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部常为多种结缔组织病(CTD)累及,导致肺动脉高压(PAH).以往多依赖于心导管检查作出诊断.本组资料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检测肺动脉血流频谱评估CTD肺高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985例COPD患者,排除其它影响肺血流动力学的因素,脉冲多普勒肺动脉血流频谱分析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依据肺动脉压水平将患者分为肺动脉压正常组、轻中度升高组和重度升高组,比较3组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结果稳定期COPD患者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6.39%(63/985),多为中重度患者;与肺动脉压正常及轻中度升高组患者相比,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较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增大,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低(P<0.05)。结论少数稳定期COPD患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这些患者血管疾病表现突出,需要运用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就诊的6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获得三尖瓣返流峰速及压差并测算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62例肺动脉收缩压范围为35.5~105.5mmHg、肺动脉血流频谱发生匕首样变化,收缩期缩短;三尖瓣反流、右房室扩大、部分肺动脉增宽;肺动脉瓣示"W"样改变。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方法简单、无创伤、临床意义重要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通常视为预后不佳的征象。目前,心电图、X 线、肺功能及放射性核素检查对其预测都不能显示可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心动图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能。本研究旨在对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简称DEC)检测COPD 病人肺动脉高压的准确性做一评价。共有36例稳定期COPD 病人接受了脉冲DEC 检查,其中32例在肺动脉干获得满意的多普勒信号。静息时平均肺动脉压(MPAP)>20mmHg 者26例(A组),视为有明显的肺动脉高压;MPAP≤20mmHg6例(B 组),为无肺动脉高压;对照组(C 组)12例,血液动力学和肺功能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方法选择老年PDA患者2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流束血流信号估测PDA肺动脉端直径,与心血管造影对比判断其准确性;连续波多普勒测量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峰值,与心导管对比判断其准确性。结果 M型超声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100%)、左心室(88.0%)内径不同程度增大,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增大。所有患者CDFI均显示过动脉导管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PDA肺动脉端直径与心血管造影呈正相关(r=0.71,P<0.01);连续波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力与心导管呈正相关(r=0.63,P<0.01)。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占88.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占80.0%、三尖瓣关闭不全占60.0%、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占28.0%。老年PDA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明显增多,占60.0%。女性(96.0%)明显多于男性(4.0%)。结论老年PDA患者的CDE特征明显,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收治的12例临床诊断为CPFE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及肺功能、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CPFE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中,10例为男性,均为长期大量吸烟患者,平均年龄(61.25±8.31)岁。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通气功能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为(79.60±10.8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占预计值(95.90±11.14)%,小气道阻力中度增加,弥散功能严重受损,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28.8±8.04)%。胸部高分辨CT提示,患者有不同程度肺纤维化、肺气肿,部分患者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及小叶间隔增厚等表现,其中肺纤维化者12例,多分布于双肺下叶(41.7%);肺气肿者11例(91.7%),可局限于双上肺,也可呈双肺弥漫分布。右心导管检查提示,CPFE患者为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平均压为(43.45±11.05) mmHg(1 mmHg=0.133 kPa),肺血管阻力显著升高为(10.25±5.12)Wood单位,心指数下降为(2.81±0.69)L/(min·m~2)。结论:CPFE并发肺动脉高压多见于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肺功能结合胸部高分辨CT及血流动力学检查对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及时准确地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2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以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83.2%)最为常见,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占76.0%,二者联合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为90.4%;不明原因的晕厥占21.6%,三者联合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为92.8%。