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测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主观舒适度(SWN)简表”及自制的“相关因素调查表”。结果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SWN评分异常率为31%,SWN评分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在总病程、住院次数、服药次数、药物剂量、家庭经济水平、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医患关系、诊断亚型、合并使用抗副作用药、藏药行为等方面差异显著。2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影响因素依次为:药物剂量、合并使用抗副作用药、服药依从性、藏药行为、家庭经济水平、医患关系。结论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应注意多因素对主观舒适度的影响,尤其注意发挥人为干预因素作用。  相似文献   

2.
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加强防范。方法 对73例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进行一般资料、量表资料调查,并与227例不伴攻击行为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攻击行为发生的易感因素。结果 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24.3%;既往有攻击行为史、病前性格不良、男性患者、首发年龄低、阳性症状突出是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攻击行为的易感因素。结论 需加强治疗和监护,防范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依人 的对策。方法 对220例出院半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直接面询法进行调查随访。结果 服药依从性主要与患者、医务人员、药物和环境等四个方面级关。结论 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对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现症检查的方法对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并对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与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和兴奋、激惹、有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自杀。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调查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7 年7 月至 2018 年11 月在重庆市南岸区选取发生攻击行为的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253 例纳入本研究,另选取无攻 击行为的稳定期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2 424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修订版 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进行调查。结果 (1)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首发年龄、延治期、住 院次数、自知力、服药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轻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较早、 文化程度低等是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要 加强对年轻、首次发病较早、文化程度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监护。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服药不依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药不依从是指患者不能顺从执行医嘱,对规定的药物剂量不能够顺从服用,主要表现为拒药和藏药两种形式。笔者随机抽取于1999年1月~12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2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中有服药不依从行为的共80例,对发生服药不依从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发生眼药不依从行为的原因及有关因素,以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和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61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内观+行为组(39例,住院时内观治疗,出院后行为治疗)、内观组(41例,住院时内观治疗)、行为组(37例,出院后行为治疗)及对照组(44例,无内观及行为治疗);用药片计数法比较各组患者出院后12周服药依从性。结果:12周后服药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内观+行为组分别为32例、4例、3例,内观组为18例、11例、12例,行为组为16例、12例、9例,对照组为6例、13例、25例;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001);服药完全依从率内观+行为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内观组及行为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内观疗法和行为疗法均能提高患者的近期服药依从性,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靳玉宏  仪玉伟  陈博  闫芳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6):1014-1017,1035
目的 分析北京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相关因素.方法 数据来自在北京市5个区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评估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7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危险行为195例,与无危险组比较,有危险组的年龄、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族史、应激生活事件、幻觉妄想、情绪高涨、怪异行为、服药情况、就医态度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6个危险因素:年龄(0R=0.116,P<0.01)、文化水平(0R=0.395,P<0.01)、家族史(0R=2.519,P<0.01)、幻觉妄想(0R=3.032,P<0.01)、情绪高涨(OR=1.991,P<0.01)服药情况(OR=2.097,P<0.05).结论 社区应加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综合防范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影响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14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分析,检测出30例血糖升高患者并再从11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血糖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服药时间及体重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服药种类、服药方式、血脂方面则有明显差异。结论提倡单一用药,减少联合用药,少用氯氮平等对血糖有明显影响的抗精神病药物,则可降低血糖升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利培酮对儿童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利培酮引起儿童心电图改变的特征。方法:对3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6例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药前、服药后2、4、8周分别作心电图检查。结果:利培酮引起儿童心电图改变在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Q-T间期延长方面明显高于成人,并与服药剂量有关,与性别、服药时间关系不明显。结论:利培酮引起儿童心电图改变的程度及发生率高于成人,并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组)及同期574例无凶杀记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凶杀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凶杀组首次发病年龄明显高于非凶杀组[(28.7±9.6)岁vs(24.8±7.6)岁,t=4.136,P0.001],受教育年限和总病程明显低于非凶杀组[(7.3±3.1)年vs(9.6±3.0)年;t=6.227,P=0.001;(9.0±7.3)年vs(11.2±9.2)年,t=-2.049,P0.041];凶杀组男性、无伴侣、无业、农村居民、经济状况差、既往暴力行为、未规律服药及有被害妄想的比率明显高于非凶杀组(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暴力行为、经济状况差、无业、居住在农村、有被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而规律服药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有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发病晚、病程短、教育年限低的特点;对既往有暴力行为、经济状况差、无业、居住在农村、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予以积极治疗及恢复期坚持用药。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功能性的精神疾病,易发于青壮年,主要临床特征是精神活动脱离现实,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不协调,即精神分裂现象[1]。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并呈进行性发展,许多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药治疗。据国内研究统计,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病例中,55%~76%的直接原因为停用药物。国外的研究[3]也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治疗的不依从性是疾病复发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精神科工作人员及学者也对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服药依从性及家庭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状况的影响。方法依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随机选取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我院自制服药依从性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 DAS)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家庭功能及精神残疾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服药依从性及家庭功能对患者精神残疾状况的影响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程度得分(74.13±15.46)分,服药依从性得分(53.47±2.39)分以及家庭功能得分(4.68±2.37)分,对患者精神残疾状况影响的主效应显著;经简单效应分析,在固定家庭功能条件下,不同服药依从性患者精神残疾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等服药依从性水平上,不同家庭功能患者精神残疾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状况受家庭功能及服药依从性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应以两者的交互关系为护理干预依据,从而达到有效减轻或改善患者精神残疾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服药情况的原因。方法通过自编问卷对4个市(区)的601例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最近一个月的服药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患者自我报告的实际服药情况,将患者分为遵医嘱服药、低量服药、超量服药三类,分别统计各类患者服药情况的原因。结果完成调查的592例患者中,利培酮和氯氮平的使用率居前两位,分别占39.2%(232/592)和33.4%(198/592)。417例患者遵医嘱服药,其中81.3%(339/417)患者遵医嘱服药的原因是认同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171例患者低量服药,主要原因是认为病情稳定就可以减药或停药,占63.7%(109/171);4例患者超量服药,其中2例主要因为担心或认为病情不稳定。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遵医嘱服药的原因多样,最关键的是患者对疾病认知和治疗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氟哌啶醇与奋乃静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氟哌啶醇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9例,并与奋乃静治疗13例对照,结果发现两药疗效相似。但氟哌啶醇具有所用剂量小、副反应轻、服药方便、易被家庭病人认可之特点,可作为治疗晚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23例服药精神分裂症和20例未服药精神分裂症及20例正常受试者,记录事件相关电位N400。受试者均接受视觉词意分类作业。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组N400波幅较对照组低,潜伏期延长30~100ms。随病情好转,精神分裂症N400波幅逐渐增大,其潜伏期缩短,而未服药组N400波波幅更小且形状不规则,潜伏期延长50~100ms,精神分裂症组N400潜伏期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得分呈正相关。精神分裂症组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与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藏药行为,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影响。方法观察837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一周的服药情况,对58例有藏药行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藏药率为6.93%(58/837);其中,男性38例,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者15例,非经典药物者23例;女性20例,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者14例,非经典药物者6例。女性患者服用非经典精神药物发生藏药行为的例数明显少于男性患者,两者间差异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意义(χ2=4.88,P〈0.05)。结论女性患者服用非经典精神药物藏药行为发生少,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针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人们在积极控制症状的同时,对如何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关注,其中又尤以社区护理干预引人瞩目。为此,笔者对痊愈出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1].我们对再入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MMPI对150例有攻击行为和150例没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控制力差和过度控制两类人格特征.MMPI的Pb,Re分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