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对27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志愿者分别口服、肌注5mg氟哌啶醇和50mg氟哌啶醇癸酸酯(H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氟哌啶醇浓度,所得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1)口服组达峰时(Tpeak)3.0±1.3小时,峰浓度(Cmax)12.7±6.4μg/L,消除相半衰期(T)18.2±5.1小时,清除率(CL)0.40±0.13L/min;(2)肌注组达峰时1.0±0.9小时,峰浓度14.1±7.5μg/L,消除相半衰期18.3±10.1小时,清除率0.50±0.25L/min;(3)肌注HD组达峰时7.65±3.31天;峰浓度9.89±.39μg/L;消除相半衰期19.23±12.92天;清除率0.47±0.48(mg/天)/(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08±393μg/L·天。  相似文献   

2.
氟哌啶醇血浆浓度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讨氟哌啶醇(HL)血浆浓度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关系,对病程小于5年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HL0.20mg·kg-1·d固定剂量治疗6周,以放射免疫法测定HL、游离氟哌啶醇(FHL)的血浆浓度。结果: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呈显著负相关,HL血浆浓度在2.7~22.7μg/L,FHL血浆浓度在0.25~2.11μg/L范围的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提示HL治疗精神分裂症存在合宜血药浓度范围,同时提示在浓效关系的研究中,FHL血浆浓度是更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报道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9例患儿各种不同发作类型的癫■发作后及24例非癫■患儿的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结果癫■患儿组血清PRL水平为(38.6 ±17.5)μg/L;非癫■患儿组为(13.6 ±4.2)μg/L;10 例正常儿童对照组为(11.8±2.5)μg/L。癫■患儿组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非癫■组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虽然整个癫■患儿组发作后血清PRL水平显著升高,但不同癫■发作类型发作后血清PRL水平有不同的变化。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氮平、氟哌啶醇和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服用氯氮平(89例,氯氮平组),服用氟哌啶醇(87例,氟哌啶醇组)及服用氯丙嗪(83例,氯丙嗪组)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后的不同时间进行血糖、胰岛素、血脂及体质量测定,并做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氯氮平组治疗第90天和第180天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浆血糖〉7.0mmo/L)的发生率分别为8%及24%,氟哌啶醇组分别为1%和2%,氯丙嗪组分别为1%及4%。治疗第90天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第180天的血糖浓度高于第90天,氟哌啶醇组各时点的变化则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90天,氯氮平组的体质量平均高于治疗前5.5%,氯丙嗪组高于治疗前4.8%;治疗第180天两组分别高于治疗前9.1%和7.4%;氟哌啶醇组则无明显变化;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治疗第180天的胰岛素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氟哌啶醇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第180天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患者血糖、胰岛素、血脂浓度与体质量均有一定相关性(r=0.23-0.39);氯氮平组的血糖、体质量、血脂代谢还与血药浓度呈显著性相关(r=0.28-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及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氯氮平和氟哌啶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及体重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氯氮平(89例)和氟哌啶醇(87例)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不同时段作血糖、胰岛素、血脂和体重的测定,同时比较其浓度变化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氯氮平组在用药的第3和第6个月末,血糖浓度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9%及23.6%,氟哌啶醇组为1.1%和2.3%。②氯氮平组在用药第3个月末,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均较基线值升高,第6个月末继续升高;而在氟哌啶醇组上述两个治疗时段的变化则不明显。③氯氮平组在用药的第3个月末,体重平均增高为治疗前的5.5%,第6个月末增高为治疗前的9.1%,而氟哌啶醇组则变化不明显,④两组患者在用药第6个月末,胰岛素浓度均高于基线值;氯氮平组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均高于基线值,而氟哌啶醇组则无明显变化。⑤在用药第6个月时,氯氮平组血糖、胰岛素、血脂浓度、体重变化和血药浓度之间均有一定相关性(r=0.21~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氯氮平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和体重有影响,治疗期间需监测。  相似文献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血清儿茶酚胺类递质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可能的精神生化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经哌醋甲酯治疗后的64例ADHD男性患儿和30名正常男性儿童的血清儿茶酚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结果ADHD患儿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和NE/3-甲氧-4-羟苯乙二醇(MHPG)比值(27±18)低于正常儿童(152±57),血清高香草酸水平(3.9±2.9μg/L)高于正常儿童(0.8±0.3μg/L);经哌醋甲酯治疗有效者血清MHPG水平(13±10μg/L)高于无效者(8±5μg/L);智力发育不平衡组血清NE水平(84±43μg/L)低于智力发育平衡组(89±58μg/L);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将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ADHD患儿血清NE水平(82±45μg/L)明显低于轻度(105±59μg/L)。结论ADHD可能是多巴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两种递质系统失调或失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氯氮平与氟哌啶醇对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氯氮平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对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并分别再分为阳性症状为主(阳性组)和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组)。