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醛糖还原酶基因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醛糖还原酶基因的结构、调节及其变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醛糖还原酶基因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醛糖还原酶基因的结构、调节及其变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醛糖还原酶和多元醇通路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对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作用进行评估,并介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分类、研究进展、作用机理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与争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元醇通路的激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使用该通路的关键限速酶-醛糖还原酶的抑制剂作为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手段引起了广泛重视。本文简述了多元醇通路的概念及主要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应用,论述了近年来糖尿病白内障、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争议,简要分析了不同报告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20人、健康对照15人,分别应用三种方法测定其红细胞AR,同时测定血糖.结果三种方法测定的AR值糖尿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AR值与血糖均相关,柱层析法、荧光法,与ELISA测定的AR水平均有良好的相关性(γ值分别为0.91,0.82,P值均<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红细胞AR不仅活性增加,而且水平也升高.  相似文献   

6.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进展毛晓明张家庆审校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普遍认为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1)徽血管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导致神经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和神经内膜缺氧[1];(2)蛋白质非酶促糖基化作...  相似文献   

7.
醛糖还原酶ELISA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牛睾丸分离纯化醛糖还原酶(AR),皮下注射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血清,血清纯化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制备抗体-HRP交联物,利用夹心ELISA(抗体-抗原-酶标抗体)测定了22例糖尿病人及10例正常对照的红细胞AR水平.结果①糖尿病A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②AR水平病人约有5倍、正常人约有3倍的变异;③病人AR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相关,正常人无相关;④AR水平与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无关.结论ELISA测定红细胞AR水平方法简便、特异,为研究AR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测定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糖尿病患20人、健康对照15人,分别应用三种方法测定其红细胞AR,同时测定血糖。结果:三种方法测定的AR值糖尿病组均显高于正常对照,AR值与血糖均相关,柱层析法、荧光法,与ELISA测定的AR水平均有良好的相关性(γ值分别为0.91,0.82,P值均<0.01)。结论:糖尿病患红细胞AR不仅活性增加,而且水平也升高。  相似文献   

9.
醛糖还原酶ELISA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牛睾丸分离纯化醛糖还原酶(AR),皮下注射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血清,血清纯化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制备抗体-HRP交联物,利用夹心ELISA(抗体-抗原-酶标抗体)测定了22例糖尿病人及10例正常对照的红细胞AR水平。结果:(1)糖尿病AR水平显高于正常人;(2)AR水平病人约有5倍、正常人约有3倍的变异;(3)病人AR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相关。正常人无相关;(4)AR水平与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无关。结论:ELISA测定红细胞AR水平方法简便、特异、为研究AR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血糖使醛糖还原酶过度激活,引起组织中山梨醇积聚,与高血糖等因素共同促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山梨醇途径,通过抗氧化应激和炎症、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能量代谢等延缓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肾脏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研究中有良好作用,尤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治疗中有循证医学证据,为美国糖尿病学会和中国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规范的推荐药物。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新药开发给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测定荧光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测定荧光法的实验探讨。方法利用NADPH、DL-甘油醛 ,磷酸缓冲液和适量红细胞溶血液组成的反应体系,建立了一种红细胞醛糖还原酶的荧光测定法,并对酶反应最适条件进行了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醛糖还原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醛糖还原酶(ALR)是多元醇通道重要的限速酶,功能性ALR基因定位于染色体7q35,可能由于ALR基因调控区的基因多态性,携带某种基因型的糖尿病患者,ALR产物增加,活化多元醇通道,从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内含人醛糖还原酶(hAR)cDNA的细胞株,并研究其在高葡萄糖环境中的基因表达及生化特性。方法 将全长hAR cDNA基因插入质粒载体pcDNAneo中,并将AR正义、反义构建以及pcDNAneo载体本身分别转染至中华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用放免法测定这些细胞株在高糖环境中的山梨醇水平。用Northern杂交检测其mRNA表达,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AR活性。结果 有四株AR正义构建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内含人醛糖还原酶(hAR)cDNA的细胞株,并研究其在高葡萄糖环境中的基因表达及生化特性。方法将全长hARcDNA基因插入质粒载体pcDNAneo中,并将AR正义、反义构建以及pcDNAneo载体本身分别转染至中华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用放免法测定这些细胞株在高糖环境中的山梨醇水平。用Northern杂交检测其mRNA表达,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AR活性。结果有四株AR正义构建的细胞株显示了高山梨醇水平。随机将其中一株细胞作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细胞株具有ARmRNA表达,并且在高糖环境中AR活性亦显著升高。以上升高的山梨醇及酶活性均被AR抑制剂HOE843所抑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已成功地建立了一细胞系统,它为进一步研究AR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并发症相关基因醛糖还原酶酵母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静  叶玲  刘建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367-1369
目的 构建由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基因醛糖还原酶(AR)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建立AR抑制剂筛选模型。方法 构建AR与GFP的嵌合基因,将此AR::GFP嵌合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YEX-BX中,再将重组载体pYEX-BX-AR::GFP转化至酵母宿主菌INVSC1,在SC-UD选择性培养基中表达AR::GFP。结果 PCR扩增出约l106bp大小片段,为AR基因片段;RT-PCR在酵母细胞中检测到ARmRNA的表达;经CuS04诱导后可见AR::GFP融合蛋白的绿色荧光;诱导剂CuSO4终浓度在100~200μmol/L范围内相对荧光强度较高,细胞密度适中;培养基SC-UD的pH值为6左右最适合细胞生长和荧光表达。结论 AR::GFP在酿酒酵母中成功地表达,酵母细胞是研究目的基因功能与表达的良好模式菌。  相似文献   

