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适应未来战场伤员搜救作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救护效率,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伤员搜救系统。通过人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完成以战场伤员感知信息引导下多种搜救作业模式的有效应用,作业过程清晰可视,实现由战场粗略感知寻找伤员向快速精确定位救护伤员的历史性转变。经检验应用表明,系统作业效能符合信息化条件下战救保障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适合于一线救护的伤员搜救与后送、远程医疗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与士兵同在.方法:立足军队现有远程医疗技术,利用北斗卫星同时具备定位与双向通信的能力,设计一整套伤员搜寻、后送与远程医疗体系架构.结果:构建了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伤员搜救、后送与远程医疗平台设计方案.结论:解决了战场伤员精确定位、援救与后送的难题,满足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对战(现)场伤员快速搜救提出更高要求.现阶段,我国整体的战(现)场伤员搜救信息力与实用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严重制约我国战(现)场伤员搜救效率和成功率的提升.研究围绕战(现)场伤员智能感知的分布式移动云平台的构建,提出云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云平台的应用部署方式、数据汇聚方式和服务访问方式,并给出云平台效能特点分析,以有效提升战(现)场伤员搜救的信息力,提高战(现)场伤员搜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全数字化野战伤员搜救与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介绍一套无线野战伤员搜救与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蓝牙信息卡、个人数据助理PDA、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CDMA无线网络,实现战场上伤员精确定位、快速搜救和伤员电子伤票生成管理,为各级救治机构提供伤员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空军标准化伤员发生训练系统,以迅速部署伤员,训练救护人员面对批量伤员时的救治能力和应变能力。方法:该系统包括标准化伤员管理系统和标准化伤员终端2个部分。其中标准化伤员管理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设计,采用Java语言开发,包括伤情案例、伤员管理和伤员训练3个模块;标准化伤员终端基于Android Studio集成开发工具设计,采用Java、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开发。结果:该系统可以为空军卫勤训练提供标准化伤员案例,提高伤员模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结论:该系统有利于管理标准化伤员数据、快速发生伤员并执行训练任务,为卫勤训练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套无线野战伤员搜救与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蓝牙信息卡,个人数据助理PDA,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CDMA无线网络,实现战场上伤员精确定位、快速搜救和伤员电子伤票生成管理,为各级救治机构提供伤员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解决装甲乘员战伤后及时搜救的难题,采用小型计算机、电子标签、传感器、射频通信、卫星定位等新技术方法,以装甲分队自组网形式构建战救数据传输平台,达到各装甲舱室间战救数据收发快捷可靠,可满足平时救护训练和战时时效搜救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模块化医院船的特点,设计相应系统满足伤员换乘的需求。方法:伤员换乘主要采用直升机换乘、吊杆法换乘和舷梯换乘3种方式,前2种为模块化医院船主要换乘方式。直升机伤员换乘系统由直升机指挥、供油、供电、机务保障等模块和直升机起降平台组成。吊杆法伤员换乘系统由吊具模块、换乘平台板、吊篮等组成。结果:通过海上试验,该系统成功完成了海上伤员换乘,达到了预期目的。结论:该套系统可有效保障模块化医院船的伤员换乘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对战场伤员时时感知、精确定位、快速救护等问题,采用射频识别、传感器、定位定向,及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结合部队卫勤力量组织架构,研究设计战场伤员搜救系统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救作业模式;经检验应用表明,系统具备可满足战救时效性要求的信息快速反应能力,并显著提高战场联合战救作业的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基于北斗和ZigBee技术的海上伤病员定位系统.方法:对信息化条件下海上伤病员定位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分析海上伤病员定位系统的技术基础以及海上落水人员搜救定位需求.结果:初步构建了海上伤病员定位系统,拟制了海上伤病员定位流程.