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肝炎大国 ,在我国人群中乙肝总感染率接近60 %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 9 75 %。近年来丙型肝炎在我国人口中一般的感染率也达到 3 % ,在一些特殊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 60 % ,另外 ,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形势也日为严峻[1] 。医源性感染是存在于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一种疾病传播方式 ,经血液传播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 ,极微量的含病毒血液 ( 0 .0 0 0 4ml)即具有传染性。因此 ,若对沾有血迹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 ,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了彻底清除器械上的血迹 ,我们试用多种清洗方法来比较它们对血迹的清洁…  相似文献   

2.
医疗器械使用后的彻底清洗,是灭菌合格的保证,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管腔类金属器械是手术室、计划生育门诊常用的手术器械之一,由于吸引管较长,管腔小,管腔内残留的血液、体液、组织残留物不易被彻底清洗。有研究显示,不同的清  相似文献   

3.
医疗器械清洗的洁净度是保证灭菌效果最常用、最经济的方法,如清洗不彻底,势必会影响消毒灭菌效果,成为交叉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的要求及山西省卫生厅医院感染控制的有关考核标准,本市卫生局医疗机构评审组成员对本市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管腔类器械清洗方法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上可重复使用的管腔类器械如妇科人流手术中使用的宫腔吸引管、脑压计、穿刺针、呼吸机的螺纹管等,在使用后会沾有较多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携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不乏致病微生物.大部分的管腔类器械管腔较长,管径细小,管腔内残留的血液不易被彻底清洗,成为交叉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管腔器械的清洗,完善清洗流程,以保证管腔内壁得到彻底的清洗.现就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流程及细节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复用手术器械清洗与质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室是患者施行手术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也是感染高危科室之一,在手术中医疗器械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合格与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复用手术器械使用后附着血液、体液等有机物,如果清洗不彻底,手术器械上残留的有机物会在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接触,从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甚至造成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建英  姚云英 《护理研究》2009,23(7):1901-1903
医疗器械清洗的洁净度是保证灭菌效果最常用、最经济的方法,如清洗不彻底,势必会影响消毒灭菌效果,成为交叉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的要求及山西省卫生厅医院感染控制的有关考核标准,本市卫生局医疗机构评审组成员对本市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1],去除残留血迹是保证灭菌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任何物品在灭菌前必须彻底清洗,才能保证灭菌的效果[2].宫腔吸引管由于管腔狭长,传统的手工清洗方法难以彻底清除腔内的血迹、体液等,为了达到最佳清洗效果,保证清洗质量,本研究于2010年9月-2010年11月对宫腔吸管采取了3种不同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8.
医院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污染严重,物品上沾染了血液和体液,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严重的已形成生物蛋白膜,使清洁更加困难,并导致灭菌失败。因此,污染物品的清洗是灭菌的前期工作,清洗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附着在器械上的细菌数量及各种污物。妇产科使用的人工流产吸引管,由于管腔细长,各种污物易隐藏在管腔内,给清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解决人工流产吸引管清洗的难题,专门进行了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沈璇  王海雪 《护理研究》2006,20(35):3258-3259
口腔科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若消毒不彻底,则成为传播多种疾病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1],手机等器械使用后应用0.1%苯扎溴铵或75%乙醇消毒后,发现器械中表面抗原阳性率为7.2%、e抗原阳性率为0.9%。如果口腔科器械消毒或灭菌不彻底,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甚至会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口腔正畸科器械种类多,形状复杂,污染严重,更换和使用频繁,不容易清洗消毒。所以,正畸科的器械如何消毒,如何管理,怎样避免交叉感染是口腔科医护人员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我科医护人员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消毒管…  相似文献   

