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并发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治疗组3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脑积水发生率3.13%,与对照组的18.75%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6例SAH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c=6.567,t=9.686~19.713,χ^2=3.952~6.725,P〈0.05);再出血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5,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人SA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辛建民 《临床医学》2006,26(8):32-33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加常规治疗方法对3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进行治疗并设4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33例病人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均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梗死及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脊液置换疗法能迅速改善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122例SAH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观察组左大脑前动脉(ACA)、右ACA、左大脑中动脉(MCA)、右MCA收缩峰流速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膜刺激征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梗阻性脑积液、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 ,能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程致  兰练生 《临床医学》2002,22(4):53-55
目的:研究氟桂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血管痉挛(CVS)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34例未用氟桂嗪组(对照组)与38例用氟桂嗪预防组,和24例已发生CVS用氟桂嗪治疗组,于3-4周后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TCD)及临床观察。结果:未用氟桂嗪组脑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与预防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已发生CVS患者用药治疗后脑血管血流速度明显降低,痉挛缓解(P<0.05)。结论:氟桂嗪预防和治疗SAH后CV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69例SAH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39例)腰椎穿刺置管稳压引流脑脊液,对照组(30例)间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结果 治疗组头痛减轻程度、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未增加再出血、脑疝发生率及病死率。结论 腰椎穿刺置管稳压引流脑脊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SAH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降血脂的对照研究,观察其调脂疗效、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将120例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予以常规剂量辛伐他汀20mg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10mg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辛伐他汀20mg治疗,两者疗程均为4年。观察两组降脂的疗效,副作用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脂,且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TC)[(3.05±1.17)mmol/L与(4.94±1.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12±1.03)与(3.16±1.11)mmol/L]、甘油三酯(TG)[(1.02±0.29)mmol/L与(1.65±0.3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血管事件实验组共发生3例,对照组10例;脑血管事件实验组发生5例,对照组13例。实验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均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4.08、4.37,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和依折麦布的联合治疗更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70例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应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逆时间选取2001年12月以前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65例SAH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病人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χ2=50.835),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χ2=3.923),但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并不能有效防止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亦不增加发生再出血的几率.[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积水的发病因素及临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aSAH后发生脑积水患者共68例列入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本科asAH但未发生脑积水患者60例列入对照组,探讨两组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68例脑积水患者动脉瘤手术后好转54例,轻残8例,重残6例,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脑积水消失,未出现引流期间颅内感染及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病例。研究组患者高龄、高血压史、意识障碍史、临床出现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多发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和关注患者asAH后是否存在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有效借助CT扫描判断脑积水发病及病变程度;治疗时应注意区分急性和慢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选择SAH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后再出血死亡1例,脑血管痉挛2例,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6.1%;对照组再出血死亡2例,脑血管痉挛9例,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莫地平能够防治SAH DCVS,可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价值。【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扩脑血管,观察组患者经动脉微导管推注法舒地尔进行扩血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S100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S100蛋白以及血清NSE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05),治疗后尼莫地平组脑脊液S100蛋白以及血清NSE均显著高于法舒地尔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法舒地尔组总有效率(91.9%)显著高于尼莫地平组(75.7%)( P <0.05)。法舒地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尼莫地平组(18.9% vs 43.2%,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都具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能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脑损伤,且法舒地尔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2.
田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6):2244-224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与硫酸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1例SA H后CVS患者分成尼莫地平组(31例)和硫酸镁组(30例),尼莫地平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硫酸镁组患者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彩色头颅多普勒检测患者脑血管内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 )、大脑中动脉(MCA )以及大脑后动脉(PCA )收缩峰流速(Vp)。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血压下降、梗阻性脑积水、再出血、胃肠道出血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硫酸镁组患者左ACA、右ACA、左 MCA以及右 MCA 的 Vp值分别为(81.2±9.1)、(80.8±12.2)、(122.6±20.7)、(118.4±21.6)cm/s,均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的(70.6±10.2)、(68.6±10.7)、(100.5±16.6)、(101.5±12.7)cm/s ( P<0.05);尼莫地平组患者的脑膜刺激征缓解率为77.4%,明显优于硫酸镁组的50.0%( P<0.05);酸镁组患者血压下降发生率显明显低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SAH引起的CVS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其疗效优于硫酸镁,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效果。方法:本资料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腰穿后脑脊液置换;对照组30例,仅作内科一般治疗及诊断性腰穿。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快,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脑室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前瞻性研究脑室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病人(26例)行颅骨钻孔侧脑室内置管持续外引流3d,对照组(30例)为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人。结果 治疗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死亡4例(13%)。治疗组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3.8%,对照组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3%和2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室待续外引流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脑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抗CVS,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酮抗CV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脑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额叶、颞叶的皮质和白质中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显著大于对照组,而平均通过时间(MTT)则少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沉值(ESR)、纤维蛋白原(Fb)、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nbl)、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nb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酮能有效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及血小板聚集度,增加脑血管血流量,改善脑灌注,降低CV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65例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对照组27例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P<0.05);明显降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采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SAH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在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减少蛋白摄人、常规降糖药物和/或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缬沙坦80mg/d,口服,同时给辛伐他汀20mg/d,口服;对照组给缬沙坦80mg/d,口服。两组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肌酐(Ser)、血尿素氮(BUN)、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降低CRP的抗炎效应,与缬沙坦联用对早期DN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地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钙与辛伐他汀片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给予健康生活指导,试验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对照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片,两组均每天1次,每次10mg,治疗时间为1年,试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下降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比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更加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d(TNFa)水平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选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脊液IL-1β、IL-6和TNFa浓度,并将其结果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判别的脑血管痉挛与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脊液中IL-1β、IL-6和TNF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IL-1β、IL-6水平与脑血管痉挛显著相关(P〈0.05),TNFa水平与脑血管痉挛无统计学相关(P〉O.05)。【结论】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脊液IL-1β和IL-6水平增高可能与脑血管痉挛发病有关,检测其患者脑脊液中IL-1β和IL-6有助于脑血管痉挛的预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将 4 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 8例 )应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 ;2 0例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者为对照组。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头痛缓解时间、意识障碍时间、CSF压力下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 <0 .0 1 ) ;明显降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 ;无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严密观察及合理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