结论:"三个不明原因"———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和晕厥联合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结合危险因素,可减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测上腔静脉 (SVC)血流速度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肺动脉压的可行性。方法 COPD患者 3 6例 ,均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三尖瓣返流。连续多普勒超声测量右心室 右心房压差 (△PRV RA) ,肺动脉高压定义为△PRV RA>2 5mmHg ;于胸骨上窝右肺动脉长轴切面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获取上腔静脉血流频谱 ,分别测量吸气相上腔静脉最大前向血流速度 (VINS)和呼气相上腔静脉最大前向血流速度 (VEXP) ,并计算VINS、VEXP比值 (VINS/VEXP)。结果 与无肺动脉高压组比较 ,肺动脉高压组△PRV RA显著增高 ,吸气相上腔静脉最大前向血流速度与其无显著性差异 ,但呼气相上腔静脉最大前向血流速度和VINS/VEXP则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上腔静脉前向血流速度随呼吸变化是评价COPD患者肺动脉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时,由于主肺动脉间无明显压差存在,在彩色血流显象上可无明显的分流信息而致漏诊。我们对二例重度肺动脉高压疑有PDA但多普勒彩色血流显象却未获明确的PDA证据者,加用体外反搏后,揭示有PDA的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慢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及与肺动脉收缩压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在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心内科就诊的35例慢性肺动脉高压和35名正常人进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从心尖四腔观获得右室侧壁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频谱图,测量收缩期S波峰速度(Sm),舒张早期负向E波峰速度(Em),舒张晚期负向A波峰速度(Am),等容收缩时间(IVCT)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 肺动脉高压组Sm、Em和Em/Am均低于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组Am、IVR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IVRT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8,P<0.01),IVRT≥60 ms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和86%.结论 慢性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减退,当连续多普勒不能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时,组织多普勒可作为肺动脉收缩压估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及内皮衍生舒张因子 (EDRF)与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取 30例分流型先心病患者 (先心病组 ) ,其中肺动脉高压者 16例 ,肺动脉压力正常者 14例 ,用右心导管法测其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在心腔内不同部位取血 ,用以检测其ET及EDRF的浓度。并与 30例健康者对照 (对照组 )。结果 :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者肺循环ET产生增加 ,且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 ;而其EDRT产生减少 ,且与肺动脉压力呈负相关 ;肺动脉压力正常者与对照者无差异。结论 :肺动脉高压时ET产生增加 ,而E DRF产生减少 ,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多普勒血流显象的三尖瓣返流压差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SAP).本文对68例侧肺心病经彩超多普勒估测肺动脉高压者,口服卡托普利,硝苯吡啶并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心脏各房室腔内径,右室收缩时间间期指标,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旨在探讨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PW)测定右室Tei指数评价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的右室功能,并观察肺动脉高压(PH)对右室Tei指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0年1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SSc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W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右室Tei指数测定,即测量三尖瓣口血流频谱A波终末至下一个三尖瓣口血流频谱E波起始的时间(a)和肺动脉血流频谱的起止时间(b),Tei指数=(a-b)/b;应用三尖瓣返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右室Tei指数和PASP的相关性。结果①病例组右室Te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0.36±0.13)vs.(0.23±0.08),P0.05];②右室Tei指数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呈正相关(r=0.702,P0.001)。结论 SSc患者右室Tei指数显著升高,可作为提示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测了25例肺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频谱的变化,分析了其与心导管所测压力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病人选择:25例中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22岁。经各种检查综合诊断为室间隔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6例,心内膜垫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肺动脉狭窄各1例,肺动脉高压原因待  相似文献   

15.
