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久咳辨治琐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久咳外因多风寒 ,内因多脾虚。虽表现为肺失宣肃 ,但常病及其他脏腑而成虚证 ,或虚中夹实之证 ,在辨清病因、病位和疾病虚实的基础上 ,既要重视辨证施治 ,又要结合辨病施治。常使用标本同治、攻补兼施的原则。用药还应注意肺的功能特点和肺的喜恶属性 ,故常升降共用、温润并进、气阴双补、肺脾肾同治  相似文献   

2.
胡天成教授认为 ,小儿肺系疾病中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及哮喘等病 ,虽然临床表现不同 ,但其病因多系外感六淫 ,病机多为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 ,其证型多有相类之处 ,故可采用异病同治 ,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胡天成教授认为,小儿肺系疾病中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及哮喘等病,虽然临床表现不同.但其病因多系外感六淫,病机多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其证型多有相类之处,故可采用异病同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鼻渊为儿童时期的多见病、常发病,病情易于反复,往往失治误治,严重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肺开窍于鼻",顾敏勇主任医师指出,鼻病其本在肺,从"鼻肺同治"角度出发,可为小儿鼻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该文介绍顾敏勇主任医师应用"鼻肺同治"法治疗小儿鼻渊经验,并举验案佐证。  相似文献   

5.
刘建秋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为素体肺脾肾三脏虚损,遇外感之邪犯表,外邪郁而入里致阴虚血瘀。分为风邪犯肺型,阴虚血瘀型。治则上应注重治病求本,表里同治,未发应“先安未受邪之地”,解表同时应注意顾护正气,防止病邪进一步传变。以病因病机三脏俱虚为切入点,应用三足鼎立之角药,提出经验三法针对不同证候采用不同配伍施治,且患者多素体本虚,提倡“肺鼻同治”“津血同治”“肺脾肾同治”的理念,在治疗本病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肺系疾患的临床施治原则大都根源于《伤寒论》。通过对《伤寒论》太阳病篇 32条条文的研究 ,总结出从肺论治治则 10条 ,这对后世研究肺系疾病的证治 ,拓宽治疗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治此愈彼,即治疗同一人体所患甲病时却使乙病被治愈。此在临床并不少见,常因此而获治疗某病的验方和新法,或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科学性、应用性提供新的根据,故有必要对此现象予以总结归纳。1 病机相似治此愈彼同一病机引致的病证,常可用相同的治法与方药予以施治,而某一病人数病同患,常常具有同一病机,或病机相似、相关的现象。因人体是一整体,机体各部相互联系,正常时维持着机体活动的协调,患病时相互影响,有时可出现多组织、多脏腑同时或先后病变,当临床针对某一病变施治时,就会出现异病同治的现象,只是由于医患双方在就诊时均末就“彼病”主诉或施治用药,出现治此愈彼现象时则感意外。如笔者曾用清利湿热、益肾健脾方治疗1例乳糜尿而带下愈案。  相似文献   

