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前列腺增生症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应属中医学癃闭范畴.  相似文献   

3.
<正>薯蓣丸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都相对较少,是一张较特殊的方剂。《金匮要略》说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原文仅14个字,缺乏症候描述,全方多达21味药。而《千金要方》将本方载入风眩门,添黄芩一味,改阿胶为鹿角胶,用治虚劳常见的眩晕之证。笔者临床使用此方,效果较好。1产后关节疼痛李某,女,28岁。2013年10月3日初诊。产后2个多月,恶露已净,乳汁尚可。唯觉四肢诸关节酸  相似文献   

4.
胡友道 《新中医》1997,29(6):50-51
固阴煎治验举隅胡友道固阴煎为明代张景岳所创,乃新方八阵中固阵之方。张氏曰:“此方专主肝肾。”笔者临证将此方用治下焦病虚证,颇多效验,现择医案4则如下。1固肾气,经漏止罗×,女,15岁,1984年4月24日初诊。患者于1983年仲春月经初潮,1年多来...  相似文献   

5.
芍药蒺藜煎是明·张景岳所制之方,首见于《古方八阵·因阵》中,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各4.5克,芍药、生地各6克,白蒺藜15~30克组成。临证若能灵活用之,治疗诸多皮肤疮疡等疾病常立见奇效。兹择验案数  相似文献   

6.
济川煎出自《景岳全书》,方由肉苁蓉、当归、升麻、牛膝、枳壳、泽泻等六味,具有温肾益精,升清降浊之效,原治老年肾虚便秘。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师其法而不泥共方,凡遇肾虚浊阻之症,常以此方随证化裁治之,均收到满意的疗效。兹举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金匮肾气丸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一:小便不利 吴某某,女,50岁。2003年l1月14日就诊。述患慢性肾炎3年余,近来由于天气突变,气温下降,加之刚从外地回来,旅途劳累,病情复发。现症见全身水肿,尤以下半身为重,形寒肢冷,腰膝酸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不足1000mL。查体:双下肢高度浮肿,按之凹陷不起,  相似文献   

8.
<正> 指迷茯苓丸源出《千金方》,原名“指迷丸”。其方由半夏、茯苓、枳壳、风化硝、姜汁组成。以治痰饮停伏中脘所致的臂内筋脉挛急而痛设制。笔者将本方灵活化裁用诸临床。收到较满意疗效,试择数案以示明彰。1 颈椎病殷某,男,63岁,退休干部。1990年5月16日诊,颈椎病5年余,经中西药、理疗、按摩等法选用,其效则罔。近期诸症剧增。刻下见患者右上肢软麻无力,时有疼痛,颈椎强直,入夜不瞑,纳谷欠馨,舌淡苔白,脉沉滑。颈椎拍片:颈椎4、5、6增生,椎间隙变窄。检索其用方,每以补肾壮督,搜络蠲痹,活血化瘀等之品。久病尚有陈积伏匿之痰作崇。试用理气化痰,固本通痹之  相似文献   

9.
王俊杰 《河南中医》2008,28(1):16-16
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腹痛、崩漏、口疮诸证,收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连翘归尾煎,见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由连翘24克、归尾9克、金银花15克、红藤15克、甘草3克、五味药所组成。原书记述“治一切无名痈毒、丹毒流注等毒,有火者,最宜用之。”方中以连翘性凉质轻,能清火解毒,散结消肿。《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连翘,味淡微苦性凉。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归尾辛温走窜,破血消肿,金银花甘寒芳香,宣解热毒,红藤解毒散结,甘草和胃解毒,共奏清火解毒,消肿散结之功。脓未成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促使外溃,乃疮痈之妙方。凡疮疖  相似文献   

12.
高春秀 《河北中医》2012,34(12):1816-1817
四妙丸一方出自《成方便读》,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痹证,症见两足麻木、痿软、肿痛,具有清热利湿、强筋健骨之功效,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组成。方中黄柏苦寒,清热燥湿,善治下焦湿热;湿扰下注,以苍术苦温,醒脾燥湿,去生湿之源;薏苡仁淡渗利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牛膝祛风湿,补肝肾,通血脉,利关节,引药下行。笔者临床  相似文献   

