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小儿梗阻性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已成为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ETV术有效避免了分流管堵塞、过度分流等并发症,并且不必因患儿身体长高多次手术更换分流管[1].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9月~2012年8月对194例梗阻性脑积水患儿进行了ETV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报道采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手术(ETV)治疗5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的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针对患及其家属对应用此项技术的心理负担较重,以及患的心理特点,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镜技术发展,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由于其出色的微侵袭和视觉操控性被广泛应用于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1999年9月-2004年3月我科采用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5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围手术期护理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依据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痿手术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手术配合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等多方面.完成3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结果 3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均顺利完成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疗效满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恢复快.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护理要点的良好理解,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娴熟规范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可否取代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外科争论的话题。本文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ETV和VPS治疗40例梗阻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并发症、有效性和复发情况,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调控性分流管引流在小儿先天性脑积水6个月内行脑室-腹腔引流术(VPS)中的效能。方法将89例先天性脑积水患儿随机分为VPS组45例(行脑室-腹腔引流术,可调控性分流管)与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组44例(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等。结果 VPS组术后疗效显著优于ETV组(P0.05)。VPS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ETV组(P0.05),手术成功例数及术后感染例数显著多于ETV组(P0.05)。ETV组、VPS组术后6个月脑室额角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VPS组术后6个月脑室额角宽度、第三脑室宽度水平优于ET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VPS组精细运动行为、大运动行为、语言能力、适应能力、个人-社会行为、DQ值评分均显著低高于ETV组(P0.05)。2组1岁以下与1~2岁患儿术后2周的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周、6个月的1岁以下患儿DQ均显著高于同组1~2岁患儿(P0.05)。结论 VPS术中应用可调控性分流管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10月该科行三脑室底造瘘的102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其中,男63例,女39例,年龄11~54岁,平均32.6岁。依据既往是否行过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分为两组,首次ETV组75例,分流术后ETV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引流管堵塞或引流管外露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27例,首次ETV组直接行ETV,分流术后ETV组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管拔除及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并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3个月,对于术前症状首次ETV组与分流术后ETV组均能得到改善,术后并发症(硬膜下积液、发热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首次ETV组疗效均优于分流术后ETV组,分流术后ETV治疗组比首次ETV组具有更高的症状复发率和再手术率(P 0.05)。结论对于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ETV后症状改善明显,失败率相对较低。对于梗阻性脑积水若既往接受过分流手术,再次行ETV仍有部分患者能得到较好疗效,但术后症状复发风险更高,需再次手术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微创性 ,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经内镜神经外科手术和 /或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4例和颅内蛛网膜囊肿 3例。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 3~ 6个月。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治疗 4例 ,梗阻性脑积水 3例显效 ,1例症状缓解 ,含内镜引导分流管置入 1例 ,分流管脑室端通畅。蛛网膜囊肿脑池 /脑室造瘘 囊壁切除术 3例全部有效 ,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手术创伤小 ,疗效好 ,部分患者可免除体内置管之虞  相似文献   

9.
随着神经内镜应用的逐渐普及,经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已成为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手术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对脑组织干扰少、符合微侵袭神经外科原则、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常见的并发症有颅内感染、颅内积气和硬膜下积液,但间脑发作罕见。我科于2011年9月10日治疗1例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后间脑发作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负压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及脑室穿刺测压、CT脑池造影等检查, 测量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与脑室内压力, 根据不同情况行脑室外低位引流及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等治疗, 观察患者转归。结果经测量5例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与脑室内压力不相等, 且脑室内压力为负。脑池造影显示5例病例均存在脑脊液循环梗阻。1例患者经脑室外低位负压引流后症状好转, 3例患者进一步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临床症状好转, 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未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存在脑脊液循环梗阻的情况下, 侧脑室、蛛网膜下腔压力不等, 当脑组织压或蛛网膜下腔压力下降时, 侧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产生压力梯度, 在压力梯度作用下脑室扩张, 脑室内压下降甚至为负压, 这可能是负压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CT脑池造影为该疾病的诊断及明确其机制提供有力证据, 脑室外低位引流及三脑室底造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是通过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恢复正常的脑脊液动力学,有效维持颅内正常的压力平衡,发挥脑脊液的生理功能^[1],具有侵袭性小、视野清楚、操作便利、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更安全、有效地治疗梗阻性脑积水^[2],特别是对儿童脑积水,其优越性更得到凸显,可以不受生长发育的影响,避免多次换管手术的痛苦[3]。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对28例患者实施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的适应症,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了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脑积水52例,手术方法包括三脑室底造瘘术,透明膈造瘘术,脉络丛烧灼术及内镜下置分流管。结果:随访2月-48月。16例原发性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15例疗效满意;12例肿瘤压迫导水管性脑积水10例疗效满意;7例单侧室间孔堵塞性脑积水均有效。3月后复查CT提示脑室缩小30例。