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血压会引起中风我知道,但降血压怎么也会中风呢?”中风的赵师傅很不解。“我的血压一直都不高,还是低血压,中风也找上门了?”中风的陈阿姨同样迷惑。——神经内科病房见闻  相似文献   

2.
“今早上还和家里人有说有笑,怎么现在就瘫在床上不能动了?” “平时一点儿病都没有,为什么会突然瘫在床上?” “要是能让我下地正常活动,做什么,花多少钱都行!” “我这病怕是不能好了!” 家人如果有位中风病人或是自己患了中风,对上面这些抱怨或想法大概不会感到陌生。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目前高发、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急性病。这种病发作急剧,后果严重,常给病人带来严重  相似文献   

3.
王庆杰 《药物与人》2000,13(1):27-27
中医把脑血管意外称为中风(也称为脑卒中)。中医描述中风如“矢之中人,骤然而至也”,意思是:中风病人好似被石头突然击中而倒,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像风一样善变莫测,所以叫中风。这个名称现已被中西医共用。中风分为两大类。第1类是缺血性中风,它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第2类是出血性中风,它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4.
病人刚刚走进诊室,血压便一下子窜了上来。当大夫离开房间后,患者的压力便会减轻许多,病人说这是由于紧张造成的。医生称这种现象为“白大褂高血压”。患有“白大褂高血压”的病人,当他们面对大夫时,血压往往会突然升高。慢性高血压症的危险性是很大的,病人一旦得了高血压病,他们就会面临患中风、心脏病的危险。那么瞬间的血压上窜是否会对健康构成伤害呢?  相似文献   

5.
通常人们总是把“中风”的发生和高血压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在中风病人中,约有80%左右患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病史。殊不知,在病人中也常常遇到一些血压不高,又没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都突然发生“中风”原因如下:从病理学分析,“中风”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出血,这类称“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另一类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中风,称  相似文献   

6.
“红光满面”向来被看成是身体健康的征象。这不,黄女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瞧咱那口子的脸色,被咱每天一顿骨头汤养得好红润哟,演关公都不用化妆了。”没想到三个月前的一个晚上突然中风,偏瘫在床。医生检查发现,病人的血压相当高,面色发红正是高血压作祟的结果。夫妻俩缺乏医学常识,将疾病信号误认作健康的标志,未能及时就医而造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7.
有的中风病人的亲属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病人在患病前后判若两人。原本是反应灵敏、高智商的知识分子会变得愚钝,甚至连简单的算术也算不出来;原来是性情温和、有涵养的长者会突然变成任性、不解人意的“老小孩”;还有的不知季节、不辨亲朋。其实,这些是由于中风后脑部病变导致的后认知功能障碍所致。因此,当中风后病人出现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学习”走路──中风病人的步行康复训练上海市老年人康复中心教授严忠浩中风偏瘫病人的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等于第二次“学习”走路,也是康复过程的一种跃进。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偏瘫病人都能恢复到独立行走,还取决于病人中风的病情轻重、年龄、心肺...  相似文献   

9.
刘大妈吃过晚饭后感觉肚子有些不舒服,突然出现腹痛、腹泻、血便,她开始以为是肠胃炎,所以没当回事儿,服用氟哌酸、黄连素等药物后非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到医院就诊,发现老人患的是缺血性结肠炎,也称“肠中风”。刘大妈和家人都觉得很奇怪,只听说脑中风,肠中风是怎么回事呢?无缘无故地,肠子也会中风?  相似文献   

10.
中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所,如家里、工作地点或旅途中,而以家中发病占多数。有的病人突然跌倒在地,有的病人早晨醒来手脚不能动或不能说话,重则昏迷不醒。医学上将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多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中风就是人们所熟悉的脑溢血。这两类中风都可以造成病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流口水、说话不清楚、喝水呛  相似文献   

