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王宝  李怡 《北京中医药》2024,(3):289-29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李怡教授提出和法防治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体现了顺应四时的疾病预防观、和解少阳的治疗法则、和缓理念下的善后调养,将“和”思想贯穿于该病的预防、治疗、善后各阶段,独辟蹊径,执简驭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根据发病特点,其可归于中医学当中“疫病”的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疫病”是感受疫疠毒邪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以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情凶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能引起广泛流行为主要特征,该病的治疗贵在预防,倘若病成而治,则最为难疗,因此“未病先防”的治疗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治未病”即治理、管理未病之谓,指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复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金匮要略》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张机(字仲景)继承《黄帝内经》《难经》“治未病”思想的核心,结合临床实践加以发挥并进一步丰富了“治未病”理论实践体系。文章主要以张机“未病先防”的“治未病”内容为核心思想,结合《金匮要略》原文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实际,从避邪气、护正气、通元真、慎饮食、守精神、防乱药、勿过劳、忌安逸等八个方面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对于中医药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总结仝小林院士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的临床经验,为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提供治疗思路。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中医学“寒湿疫”,病因为寒湿戾气,病程分为郁、闭、脱、虚四个阶段,重症主要处于“闭”和/或“脱”二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闭”期病机为疫毒闭肺,治当宣肺通腑、化痰通络,以子龙宣白承气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脱”期病机为内闭外脱,治当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宣肺通腑、化痰通络,以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为主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几千年来,中医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对“疫病”的认识逐渐系统化,并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文献记载显示,在我国历史上多次发生过较大规模的“疫病”,中医在历次疫病防治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虽然是近年出现的新病种,但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笔者回顾了自己采用互联网诊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提出感染初期多为风寒束表,治疗应祛风散寒、发汗解表;若治疗不当,余邪未尽可入里化热伤津,应疏风透邪,清热利咽,养阴生津;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肺热壅盛,痰热内蕴,燥热伤阴,应采用清肺化痰,降气止咳,养阴利咽之法;热退后患者多见气阴两虚,脾胃虚弱,痰湿内停诸证,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益气养阴,健脾和胃,化痰利湿等法,随证治之。笔者列举了8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病例,简要分析了各病例的诊治过程,进一步佐证了笔者前面提出的诊疗思路,并强调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少高危人群发生重症的概率,取效的关键在于辨清各期的病因、病位、病性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染迅速、病情险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疫情爆发后,中医以独特的优势,在本次抗击疫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可归属于中医疫病范围,其发生、发展、传变、转归等多个环节与"风温夹湿"类似,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肺系及脾胃系,病位在肺与脾,笔者试从"风温夹湿"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感受新型冠状病毒所致,属于中医学“疫病”的范畴,其病因为吴又可提出的“异气”,与六淫不同,具有生物学属性;侵袭人体主要造成气阴损伤,气化失常,湿饮停聚;治疗当以“逐邪为第一要义”,恢复机体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小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相较于成年人、老年人症状普遍较轻、病程短、预后可、重症率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中医“疫病”之“寒湿疫”。从中医学角度来说,小儿有其自身生理特点,小儿“阳常有余”,纯阳之体则阳气旺,不易感寒邪,平素应固护阳气,抵抗疫邪;阳胜则热,感邪后热象居多,结合小儿生理特点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病因病机,建议以温药配合辛凉解表之法;小儿“脾常不足”,平素乳食不调,脾气易虚,感邪后多伴随恶心、呕吐、厌食、泄泻、积滞等消化道症状,结合“寒湿疫”的特点可选用散寒除湿、健脾化积的药物。中医讲“药食同源”,家长可从此入手固护儿童脾胃。从西医学角度推测儿童体内免疫系统发育完善,发生疾病时免疫反应适中,不易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合理预防调护,包括适当运动、科学膳食、规律作息等对于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治也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都属中医温病学的范畴,都有“疫毒”的致病因素,但SARS“毒”的性质更明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则更突出“湿”的特点。在中医证型上,两者大致可分为四期,SARS在初期和中期主要有邪袭肺卫,疫毒壅肺等证型,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则有寒湿郁肺、湿毒闭肺等分型,极期和恢复期则都以内闭外脱、气阴两虚等证型为主。在遣方用药时,两者初期和中期都涉及了透邪、解毒、清热药,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则更多地运用祛湿之品;在极期和恢复期,两者都可应用开窍固脱、益气养阴类中药。因此,在应用中医药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可借鉴SARS的成功经验,但不可生搬硬套,而应做到三因制宜、辨证施治,才能更好的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恢复期具有气伤、阴伤兼余邪未清的特点。席建元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出现的脂溢性脱发主因为肺失宣肃,毛发难得气血滋养。其基于“肺主皮毛”理论,主张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以培土生金、益气养阴和清透余邪为主要治法,验之临床,疗效明显。