17例交通性脑积水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微创,安全,疗效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应作为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内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可降低分流管堵塞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神经内窥镜的开发研制及应用都有迅速的发展,在德、美、日等发达国家,神经内窥镜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从诊断到治疗,手术从脑室、脑池内病变到脑实质内病灶,从治疗囊性病变发展到处理实质性病变。神经内窥镜技术随着设备的不断完善、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神经内窥镜手术方式分为三个主要类型:(1)单纯神经内窥镜手术,即用神经内窥镜独立完成手术操作;(2)内窥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即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辅助应用神经内窥镜,以观察显微镜直视下难以见到的部位;(3)内窥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即借助于内窥镜的照明和显示系统,应用常规显微外科器械来完成手术操作。下面根据内窥镜的不同手术方式分别叙述。 1 单纯的神经内窥镜手术 1.1 脑积水 脑积水的治疗是神经外科领域内应用内窥镜进行最早、方法最多的疾病。主要根据脑积水的不同类型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导水管狭窄者采用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及导水管探通术;单侧孟氏孔闭塞者行透明隔造瘘术;交通性脑积水行脉络丛烧灼术;对于分隔脑积水则先将各分隔腔穿通,再行造瘘或脑室-腹腔分流术。多数作者取得半数以上的治愈率,其中效果最好的是采用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治疗的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有效率达70%以上,部分显著者甚至达95%以上。而采用脉络丛烧灼术治疗的交通性脑积水,有效率在60%左右,主要适用于病情发展缓慢者,而对积水进展迅速者则效果不佳。其余不宜行内窥镜治疗或内窥镜手术不成功者,仍可行内窥镜引导下的脑室-腹腔分流术,以降低分流管堵塞的可能性。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内窥镜应作为脑积水尤其是儿童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1,2]。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分析内窥镜技术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施行内窥镜手术67例,应用于梗阻性脑积水、颅内蛛网膜囊肿、三脑室胶样囊肿、脑内囊虫病和分流管脑室段堵塞等,分别施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囊肿脑池造瘘术、囊肿切除术等。结果 临床有效率86.7%,术中出血7例,死亡1例(1.5%)。结论 神经内窥镜已成为某些神经外科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治疗脑积水的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中,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作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单纯神经内镜下完成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34例,其中21例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三脑室底部进行超声探测,监测基底动脉(BA)的走向、血流速度,进行术中实时定位,造瘘前后记录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术后21例(61.76%)影像学证实扩大的脑室术后有回缩;半年后症状缓解29例(85.29%),无效5例(14.71%),2例做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手术死亡或残疾。使用探头组造瘘术前后BA的管径、血流速度无变化,无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多普勒微血管探头在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中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类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造瘘 (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指征和效果预测。方法 根据病因 ,将病例分为四组 :肿瘤组 2 1例 ,中脑导水管梗阻 18例 ,囊肿组 11例 ,颅内出血及感染组 8例。采用多因素统计方法研究 5 8例梗阻性脑积水致病原因、术后早期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发现在ETV手术效果预测中的作用。结果 Kaplan Meier分析显示ETV术后一年总有效率为 0 75~ 0 8。中脑导水管梗阻、肿瘤和囊肿手术有效率分别为 0 89、0 84和 0 82 ,颅内出血及感染仅为 0 5 0 (P =0 0 4 75 )。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术后2周内早期临床症状改善 (SigofLogLR <0 0 0 0 1)和磁共振电影相差成像显示造瘘口通畅 (SigofLogLR =0 0 0 0 2 )均为手术成功的预后指标。ETV术后 2周内侧脑室体积变化并无预测作用 (P =0 0 7)。结论 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要求适当选择适应证。术后早期临床症状和磁共振电影相差呈像检查对预测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第三脑室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1~2011年期间的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的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BM、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检索语种不限,纳入比较第三脑室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并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总并发症和各期生存率。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0.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试验,共计1 1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组和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组在术后近期(1、2年)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90,1.16),P=0.74;RR=1.14,95%CI(1.00,1.30),P=0.06]。但在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R=0.70,95%CI(0.57,0.89),P=0.001;RR=1.23,95%CI(1.07,1.41),P=0.004;RR=1.14,95%CI(1.29,1.66),P=0.05],表明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在控制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延长远期生存率上具有优势。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在降低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长期生存率方面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术,而在近期并发症方面,两者没有差异。对于各种具体原因引起的脑积水患者,两种手术的疗效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梗阻性脑积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前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脑室-腹腔分流术也取得确实效果,但因其将异物分流管置于体内,并发症较多.随着神经内镜的迅速普及,应用神经内镜行第3脑室底造瘘术,取得较好的效果,已逐渐成为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首选的方法[1].现将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6例应用神经内镜行经第3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治疗脑积水的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中,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作超声扫描检查的意义。方法 单纯神经内镜下完成梗阻性脑积水ETW 34例,其中21例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三脑室底部进行超声探测,监测基底动脉的走向、血流速度,进行术中实时定位,造瘘前后记录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 21例造瘘术前后BA的管径、血流速度无变化,无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21例(61,76%)影像学证实扩大的脑室术后有回缩;半年后症状缓解29例(85,29%),5例无效(14,71%),2例做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手术死亡或残疾。结论 多普勒微血管探头在ETV中加以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类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20.
熊君  李琳  彭翔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49-2250
目的探讨梗阻性脑积水行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科行ETV手术的42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进行密切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给予体位、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结果39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3例术后1个月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