温燕  李家树  王燕  宋满景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31-1332
目的探讨bFGF在OSAHS患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OSAHS组80例,对照组40例进行多导睡眠仪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PAP);检测血清bFGF水平。结果OSAHS组P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OSAHS合并肺动脉高压者血清bF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SAHS不合并肺动脉高压者血清bFGF水平低于OSAHS合并肺动脉高压者(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OSAHS组无论是合并PH还是未合并PH,PAP和AHI呈正相关(r=0.439,r=0.589,P均<0.05),血清bFGF水平与PAP之间呈正相关(r=0.730,r=0.804,P均<0.05)。结论OSAHS合并肺动脉高压者血清bFGF水平明显升高,bFGF可能在OSAHS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内科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一直是临床难题.右心漂浮导管虽然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但由于其为有创检查且易发生并发症,限制了临床广泛使用.经胸多普勒心脏超声是最常用的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无创手段,但其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却存在争议.为此,我们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和Ovid数据库中研究采用经胸多普勒心脏超声用于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文献,应用诊断性试验荟萃分析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纳入诊断相关数据,运用荟萃分析定量分析经胸多普勒心脏超声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国人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特点及其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经右心导管确诊的4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和肺功能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肺功能变化特点.结果 肺动脉高压组肺总量、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出量百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80.27±11.46和94.24±6.82;79.09±14.89和97.35±9.51;75.40±16.58和95.12±12.01,P<0.001),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较对照显著升高(分别为117.67±25.73和93.39±10.87,P<0.001),第1秒用力呼出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百分比与呼气中期流速百分比与对照组分别下降6.O%和19.4%(P=0.21和0.09),一氧化碳弥散量百分比与弥散量/肺泡通气量百分比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6.6%和29.8%(P<0.001),呼吸总阻力、总气道阻力和中心气道阻力和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有12.2%的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完全正常.结论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和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肺功能改变相似,"动脉型"肺高压患者不仅可以存在不同程度外周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同时可合并弥散功能障碍,而肺阻力无明显变化.肺功能检查正常不能作为排除肺动脉高压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患者的肺静脉血流频谱.材料和方法:对11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男81例,女29例),进行二维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室重量及相对室壁厚度分成四种不同构型,比较四组间肺静脉血流频谱特点.结果:110例高血压患者中构型正常者占55.45%(61例),向心性重构者占21.82%(24例),向心性肥厚者占10%(11例),偏心性肥厚者占12.73%(14例).肺静脉血流频谱示向心性肥厚组及偏心性肥厚组的VTIs、VTIs/(VTIs+VTId)较正常组及向心性重构组低(P<0.05),ARD增大,ARD/AD延长(P<0.005).结论:左室不同构型的高血压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不同,提示向心性肥厚组及偏心性肥厚组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较向心性重构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频谱收缩期切迹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的资料。根据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频谱形态分为无切迹组(no notch;NN)、收缩晚期切迹组(late systolic notch;LSN)、收缩中期切迹组(mid-systolic notch;MSN)。以M型超声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数值表示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肺血管阻力(PVR)在MSN组最高(9.2±3.5)WU,P<0.001,而LSN组为(5.7±3.1)WU,NN组为(3.3±2.4)WU。与LSN组和NN组相比,MSN组TAPSE明显缩短[MSN=(1.6±0.5)cm,LSN=(1.9±0.6)cm,NN=(2.2±0.6)cm,P<0.05]。右心室流出道多普勒加速时间(AT)在MSN组最短(MSN=67±21,LSN=79±18,NN=113±29;MSN vs.NN,P<0.01;MSN vs.LSN,P<0.01;LSN vs.NN,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血流多普勒频谱收缩期切迹可能提示严重的肺动脉高压(PAH)和右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及磷酸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hosphorylated-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γ,P-PPARγ)水平变化,探讨二者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及评估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方法以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后,分为对照组、COPD 组及轻、中、重度COPD肺动脉高压组;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浆 CDK5及 P-PPARγ蛋白浓度;应用 Pearson 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血浆CDK5、P-PPARγ浓度分别与PASP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绘制 ROC曲线,评价二者预测COPD肺动脉高压的准确性。结果肺动脉高压组患者血浆 CDK5、P-PPARγ浓度高于对照组及COPD组,其中以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最高,中度肺动脉高压组其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CDK5、P-PPARγ浓度分别与 PASP 呈正相关(r=0.789,P =0.000;r=0.649,P =0.000), CDK5与P-PPARγ之间亦呈正相关(r =0.674,P =0.000);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浆 CDK5、P-PPARγ浓度预测肺动脉高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836,以 CDK5浓度115.91 ng/L为界值诊断肺动脉高压的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87.5%,以 P-PPARγ浓度95.34 ng/L 为界值,诊断肺动脉高压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5.0%。结论 CDK5表达上调、PPARγ磷酸化是 COPD肺动脉高压形成中重要的病理改变,二者血浆水平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可以有效用于临床协助诊断COPD肺动脉高压、评估肺动脉高压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