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感染性钉螺释放尾蚴与生存情况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感染性钉螺释放尾蚴与其生存情况。方法:实验室用毛蚴人工感染自然界成螺,以常规法饲养和逸蚴法获得感染性钉螺,以后每隔10d逸蚴1次,直至感染螺死亡,计算逸蚴次数,尾螺得量与感染性钉螺存活时间。结果:用毛蚴感染100只钉螺,获感染性钉螺37只,感染率为37.0%,其中感染后60、70、80d获得感染性钉螺数较多,分别占总感染性钉螺的48.7%、35.1%、5.4%。37只感染性钉螺平均每只每次逸尾蚴125条,逸蚴高峰在感染后70-110d之间。感染性钉螺期望生存时间最长130d,最短19d,平均59.3%。结论:获得感染性钉螺后,70d逸出的尾蚴数量最多,人工感染获得的感染性钉螺,在常温下可连续使用60d。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金牛区为血吸虫病流行区,1989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为总结经验,推动巩固阶段查、灭螺工作,现将1970-1990年间的钉螺面积统计分析如下:1970-1990年金牛区钉螺面积调查结果见附表。从表中可以看出:①防治早期新发现有螺面积较多,以后则逐渐减少。③灭螺后复现钉螺面积占当年有螺面积的百分率一直很高,除1970年外,均达30%以上,并且1984年后还呈上升趋势。③复现率(复现面积/历史有螺面积)从1980年起也呈上升趋势。结果说明在达到基本消灭后,在巩固、监测阶段,由于钉螺密度下降,查螺难度加大,查灭螺工作应该:①思想上…  相似文献   

3.
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钉螺是一种雌雄异体、卵生、水陆两栖动物,为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在诸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钉螺从交配、产卵、孵出幼螺至发育为成螺及成螺的生存,出现螺群密度、生殖率、成活率、不同螺龄钉螺分布、扩散迁移等生态学特征,都同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扩散有着密切联系。当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以化疗控制疾病为主,但仍不可忽视控制、消灭钉螺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其应用,可为实施生态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护堤隔离沟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的效果.方法以有隔离沟洲滩为试验组,无隔离沟洲滩为对照组.在两组外洲钉螺分布高程设置网箱,人工投活螺,比较钉螺产卵数量、幼螺生长发育状况、钉螺自然死亡率和感染螺密度,测量隔离沟区域洲土含水量,调查隔离沟沉积层各年间钙化螺密度.结果试验组外洲无钉螺孳生.当东洞庭湖水位退至25 m左右,对照组钉螺分布带洲土平均含水量38.1%,高于试验组28.3%;人工投活螺后对照组产卵数高于试验组;试验组幼螺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室内模拟现场.春季网箱外湖水中捞幼螺数,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网箱内秋季查螺,试验组钉螺自然死亡率(77.92%)显著高于对照组(41.67%);隔离沟淤积层内钙化螺筛洗,上层显著低于中层,中层又低于底层.莫河铺外洲对照组网箱内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显著高于试验组.对照组外洲高杆植被生长茂盛,试验组外洲无高杆植被.结论洞庭湖退水期间,植被被淹死,气温较高,隔离沟能迅速沥干洲土积水,改变了洲滩潮湿的环境,不适宜钉螺孳生.  相似文献   

5.
大理市山村有血吸虫感染钉螺螺点疫源性的纵向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索阳性螺点疫源性的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血吸虫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大理市沙里木庄村一个有血吸虫感染钉螺存在的螺点(简称阳性螺点)进行连续4 年的纵向观察。每次均通过随机环境抽样法设框进行螺情调查,并将所捕获钉螺全部解剖,检测钉螺自然感染率。结果: 4 年中共查螺8 次,均查到活螺,且螺点的位置、范围相对稳定,其中有6 次查获感染性钉螺,钉螺的平均感染率为3.9% (86/2 157)。结论: 云南山区阳性螺点的位置、范围疫源性相对稳定。因此,消灭阳性螺点是防治血吸虫病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山丘地区钉螺分布现状和消长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探讨控制和消灭江苏省山丘地区钉螺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查螺。观察钉螺感染情况。并运用“江苏省钉螺分布环境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山丘地区钉螺大多分布在历史有螺环境,造成螺情回升的原因,除山洪频繁导致钉螺扩散外,灭螺质量不佳是其重要原因,统计表明山丘地区钉螺消长趋势呈指数曲线增长态势。结论 控制山丘地区钉螺应根据山区气候和泄洪规律。以环境改造为主,按水系进行流域性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垸内钉螺孳生地全面综合治理消灭钉螺的效果。