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范化自我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和一般随访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时间1年,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衰知识掌握率、规范化服药率、日常生活管理能力、病死率、再次住院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知识掌握率、规范化服药率、日常生活管理能力、再次住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我管理模式干预有利于降低心衰的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支持策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入院、住院期间及出院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支持策略,包括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支持,包括电话、门诊随访及家庭随访。干预时间为6个月,分析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状况及患者的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全因死亡率。结果干预组的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支持策略的实施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心衰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复发,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机APP客户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0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使用手机APP随访和数据收集。随访3个月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再入院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PP客户端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院后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于出院时认真登记,并督促其按时复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半年的院后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 ).结论实施院后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其再次入院次数和病死率,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院后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于出院时认真登记,并督促其按时复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半年的院后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 ).结论:实施院后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其再次入院次数和病死率,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自我管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VIP、CNKI等资源,收集自我管理干预心力衰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纳入文献13篇.干预组患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和再入院率均显著降低,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我管理干预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首次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797例.根据1年内是否再入院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病因、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饮酒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入院组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5.9%)显著高于未再入院组(10.2%),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再入院率亦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1年内再入院率最高的 是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房颤和高血压的患者,且这三种合并症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再入院组(P<0.01).[结论]影响慢性心力衰竭首次住院患者再入院的因素主要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合并有房颤、肾功能不全者.积极控制高血压、房颤与改善肾功能,对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莉  鲁萍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799-1801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出院后两组均给予抗心衰维持治疗,干预组由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组成家庭访视小组,每2个月一次访视患者家庭,实施健康教育指导,为期1年;对照组采用自我管理和家庭监护为主的康复方式.1年后,采用明尼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MLHFQ),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MLHFQ评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干预组MLHF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健康教育干预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十堰市房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的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脑钠肽(BNP)浓度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与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入院率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救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干预后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心力衰竭患者知识测评量表、自我护理行为量表、Herth希望量表评分。结果(1)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与总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两组干预后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得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及总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干预后,两组希望水平得分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构式家庭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行为以及希望水平,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邱小芩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124-112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是临床的一大难题。约50%CHF患者伴有心脏电机械活动不同步。虽然抗心力衰竭药物不断发展,但对电机械不同步患者效果不佳。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兴起的一种治疗CHF非药物治疗手段,虽不治疗病因,也不能使衰竭心肌的收缩力增加,但可以改变心脏各部位心肌电机械活动的同步性,增加心脏做功效率,并通过抑制心肌重构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李雅君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15-1716
慢性呼衰是由于呼吸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缺氧或合并CO2潴留,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症。合理的氧疗是治疗呼衰的重要手段,在维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吸氧可纠正低氧血症,减轻心脏负荷。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氧疗效果不理想,PaO2不能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确诊的社区慢性肾衰患者依据所住社区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各为100例.对实验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活满意度、肾功能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费用;病死...  相似文献   

14.
薛秒  吴小玲  孙琳  王锋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995-997
目的探讨应用家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衰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从我科出院的COPD合并呼衰患者30例,在药物等其他治疗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指导其在家中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随访一年。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分别于患者出院和治疗满3个月、6个月及一年时评价其生活质量,并比较治疗前一年及治疗后一年住院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COPD合并呼衰患者使用家庭BiPAP呼吸机治疗满3个月、6个月及一年后,圣.乔治问卷三部分评分和总分值降低,治疗一年后住院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改善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8例CH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实施连续性护理计划,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随访。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自我照顾认知及出院后1、3、6个月 MLHF量表的测量。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出院6个月疾病加重次数及再次入院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MLHF的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HF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计划可提升患者自我照护能力,减少疾病加重次数、减少再入院率、减少住院费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COPD患者伴有2型糖尿病,而且血糖不稳定,较难控制,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作者回顾分析了129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旨在护理COPD患者时早期注意糖代谢变化,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武悦镜 《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240-1241
目的:总结15例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使用对肾损害小的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术毕做好与血液透析室的衔接,立即行血液透析;返回病房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应对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未出现原有肾损害的加重,并发症得以对症处理。结论充分认识疾病,进行周密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珍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530-1531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国内小儿肺炎占住院数的24.5%~56%,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是小儿肺炎发展到最危重阶段,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现将我院近期就治的106例患儿,依据循证医学,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并持续改进,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50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对睡眠检测结果中的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氧减饱和度指数(ODI)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着很高的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严重的未经治疗的睡眠呼吸障碍可能影响左心室功能,并能加剧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结论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睡眠障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重视对存在睡眠呼吸障碍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干预,能延缓心功能衰退的过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以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展迅速,抢救难度大,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及时采用机械通气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有效纠正缺氧,改善心功能。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们对入住我院ICU抢救的9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