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氟斑牙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氟斑牙黏结修复中也没有确切的釉质酸蚀标准。原子力显微镜的出现代表了生物材料高分辨率成像的巨大进步,其优势在于能够为观察样品提供纳米级水平的三维图像和定量数据。近年来,原子力显微镜在釉质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釉质超微结构的定量分析能否成为研究氟斑牙发病机制和寻找最佳修复方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孕鼠急性氟中毒对胚胎牙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鼠氟中毒对子鼠牙胚分泌期成釉细胞的影响。【方法】 给怀孕14d的孕鼠(C57BL/6N)昆明孕鼠腹腔注射10mg/kg氟化钠(浓度为5260μmol/L),每日一次连续7d。到胚胎20d时,一部分孕鼠麻醉下剖腹取出胎鼠,并迅速分离下颌第一磨牙,行常规HE染色,观察牙胚成釉细胞的形态改变;另一部分孕鼠自然分娩,待子鼠下颌第一磨牙萌出后行硬组织切片观察,观察牙齿表面釉质的改变。【结果】 孕期氟中毒导致了胎鼠牙胚牙尖部分泌期成釉细胞下囊腔的形成;萌出后的牙齿在与囊腔相对应的牙尖部位出现釉质发育不全性缺损。【结论】 孕鼠氟中毒诱导了胎鼠分泌期成釉细胞下囊腔的形成,导致胎鼠氟斑牙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4.
用氟浓度245ppm砖茶水喂饲大白鼠,90天后成功复制出砖茶型氟中毒的动物模型。对切牙进行的检查显示,饮砖茶大鼠与阳性对照组(NaF)一样,全部患有氟斑牙。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电子能谱仪的观察结果证实,高浓度砖茶水可导致氟斑牙。  相似文献   

5.
郑新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7):937-938
地方性氟中毒是较常见的疾病,全球目前有50多个国家存在慢性地方性氟中毒(1)。地方性氟中毒可致机体出现一系列损害,氟斑牙是其最早及特异性的表现,也是其流行的重要标志和多源性氟中毒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某部机关儿童及驻地儿童氟斑牙患病与环境氟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驻地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40.06%;部队机关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6.54%通过实验监测:驻地及部队饮水含氟量平均0.67mg/L和1.17mg/L;粮食、水果、蔬菜含氟量平均分别为138、159和1.71mg/kg;大气氟含量为0.0342mg/m^3,超标现象较严重。几种摄氟途径使驻地和部队人员日均总摄氟量在3.63 ̄6.6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氟化钠对大鼠尿氟、血氟、牙氟、骨氟以及对下切牙体视显微镜的观察,分析氟离子代谢对氟斑牙形成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0、25、50、100、150 mg/L氟离子饲水喂养6个月,测定尿、血、牙、骨氟离子浓度及对下切牙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 150 mg/L组从第8周开始,体重增长趋势逐渐减弱,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氟组尿氟、骨氟和牙氟与空白组相比较,氟离子浓度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氟组血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斑牙出现的时间和轻重程度与染氟时间和剂量呈正相关关系,氟斑牙体视显微镜下病变程度更加明确;尿氟、骨氟及牙氟与氟斑牙的形成和进展呈正相关关系;血氟变化与氟斑牙形成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改水后儿童氟斑牙、尿氟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和总结广东省改水对地方性氟中毒的防疫效果,从1993 ̄1999年对丰顺县的轻病区(大寨村)、中病区(湖陂村)和重病区(安全村)的饮用水氟情况和8 ̄12岁儿童氟斑牙率及尿氟、水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村改水后饮水氟含量稳定在1.0mg/L以下,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中度以上氟斑牙检出率及氟斑牙指数呈逐年下降的的趋势,尿氟含量也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相反,改水后湖陂、大寨2村的饮水氟很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饮水型大鼠氟斑牙模型,为深入研究氟性骨损伤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饮水加氟的方法复制大鼠氟斑牙模型,染氟剂量采用日测体重然后按体重(mg/kg)给予及尿氟、血氟监测的方法进行,尿氟、血氟采用微量氟法测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氟斑牙采用数码相机拍照,按照氟斑牙观测标准进行诊断及分度。结果 90 d末,高、中剂量组大鼠均出现明显氟斑牙,尿氟、血氟及血AL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染氟剂量与尿氟水平显著相关(r=0.924,P=0.038);染氟剂量与血氟水平呈显著相关(r=0.948,P=0.026);高、中剂量组大鼠氟负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氟斑牙发生率与染氟剂量呈正相关(r=0.983,P=0.017)。结论染氟剂量与氟斑牙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16 mg/kg和32 mg/kg的染氟剂量,14 d即可发生Ⅰ度氟斑牙,35 d即可发生典型氟斑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豆浆对慢性氟中毒的影响。方法以雌性Wistar大鼠2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实验周期为180d。第1组为正常水对照组:自由饮用正常水(0 mmolF/L);第2组为豆浆干预组:自由饮用3.42mmolF/L含氟水+豆浆(平均每日 10ml/只);第3组为染氟组:自由饮用3.42 mmolF/L含氟水。实验180d后测其血清氟及骨氟含量。