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感染是小肠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小肠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达90%。因感染导致的病人死亡占42%。因此,在使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是小肠移植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1999年至今我院对3例短肠综合征病人成功的施行了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除第2例病人存活5月余后死于严重的排异反应及感染,  相似文献   

2.
小肠移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移植始于20世纪初期。1905年Carrel首先报道了小肠移植技术,1959年Lillehei等完成了首例犬小肠移植手术,1%4年Deterling首次为人类婴儿进行小肠移植。但由于小肠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库且肠腔内富含各种微生物,移植免疫反应远比其他脏器剧烈和复杂,排斥反应的同时常合并严重的肠源性感染,而且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相当困难,所以1980年以前全世界仅施行小肠移植8例,患者全部死于败血症、排斥反应和其他技术问题,最长仅存活76d小肠移植的研究因此一度停滞,20世纪70年代以后,肠外营养成为小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邹焱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9):1010-1011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一期小肠移植的实验模型,探讨移植实验的有关技术问题。方法:以成年SD大鼠为供体,取大鼠全部小肠作为供肠,肠系膜上动静脉为血管蒂,Wistar大鼠为受体,切除全部小肠后,一期原位移植供肠,以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为吻合血管,同时恢复肠管的连续性。术后观察大鼠的存活情况及体重等一般情况。结果:共施行正式实验32次,存活3d以上22只,其中有9只在术后7d之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血管并发症4例,肠瘘和肠梗阻3例,肺部感染2例。存活7d以上大鼠共有13只,2只在术后第2周死于静脉血栓形成,2只在第3周死于肠梗阻,2只在第4周死于肺部感染,存活4周以上大鼠7只。移植动物术后当天即可进食,第2周进食恢复正常,体重开始逐渐回升,至第4周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大鼠原位一期小肠移植是一种稳定的移植模型,具有较好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4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1月内)的防治办法,为进一步开展活体小肠移植提供经验。方法4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1月内,早期并发症重点在于防治吻合血管血栓、出血、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肠功能障碍等。结果3例移植受体术后1月内分别发生出血倾向、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肠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但经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得以好转,移植肠存活及功能均良好。结论注重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对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肠移植是挽救短肠综合征及其他肠功能不全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其是所有大器官移植中最困难的一种。小肠属于高免疫源性器官,由于肠腔内聚集有大量的病原菌及其他微生物,移植后发生的排斥反应及感染较难控制。因此,小肠移植发展十分缓慢,成为临床上器官移植难以成功的典型代表。由于亲体小肠移植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及冷缺血时间短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2005年1月21日我院成功实施亲体小肠移植1例,手术顺利,供受者均健康存活,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了低温(4℃)保存小肠微循环通透性的变化。采用猪自体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分为三组。I组:灌洗压力10.8kPa冷缺血时间58min;Ⅱ组L:灌洗压力13.7kPa,冷缺血时间61min;Ⅲ组;灌洗压力10.8kPa,冷缺血时间为24h。移植小肠均采用Eurocollins液灌洗、保存。采用伊文思蓝比色法测定肠微循环通透性,移植术后0.5h移植小肠微循环通透性分别为正常煌3.6倍、7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TLA4Ig基因在小肠局部转染表达及其表达产物对受体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移植前经肠系膜上动脉给供肠灌注脂质体包裹的CTLA4Ig cDNA,应用免疫组织学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移植小肠中CTLA4Ig转基因产物的表达,并观察受体对供肠及供同系鼠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结果 移植术后至少28d内移植小肠中有CTLA4Ig转基因产物的表达,18例移植小肠中的11例在受体内的存活时间超过90d,但移植肠长期存活的受体排斥供同系鼠皮肤移植,皮肤移植排斥同时激发受体对移植小肠的排斥。结论 经肠系膜上动脉体外灌注脂质体包裹的CTLA4Ig cDNA可有效转染移植小肠,并诱导受体对移植小肠的免疫耐受,但移植肠局部CTLA4Ig基因转染不能诱导出供特异的外周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8.
背景:小肠移植在中国部分移植中心已有开展,取得很好的短期疗效,但并发症的存在仍然是决定手术成功的主要问题,有效的预防和提早治疗是小肠移植研究的关键.目的:探讨小肠移植后感染、排斥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以"小肠移植;肝肠移植;排斥反应;免疫抑制;感染"为中文关键词,以"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Liver bowel 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 Immunosuppressive; Infec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2000-01/2011-06有关小肠移植感染和排斥反应的相关文章,筛选纳入25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小肠富含大量的淋巴组织,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而且肠腔内存在大量微生物,移植后造成排斥反应和感染发生率很高.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在于提高预防治疗,注意治疗时机的把握,同时监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预防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小肠移植是目前器官移植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多,成功率低[1],国内至目前已知报道仅14例.我院于2004年7月成功地实施了我省首例小肠移植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小肠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的理想方法,由于小肠及其系膜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故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是小肠移植的主要障碍,也使得小肠移植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比较,世界范围内例数相对较少。因此,对小肠移植患者输注的血液成分进行照射、过滤或洗涤尤为重要,对于ABO血型不合小肠移植输血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李娟  将莉莉  刘卫平  唐源 《华西医学》2005,20(4):F0004-F0004
小肠是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最低的肠段,而小肠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更为少见。小肠肉瘤样癌好发于中老年人,无显著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以小肠梗阻及出血症状为主,如腹痛或黑大便等。由于小肠解剖部位较隐蔽,诊断时患者临床分期多为中晚期,加之肉瘤样癌分化差,故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基本为零。此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某院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实施的20例小肠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的管理经验。方法 :通过组建多学科医护团队,共同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分析小肠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通过制订感染防控措施查检表,共同参与培训学习;执行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控制呼吸道及腹腔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腹部切口及移植肠造口等相关感染的发生;全程医护共同监督、协作,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1例患者术后8天因腹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放弃治疗后出院;1例因重症肺炎伴多发性感染术后79天死亡;其余18例患者术后移植肠均存活,术后(22.58±6.72)天脱离肠外营养,经口进食。结论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小肠移植术后感染,加速移植肠功能恢复,且促进了团队合作及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方法2010年12月1日我院成功实施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1例,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患者顺利通过手术,在移植病房成功度过了感染期和急性排斥期。结论有效的术前评估,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术中低体温和感染,运用自制减压垫防止术中压疮,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体小肠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术后生存率。方法:通过对1例亲属活体小肠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治疗,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小肠移植术后41d和65d时,通过肠镜监测和病理活检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分别给予抗排斥、抗病毒治疗,同时做好病情观察和加强基础护理,病情得到控制。结论:采用肠镜监测和病理活检,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及早发现小肠移植术后的并发症,采取相应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可以提高移植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总结14例亲缘性活体小肠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护理内容如下:成立跨学科合作团队,根据术后早期并发症不同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护理;注重肠造口窗的观察和凝血功能的监测,预防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尽早发现并积极协助止血处理;监测感染征象,实行严格的感染防控策略;加强排斥反应监测和用药管理。该组移植受体术后30 d内发生5例出血、5例感染、2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经及时准确的监测、治疗和护理,12例患者移植肠存活且功能良好,术后(20.58±5.79) d停止肠外营养,逐步恢复经口进食。  相似文献   

