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法令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病 ,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增加有关 ,随着年龄增高 ,房颤患者引起缺血性脑卒中也随之增加 ,抗凝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国内应用华法令预防房颤血栓的临床报道少见 ,本文作了这方面探讨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30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5 0~ 74(平均 64)岁 ,房颤病史 2~ 6年 ,其中孤立性房颤 1 5例 ,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 8例 ,并发冠心病 7例 ,所有患者经体检、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心脏瓣膜病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 <1 40 /…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华法林、阿司匹林及复方丹参滴丸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抗血栓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NVAF病人100例,其中华法林组40例,予华法林2.0 mg/d~6.5mg/d;阿司匹林组30例,予75 mgg/~150 mg/d;复方丹参滴丸组30例,予30 g/d,所有病人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2年,以脑卒中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华法林组脑卒中发病率5.0%,阿司匹林组为16.7%,复方丹参滴丸组为23.3%.华法林组有1例出现小量脑出血,阿司匹林组有5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华法林对NVAF的抗血栓治疗疗效确切,且副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并且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本文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的流行病学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血栓栓塞的血液学改变、危险因素以及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比较华法令、阿斯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抗血栓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索适合中国人的抗凝强度。入选NVAF患者126例,按2:1随机分成两组,华法令组予华法令1~3mg/d,阿斯匹林组予阿斯匹林200mg/d,所有患者均同时给予基础疾病治疗。华法令组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将其控制在1.6~2.5。门诊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脑卒中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完成随访114例,其中华法令组76例,阿斯匹林组38例,失访率10.53%。华法令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2.63%,阿斯匹林组为15.79%(P<0.05)。华法令组有12例出现不同程度出血,阿斯匹林组无明显出血并发症,仅4例出现胃肠道不适,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79%和10.5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法令(INR1.6~2.5)预防NVAF并发血栓栓塞的疗效优于阿斯匹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2 12例非瓣膜病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华法令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1 80~2 . 4 0 (低等强度 ,12 3例 )和INR2. 4 1~ 3 .0 0 (中度强度 ,89例 )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低等强度抗凝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 0 . 6 6 % ,与中等强度抗凝组的 0 13%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 0 5 )。低强度抗凝组的出血不良反应年发生率为 2 .4 % ,明显低于中等强度抗凝组的 7 9% (P <0 . 0 5 ) ,但两组均未见严重出血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华法令抗凝强度 1. 80~ 3. 0 0能明显降低非瓣膜病Af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INR 2 . 4 1~ 3 .0 0时自发出血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二、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初始剂量2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阿司匹林组(100mg/d)和对照组(未用抗栓药物)。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三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36例患者,失访4例,随访男性77例,占58.3%,女性55例。华法林组40例[平均用量为(2.45±0.97mg)],阿司匹林组42例,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70.6±5.9岁,三组患者基本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一年脑梗死未发生率分别为(100.0%、90.5%、90.0%,P=0.129)。有≥3项伴随危险因素的病人,三组一年脑梗死未发生率分别为(100.0%、57.1%、78.3%,P=0.02)。结论有≥3项伴随危险因素的病人,华法林可降低NVAF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华法林组多数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华法令阿司匹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并比较华法令、阿司匹林对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我们分别对华法令、阿司匹林及一般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简化抗凝指标检测法及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可行性。方法10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低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6~2.0]和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1~3.0),服用华法林后第3天采血检测INR,以后每周至每月检测1次,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06例患者第3天检测INR≤3.0,2例INR>3.0;平均随访2.9年,低抗凝强度组栓塞年发生率0.62%,标准抗凝强度组未发生栓塞,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分别为1.23%和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化抗凝检测方法是可行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应用低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比较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18个中心,根据入选标准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组(150~160mg/d)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初始剂量2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年龄≥75岁者的INR为1·6~2·5)。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脑卒中和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外周动脉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出血。结果共704例患者进入分析,阿司匹林组369例,华法林组335例。男性420例(59·7%),平均年龄(63·3±9·9)岁,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中位数19个月(2~24个月)。