11.
舌痛:老年人无明显原因的舌痛,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应,也表明可能与血黏度升高有关.因此老年人若出现舌痛、麻木、活动不便,不仅应注意局部,更应进行全身检查,预防中风. 鼻出血: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后1~6个月,约为50%的病人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因此不能麻痹大意. 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周围物件都在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应及早去医院请医生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人到中年以后,很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得了中风以后,如果遗留有偏瘫、失语、植物人等,生活往往不能自理,这时除了药物治疗外,重要的是要加强护理,尤其是家庭护理。中风病人恢复的好坏与家庭的环境、家人的关怀程度密切相关。那么,作为中风病人的家人该从何做起呢?  相似文献   

13.
六十多岁的王大爷一向红光满面,说话声音洪亮,家人都以为老爷子身体很棒。没想到前几天突然中风,发生了偏瘫。送到医院救治时,医生告诉家人,王大爷中风是血压高造成的,而面色通红正是高血压的表现之一。《智取威虎山》里面有一段戏词人所共知:“脸怎么红了?”“精神焕发!”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都把脸红,尤其是红光满面作为健康状况良好、精神焕发的标志。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片面。有些人红光满面确实是健康的脸红,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红光满面却是疾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杨峰 《医药与保健》2011,19(9):56-56
秋冬季节,对高血压病人来说是个“关口”,稍有疏忽大意,极易导致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病,危及健康和生命。那么,高血压病人怎样才能安度呢?  相似文献   

15.
中风治疗方法很多,不同类型的中风,甚至同类中风不同病人的治法也各异。但其治疗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现归纳为10大治则。 一、保持安静 突然发生中风后,无论病人还是家人都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又哭又叫。这样做对神志清楚的病人是一种精神刺激,使患者精神紧张;对意识不清的患者会加重病情。神志清楚的病人要安静卧床,家属要看护守候,观察病情,同时派人去医院请医生或护送医院救治。对意识不清的病人,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心梗、中风会突然降临在那些看上去挺健康的年轻人身上?为什么长期控制血压却收效甚微?专家指出,血管提前老化、失去弹性,是最易被忽略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7.
林波 《健康》2002,(10)
陕西徐聪问:我父亲得了脑中风,经医生抢救后病情渐渐稳定。医生说要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才能减少致残率。可我和家人害怕翻动病人会发生意外,也不知这“早”应从何时开始。请您给予指导。 答:你问的中风病人何时进行康复锻炼的问题很有普遍性,也是中风病人和家属极为关心的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通常被称为脑卒中(“卒”读“促”,突然之意;“中”读“仲”,是中风之意。脑卒中主要是指脑梗塞和脑出血),也叫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患者残疾的首要疾病。我国现有500~600万中风病人中,约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划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尽量减低脑卒中导致的残疾。脑卒中患者何时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如何在家进行康复训练,是许多患者及其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为此,我们特请中日友好医院物理医学康复科谢欲晓、沈抒、宋军三位专业人士撰写系列文章,并分几期介绍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9.
杨超 《健康生活》2006,(12):31-31
十几年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令我震惊的消息,张老汉突然中风,许多人都感到惊奇,因为他只50多岁,身体外貌很健康。家人把他它送到医院,经医生详细询问得知,他患有重度高血压,在十月的中旬,寒潮突然来临,气温比前一天下降10度,他没有采取预防措施,自认为身体好,也没多增衣服,也没有增加服降压药,还在风口地带搞电焊,血压突然升高到230—130毫米汞柱。医生说:“是因为天气突然变冷,他既没有增添衣服又没有增加降压药量所造成的。”这一病例,引起了我高度重视,我及时在我订的13种保健报刊杂志中查找预防办法,从资料中查到医学专家告诫“高血压患…  相似文献   

20.
“小中风”系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也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由于大脑的某一区域突然地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所造成的,患者往往表现有短暂性的说话不清、运动与感觉障碍。总起来说,“小中风”的主要特点有:短暂性。其症状一般仅持续几分钟、几小时,最长者也不过24小时而已。反复性。也就是说,“小中风”常常要反复发作。症状刻板。就是说,“小中风”每次发作的症状都是基本相同。虽然“小中风”的症状说不上很严重,但是,也不能疏忽大意,否则,就会酿成大祸。因为“小中风”常常就是中风的信号,也就是中风前奏曲。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如果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