分别用氯氮平或氟哌啶醇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末分别检测血清NO含量,并观察各组之间NO动态变化。选择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血清NO含量两阳性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阴性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两阳性组之间和两阴性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两阳性组血清NO含量均逐渐下降,到第8周末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仿。而氯氮平组的阴性组逐渐上升,与治疗前比较,第4、8周末差异显著,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仿;氟哌啶醇组的阴性组逐渐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到第8周末差异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显著。治疗后两阳性组差异无显著性;两阴性组,第2、4周末差异无显著性,第8周末有显著差异。结论:氯氮平和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O含量有影响,阳性症状为主患者的血清NO含量降低,阴性症状为主患者血清NO含量升高,且氯氮平升高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血清NO含量的作用较氟哌啶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反复发作抑郁症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 按性别、年龄1∶1 匹配选取序贯就诊的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各2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 T3 、 T4 、r T3 和 T S H 浓度。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后血 T4 水平(1354 ±22 .0) μg/ L和(1131 ±20 .3)μg/ L ,明显高于对照组(1039 ±10 .3)μg/ L ,治疗后 T4 明显下降;治疗前 T4 与 H A M D 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 = 041 , P<005) 。结论 反复发作抑郁症 T4 升高继发于情绪障碍,治疗前血清 T4 水平能预测患者的抑郁严重度。  相似文献   

9.
氟哌啶醇对大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 能抑制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海马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效应的作用。方法利用离体海马脑片技术,采用逆-顺向双脉冲和顺向双脉冲的刺激模式,观察氟哌啶醇(20μmol/L)、舒必利(100μmol/L)对共计31例大鼠海马脑片CA1区GABA能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氟哌啶醇、舒必利对锥体细胞群体峰电位无影响。氟哌啶醇增强逆-顺向双脉冲刺激诱发的双脉冲抑制,减弱顺向双脉冲刺激诱发的双脉冲易化,舒必利无此作用。结论氟哌啶醇增强海马CA1区GABA能抑制效应,该作用与其拮抗多巴胺D2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0.
对8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24周的氟哌啶醇癸酸酯(HD)治疗并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显示:HD的疗效满意,显著好转率约为50%,痊愈及显著好转病例的血浆稳态浓度为11±20μg/L。疗效、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之间未发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氮平不同剂量时稳态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以氯氮平治疗1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采用高剂量(500mg/d)治疗82例和低剂量(200mg/d)治疗94例。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并测定治疗第1,2,4,6周的稳态血药浓度。结果高、低剂量组间的BPRS减分率和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TESS增分值虽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显著性。BPRS减分率和TESS总分与血药浓度未发现显著性相关,但血浓度>300μg/L时疗效提高,>600μg/L时不良反应加重。结论提示稳态血药浓度300μg/L为起效的阈浓度。氯氮平的血浓度监测对指导个体化合理用药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氟哌啶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对泌乳素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固定剂量氟哌啶醇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45例,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并用放射免疫法测查血浆中泌乳素(PRL)浓度。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帕罗西汀激发试验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中枢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功能,以及非典型、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应用固定剂量利培酮6mg/d、氟哌啶醇20mg/d治疗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2周。治疗前后测定皮质醇、催乳素对帕罗西汀激发试验的反应,并以18名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患者组基础皮质醇[(106±41)μg/L]、皮质醇对帕罗西汀激发试验的反应(曲线下面积AUC为717±229)高于对照组[(73±25)μg/L及AUC585±163],而基础催乳素[(5±7)μg/L]低于对照组[(9±5)μg/L]、催乳素对帕罗西汀激发试验的应答比对照组呈降低趋势(AUC49±41对68±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催乳素基础值比治疗前均增高(P均<0.05);两组之间帕罗西汀介导的催乳素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皮质醇的基础值[(74±32)μg/L及(82±27)μg/L]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利培酮治疗后降低更为明显。利培酮治疗后皮质醇对帕罗西汀激发试验的反应(AUC518±213)降低,并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氟哌啶醇组皮质醇反应与治疗前差异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可能有中枢DA功能亢进和5-HT功能增高。利培酮治疗使患者原来过高的中枢5-HT功能接近正常,而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4.