结果染氟组大鼠血清氟和骨氟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对照组和豆浆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豆浆干预组血氟明显下降,与染氟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骨氟含量与染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豆浆可能具有降低血氟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牛蒡茶及浸泡液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比较不同实验条件溶出率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浸泡水温和浸泡时间、不同浸泡次数及牛蒡茶清洗前后和浸泡液消化与否处理,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牛蒡茶及待测液的6种微量元素含量,比较溶出率的差异元素存在化学形态的关系。结果:牛蒡茶微量元素含量高,溶出率的顺序钙>锶>锰>锌>铜>铁,并且与浸泡时间和次数密切相关,溶出率高低与存在形态也相关。结论:结合微量元素含量和溶出率,牛蒡茶是一种很好的健康的微量元素补充食品,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龋病在儿童中最为常见,由于儿童龋病不会自行修复,且发展下去会引起局部疼痛、脓肿,导致咀嚼困难、睡眠困难,甚至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引起龋病的原因有很多:细菌、不健康饮食、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龋病的发生与宿主的易感性关系密切,研究热点主要为牙釉质中的相关蛋白质。本文就牙釉质中蛋白质基因的多态性和儿童龋病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樊伟  王晶  王若燕  陈理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9):1075-1078
目的 测定绍兴地区市售茶叶及代用茶中Pb、Cd、Ni、Cr、Hg、As和Al共7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并对污染水平进行分析。 方法 2016-2017年随机采集绍兴地区的商店、农贸市场等地的茶叶样品85份(其中绿茶58份,红茶11份,青茶12份,黑茶4份),代用茶样品158份(其中大麦茶48份,花茶73份,苦丁茶37份),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样品中7种元素的含量,按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NY 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评价检测结果。 结果 四种茶叶中Pb、Cd、Hg和As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r和Al含量最高的茶叶分别是绿茶、黑茶和青茶,中位数分别为5.59、0.70和1 265 mg/kg;绿茶、红茶和青茶中As的超标率分别为20.69%、18.18%和16.67%。苦丁茶中Cd、Ni和Al均为代用茶中最高,中位数分别为0.93、1.72和158 mg/kg;花茶中Pb和Cr均为代用茶中最高,中位数分别为0.31和0.19 mg/kg;大麦茶、花茶和苦丁茶中砷的超标率分别为2.08%、4.11%和2.70%;大麦茶和苦丁茶中Pb超标率分别为14.60%和2.70%;苦丁茶中Cd超标率为43.24%,最大值23.7 mg/kg。 结论 绍兴地区市售茶叶中As及苦丁茶中Cd污染情况需引起重视,建议继续加强监测力度,寻找污染来源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含氟牙膏对改水降氟区儿童氟斑牙病情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含氟牙膏对改水降氟区儿童氟斑牙病情影响。方法:选择已改水12年以上的病区村的8~12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分别调查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和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随着饮水氟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含氟牙膏使用组大于不使用组。结论:改水降氟区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增加了儿童的摄氟量,会引起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使用含氟牙膏对儿童氟斑牙和龋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氟饮水地区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对其氟斑牙和龋齿的影响。方法 根据饮用水的氟含量选择10~14岁儿童,分为高氟饮水组和低氟饮水组,再分成使用含氟牙膏组和不使用含氟牙膏组,分别检查氟斑牙和龋齿情况。结果 (1)高氟水组儿童恒牙龋齿率高于低氟水组,使用含氟牙膏对儿童恒牙龋齿率没有明显的影响。(2)饮用低氟水的儿童无论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其氟斑牙患病率间没有差别。(3)饮用高氟水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的氟斑牙患病率是没有使用的2.16倍,是饮用低氟水儿童的3倍以上。结论 高氟饮水地区使用含氟牙膏可明显增加氟斑牙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Health benefits including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black tea (Camellia sinensis), lemon (Citrus limon) and honey bees (Apis mellifera) have been extensively reported. Nevertheless, nothing is reported about the effects of their concomitant use. Herein, thos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in infusions of lemon-flavoured black tea with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honey (light amber, amber and dark amber) from Lavandula stoechas, Erica sp. pl. and other indigenous floral species from north-east Portugal, a region with high amounts of this food product. Data obtained showed that the use of honey (dark amber>amber>light amber) potentiate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lemon-flavoured black tea, increasing the reducing power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hibition properties, as also the antioxidant contents such as phenolics, flavonoids and organic acids including ascorbic acid.