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国芹 《海南医学》2005,16(6):135-136
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及介入性诊治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对照,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体表心电图研究也进一步深入。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阻塞所致,少数左冠状动脉优势者,可由旋支阻塞引起。单纯的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较为少见,多与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存,约14—36%下壁Q波型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目前,早期、及时的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观察相关导联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结合临床症状,仍是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阻塞所致,少数左冠状动脉优势者可由旋支阻塞引起.右心室心肌梗死往往同时合并有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单独右心室心肌梗死者较少见.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3年5月所见12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175例,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延迟PCI治疗术后的血浆BNP水平(P<0.05)。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血浆BNP浓度下降显著,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分别比较二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的意义。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高、肌酸激酶(CK) 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高、肺动脉收缩压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高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及LVEDd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更低、LVEDd改善更明显(P<0.05)。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改善明显,血浆BNP水平下降显著;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一般都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 ,使依靠这支冠状动脉供给血液的一片心肌因缺血而受损伤 ,以致于坏死。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抬高 ,异常Q波以及T波的显著改变。临床上诊断并不困难 ,尤其对于常见的左心室梗塞。随着心肌梗塞研究的进展 ,对一些少见及不典型心肌梗塞的诊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诊断标准日趋完善。如右心室心肌梗塞等。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阻塞所致。少数左冠状动脉优势者可由旋支阻塞引起[1]。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与左心室心肌梗塞在治疗原则上有很大差异。自从1974年Cohn[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n=159)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n=48),比较2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根据是否行PCI及PCI治疗的时机将两组再分别分为未行PCI组、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比较组间死亡情况的差异及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及LVEDd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更低、LVEDd改善更明显(P<0.05).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改善明显,血浆BNP水平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7.
右室心肌梗死(RVMI)是指供给右心室大部分血液的右冠状动脉闭塞,少部分由左冠脉回旋支的右心室分支闭塞引起。单纯RVMI少见,占所有心肌梗死的1.7%~2.4%。我院从1998~2005年收治右室心肌梗死患者16例,现对其进行总结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急性单纯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及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患者122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比单纯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患者双支病变、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P<0.05);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容易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而且死亡发生率高(P<0.05).结论 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美国35~84岁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年发病率男性为71‰,女性为22‰。近10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在中国大城市,因心肌梗死年死亡超过100万。过去认为右心室心肌梗死临床上少见,因为右心室的心肌体积为左心室的1/6,作功量为左心室的1/4,室壁张力远较左心室壁为小,因而耗氧量也远较左心室少,且能获得收缩期及舒张期的双期血供。但实际上右心室心肌梗死并非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心室临时心脏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常规置入起搏导线到右心室进行临时心脏起搏器,连续记录起搏前后冠状动脉压力变化.结果 40例患者起搏后冠状动脉压力显著下降,以收缩压下降最为明显.结论 右心室临时起搏显著降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压力,对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受1例胸部钝性创伤后出现心绞痛患者(无冠心病危险因素,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启发,作者检索了Medline,共发现了77例胸部钝性创伤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但仅有1例报道有心绞痛。随后重点研究了年龄及性别分布、创伤类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创伤与造影的时间间隔。与一般急性心肌梗死不同,胸部钝性创伤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分布不典型:82%患者低于45岁,超过60岁者只占2.5%。最常见的创伤是公路交通事故,冠状动脉前降支最常受累。造影显示12例患者血管完全正常,可能与血管痉挛或再通有关;31例显示冠状动脉阻塞但无粥样病变,强烈提示创伤与冠状动脉阻塞存在因果关系。故对钝性创伤后胸痛患者应该考虑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由于创伤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内膜撕裂或夹层形成,所以溶栓治疗可能恶化病情,应首先考虑急诊PCI。具有医疗法律意义的是,轻微的损伤可能导致远期狭窄,但我们怀疑此后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右前斜位左心室造影。结果: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9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表现为心绞痛67例,占75.3%。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绞痛,主要的确诊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本病一旦确诊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以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对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溶栓,无效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瘤样扩张明显的患,可置入带膜支架,防止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13.
王华敏  刘艺  李松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20-142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在发病6h内做心电图,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比分析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22例,多支病变13例;右冠状动脉狭窄38例(71.7%),左回旋支狭窄15例(28.3%)。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73.3%;反之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73.7%。Ⅴ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100.O%,特异性为86.8%。aVR导联ST段压低〈1mm,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86.7%;aVR导联ST段压低≥1mm,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4.7%。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提示右冠状动脉阻塞;反之提示左回旋支阻塞。Ⅴ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aVR导联ST段压低,提示左回旋支阻塞。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可作为区分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阻塞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急剧加重甚至完全闭塞,其它少见病因有冠状动脉炎症、栓塞、先天性畸形等,冠状动脉造影多有阳性发现,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则比较少见.笔者遇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2例,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15.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3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彩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249-250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以正确及时干预治疗。方法对收治的32例RV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表现及其体征有别于左心室梗死;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同,与左心室心肌梗死相比,治疗有其特殊性。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减少漏诊,正确及时干预治疗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往往有诱发因素。国外报道约90%-95%透壁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所致,国内报道为73.1%。血栓形成并非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起动因素,它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因子和冠状动脉痉挛之间有密切关联。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27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右心室心肌梗死使只供给右心室大部分血液的右冠状动脉(尤其右冠根部)闭塞,少部分由左冠状动脉支的右心室分支闭塞导致。单纯性右室梗死少见,仅见所有心梗中的1.7%~2.4%,而下壁和(或)后壁急性心梗并发右室梗死明显增多,我们回顾性统计了近年来收治的急性右室心梗患者15例,从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效果。②方法: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病人80例,观察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Ⅲ级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出院时左心室功能、住院病死率。③结果: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为98.7%,达TIMIⅢ级血流73例(92.5%),无复流者6例(7.5%),1例术中死亡。出院时左心室排血分数平均57.5%。住院病死率2.5%。④结论: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或持续性痉挛,而导致管腔发生急性阻塞。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当今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我院应用此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冠状动脉疾病,发病较为隐匿,症状不典型,一旦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穿孔破裂、血栓、心包积液等并发症,预后极差,死亡率高,故早期及正确的治疗策略尤其重要。本文报道1例典型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联合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