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血清sICAM-1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 (ICAM 1 )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 (RSV毛支 )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 41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可溶性ICAM 1 (sICAM 1 )水平 ,并以 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RSV毛支患儿急性期sICAM 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2 80 .78±57.88)ng/ml和 (2 50 .62± 46 .0 3)ng/ml,P <0 .0 5]。恢复期sICAM 1 [(2 34 .0 9± 60 .34)ng/ml]明显低于急性期(P <0 .0 1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SV毛支患儿体内粘附分子表达增多 ,结果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和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慧中 《中国医刊》1999,34(11):24-2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毛细支气管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 病毒核酸的主要编码蛋白及其功能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A2株)核酸由15222个核酸组成,主要编码10个...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的肺功能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旭强  邓力  温惠虹  何春卉  江文辉 《广东医学》2006,27(12):1844-1846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的肺功能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RSN毛细支气管炎婴儿,按月龄分为3组:2—3个月13例、4~6个月19例、7~12个月16例,采用美国森迪公司2600婴幼儿肺功能仪,对3组RSV毛细支气管炎婴儿临床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同时检测37例健康婴儿的肺功能作为对照。结果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呼吸频率(RR)、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潮气呼气峰流速/潮气量(PF/Ve)、呼吸系统阻力(Rrs)、每千克体重功能残气量(FRC/kg)增加;每千克体重潮气量(TV/kg)、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呼出气量/潮气量(%V—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25/PF)、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每千克体重顺应性(Crs/kg)减少,与恢复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期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变窄,呼气曲线升支陡、高峰提前、峰值较高,降支凹陷,临床恢复期明显好转;与同龄正常组相比,恢复期%V—PF,25/PF仍低(P〈0.05),余项达到正常水平。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婴儿急性期,肺功能呈现大、小气道阻力增高、阻塞性通气障碍改变,临床恢复期小气道功能仍有异常;肺功能检测是监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病程及预后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GRα、GRβ水平,探讨GR亚型表达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不同程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轻度42例,重度24例)和对照组(48例)患儿血清中GRα、GRβ水平变化,同时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和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GRα、GR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轻度组比较,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GRα、GRβ水平显著升高(P<0.01);GRα/GRβ比值在重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均<0.01),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发现,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88,t=5.816,P<0.05)。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表现为血清GRα、GRβ水平的高表达,在重度患儿中表现更为明显;GRα/GRβ比值则在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中明显降低,而且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B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亚型感染情况及其所致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1例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采用巢氏PCR方法进行RSV及亚型检测,并分析亚型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RSV阳性87例(71.9%),其中A亚型60例,B亚型27例;②Bierman’s病情评分显示B亚型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较A亚型轻,恢复快;③A、B亚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发病年龄、发热、血气、胸片上无显著性差异;④与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相比较,巢氏PCR是检测RSV灵敏度较高的方法。结论 B亚型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较A亚型为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2 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 2 0例正常儿童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RSV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CD4/CD8比值RSV毛细支气管炎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与哮喘相似的T细胞亚群变化相关的免疫功能紊乱 ,提示两者在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对 5 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RSV组 )及 2 0名正常儿童 (对照组 )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例 ,ELISA方法及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IL 4和INF γ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RSV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和CD8无明显差异 (P >0 .1) ,CD4 /CD8比值RSV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2 ) ;血清IFN γ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1) ;IL 4和IL 4 /IFN γRSV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 <0 .0 5和P <0 .0 2 )。表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变化 (CD4 /CD8比值增高 ) ;以IL 4为代表的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和释放增多 ,导致Th1/Th2免疫反应失衡。这与支气管哮喘有相似变化 ,提示两者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简称RSV毛支)临床特征与发热的关系.方法:根据发热与否将110例RSV毛支患儿分为发热组和无发热组,比较两组在年龄、平均住院日、咳喘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及实验室检查的不同.并对发热组中体温≤39℃组与>39℃组进行年龄、咳喘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比较.结果:发热组33例,无发热组77例,发热组年龄明显大于无发热组,平均住院日、咳喘持续时间、重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发热组;两组间胸片出现片状阴影(分别为39.4%和7.8%)、CRP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8.2%和5.2%)差异亦有显著性.发热组中体温>39℃惠儿年龄明显大于≤39℃组,而咳喘持续时间、重度毛支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SV毛支中发热多见于较大年龄患儿,重症发生率高于无发热患儿,且可使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9.
张晓莉  王爱娟 《吉林医学》2013,(32):6690-6691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与中西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儿童清肺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小儿呕吐、干咳、继发感染等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多表现为咳嗽、鼻堵塞与高热,中西药结合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关系,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住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2例为毛细支气管炎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  相似文献   

