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方斑点热     
<正> 斑点热是由一群斑点热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包括落矶山斑点热、北亚热、钮扣热(或称马赛热、地中海斑点热)、昆士兰热和立克次体痘。1984年在日本又发现一种新的斑点热,称为东方斑点热。  相似文献   

2.
斑点热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点热(spotted fever)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中病原性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组以急性发热和皮疹为按症状的疾病的总称,包括落基山斑点热、北亚热、纽扣热、立克次体痘和昆士兰热等。斑点热分布很广,遍布于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各大洲。近年来,一些新的斑点热病种不断涌现,如日本的东方斑点热、前苏联的Astrakhan热、以色列蜱传斑疹伤寒、非洲蜱传热、Hinders岛蜱传斑疹伤寒及其他一些尚未命名的斑点热。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斑点热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抗体检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斑点热群(Spotted Fever Group,SFG)立克次体感染在中国北部已经证实,最近在中国南部西双版纳也有报告。冯慧敏等 1986年在海南通什地区作过血清学调查,发现当地居民1.5%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抗体阳性。内田孝宏 1986年在日本四国地区自患者血液分离出一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经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鉴定为斑点热群中一个新种,命名为日本红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首次发现斑点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斑点热是危害性很严重的一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该病在动物间有广泛流行,至少有30多种哺乳动物和大约20种鸟类受感染,主要以啮齿动物为传染源,多种蜱类为传播媒介,通过叮咬传播,其临床表现与斑疹伤寒非常相似。 斑点热在国外广泛流行,国内斑点热首先在内蒙发现,以后又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发现,南方除云南省发现斑点热感染者外,尚未发现本病。1990年以来,我  相似文献   

5.
日本斑点热是由日本立克次体感染、经蜱虫叮咬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例患者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焦痂溃疡,病程中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凝血功能异常、低血压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肾功能损伤、意识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出日本立克次体,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诊断为日本斑点热,经多西环素抗感染及...  相似文献   

6.
中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媒介和宿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FeverGroupRickettsia,SFGR)是引起斑点热的一组病原体。该组病原体是一组经蜱或螨叮咬传播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菌且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特征。目前被认为的斑点热有:立氏立克次体引起的落矶山斑点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引起的北亚热;康氏立克次体引起的钮扣热;澳大利亚立克次体引起的昆士兰斑点热;小蛛立克次体引起的立克次体痘;日本立克次体引起的红疹热等。自70年代后,一方面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的扩大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旅游业的发展等因素导致了斑点热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福建宁化县斑点热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福建宁化县斑点热的发现与研究陈振光,毕德增,宋秀萍,潘亮,于恩庶,范明远斑点热群(SpottedFeverGroupsFG)立克次体是立克次体属中最复杂的一群,Berlley细菌手册将其分为8个种[1],其中北亚热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立克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了解我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存在的多样性,发现可能存在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潜在媒介和动物宿主。方法 建立了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190kDa rOmpA基因片段的PCR检测、鉴定方法,并用此方法检测了采用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蜱、动物和人血液标本。对扩增于越原血蜱、森林革蜱和FNH97未鉴定菌株的PCR产物采用PHYLIP软件包进行了序列分析。同时,为了寻找特异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类检测方法,建立了针对四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半巢式PCR方法,并对斑点热立克次体阳性标本进行了分类检测。结果 采用190kDa rOmpA.701/70p引物可以从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的6株扩增出外膜蛋白A基因片段(小蛛立克次体除外)。并从采自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多种蜱及野生动物、人血液标本中扩增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其中越原血蜱、卵形硬蜱、中华硬蜱、豪猪血蜱、森林革蜱、野鼠血块和人群血块的阳性率分别为15.69%、56.94%、8.70%、7.70%、43.56%、82.51%和0.98%。对来自越原血蜱和森林革蜱以及FNH97菌株的斑点热立克次体190kDa外膜蛋白A630bp左右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福建越原血蜱立克次体(福建立克次体)核苷酸序列与日本立克次体的该序列同源性最高(94%)。推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与该立克次体最高(94%)。推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与该立克次体最高(89%);内蒙古森林革蜱立克次体(森林革蜱立克次体)核苷酸序列与扇头蜱立克次的该序列同源性最高(97%),测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最高(95%)。遗传发育分析,这两种立克次体分别与日本立克次体和扇头蜱立克次体均为同一个分支。序列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位点也显示了对应的相似性。但是它们的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康氏立克次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以及内蒙古立克次体(HA-91)差别较大。提示,这两种蜱携带的立克次体可能是我国尚未发现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用初步分类引物对蜱标本、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以“福建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检测越原血蜱阳性率为8.49%,卵形硬蜱阳性率为20.83%,中华硬蜱阳性率为4.35%,豪猪血蜱为阴性;以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检测卵形硬蜱阳性率24.39%,越原血蜱阳性率为5.56%,中华硬蜱和豪猪血蜱均为阴性。以内蒙革蜱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森林革蜱阳性率为43.56%。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在以下方面获得了新的认识:越原血蜱、卵形硬蜱、豪猪血蜱和中华硬蜱是福建南方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的媒介或潜在媒介,其中卵形硬蜱、豪猪血蜱和中华硬蜱为我国首次证实的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福建的越原血蜱和内蒙古的森林革蜱分别携带一种未知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并分别与日本立克次体和扇头蜱立克次体近缘;取自斑点热立克次体rOmpA基因的引物用于PCR,作为一种快速简便手段可直接用于斑点热立克次体初步分类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可能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多个成员及其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斑点热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斑点热群(SFG)立克次体是立克次体属中最复杂的一群,分布在世界各地。1986年日本内田孝宏在四国地区分离出一株日本红斑热立克次体[1],为SFG的一个新种,而海南岛的自然景观与四国相似,是否也有日本红斑热立克次体感染存在?我们于1990年在海南岛各...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蜱传斑点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斑点热群立克次本 (SpottedFeverGroupRickettsiae ,SF GR)是引起斑点热的病原体 ,该病原体是立克次体目中最复杂的一群。 1984年版《Bergey’s鉴定细菌手册 )中收录了 8种SFGR ,其中 5种对人有致病性 ,另外 3种对人的致病性尚未证实。近年在世界各地又陆续发现了 10余种SFGR新种及其引致的斑点热。我国科研工作者经过 4 0余年的不懈努力 ,经病原学证实共发现 4种SFGR ,除国际上已知而在我国发现的引致北亚热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 (Rickettsiasibiri ca ,R .s)外 ,还发现了黑龙江立克次体 (R .heilongjiangii,R .hei)、内蒙古立克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黑龙江逊克地区蜱传斑点热自然疫源地,发现该地区蜱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的种类。方法 采用斑点热立克次体ompA和gltA基因特异的PCR,检测该地区森林革蜱的DNA样本,并对扩得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聚类分析。结果 从60只森林革蜱中检测有14只扩得斑点热立克次体ompA和gltA基因片段,阳性率为23.33%。随机选择2只蜱的阳性片段进行测序,二者同源性为100%,ompA基因序列与Rickettsia sp.JL-02同源性为99.30%, 与Rickettsia raoultii为99.18%。结论 黑龙江省逊克地区森林革蜱携带与Rickettsia sp.JL-02株亲缘关系相近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12.
斑点热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引起,并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在全球分布广泛,我国北部许多地区已证实有北亚蜱传斑点热的存在[1]。近年来,已相继在福建省和海南省分离到该病病原[2,3]。为了解我国南方斑点热流行分布情况,19...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我国南方媒介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状况。方法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特异引物,对我国广东省连平县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5组蜱标本中,14组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3.3%。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当地长角血蜱携带黑龙江立克次体及马赛立克次体近缘菌。结论我国南方地区除已证实的北亚蜱传斑点热外,还应加强当地其他斑点热的监测及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斑点热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斑点热是由立克次体属中最复杂的一群立克次体——斑点热群(SpotedFeverGroup,SFG)立克次体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已知对人致病的有6种:立氏立克次体致落矶山斑点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致北亚蜱传斑点热;康氏立克次体(R.c...  相似文献   

