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娟  郭晓玲 《河北医学》2010,16(4):501-503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身疾病,除表现临床脑功能缺失外,还可出现各种心理反应,表现多有情绪不稳,过度担心,坐卧不宁,或明显的烦躁、易怒;并伴有明显的情绪低落、头痛、睡眠障碍、心慌、乏力、食欲不振和出汗等躯体症状。我们观察分析了106例脑血管疾病同时伴随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焦虑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及临床表现的躯体化特点,并且给予适时心理疏导,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80例,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有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心理,临床中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的抑郁及正常生活能力,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患者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量表(ADL)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将脑血管病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1例,对照组32例.研究组按心理护理措施指导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程度明显减轻,两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差别.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脑血管病后患者抑郁程度,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的抑郁情绪,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对策,使其抑郁程度减轻,提高其生活质量,重新回归社会。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ADL)等一系列标准化评定工具,将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对照组42例。研究组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教育后抑郁程度明显减轻,两组患者经教育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差别。结论对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血压患者的不断增加,脑血管病呈现上升趋势,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的康复护理很重要,而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加之患者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121例急性脑血管病后出现焦虑抑郁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心理干预与非干预的对照研究。结果:心理干预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分值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同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也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心理干预不仅对急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恢复作用,同时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伴发抑郁状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神经科自1990年~1993年收治的253例脑血管病患者中,有52例伴有抑郁症状(20.5%),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男33例,女19例年龄45~71岁,平均58岁,病程6小时~125天,平均62.5天,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塞40例;原发病灶在左半球者37例,右半球者15例。抑郁症状:发病后10天~1年,其中半年内发生者31例(59.6%)。Hamilton抑郁量表分在18~21者19例,22~25者23例,>26分者10例。其主要抑郁表现:抑郁心境52例,兴趣降低49例,精…  相似文献   

8.
相启爱  张燕  扈林 《右江医学》2003,31(2):168-170
目的 :探讨脑血管患者病后抑郁症状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以寻求其对策。方法 :采用访谈式问卷、汉密尔顿抑郁检查(HAMD)量表、抑郁自评 (SDS)量表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调查。结果 :检出率为 3 7.9% ,有睡眠障碍、心境悲观、消极情绪等 ,并与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 ,其发生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健康自我评价、经济负担等因素有关。结论 :要高度重视抑郁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 ,注意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9.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心理、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老年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均给予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康复等常规治疗以及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ND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后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病例老年PSD的发生率为41.9%,以轻-中度抑郁为主;12周后,观察组HAMD和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其治疗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73.5%),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PSD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有效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护理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并将此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等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在治疗干预前以及干预8周后,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汉密顿抑郁(HAMD)、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NDS)评分.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是以轻度、中度抑郁为主;在进行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HAMD和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PDS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治疗老年PSD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在中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由于发病突然,致残率高,使正处于人生重要时期的中年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出现焦虑、悲观的心理,对治疗护理极为不利,所以要对其心理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要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降低致残率,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杨春艳 《当代医学》2009,15(4):113-113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变化,探索心理护理对疾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病人通过询问病史,同病人谈心等调查方法了解其心理变化,并进行分类分析产生的原因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和共性化的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情绪较平稳,治疗中配合较好,疗效提高。结论心理护理是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疗效的重要手段,护理干预是缓解脑血管病患者心理压力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状的作用及影响。 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64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测评。将SDS评定≥ 5 0分者作为研究组 ,SDS评定 <5 0分者为对照组 ,比较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特点及主要症状。研究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并在出院前再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 结果 :64例患者中 ,伴发抑郁者 2 1例 ,占 3 2 .8%。这些病人具有年轻、文化程度高的特点 ,并以肌强直为主要症状的病人伴发抑郁机率高。经心理护理干预 ,研究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 (P <0 .0 5 )。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 ,常伴发抑郁症状 ,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对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患者除有神经系统症状外,部分还具有一定的精神症状。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特点,作者应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16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评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央  高岚珍  叶建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02-103,10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择70例入院确诊的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和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的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干预2周后,干预组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水平、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疗效确切,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赵爱玲  陈娟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96-2997
目的:调查住院神经症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状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4例住院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评。将SDS评定≥50分者作为研究组,SDS评定<50分者为对照组,比较神经症患者伴发抑郁的特点及主要症状。研究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适当心理干预,并在出院前再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结果:64例患者中伴发抑郁者21例,占32.8%。这些患者具有年轻、文化程度高、工作或家庭压力大的特点。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P<0.05)。结论:神经症患者,常伴发抑郁症状,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收集我院2000年至2003年收治的258例脑血管病患者中,有55例伴有抑郁症状(20.5%),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及血压变化。方法:将96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加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8例,给予高血压患者常规治疗。分别于人院时和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值进行评价,同时测量血压。结果:综合干预组血压控制效果及HAMD、HAMA评分显示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焦虑、抑郁症状,而且能提高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婧 《中国现代医生》2013,(13):108-109
目的分析和探讨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找出能够有效预防抑郁的有效干预对策,为以后的产后护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方法主要针对在2010年2月~2011年2月入住某院的74例产妇,对这些产妇在产后的心理进行评估和调查,采用Zung心理抑郁评定表来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分析主要从生育方式与产后抑郁的关系、文化程度和产后抑郁的关系、职业与产后抑郁的关系、年龄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着手。结果不同的生育方式,特别是剖宫产的产妇的抑郁发生率要高于正常分娩的产妇;不同的文化程度也与抑郁有一定关系,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产妇,出现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也越高;在不同的职业这一因素上,农民的产后抑郁发生率最低,最高的是公务人员的产后抑郁率。结论针对不同的产妇开展和实施不同的干预对策,主要是对心理进行疏导,能够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高鹏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0):1245-124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方法:对80例入选病例采用完全化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