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he study of effects of different additives on antioxidative potential of tea. Brewing additives including; clove, cinnamon, cardamom, saffron, and ginger, and nonbrewing additives such as milk, sugar, and honey were added to tea at 0.25:1, 0.5:1, and 1:1 ratio of additive to tea. Antioxidant activity (ferric ir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total phenolic, and flavonoid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seen for clove. The highest and lowest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found with honey and clove, respectively. The tea containing saffron and control sample had the highest and the least flavonoids, respectively. Totally, the brewing additives had more effect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ea beverage in comparison with non-brewing additives. In relation to polyphenols content, nonbrewing additives had more influence on polyphenol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rewing additives. No defined trend was seen in flavonoid content in the light of classification of additiv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的改善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服务及利用提供借鉴.方法 利用2005年中国5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对4687例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口学特征、外出工作生活特征和避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特征、外出工作生活特征和避孕情况与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风险暴露的关联.结果 <30岁和30~ 39岁年龄组人工流产发生风险分别是40 ~ 49岁组的2.21倍(95%CI:1.47-334)和2.38倍(95%CI:1.53~3.70);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发生人工流产的风险越高,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及以上的流动育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的风险分别是未上学者的2.15倍(95%CI:1.15~4.03)、2.47倍(95%CI:1.33~4.57)、2.61倍(95%CI:1.34 ~ 5.11).流入地打工年数在2~4年及≥5年组人工流产发生风险分别是<2年组的2.62倍(95%CI:1.83~3.76)和7.78倍(95%CI:5.63~10.75);流动育龄妇女与配偶共同居住的人工流产风险是不与配偶共同居住者的1.49倍(95%CI:1.05~2.11);从事家政保洁业、餐饮娱乐业和批发零售业者人工流产风险分别是从事办公室文员的5.82倍(95%CI:1.73~19.59)、5.07倍(95%CI:1.59~ 16.18)和4.37倍(95%CI:1.37 ~ 13.92).结论 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口学特征、外出工作生活特征等均可增加人工流产风险,应有针对性开展对流动育龄妇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沈氏保健茶中微量元素成分及临床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氏保健茶内含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u、Zn、Mn、Fe、Co、Li、Rb、Sr及宏量元素K、Na、Ca、Mg。经临床应用对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等病有一定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特别是对口苦口臭、头昏头痛、焦虑烦躁、反复感冒、习惯性便秘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家琦  王颖 《卫生研究》1993,22(1):27-30
本研究在体外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乌龙茶水等12种茶样对黄曲霉毒素 B_1(AFB_1)-DNA加合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样品在高浓度下均有明显抑制AFB_1-DNA加合物生成的作用,随着浓度下降,抑制作用亦随之降低,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本实验结果提示,茶叶对AFB_1的致癌性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