方法以环境改造为主,采用沟渠硬化、降滩建平台、沟渠扩洗、开新填旧、开挖鱼池、土埋等方法,辅以药物杀灭钉螺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后1~2年,开展螺情监测,评价近期灭螺效果。结果2004-2006年春季,对全市331处、395.00hm^2垸内钉螺孳生地进行了综合治理。有螺处数、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299处349.67hm^2降至2006年的60处49.90hm^2,分别下降了79.93%、85.73%;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90.80%、69.59%;感染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降至0,钉螺死亡率由4.53%上升到12.03%;灭螺效果显著。各种治理方法以建鱼池和降滩建平台效果最好。结论垸内钉螺孳生地全面综合治理既消灭了钉螺,又促进了水利建设、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实行承包责任制消灭山丘钉螺的做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底,我县山丘尚有钉螺面积36.6万m2,分布在9个乡(镇)、29个行政村。由于山丘地区地形复杂,螺点多而分散,有的只有几十平方米,若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法,对付分散的残存钉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为此,我们成立了血防专业灭螺队,与承包人签订了“消灭山丘钉螺面积协议书”。1995~1996年,共消灭钉螺面积343万m2,占总有螺面积的93.7%。1做法1.1定人员实行承包责任制消灭山丘钉螺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关键是要制订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而灭螺承包人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因此,首先,建立承包组,每小组负责1~2个乡,…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全省近年来钉螺调查的数据,绘制阳性钉螺分布的电子地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安徽省现有钉螺面积27890 hm2,阳性钉螺面积544 hm2.湖沼型流行区钉螺呈片状分布在长江的江、洲滩及其支流水系、湖泊,有螺面积和阳性螺面积分别占全省的89%和81%.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江滩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山丘型流行区钉螺呈点状分布在较大的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钉螺和阳性螺环境数多,分布广.距居民点较近,对居民威胁较大;沟渠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钉螺复现与新发现主要分布局部湖滩地区与少数山丘内陆地区.结论 总体上全省阳性钉螺分布呈下降趋势,钉螺分布呈徘徊之势.形势不容乐观.为压缩钉螺与阳性钉螺分布.有必要提高查灭螺质量与加大螺情监测,加大对阳性螺点和重点易感环境打击力度,并采取环境改造和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控制和消灭江苏省山丘地区钉螺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查螺.观察钉螺感染情况,并运用"江苏省钉螺分布环境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山丘地区钉螺大多分布在历史有螺环境,造成螺情回升的原因,除山洪频繁导致钉螺扩散外,灭螺质量不佳是其重要原因,统计表明山丘地区钉螺消长趋势呈指数曲线增长态势.结论控制山丘地区钉螺应根据山区气候和泄洪规律,以环境改造为主,按水系进行流域性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人工灌溉区钉螺生长繁殖特征,为实施生态学方法控制钉螺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在泾县陈村水库总干渠自流灌溉区选择一斗渠为观察点,于2002年8月~2003年11月,每月进行系统抽样查螺;每月随机抽样有螺框20框,室内逐只测量钉螺螺旋数和壳体长度,镜下观察雌螺并计数螺卵;全部钉螺解剖鉴定死活.同时测量水位并收集气象资料. 结果 2003年,2~4月份活螺密度最高; 7~9月份钉螺死亡率最低;多数月份雌螺存活数量高于雄螺.雌螺含螺卵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含卵雌螺数从6月份开始减少,7月时未见含卵雌螺,8月份含卵雌螺数仅占观察雌螺数的9.79%,9月份占83.82%.幼螺(螺龄>3周)出现在6~10月,大多在6、7月份.但在2002年12月份幼螺出现1个小高峰. 结论在陈村水库自流灌溉区,钉螺的新老交替可能发生在7月份,新生钉螺发育成熟可能在9月份,而这一特征可能受年度间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调查并分析了钉螺阳性率及阳性螺密度两个指标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的意义。认为钉螺阳性率与滩地污染程度呈正相关;钉螺阳性率与阳性螺密度间无相关性。说明钉螺阳性率是反映滩地污染程度的指标,而阳性螺密度则反映滩地的易感性,两者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13.