15.
海南琼中大丰农场斑点热媒介与宿主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斑点热是一组由蜱媒传播、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东西北部已从病原学上证实有北亚斑点热的存在[1]。为了解海南省斑点热的流行情况,我们在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可疑疫区海南琼中大丰农场的媒介及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北亚热地理流行病学研究陈国英,刘清淮,特孟,王维帮,刘生荣,王富昌,陈永林,白晓萌,李昕北亚热系斑点热群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主要通过蜱在蜱及哺乳动物中水平传播,也可经蜱卵垂直传播。本病在1934~1935...  相似文献   

17.
从病人血液分离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H—5株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1996年5~6月在黑龙江省绥芬河、东宁地区进行斑点热病的调查。方法采用micro-IF、病原分离及PCR/RFLP等方法。结果(l)发现被蜱叮咬后斑点热临床指征的疑似病人7例,其中血清检测有4例早期与恢复期血清抗SFG立克次体lgM、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2)从病人血液分离到1株SFG立克次体H-5株,经鉴定显示该分离株和黑龙江省立克次体54株一致,和SFG各标准株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患者为SFG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从病原学角度证实该立克次体对人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正> 斑点热群(Spotted Fever Group,SFG)立克次体是引起斑点热的病原体。该群立克次体是立克次体目中最复杂的一群。目前已定论并记载在《Bergey’s细菌学鉴定手册》第九版上的有8种,即:引起落矶山斑点热的立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ickettsii),引起北亚热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ibiria),引起钮扣热的康氏立克次体(R.conorii),引起昆士兰斑点热的澳大利亚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吉林珲春地区家畜中斑点热、莱姆病及其复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家畜血清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伯氏疏螺旋体的IgG抗体。结果牛血清中斑点热感染率为18.0%,莱姆病感染率为27.5%,复合感染率为9.5%;羊血清中斑点热感染率为19.2%,莱姆病感染率为31.5%,复合感染率为12.8%。结论吉林珲春地区家畜中广泛存在斑点热和莱姆病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采自广东省连平县的3种硬蜱进行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检测分析。方法斑点热立克次体的ompA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定扩增片段的DNA序列。结果20只蜱分为17组,其中15组PCR检测阳性。对4个测序成功的标本进行聚类分析,证实其中3个序列单独聚为一类,与引起Flinders岛蜱传斑点热的弗诺立克次体(R.honei)、非洲蜱咬热的非洲立克次体(R.africa)、未定名斑点热的斯洛伐克立克次体(R.slovaca)以及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0株等亲缘关系较近,另一序列与我国长白山地区检测到的JL-0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本研究提示该地区除了已证实的西伯利亚斑点热外,还存在新的蜱传斑点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