16.
醛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醛糖还原酶(AR)基因多态标记(AC)n 与中国人2 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32P引物末端标记法,经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362 例中国人(217 人为2 型糖尿病,其中156 人合并肾病或视网膜病变,145 人为非糖尿病对照)AR 基因的二核苷酸(AC)n 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标记,比较各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 (1)在非糖尿病对照者和2 型糖尿病患者中,见到七种AR 基因的等位基因,其中以(AC)24(138bp) 等位基因(Z)最常见。(2)同时合并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2 型糖尿病组与无并发症的2 型糖尿病组相比,Z+ 6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减少(Fisher 确切, P=0 .038), 含Z+ 6 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也显著减少(P=0.004)。(3) 无并发症的2 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其Z+ 6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加( P= 0.044) 。(4)2 型糖尿病合并肾病伴肾功能不全者与不伴有肾病的2 型糖尿病者相比,Z- 2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加( P= 0 .039),同时含Z- 2 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也呈增加趋势。结论 AR 的Z- 2 等位基因是促进中国人2 型糖尿病并发严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对23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性质做了时一步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红细胞醛糖还原活性明显升高,酶活性升主七血糖值呈正相关,高血压糖时醛糖还原酶不仅对多种底物的Km值(包括葡萄糖)显著下降,而且对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orbinil的抑制不敏感。因此,红细胞AR活性测定可以作为判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情及评估醛糖还原抑制剂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荧光法动态观察糖尿病大鼠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测定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两种荧光法(碱终止法和酸终止法)的差异,应用其中较好的一种动态观察糖尿病(DM)大鼠红细胞AR活性。方法SD大鼠随机等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和DM20、40、60d组,用辅酶(NADPH或NADP)、DL甘油醛、磷酸缓冲液等组成各自的反应体系,比较碱终止法和酸终止法测定AR活性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择其优者测定各组大鼠红细胞AR活性。结果NADP和NADPH浓度相同时酸终止法所测荧光值较高;辅酶浓度在0~400μmol/L时标准曲线呈线性;酸终止法标准曲线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83%和2.28%,碱终止法为17.88%和16.69%,两法所测标本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25%、7.12%和1.13%、13.07%;高氯酸可消除血红蛋白对荧光的影响;DM组AR活性较正常对照增高(P<0.05),且随病程延长活性增加,但DM组间AR活性无统计学差异;血糖与AR活性正相关(r=0.873)。结论酸终止法较碱终止法简便、灵敏、准确、稳定。DM大鼠红细胞AR活性增高,并随病程延长有增加的趋势;提示AR活性的动态观察有可能作为糖尿病并发症发展进程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内醛糖还原酶活性(AR)及山梨醇(SNS)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DM)大鼠模型,给予中药复方筋脉通灌胃,并以氨基胍为对照,疗程8周。观察该制剂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AR)及对山梨醇(SNS)浓度的影响。结果经筋脉通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坐骨神经和红细胞SNS浓度、坐骨神经AR明显降低,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红细胞内AR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对血糖有下降作用。结论提示筋脉通对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醛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醛糖还原酶 (AR)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近年来研究发现AR基因 5’端转录区上游 2 .1kb处的微卫星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 (DN)相关。本研究探讨该多态性与中国北京汉族 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糖尿病诊断按WHO(1985 )标准 ,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胰岛素及C肽释放曲线确定糖尿病分型 ,排除 2型糖尿病中胰岛细胞抗体 (ICA)或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阳性者。所选病例均排除高血压病史。 (1)糖尿病肾病组 (DN DR)组 :DN诊断标准为 2 4小时尿白蛋白≥30mg持续 6月以上。排除尿路感染等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