阻黄)患者细胞因子的改变,从而揭示阻黄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3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及术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解除胆道梗阻术后,各细胞因子水平开始下降,至术后第14天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解除黄疸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联合检测细胞因子在阻塞性黄疸患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黄疸诊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亮芳 《普外临床》1991,6(1):23-26,45
  相似文献   

15.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各种经十二指肠镜对胆胰疾病治疗的基本技术,也是对胆胰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没有ERCP成功的诊断,就很难进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其它相关的内镜治疗。因此,每位从事此项工作的内镜医师都应该熟练掌握ERCP技术。1 ERCP技术要点1-1 患者检查前准备术前要准确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病情复杂或较重及有可能行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者应安排病人住院后再行检查。行ERCP前常规进行B超检查,了解胆胰系统的基本情况。术前空腹8~12h,以早晨检查为宜。术前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4-03—2016-12间收治的因梗阻性黄疸成功行ERCP支架植入术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接受ERCP支架植入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发生率为6.9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合并胆结石与术后急性胆囊炎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术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是ERCP支架植入治疗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对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认识及重视,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旦出现要及时诊断、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黄疸术前行PTCD对提高临床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对围手术期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8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分为术前PTCD术组(n=46)和直接手术组(n=39);术前PTCD组观测入院时和行PTCD置管后第3、7天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PTCD组行PTCD置管后肝功能改善,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ALT、AST、TB指标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TCD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直接手术组(P<0.05)。结论 PTCD可作为阻塞性黄疸术前的常规应用,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耐受性,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15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经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1530例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插管成功率和正确诊断率,以及胰胆管造影的临床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阻塞性黄疸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改变及临床意义济南军区总医院(250031)朱江帆,单礼成,齐法莲,武翠华肝脏参与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贮存、转运、排泄及其载体蛋白的合成。胆道阻塞使胆汁排泄障碍,并对肝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必然引起甲状腺激素代谢的改变。我们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