13.
<正> 益寿丸(又名:大力丸)是本院名老药师李明远家传秘方。药物组成由制马钱子125克,地龙40克、炒菟丝子25克,川牛膝、当归、女贞子、红首乌、生地黄、熟地黄、木瓜各20克,制黄精、木香各15克,全蝎、血竭各10克组成。上药共为细末,水泛成丸,如黄豆大。本丸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止痛,补肾强筋之功。笔者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均获满意疗效,兹举验案六则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四妙丸出自<成方便读>一书,由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组成,其功效为清热利湿,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麻痿肿痛等证.笔者以四妙丸加减治疗因下焦湿热所致的不同疾病,均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指迷茯苓丸由茯苓、半夏、枳壳、芒硝、生姜组成,为中医祛痰剂的代表方之一。笔者用此方治疗痰疾多种,收效颇佳。今录于兹。一、梅核气赵某、女、36岁。咽嗌不适,如物堵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病已半年。经耳鼻咽喉科检查无异常。查患者咽喉不红不肿,无赘生物。脉滑,苔白。遂断为“梅核气”。方投指迷茯苓丸。患者服药10剂后病瘥。【按】梅核气的病机是痰滞气郁,结于咽喉。指迷茯苓丸中法半夏和生姜燥湿化痰;茯苓淡渗利湿,湿去则痰化;枳壳疏理气滞,气顺则痰除;芒硝润下软坚,润下则痰降,软坚则痰消。故用于痰滞气郁之梅核气甚为合拍。二、肢体防木冯某、女、50岁。右侧腓肠肌外缘麻木,面积约有4×6厘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迅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柳少逸先生总结其父柳吉忱的治癌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治癌临证体会,强调在对肝癌辨证论治中,尤其要重视法的应用,据理以辨证,依法以遣方,随方以用药。该文主要介绍柳少逸教授对肝癌病因病机的分析,详解鳖甲煎丸的药物配伍,分享鳖甲煎丸易汤治疗肝癌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下焦篇》方由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组成,是治疗温病后期阴虚发热的代表方剂,从报道中看,一般多运用本方治疗以低热为主的病证,笔者以本方为主加减不仅用治多种疾病导致的低热,对高热或自觉发热者,凡切合阴虚病机者用此方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不明原因高热丁某某,男,64岁。20年来每年春季即无明原因的出现高热,均住院系统检查,除白细胞偏高(1万~1.5万)余无阳性发现,每静滴抗生素持续2月以上,方才恢复正常。2003年3月2月又现高热(最高达40.2℃)在某省级医院住院20余天,行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8.
钱丽芳 《四川中医》1999,17(12):51-52
江苏省名中医王益谦,业医60余载,精于内科,尤擅儿科,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现举其运用景岳化肝煎方治验数例,以飨同道。1失音徐××,女,57岁,农民。3年前因丧夫悲痛,突然失音,说话只见唇动,不闻一丝声音,代以手势示意,在当地医院医治1年无效,后来我院求治。经五宫科、神经科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失音。苔薄黄腻,舌质红,脉弦。方造化肝煎加味:白芍、泽泻、山栀、连各10g,新贝母、青陈皮各6g,丹皮、柴胡、射干各8g,蝉衣、木蝴蝶各5g,夏枯草15g。服药4刺后,自觉舌根稍能转动并发出低音。方去夏枯草、泽泻,加括蒌、丹参各15…  相似文献   

19.
桑培初 《新中医》2000,32(1):50
四妙丸由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组成。具有清热化湿、活血降浊之功效。临证加减运用治疗湿热内蕴疾病 ,疗效显著。现举验案 3则如下。 1 多发性肾结石、胆囊炎李某 ,男 ,4 6岁 ,1 996年 9月 2 9日初诊。患者 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及腹部疼痛 ,为持续性、阵发性疼痛 ,伴恶心、呕吐 1次 ,为胃内容物。急诊收入我院外科。查血常规 :WBC 1 2 6× 1 0 9/L ,N 0 75,L 0 2 4。查尿常规 :白细胞 ( ) ,红细胞 (-) ;B超检查示 :右肾多发性结石 ,上极见一 0 4cm× 0 4cm结石阴影 ;胆囊内壁毛糙 ,壁厚 0 4cm。诊断为肾绞痛 ,…  相似文献   

20.
大安丸出自《丹溪心法》[1],由山楂、神曲(炒)、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白术组成,笔者常用丹溪大安丸加减治疗儿科常见病,兹录验案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