L—NAME加强麻醉大鼠低血压诱发的催产素释放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戊巴比妥麻醉大鼠向侧脑室内分别注射一氧化氮合酶的底物L-精氨酸和NO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催产素水平。结果:侧脑室内注射L-精氨酸(100g/L,10μL,n=8)和L-NAME(54.0t/L,5μL,n=12),对O物基础分泌无明显的影响;侧脑室内注射5μL L-NAME(剂量(1:27,g/L,n=9;剂量2:54。0g/Ln=9)可进一步增强静脉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对173例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别进行利培酮(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氟哌啶醇组)治疗,其中利培酮组85例,平均剂量为4.6mg/d;氟哌啶醇组88例,平均剂量为8.0mg/d;观察疗程均为4周。以Young躁狂评定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根据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统计指导原则规定,由PP人群统计分析判断是否非劣效。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9%,氟哌啶醇组的有效率为76%。PP人群统计学分析,利培酮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不劣于氟哌啶醇。利培酮组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氟哌啶醇组为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4%)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利培酮治疗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氟哌啶醇、利培酮及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氟哌啶醇、利培酮、齐拉西酮进行干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oRS)评定,并测定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结果 (1)3组PANSS评分治疗后各时点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2)3组患者各时点男性PR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12周末齐拉西酮组PRL水平低于利培酮组(P<0.05);女性患者中氟哌啶醇组从第8周始、利培酮组从第4周始,PR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第12周末齐拉西酮组PRL水平均低于氟哌啶醇组与利培酮组(P<0.05).(3)3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SCoR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各时点SCoRS评分齐拉西酮组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P<0.01).结论 氟哌啶醇、利培酮、齐拉西酮均可造成催乳素水平增高.齐拉西酮影响相对较小,对女性患者催乳素水平影响更小.利培酮、齐拉西酮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显著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7.
寻找氯氮平早期副作用治疗窗。方法 给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单服氯氮平,并且评价了0周PANSS、2周TESS和血清氯氮平浓度、4周PANSS和TESS。结果 2周TESS总分和诸因子分与4周PANSS总分减分率均无显著相关性,2周抗α1-肾上腺素因子分在窗内(0~5分)的显效率47%比窗外的22%显著为高(P〈0.05),2周氯氮平血清浓度在内(230~330μg/L)的显效率51%比窗外的19%显  相似文献   

18.
氯丙嗪和氯氮平对血清催乳素和生长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用氯丙嗪和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PRL)、生长素(GH)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固定剂量的氯丙嗪和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疗程8周;在治疗前后评定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PRL和GH浓度,以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氯丙嗪组及氯氮平组基础PRL水平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为高。用氯丙嗪治疗后PRL水平显著升高,且与BPRS减分值显著相关;用氯氮平治疗后PRL水平变化不明显,且与BPRS减分值无显著相关。两组GH基础水平相仿;治疗后两组GH水平皆显著下降,但与BPRS减分值无显著相关。结论:支持精神分裂症多巴胺(DA)功能亢进假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有中枢5-羟色胺(5-HT)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相对照,观察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25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合并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88例,以下简称利培酮组)、口服氯氮平组(84例,氯氮平组)和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组(82例,氟哌啶醇组)治疗,疗程均为7 d。治疗期间每日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结果 利培酮组的疗效与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比较,经重复测量分析显示PANSS-EC分,差异无显著性(F=1.65,P=0.194)。3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415.35,P<0.01)。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P<0.01);氯氮平组嗜睡、便秘、流涎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0.05-0.01)。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疗效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提取物对精神分裂症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精神分裂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空白对照的方法,应用银杏叶提取物360mg/日(商品名舒血宁)结合固定剂量的氟哌啶醇治疗9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12周,在治疗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细胞。结果:治疗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为CD3+、CD4+细胞CD/4CD8以及IL-2分泌细胞显著减少,治疗后,氟哌啶醇组CD4+细胞显著增高,银杏叶提取物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组CD3+细胞、CD4+细胞、CD4/CD8以及IL-2分泌细胞均显著增高。结论:氟哌啶醇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合并氟哌啶醇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可使紊乱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