结论: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ZigBee技术为基础构建的海上伤员定位系统,可以解决海上伤病员定位搜救的相关问题,提高海上落水人员的救治水平和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为了适应伤员救治信息化建设需要,针对当前复杂环境伤员搜救、救护信息收集管理困难的问题,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化网络技术、射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移动通讯、条码自动识别、数据库等先进技术,根据一线救治、伤员救治、伤员后送、卫勤指挥等业务流程,以伤员信息采集、存储、传输为核心,集成伤员求救、伤情评定、生理监测等功能,研制开发了电子伤票系统,初步实现了伤员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存储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伤员救护可视化,较大地提高了伤员救治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电子伤票与急救辅助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子伤票与急救辅助系统。该系统由微型电子伤票胸牌和急救辅助PDA组成,设计了电子伤票的编码方法、建立CDMA网络的无线报警过程以及伤情评定。该系统体积小,操作简单,可实现战场伤员实时求救,救护组快速搜救及电子伤票的编码和管理.有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水上搜救机营救任务系统所需达到的技术性能要求、设计原则,为研制水上搜救机营救任务系统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水上搜救飞机的特点、国内外现有装备水平,提出了水上搜救机营救任务系统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最后指出了设计的水上搜救飞机营救系统能满足水上搜救飞机的功能要求和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战场搜救装备体系作战试验指标和试验设计进行研究,验证战场搜救装备体系建设效果.方法:基于战场搜救的特殊要求提出战场搜救装备体系作战试验需求.采用逐级分解的方法构建搜救体系效能指标、体系融合度指标和体系贡献率指标,采用重要度(Concernment)、有效性(Validity)、稳定性(Stability),即C...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野战伤员搜救为背景,研究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方法:未知位置的士兵节点被标记为唯一的ID号;各节点时间同步,同时发送、采集和汇总RSSI数据,形成无线传感器网络邻居连通关系图;计算士兵节点的相对坐标,确定网络中士兵节点的位置。结果:在随机均匀分布和随机网格分布中,该方法均能够有效地实现定位;在相同环境下,随机网格分布的定位效果相对更好;卫生员沿距离减小的方向行进,能够到达伤员位置。结论:提出的无锚点定位方法能够在作战区域实现伤员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能实现伤员定位并将伤员的定位及其他信息发送至后方的系统。方法:采用ARM嵌入式系统,并与GPS模块、北斗接收机和数传电台进行串口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结果:系统以ARM7处理器2214为核心,能够完成定位及信息的发送功能。结论:该系统集成度高、功能强、体积小、质量小、功耗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面向能力差距的论证理念,开展陆军战场搜救体系(装备体系和非装备体系)的论证研究.方法:通过比较陆军战场搜救能力需求和现有战场搜救能力,分析能力差距.综合考虑能力需求贡献度和能力开发迫切度,定量评估能力差距并定性规范化描述.构建陆军战场搜救体系能力差距矩阵,分析装备体系和非装备体系内容.从成熟度、风险、时间、费...  相似文献   

18.
野战搜救系统的研制,实现信息化战救保障体系从单兵“鸣叫定位”有限距离的搜救,到全时空多维度感知伤员和扁平化快速搜救的突破;解决单兵交战终端与单兵搜救终端间的数据交互;依托自组织网、战术互联网、基地导控网等,成功将战救数据平滑接入战救训练平台、作战指控平台和联合导控平台,有效加速战救快速反应效能,大幅提高卫勤保障质量,向实战化运用迈出坚实的一步。针对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优化改进、深度融合和规范化使用管理得到解决,采取基地化培训及拓展训练模式等,不断创新实战化卫勤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一种在野战条件下用于辅助三防重度伤员进行洗消作业的三防重度伤员洗消作业传送装置。方法:采用三维建模设计、有限元仿真计算校核指导样机试制的设计方法。结果:经过有限元仿真计算,重度伤员洗消作业传送装置强度能达到洗消作业时的强度要求。结论:重度伤员洗消作业传送装置携带方便、展收迅速,能便捷地传送重度三防伤病员进行洗消作业。  相似文献   

20.
10 373名地震伤员安全转至省外救治后,伤员转运工作组遵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迅速调整工作职责为以"伤员返川接收工作数据统计及伤员治疗信息统计"为重点,制定新的工作流程,高度关注,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省市联系,了解伤员救治情况.一是建立了沟通机制,及时与卫生部前方协调组、各兄弟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沟通;二是配合民政部门,建立了地震伤员返川接收安置协作机制,在车站和机场设置了分诊点,对需康复治疗和因有基础疾病、慢性病需继续治疗的返川伤员建立了护送制度和接收制度,妥善安排到相关医疗机构康复和继续治疗;三是对现仍在外省治疗的危重伤员建立了情况通报制度.密切关注伤员返川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