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基于《脾胃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认为《脾胃论》实由当时的汴京大疫催生而成,其中从内伤出发、重视扶正思想对防治疫病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脾胃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免疫等,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虚弱、阴火刑肺密切相关,补脾胃、泻阴火可用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中医 “ 疫病 ” 范畴,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各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方案,明确本 病的中医病名为 “ 新型冠状病毒疫病 ”(以下简称 “ 新冠疫病 ”)。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辨 治体系。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阐述运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对新冠疫病进行辨证分析;从 病因、病性、病位等方面对新冠疫病进行辨病分析。旨在阐明新冠疫病的发病机制与病因,为广大学者研究新冠疫病的防 治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20年2月13日,从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经省局专家会论证、应急审评审批小组研究,陕西省中医医院研制的防疫用"清瘟护肺颗粒"和"益肺解毒颗粒"通过配置备案。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为了能够给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更多更好的中药制剂,陕西省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优势,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结合中医温病学理论,由国家级名中医曹利平一级主任医师依据中医温病经典方剂“银翘散”、“玄麦甘桔汤”和名方“四君子汤”加减研制出“中研清瘟护肺汤”;由陕西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组长、肺病科主任马占平和医疗处处长路波在传统名方“玉屏风散”与“银翘解毒散”基础上研制出“益肺解毒汤”。两个中药制剂的获批,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了陕西方案,体现了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20年2月13日,从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经省局专家会论证、应急审评审批小组研究,陕西省中医医院研制的防疫用"清瘟护肺颗粒"和"益肺解毒颗粒"通过配置备案。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为了能够给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更多更好的中药制剂,陕西省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优势,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结合中医温病学理论,由国家级名中医曹利平一级主任医师依据中医温病经典方剂“银翘散”、“玄麦甘桔汤”和名方“四君子汤”加减研制出“中研清瘟护肺汤”;由陕西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组长、肺病科主任马占平和医疗处处长路波在传统名方“玉屏风散”与“银翘解毒散”基础上研制出“益肺解毒汤”。两个中药制剂的获批,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了陕西方案,体现了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发病情况、主症表现等有"风"的特点,且与《内经》中的"肺风"相似。通过对"肺风"的深入研究,认为治疗"肺风"的方剂独活散、麻黄续命汤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参考用方。以古探今,"肺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启示有二:脏虚为本,风邪为标,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从风论治,散邪祛风,振奋阳气,内外兼顾。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位在肺,中医将其归于“疫病”范畴,认为是机体“感受疫戾之气”而发病,其病机关键和特点是“湿、热、毒、瘀”。在治疗新冠肺炎时,需要紧抓“疫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以“疫毒”这一主要病因为主线,同时结合“因时、因地、因人”的中医治疗原则,结合当地发病特点来对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是2019年底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而新爆发的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与中医"疫病"具有高度一致性。根据对中医疫病的认识,本文认为"寒湿疫毒"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要病因,并以"散寒除湿、避秽化浊"为总的治疗原则,探讨其中医分期辨证治疗及防护措施,以期为中医防治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重症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本研究旨在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传变迅速的原因及“白肺”形成的病理机制。导致病情转重原因:一方面,是责之于湿热疫毒由膜原侵犯上焦焦膜,内陷心包,弥漫三焦;另一方面,归咎于机体免疫力低下。研究其具体传变途径和病理变化的实质,就能很好地把控此病发生、发展及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药,有效提高中医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传染性强,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病位在肺脾,发病多与“寒、湿、热、毒、瘀”等多因素有关,不同专家对疾病认识不尽相同。本文从中医药角度出发,就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和当前一线临床治疗做一简单综述,以便为中医药临床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高发,近年来大规模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医“新发肺系疫病”范畴。新发肺系疫病中医病因存在六淫与疫毒两种观点,这可能与对六淫和疫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清有关。疫毒和六淫邪气同为外邪,来自于自然界,疫毒不同于六淫之邪,是一种特殊致病因素,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疫毒虽不同于六淫,但二者关系密切,六淫为疫毒的产生提供外在条件,疫毒为异常气候淫盛之极衍化而产生的一种特定致病因素,疫毒与六淫二者常相兼致病。面对疫病频发的局势,深化中医疫毒属性,疫毒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疫毒致病力、传染性大小判断标准等研究,结合现代新发传染病与中医历代疫病,研究不同疫病病因病机、传变规律、证治规律,构建新发疫病诊疗理论,筛选针对不同疫毒的特效中药,对中医疫病病因理论的发展、完善疫病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防治方法,为从"疫毒夹湿"角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武汉地域气候特点,结合武汉红十字医院病例发病规律,查阅"疫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结果:传统医学认为该病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机为疫毒袭肺,肺失宣降,邪热夹湿耗伤气阴。病位主要在肺,或兼在脾胃。治疗上可分期论治,注重宣降肺气,兼顾脾胃,同时养阴益气。通过养正辟邪等措施可以达到预防目的。结论:"疫毒夹湿"理论为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方用药,但因病例和地域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