在筛选McAb与受检钉螺样本的基础上,建立了McAb-ELISA,鉴别钉螺体内日本血吸虫抗原。每只受检钉螺.事先镜检作为对照,感染血吸虫钉螺36只,血吸虫抗原阳性检出率97.22%(35/36)。合并感染其他寄生生钉螺7只,其阳性检出率为100%(7/7)。感染其他寄生虫钉螺8只,无感染钉螺22只,血吸虫抗原阴性符合率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McAb-ELISA与镜检法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为现场检测钉螺感染血吸虫与否将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大山区感染性钉螺季节消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大山区感染性钉螺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云南省巍山县高原峡谷型流行区选择两片独立而相邻的自然环境为观察区,逐月调查土表、土层钉螺和感染性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山区全年均可查见感染性钉螺,夏季钉螺感染率较低,秋季则明显升高,以后呈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翌年雨季仍有感染性钉螺存活。感染性螺以土表分布为主,土层内仅占少数。结论:5至6月田间放牧的牛粪污染是产生感染性钉螺的主要原因;提示在春耕栽插之前进行人畜同步化疗可减少感染性钉螺密度;如果改春季查螺为秋季查螺可减少感染性螺点的遗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荧光(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法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技术,并探索钉螺样品的最佳处理方式。方法 将钉螺样本分成3组,每组均含7个亚组,其中6个亚组分别为5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2、3、4、5、1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1个亚组为10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只感染性钉螺。3组钉螺分别采用压碎去壳核酸试剂盒提取法、压碎去壳核酸粗提法和直接压碎带壳核酸粗提法进行处理,并分别进行荧光RAA与PCR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了荧光RAA检测技术,工作温度为39 ℃,30 min内即可完成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检测。钉螺群体样本采用压碎去壳核酸试剂盒提取法处理后,荧光RAA法最低可检测到10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只感染性钉螺,PCR法最低可检测到5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只感染性钉螺;采用压碎去壳核酸粗提法处理后, 荧光RAA法最低可检测到10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只感染性钉螺,PCR法最低可检测到5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3只感染性钉螺;采用直接压碎带壳核酸粗提法处理后,荧光RAA法最低可检出5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0只感染性钉螺,PCR法仅可检测出50只阴性钉螺中混合10只感染性钉螺。结论 成功建立了钉螺群体样本中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快速检测的荧光RAA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等特点;压碎去壳核酸粗提法为钉螺样品的最优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洪涝灾害后长江下游洲滩钉螺消长和扩散趋势纵向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目的 掌握洪灾后钉螺消长规律 ,进一步评价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钉螺消长和扩散的影响。方法 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进行江滩钉螺调查 ;采用打捞法定点观察漂浮物携螺扩散情况。结果  1998~ 2 0 0 3年钉螺面积平均每年递增 11.80 % ,而 1998~ 2 0 0 3年阳性钉螺面积则平均每年递增 2 9.2 5 %。阳性螺面积随钉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江苏段洲滩有螺框出现率、阳性螺框出现率、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在洪灾后 2年内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而从第 3年开始出现快速上升趋势。 2 0 0 2年打捞漂浮物检获钉螺 6 83只 ,2 0 0 3年检获 384 6只。调查表明钉螺吸附于漂浮物扩散高峰为 8月。结论 洪涝灾害短期内可促使钉螺蔓延扩散 ,表现为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 ,后期则以钉螺密度增长为特征 ;长江水系钉螺在汛期可吸附于漂浮物扩散。  相似文献   

17.
1个感染性螺点灭螺后11年的螺情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云南大山区阳性螺点灭螺后螺情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螺情的监测及控制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山区1个阳性螺点1次定点灭螺后的螺情进行了11年的考核观察。每次均通过环境抽查设框调查螺情并解剖钉螺以求出钉螺感染血吸虫的自然感染率。结果 11年内共考核10次,结果显示灭螺后3年内查不到活螺,但第4年开始又在原螺点内找到钉螺,至第5年钉螺密度恢复到灭螺前水平,并有感染螺出现,且在未进行第2次灭螺的情况下,其疫源性保持5年未变。结论 阳性螺点的长期监测及消灭对于阻断云南山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阳性螺点的监测可每2-3年进行1次。  相似文献   

18.
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结果在江滩上12个月份均有感染性钉螺,但以5~10月份钉螺阳性率最高.滩内小型水体4~11月份均具有感染性;外江水体5~9月份具有感染性.结论在长江江苏段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全年均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其中以5~10月份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山区阳性钉螺的寿命及逸蚴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省大山区人工感染的阳性钉螺在野外饲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和逸蚴量。1987年8月感染的幼螺,3个月后,首次分离出135只阳性钉螺。从初次逸蚴起,存活至翌年6~9月的生存率分别为27.4、16.3、13.3和11.9%;平均逸蚴量依次为139.9、29.6、39.2和75条。阳性钉螺平均寿命为171.6d。每只阳性钉螺生存期平均逸蚴量为673条。当地阳性钉螺平均传播期估计可达半年以上。这对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定量分析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有其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草洲植被与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鄱阳湖北部湖汊型草洲植被的覆盖度和钉螺的生长发育、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定都昌县 6个草洲连续 3年进行植被覆盖度和螺情调查 ,对所获钉螺进行测量、解剖 ,并收集水文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 16 m高程的草洲 ,水淹日数越长 ,植被的覆盖度越低 ;同一草洲不同年间钉螺的生长发育与植被的覆盖度呈正相关 ;不同草洲不同年间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以钉螺壳长 7.5 m m以上为最高 ,5 .5 - 7.5 mm为其次 ,5 .5 m m以下最低 ;草洲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与植被的覆盖度无关 ,而与传染源的多少和管理措施的力度有关。结论 草洲水淹日数与植被的覆盖度呈负相关 ,钉螺壳长与植被的覆盖度呈正相关 ,感染性钉螺其壳长者感染率较高 ,钉螺血吸虫的感染率与植被的覆盖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