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自2002年创刊以来,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顶尖科技类期刊,为推动我国消化外科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期刊始终坚持“着重提高,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高度重视期刊内容质量,成为广大外科医师的良师益友。打造优质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创新,构建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创办菁英荟,为青年才俊施展才华提供... 相似文献
2.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1)
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以下简称杂志)创立以来, 一代代专家与杂志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在2017年11月, 杂志成立第一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 笔者有幸成为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 在组长姚宏伟教授的带领下, 围绕结直肠外科的热点开展热烈的学术讨论与思辨。时光荏苒, 岁月如梭, 近年来, 笔者也承担了杂志的审稿工作。在审阅稿件的过程中了解同道发表的精彩研究与消化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 自己也大有裨益, 收获良多, 并有幸荣获2次优秀审稿专家的称号。随着杂志的飞速发展, 笔者也逐渐在传媒与教育领域开辟出新的方向。不但在自媒体平台开设账号, 还积极参加电视节目, 力求将健康科学知识普及至普通民众中去。2021年7月第二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重庆成功召开, 笔者有幸担任传媒与教育学组组长。笔者将与所有组员一道汇集概括科普与传媒经验, 向各位消化外科同道分享。在近期召开的第二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传媒与教育学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 与会专家分享实践经验, 畅想未来计划, 得到很多新的启发。到如今, 杂志已创刊20周年, 衷心祝愿杂志越办越好, 再创辉煌。希望健康科普促进结直... 相似文献
3.
4.
2023年7月20-23日, 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学会、重庆抗癌协会主办,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在重庆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赵玉沛教授担任名誉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编辑董家鸿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本次会议以"聚力消化求创新, 引擎外科向未来"为主题, 7位院士领衔的著名消化外科领域专家参会, 围绕消化外科创新理念、前沿技术、行业标准、基础研究与转化医学等领域, 通过院士讲坛、大师讲坛、名家观点、菁英论坛、消化外科道与术、手术演示线上直播、云联盟、优秀论文报告、电子壁报等形式融合百家学术经典、引领消化外科前沿。2 000余位专家同道线下参会, 50余万人次线上参会。会议经人民网、中新网、重庆日报、新重庆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关注量超1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5.
6.
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在中国开展30余年,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胃肠微创手术已得到广泛认可并推广普及。在微创技术的发展已经触碰到"天花板"的今天, 笔者站在亲历30多年微创胃肠外科创新之路"过来人"的角度, 回顾了微创外科创新发展过程中渐进、难测却又是必然的特点;剖析了规范化推广和系统化培训是微创手术在胃肠外科中成功的主要原因;体会到医学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临床与基础证据的支撑;认识到胃肠微创手术普及与规范后的再次创新以及如何避免内卷化, 是抓住微创技术发展势头的原动力。本文对胃肠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思考, 对胃肠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客观的解析, 以期不忘初心, 从容迎接未来技术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8.
9.
10.
减重手术是严重肥胖症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大幅改善肥胖症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特别是2型糖尿病。减重与代谢外科是外科学最新且发展最快的分支, 但是该学科仍然在持续演变与进步。笔者通过检索文献总结近年来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外科手术治疗病态性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进展可以分成3部分:(1)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新的适应证。目前袖状胃切除术以及Roux-en-Y胃旁路术是最常见的减重手术。十二指肠转位术及其单吻合口的手术方式被医师认可但实施较少。单吻合口胃旁路术是最新被认可的减重手术, 其较Roux-en-Y胃旁路术简单、安全, 手术效果也优于目前大部分的减重手术。双通道手术则可能是下一个被认可的手术方法。此外, 减重手术的适应证也越来越宽广, 新版世界减重手术白皮书已将亚洲人手术适应证修订为体质量指数>27.5 kg/m2。(2)手术效果以及机制。减重手术可以大幅降低肥胖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最主要的受益人群是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新的基础研究以及肠道激素药物的成功, 一致显示肠道激素改变是减重手术最主要的机制。但是临床经验显示胃减容仍是减重手术组成的重要部分。(3)创新器械及其他... 相似文献
11.
张以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2)
肩肘损伤涉及创伤骨科和运动医学两大学科, 治疗技术和理念更新迭代非常快, 对于肩肘外科医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熟练掌握传统术式的基础上, 将逐渐普及的关节镜技术、三维导航和骨科机器人等应用于肩肘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期特邀蒋协远教授组织一期"肩肘关节损伤"重点刊, 旨在针对我国该领域目前最新的理念与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以期进一步深化骨科医生对各类肩肘损伤特点的正确认识、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辅助工具,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2.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3,(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民众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减重代谢外科发展迅猛, 并在治疗肥胖症及代谢综合症等方面获得广泛肯定。本期重点选题为"减重代谢外科", 旨在探讨和分享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3,(9)
随着基础医学、解剖学、外科手术技术及材料学研究的进步, 疝与腹壁外科发展迅速。为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本期重点选题为"疝和腹壁外科", 旨在总结和分享相关临床经验和成果, 以期规范和推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樊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S1)
中国肝癌发生率高、预后差, 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提高15%", 因此, 肝癌免疫临床治疗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聂兰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6)
自体骨移植一直被认为是骨移植的"金标准"。然而, 供区的医源性二次损伤、来源有限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免疫原性和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 来源也受到较大限制。异种骨(即动物骨)来源广, 避免了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的缺点, 且具有与人骨相似的物理结构, 目前已在口腔科领域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免疫原性、供体体积及结构差异等原因, 异种骨移植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期特邀请罗卓荆教授撰写"骨损伤的异种组织修复现状与展望"一文, 详细阐述了异种骨移植的临床意义与历史沿革、异种骨移植的骨科临床研究及效果分析、异种骨移植临床转化的障碍与前景展望等, 为实现异种骨移植的大规模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以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2)
骨科快速康复的难点之一即术后负重的时机、力量等问题, 但是骨科下肢术后如何进行合理负重?目前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 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形成真正可操作的科学、细化的指南及操作规范。本期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专家组成员联合制定的"中国下肢骨折术后负重专家共识(2023)"总结了术后负重临床存在的普遍问题, 形成了8条下肢骨折术后合理负重基本原则及专家建议, 目前该共识对创伤骨科术后下肢合理负重临床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可以规范临床研究及相关技术发展, 为骨折下肢创伤患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聂兰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3)
2022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 强调了防治患者术前贫血、降低手术出血的危险因素、减少手术相关的出血和失血等。由于创伤骨科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等5家组织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着眼于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 在上述指南基础上邀请全国多位创伤骨科知名专家进行讨论研究, 最终形成"中国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临床指南(2023)"。该指南根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进行分级推荐, 主要从术前血液管理、术中血液管理及术后血液管理三部分给出具体的推荐或建议, 为创伤骨科医生规范、合理地进行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以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11)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健康, 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对于慢性PJI, 二期人工关节翻修术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然而, 该术式亦存在其局限性, 如:患者短期内可能需要接受至少2次手术、出现骨水泥间隔器相关并发症或在二期翻修取出骨水泥间隔器时可能造成更多的骨质破坏, 从而增加手术难度等。因此, 目前一期人工关节翻修术在慢性人工关节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学者的关注。本期特邀曹力教授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和观点输出, 通过从感染控制率、术后功能康复、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适应证多个方面分析论证, 他认为一期翻修或许终将替代二期翻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