11.
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顺尔宁)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儿童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患儿均为首次发病,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孟鲁司特4mg/次,1次/d,共用4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住院天数,并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喘息的复发率。结果:孟鲁司特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缓解天数、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3个月,喘息复发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喘息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RSV毛支 )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对 12例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 (毛支组 )和 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婴幼儿 (对照组 )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单核细胞 (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IFN -γ和IL - 4进行检测。结果 毛支组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2 ,0 0 1) ,CD3+T、CD4 +T、CD4 +T/CD8+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毛支组IFN -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 4,IL - 4/IFN -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0 0 1) ,且IFN -γ与IL - 4呈负相关 (r =- 0 81,P <0 0 5 ) ;毛支组中特应征 +患儿与特应征 -比较 ,前者IFN -γ明显降低 (P <0 0 1) ,IL - 4和IL - 4/IFN -γ明显增高 (P <0 0 1,0 0 5 )。结论 RSV毛支急性期存在Th1/Th2 平衡紊乱 ,表现Th2 优势应答 ,与遗传特应征与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有一定关系 ,同时NK和CD8+T细胞在RSV毛支免疫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仅给予综合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4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组孟鲁司特钠持续应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P〈0.05);治疗后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有3例出现再次喘息,而对照组有12例出现再次喘息。结论:孟鲁司特钠可缩短病程,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对预测今后发生婴 幼儿哮喘是否有意义。方法:检测60例首次患RSV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急性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绝对及相对计数,并在该组患者3周岁时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后有无反复发作喘息将随访到的43例患儿分成3组:无喘息发作、可疑哮喘组、哮喘组,同时记录哮喘家族史。结果:哮喘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嗜酸粒细胞数(M,98//mm3)明显多于无喘息发作组(0/mm3)和可疑哮喘组(0/mm3),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嗜酸粒细胞增多与无嗜酸粒细胞增多比较,今后发生婴幼儿哮喘的比率差异显著(P<0.05),而有无哮喘家族史、男女性别差异在发生哮喘的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嗜酸粒细胞增多以后更易发生婴幼儿哮喘。  相似文献   

15.
刘建英  吕良  冯军 《河北医学》2006,12(12):1266-1268
目的: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对预测日后发生婴幼儿哮喘是否有意义。方法:检侧60例首次患RSV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急性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绝对及相对计数,并在该组患者3周岁时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后有无反复发作喘息将成功随访的43例患儿分成2组:无喘息发作组和哮喘组,同时记录哮喘家族史。结果:哮喘组在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嗜酸粒细胞数增多人数明显多于无喘息发作组,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嗜酸粒细胞增多患儿发生婴儿哮喘的比率,与无嗜酸粒细胞增多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χ=8.23,P<0.05)。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嗜酸粒细胞增多日后易发生婴幼儿哮喘。  相似文献   

16.
何恒霞 《中外医疗》2012,31(18):135-135
目的探讨喘乐宁雾化吸人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吸氧、镇静、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喘乐宁雾化吸人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08%,对照组80.39%,观察组住院病程缩短,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喘乐宁吸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护理宣教不容忽视,指导患儿及家长掌握正确吸人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1982年1~5月间37例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并与同期43例支气管肺炎的结果对照.对部分病例我们进行了呼吸道合胞病毒分离的尝试,使呼吸道合胞病毒在重庆地区首次分离成功,分离阳性率为16.7%,血清学证实本地区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的病毒是一致的,主要是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但以腺病毒щ型占首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12周后对气管炎症和再次喘息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6—24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孟鲁司特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维持治疗(4mg,每晚1次口服,治疗12周)。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除外特应症及近期呼吸道感染者。治疗前和12周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总IgE(T-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在门诊及电话随访12个月内统计两组再次喘息患儿例数。结果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CysLTs、ECP和FeN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CysLTs和Fe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ECP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孟鲁司特组治疗后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孟鲁司特组治疗后CysLTs和FeNO水平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水平(P〈0.05)。孟鲁司特组在12个月内累计再次喘息患儿例数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28)。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治疗后予孟鲁司特维持治疗可以显著抑制气道炎症,减少喘息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徐立军 《中华医护杂志》2007,4(2):135-135,134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方法,观察东莨菪碱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混合感染、雾化吸入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每次0.03-0.05mg·kg^-1,间隔6.8h,连用3.5d,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病程(6.8±1.1)d,对照组(9.7±2.5)d,治疗组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x^2=7.122)。治疗组治愈率80.0%,有效率97.8%;对照组治愈率48.9%,有效率88.9%。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3.187):治疗组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东莨菪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改善症状明显、缩短病程、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46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μ)水平。结果显示,IL6、IL8、TNF—α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或<0.05),但在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重症患儿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中症患儿{均P<0.01)。表明RSV毛支患儿体内存在多种细咆因子异常分泌,它们可能参与其免疫发病过程和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