16.
总结1例巨大肠系膜肿瘤患者离体肿瘤切除小肠自体移植术后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观察移植小肠血运情况,观察造口排泄及腹部体征以判断移植小肠存活情况;分阶段行营养评估,从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经口进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积极控制感染;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团队协作,给患者提供专业、安全的护理,做好延伸服务,给患者心理支持,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临床康复》2010,(31):5823-5824
〇早在1959年,来自美国Minnesota大学的Lillehei施行了首例犬自体全小肠移植,开创了小肠移植的先河。〇1988年,随着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sA)的临床应用,终于有了成功的小肠移植的临床病例:德国Deltz等成功进行了首例人体单独小肠移植。〇1988年加拿大Grant等首次成功地完成临床肝小肠联合移植。〇1989年美国Starzl等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腹腔多器官簇移植。〇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他克莫司(FK506)引入临床小肠移植领域,开创了小肠移植的新纪元,后期进入IL-2受体抗体诱导时代。〇近几年,Campath1H诱导后、单用低剂量FK506、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持方案已被全球最主要小肠移植中心(Pittsburgh大学、Miami大学)所采用。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小肠移植已成为种类繁多、技术复杂的一大类临床技术,其共同点就是所移植的腹腔脏器中必须包含小肠,因此现代临床小肠移植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单独小肠移植,随着小肠移植关键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小肠移植的疗效也得到显著提高,显示小肠移植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8.
人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病理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肠移植术后病理检验是关键。小肠移植术后常见的病理改变包括:①急性排斥反应,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细胞浸润、肠隐窝细胞损伤、隐窝凋亡小体出现以及黏膜完整程度为诊断标准,共分为不确定的急性排斥反应,轻度急性排斥反应,中度急性排斥反应和重度急性排斥反应4级;②慢性排斥反应;③移植物抗宿主病;④肠道细菌感染;⑤肠道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临床康复》2010,(31):5836-5836
4 影响小肠移植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 世界小肠移植登记处于2009年进一步对影响小肠移植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变量的统计学分析,资料显示,小肠移植受体的年龄、原发病、器官是否切除、受体性别、供体是否接受预处理、不同的免疫诱导方案、不同的免疫维持方案等对患者的生存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有3个因素明确影响小肠移植的生存率,其一是各中心完成小肠移植的例数,  相似文献   

20.
付楠楠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85-4187
随着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肠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继续维持.但持续的TPN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心静脉通道感染、静脉通道血栓形成、TPN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等[1].目前对于小肠功能衰竭合并TPN并发症的患者,小肠移植已成为公认的唯一能够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但小肠移植术后高发的感染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感染仍是移植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小肠移植术后并发感染远高于其他器官移植,这是由于肠道与外界相通,肠腔内又含有大量微生物所致.现在普遍认为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面对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