10.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评价关系到医院感染控制.清洗可以降低物品上生物负荷[1].医疗器械使用后应进行彻底清洁处理,去除附在上面的血液、黏液、体液等有机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海轶 《护理学报》2007,14(4):30-32
内镜是近代医学史中一种重要的诊断和治疗的器械。内镜是一种深入人体腔内的仪器,如果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将导致医源性感染。由于内镜的结构复杂和材料特殊,使得内镜不易达到完全灭菌的要求,所以内镜使用前后彻底的清洗及消毒是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随着内镜从单纯诊断发展至内镜的外科治疗,检查例数猛增,若统计每年全国总计内镜检查、治疗例数,可达到惊人的数字,由此也引发了医务人员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内镜的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多酶清洗液在胃镜清洗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了法规保障〔1〕。医疗机构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这对加强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意义重大。由于内镜使用频繁、周转快,多年来内镜消毒清洗一直是医院的一大难题,因此内镜操作引起医源性感染也越来越多。在胃镜操作中病人的黏液、血液等组织附着在内镜表面以及各管道中,使得胃镜表面发黄、结晶,难以彻底溶解黏附在内镜表面的体液、黏液、血液等污物,这些污物因接触戊二醛而凝固成结晶集结在胃镜表面和各管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一种适用于清洗管腔类医疗器械的清洗架。方法通过改良清洗架管路装置,设置多头清洗口和管口帽,与全自动清洗机配套使用。结果改良后的清洗装置,每次可清洗多根管道器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由于管腔内外都充分与清洗剂和水流接触,清洗、消毒效果比手工清洗、消毒时会更加彻底,确保了清洗消毒质量的稳定性,减少手工清洗的不确定因素。结论通过使用证明,多用途管道清洗架针对管腔类器械,能够实现自动化清洗、消毒,省时省力,而且清洗、消毒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医用内镜存在不同直径且长度较长的管腔、不耐高温高压,消毒与灭菌困难.使用后的内镜附着较多分泌物甚至血液,污染严重,必须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洗消毒和灭菌.为了解一体化内镜清洗中心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效果,我们进行了专项消毒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使用后的管腔器械常沾染血迹、脓迹、分泌物、粘液,可能携带大量致病微生物,其中包括血液传播性疾病〔1〕,因此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否则影响灭菌效果〔2〕。临床使用后的金属管腔器械管腔较长、管径较小、管腔较窄,管腔内残留的血液不易被彻底清洗,清洗方法不当或不到位,常清洗不彻底。为寻求  相似文献   

16.
在医院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手术器械,其中有许多为管腔器械,如穿刺针、吸引头、各种硬式内镜器械操作鞘、橡胶管等,每次使用完毕后需要重新清洗消毒灭菌处理。管腔器械因结构复杂、管腔狭长,且多用于吸除体内积存的血液、体液等污物,不易清洗彻底,生物膜极易形成[1]。目前由于市面上没有针对各种型号管腔器械清洗的固定架,不能同时在全自动清洗机内进行清洗消毒。因此绝大多数管腔器械需要进行手工清洗,清洗效率低。同时管腔器械形状特殊、管腔狭长,有机物残留位置主要为管腔内壁,手工清洗难以清洗到位,增加了器械清洗难度[2]。对此,在科室实际工作中设计出一种针对多件、多种型号的管腔器械同时清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头颈科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污染严重,容易造成消毒、灭菌不彻底。在诊疗过程中,器械直接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成为传播多种疾病如HBV、HCV、HIV的重要途径[1]。使用后的头颈科器械均会受口腔黏液、唾液、血液等污染,多数分泌物和血液携带大量致病或非致病微生物。有些头颈科器械如喉活检钳、高速涡轮手机等构造复杂,带有孔隙与管腔,其间污染的有机物很难清洗,比较难以去除。因此,用后的头颈科器械如果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便会通过反复使  相似文献   

18.
刘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3088-3088
手术后的医疗器械污染严重,若清洗不彻底,会给消毒灭菌带来困难,造成医院内感染,所以清洗是减少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选择适当的洗涤液,采用正确的洗涤方法,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现就我院手术室对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医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去除附着在上面的血液、黏液、体液等有机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清洁不彻底,医疗器械上残留的任何有机物都会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其作用,从而妨碍消毒与灭菌效果.为达到灭菌要求,必须执行严格的清洗规程.但在实际器械清洗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给器械灭菌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的医源性感染,是导致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可存在于 HBsAg 阳性者的血液,唾液,龈沟液以及多种体液中。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在口腔科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简述如下:传播途径:①口腔科器械一般比较锐利,经常沾有病人的血液和唾液,如果消毒不彻底或混用,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