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4.
5.
6.
7.
8.
<正> 指迷茯苓丸源出《千金方》,原名“指迷丸”。其方由半夏、茯苓、枳壳、风化硝、姜汁组成。以治痰饮停伏中脘所致的臂内筋脉挛急而痛设制。笔者将本方灵活化裁用诸临床。收到较满意疗效,试择数案以示明彰。1 颈椎病殷某,男,63岁,退休干部。1990年5月16日诊,颈椎病5年余,经中西药、理疗、按摩等法选用,其效则罔。近期诸症剧增。刻下见患者右上肢软麻无力,时有疼痛,颈椎强直,入夜不瞑,纳谷欠馨,舌淡苔白,脉沉滑。颈椎拍片:颈椎4、5、6增生,椎间隙变窄。检索其用方,每以补肾壮督,搜络蠲痹,活血化瘀等之品。久病尚有陈积伏匿之痰作崇。试用理气化痰,固本通痹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指迷茯苓丸由茯苓、半夏、枳壳、芒硝、生姜组成,为中医祛痰剂的代表方之一。笔者用此方治疗痰疾多种,收效颇佳。今录于兹。一、梅核气赵某、女、36岁。咽嗌不适,如物堵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病已半年。经耳鼻咽喉科检查无异常。查患者咽喉不红不肿,无赘生物。脉滑,苔白。遂断为“梅核气”。方投指迷茯苓丸。患者服药10剂后病瘥。【按】梅核气的病机是痰滞气郁,结于咽喉。指迷茯苓丸中法半夏和生姜燥湿化痰;茯苓淡渗利湿,湿去则痰化;枳壳疏理气滞,气顺则痰除;芒硝润下软坚,润下则痰降,软坚则痰消。故用于痰滞气郁之梅核气甚为合拍。二、肢体防木冯某、女、50岁。右侧腓肠肌外缘麻木,面积约有4×6厘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迅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柳少逸先生总结其父柳吉忱的治癌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治癌临证体会,强调在对肝癌辨证论治中,尤其要重视法的应用,据理以辨证,依法以遣方,随方以用药。该文主要介绍柳少逸教授对肝癌病因病机的分析,详解鳖甲煎丸的药物配伍,分享鳖甲煎丸易汤治疗肝癌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张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272-272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下焦篇》方由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组成,是治疗温病后期阴虚发热的代表方剂,从报道中看,一般多运用本方治疗以低热为主的病证,笔者以本方为主加减不仅用治多种疾病导致的低热,对高热或自觉发热者,凡切合阴虚病机者用此方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不明原因高热丁某某,男,64岁。20年来每年春季即无明原因的出现高热,均住院系统检查,除白细胞偏高(1万~1.5万)余无阳性发现,每静滴抗生素持续2月以上,方才恢复正常。2003年3月2月又现高热(最高达40.2℃)在某省级医院住院20余天,行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名中医王益谦,业医60余载,精于内科,尤擅儿科,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现举其运用景岳化肝煎方治验数例,以飨同道。1失音徐××,女,57岁,农民。3年前因丧夫悲痛,突然失音,说话只见唇动,不闻一丝声音,代以手势示意,在当地医院医治1年无效,后来我院求治。经五宫科、神经科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失音。苔薄黄腻,舌质红,脉弦。方造化肝煎加味:白芍、泽泻、山栀、连各10g,新贝母、青陈皮各6g,丹皮、柴胡、射干各8g,蝉衣、木蝴蝶各5g,夏枯草15g。服药4刺后,自觉舌根稍能转动并发出低音。方去夏枯草、泽泻,加括蒌、丹参各15… 相似文献
19.
四妙丸由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组成。具有清热化湿、活血降浊之功效。临证加减运用治疗湿热内蕴疾病 ,疗效显著。现举验案 3则如下。 1 多发性肾结石、胆囊炎李某 ,男 ,4 6岁 ,1 996年 9月 2 9日初诊。患者 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及腹部疼痛 ,为持续性、阵发性疼痛 ,伴恶心、呕吐 1次 ,为胃内容物。急诊收入我院外科。查血常规 :WBC 1 2 6× 1 0 9/L ,N 0 75,L 0 2 4。查尿常规 :白细胞 ( ) ,红细胞 (-) ;B超检查示 :右肾多发性结石 ,上极见一 0 4cm× 0 4cm结石阴影 ;胆囊内壁毛糙 ,壁厚 0 4cm。诊断为肾绞痛 ,… 相似文献
20.
大安丸出自《丹溪心法》[1],由山楂、神曲(炒)、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白术组成,笔者常用丹溪大安丸加减治疗儿科常见病,兹录验案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