与阿司匹林比较,调整剂量华法林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2·7%比6·0%,P=0·03,OR0·44,95%可信区间(CI)为0·198~0·960],相对危险下降54%;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下降62%(1·8%比4·6%,P=0·04,OR0·38,95%CI为0·147~0·977);总血栓栓塞事件相对危险下降52%(10·6%比5·4%,P=0·01,OR0·48,95%CI为0·269~0·858)。次要终点事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轻微出血和严重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华法林组总死亡率低于阿司匹林组[4例(1·2%)比8例(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主要和次要终点的联合终点事件华法林组低于阿司匹林组(8·4%比13·0%,P=0·047)。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明显降低国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华法林组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多数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低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125例低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69例,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O]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治疗组,56例,阿司匹林100mg 1次/d+双嘧达莫100mg 3次/d)。观察两组患者死亡、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28个月。华法林组失访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严重出血1例,轻微出血3例;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周围动脉栓塞1例,轻微出血2例,无严重出血病例。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具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66)比5.6%(3/54),P=0.220];出血事件发生率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1%(4/66)比3.7%(2/54),P=0.556]。结论无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低危NVAF患者,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1.
非心瓣膜疾病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的存在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增加5~6倍。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际上多个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抗栓治疗可明显减少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对非瓣膜病患脑卒中的预防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瓣膜病伴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19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2 5~ 3 5(中等强度 ,76例 )和INR1 8~ 2 4(低等强度 ,12 1例 )两组 ,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 0 55% ,中等强度组为 0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 96%的不良反应为出血 ,低等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的年发生率为 7% ,中等强度组为 1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两组中无一例为严重出血。其他不良反应为皮疹及消化道症状。结论 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 8~ 3 5能明显降低瓣膜病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其安全性好。INR1 8~ 2 4时有一定的血栓栓塞危险 ,INR2 5~ 3 5时有一定的严重出血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非瓣膜性持续心房颤动患者抗血栓治疗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的535例非瓣膜性持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逐项调查,分析房颤病因、抗血栓治疗及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情况。结果:病因以高血压最常见(38.5%),其次为冠心病(34.6%)。使用华法令52例(9.7%),维持INR在2.0~3.0范围,无1例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及严重出血。使用阿斯匹林331例(61.9%),用量为平均75mg/d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76例(占23%)。未使用任何抗血栓治疗者152例(28.4%),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36例(23.7%)。结论:华法令能明显减少房颤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小剂量阿斯匹林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栓栓塞是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一大并发症,病人往往因此致死、致残.因此,我国每年有数百万病人须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发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慢性房颤病人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慢性房颤病人(心脏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病所致)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 (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严重的并发症在于容易形成心房内附壁血栓脱落 ,导致体循环栓塞。近年的研究显示 :非瓣膜性Af(NVAf)发生脑卒中每年约 5 % ,比窦性心律者高5 .6倍。采取有效手段评估Af患者 (尤其是NVAf患者 )的栓塞危险性 ,从而区分高危人群以指导抗凝治疗 ,无论是对于减少栓塞事件还是对于减少抗凝剂引起的出血不良反应 ,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血栓分子标志物以其敏感性高、检测方法简单灵活、费用少的特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 ,并逐渐应用于NVAf血栓栓塞危险性的评估。1 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分类1 .1…  相似文献   

16.
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琦 《山东医药》2007,47(26):104-105
2000年1月-2006年4月,我们应用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血栓栓塞2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2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血栓栓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特点以及抗凝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抗凝较为重要。而华法令是目前心房颤动抗凝较好的选择。因此现就华法令的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华法林预防2型糖尿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山东医药》2004,44(10):43-43
1995年8月至2002年8月,我们采用华法林治疗2型糖尿病伴房颤患者98例,并观察其血栓栓塞及出血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减少非瓣膜性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措施就是抗栓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10例非瓣膜性Af患者的抗栓治疗状况,比较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抗栓疗法的选择进一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