8.
小儿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不足,外易受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而发病,临床多以肺系和大肠系疾病为多.根据<灵枢·本输>[1]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即"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常采用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上病取下等方法治疗,往往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慢性咳嗽中医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辨证施治思路。方法分析慢性咳嗽的诊疗现状和证候特征,比较中西医理论各自认识优势,探索中医因机证治诊疗思路。结果慢性咳嗽病位证素以肺-鼻-咽喉为主,与胃、肝、脾关系密切。病性证素以内生风、燥、痰、郁为主,兼见气阴虚证。病机特征,邪犯肺系,风痰燥邪留滞气道(肺鼻咽喉),肺气上逆,"肺-鼻-咽喉同病",兼肝胃不和、肺脾气阴亏虚,总以邪恋正虚,虚实夹杂。治疗疏风化痰、润燥利咽、宣肺通窍,异病同治;再结合病证重点,加入异同并治的药。结论对慢性咳嗽要辨证、辨病、辨体质三维诊疗统一,中西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结合异病异治,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刘文生 《光明中医》2016,(6):858-859
目的通过经方龙胆泻肝汤~([1])的应运阐明中医临床诊疗中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异病同治的辨证法和应运法。方法取男科相关病例,尤其是阳强与阳痿,遗精与不射精,这两类临床表现截然相反,但病机却完全相同的病症为参考对象,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以验证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结果只要辨证施治正确,用药恰当,不同的疾病因为病机相同,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完全能收到同样治愈的效果。结论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的重要体现,熟练和正确掌握异病同治,是临床诊疗的基本技能,也是体现中医学诊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同病异治”与“同证异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辨证施治的两种不同形式。“同病异治”的“病”字系指包括很多证在内的病,其实质则是“异证异治”,这是辨证施治规律中的普遍形式。“异病同治”则是所属不同病的证,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上对疾病的治疗,如以“病”为单位而言,一般是“同病同治”“异病异治”。例如疟疾、痢疾二病,对它各有一套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措施。但在中医治疗学上,还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这一特点,是中医对疾病的诊疗原则——辨证施治——所决定的。因为中医对疾病诊疗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证”上,它既不同于辨病治疗,又不同于对症治疗。因此,我们在谈到“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时,决不能脱离辨证施治这一前提。实质上,它是辨证施治的必然结果。最近时期,浏览了部分有关中医方面的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蔡炳勤教授围手术期咳嗽的中医治疗经验,进行脏腑辨证,归纳提高,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围手术期咳嗽病因的复杂性,概括其从肺论治、从脾胃论治、肺肝同治、肺肠同治等脏腑辨证的四个方面,总结其临床证候特点,分析病机规律,提出组方用药。结论:围手术期咳嗽尽管病因复杂,仍可从脏腑论治,辨证施治,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刘建秋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总属邪实与本虚,发作期常为实证表现,多由痰浊触动所致,因外邪、情志、体质等因素不同,可分为寒痰型、热痰型、郁痰型、燥痰型、瘀痰型。缓解期常为虚证表现,主要源于肺、脾、肾,且病变脏腑相互影响,以肺脾气虚型和肺肾两虚型较为多见。刘建秋教授以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的中医证候采用不同药对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肺胃同治、心胃同治、心脑同治和痰瘀同治之法,无不体现脾胃在承制系统中扮演着机体自平衡的重要角色。脾胃为何处于平衡的核心地位,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脾胃处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二是,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研究发现,阴阳学说是辨证思维的基础,辨证施治契合中药四气,而五行学说下的整体观念,由此而衍生的升降施治内容恰好与中药五味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唐雪春认为甲状腺癌术后咳嗽病位在肺,与五脏相关,尤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多本虚标实,正气亏虚为本,瘀血浊毒为标。其辨证时注重结合患者特有的体质特征、术后病理变化和证候表现等,紧扣“虚”“瘀”“毒”之核心病机,灵活运用培元固本、虚瘀同治的治疗方法,适当配伍疏肝解郁、解毒散结之品,灵活施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樊建 《吉林中医药》2009,29(6):510-511
杂病的治疗是中医的特点之一,笔者经过临床二十多年的体会认为,杂病的治疗非某一方一法所能概括,常诸证并存,治疗时多要诸法同施,或攻补兼施,或表里同治,或脏腑同调,或脏与脏同疗,或气血津液同治,或脏腑与气血津液同治,或卫气营血同治,或寒热并用等,故临证之时,需灵活运用,辨证施治,切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18.
李宜瑞认为,多动症患儿常共患变应性鼻炎及慢性鼻-鼻窦炎,肺脾同病,肺脾气虚是其共同病机。临床治疗上采取共病同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原则。以健脾益肺,宁神通窍,兼顾消食、化湿、祛痰、清热、疏风、散寒为法,临床上每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实质,是具有朴素的辯証唯物主义思想的。所以搞清这个問題,对祖国医学理論的认識和指导临床实践都有一定的帮助。关于这个問題近一年来健康报以及各地中医杂志已有了不少的論述,但是在論証的方法上,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概念模糊,或者是概念不清的现象。最近又讀了江苏中医62年10月份王新华同志所写的略談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有些地方是对我有启发的,也有些认識基本上是一致的,如首先指出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是为中医診疗原則——辨証施治——所决定的。所以他說我們在談到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时,决不能脫离辨証施治这一前提,实质上它是辨証施治的必然結果。其次是对病的名称要以中医病名为依据。他說无論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其病应以中医学中的病为依据,即使要結合现代医学分析,也不应把两种概念混淆起来。再次是辨証和施治的关系认为是有內在联系的f一般所說的辨証,即为中医診断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它是施治的前提,只有在辨証明确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治疗原則和治疗方法。以上三点笔者和他在总的认識上是一致的,但在問題的具体分析上,还有以下三点的不同看法,爰特提出来和王新华同志作一次商榷,同时亦希望同道們指正。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代血管医学与中医心脑合病的相关性,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论,详细阐述了心脑合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认为心脑合病隶属于中医血脉病范畴;病因包括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年迈体虚、劳倦内伤5个方面;病机主要为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闭阻,治疗上则多分为痰瘀互结、风痰阻络、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四型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