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是指导乳腺癌正确分期、判断预后以及术后辅助化疗的主要依据。然而,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无任何治疗价值,只能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前哨淋巴结可反映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准确的术中病理诊断有助于腋窝淋巴结的清扫。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腋窝前哨淋巴结术中病理诊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快速冰冻切片和印片细胞学,两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相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为指导乳腺癌患者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8年本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6例患者,采用术前2 h注射99M锝-右旋糖苷(99M Tc-dx)1 ml于肿瘤周围腺体内和术中1%亚甲蓝2 ml(总剂量)四点法注射于肿瘤覆盖皮肤之皮内,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包括ALND的不同方式的根除术。所有前哨淋巴结(SLN)术中冷冻病理检查为单切片HE染色,所有SLN和非SLN均再行多层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检查。结果根据术中切片病理和术后腋窝淋巴结病理,SLN检出成功率为94.4%(34/36);SLN预测ALN转移的准确性为94.1%(32/34),灵敏度为85.7%(12/14),特异性为100%(20/20),假阴性率为14.3%(2/14),总的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2/12)和90.9%(20/22)。与单切片HE染色相比,多层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使灵敏度提高至92.9%(13/14),假阴性率降低至7.14%(1/14)。结论亚甲蓝法和放射性示踪法联合应用能准确检测出SLN,SLN能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术中多层切片HE染色可降低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乳腺癌简化的腋淋巴结清扫(ALND)中的应用及效果,了解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发现前口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30例早期乳腺癌行美蓝染色SLNB术中行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其中阴性者28例分成两组,15例行简化的ALND(仅清扫胸小肌外侧组淋巴结,简化组),13例行标准ALND(标准组)。结果: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使SLN假阴性率降了50%,简化组后腋窝引流时间、积液及患肢水肿发生率较标准组减少,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短期随访无腋窝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EPOS法联合冰冻切片可减少SLN的假阴性率,SLN阴性可安全使用简化的ALND,减小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化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共62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蓝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行SLN术中冰冻切片,阴性者行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以发现微转移。并与术后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作比较,以了解快速免疫组化检查的准确性及发现微转移的能力。结果:56例成功行SLNB,成功率90.3%,术中冰冻切片发现20例SLN癌转移,36例阴性者行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发现2例微转移,术后连续切片及常规免疫组化检查又发现2例微转移。结论:美蓝染色SLNB成功率较高、安全、价廉。术中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可增加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方法,研究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24例乳腺癌患者行美蓝染色法检测SLN,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后,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与SLN进行对比,分析SLN检出率。结果:24例患者检测出SLN 20例,成功率83.33%,检出SLN42个,平均每例检出1.75个。24例中,17例SLN阳性,阳性率70.83%。2例出现假阴性,假阴性率8.34%,S LNB预测腋窝淋巴结(ALN)的敏感性为89.4%,准确率为91.6%。结论:SLND可以较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6.
亚甲蓝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亚甲蓝注射示踪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分析前哨淋巴结(SLN)与腋窝淋巴结(ALN)的关系.方法 对4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活体染料亚甲蓝作为SLN示踪剂.术中先寻找蓝染的SLN与病变标本,一并送冰冻切片检查,不论SLN的结果如何,病理标本确定为癌,均常规行乳癌仿Ⅰ式或仿Ⅱ式根治术.分析术后标本石蜡切片结果,用SIN预测ALN状态的敏感性,为乳癌手术方式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数据.结果 45例中,36例检出蓝染的SLN,病检结果证实SIN阳性的36例中有2l例有癌转移,病理证实这些患者均有ALN转移;另检出SLN的13例病理证实未受癌累及,病理证实这些患者亦无ALN转移;2例患者SLN未受癌累及,但病理证实ALN有癌转移.SLN预测ALN状态的敏感性迭94.5%(34/36),假阴性率5.5%(2/36).9例术中未找出蓝染的SLN,病理证实亦无ALN转移.结论 亚甲蓝注射示踪乳腺癌患者SLN,SLN预测ALN的敏感性达94.5%,如果未找到SLN的9例(经病理证实均无ALN转移)亦视为一致,SLN预测ALN的敏感性迭95.6%(43/45),本组病例其假阴性率4.4%(2/4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76例,均行CEUS检查,对检出前哨淋巴结者先行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未检出前哨淋巴结者直接行SLNB,并根据SLNB结果判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以SLNB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176例患者中,170例CEUS检出前哨淋巴结261枚,其中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93例;176例SLNB检出前哨淋巴结351枚,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100例。以SLNB结果为金标准,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0.9%,准确率为95.9%。结论前哨淋巴结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无明确转移,但冰余组织中查见转移癌的原因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2014-12—2020-01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甲乳科术前或术中明确为乳腺癌,且术中同时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病例共640例,选取其中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未查见明确转移癌,但冰余组织中查见转移癌的病例,分析前哨淋巴结冰冻活检术诊断不足的原因。结果收集符合上述要求的病例共14例,其中宏转移1例,微转移11例,孤立肿瘤细胞2例。14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12例,其中1例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小叶混合癌1例。结论术中冰冻评估前哨淋巴结癌转移的方法,由于转移癌的隐匿性和制片技术的时限性和局限性难以避免诊断不足的情况,影像学无明确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术中,印片细胞学(TIC)与快速免疫组化(RIHC)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89例乳腺癌患者,共281枚SLN,在SLNB中行TIC和(或)RIHC检测。RIHC检查以广谱细胞角蛋白19(pan-cytokeratin 19,pan-CK19)为指标。以术后石蜡切片诊断为对照,分析单独TIC和TIC联合RIHC诊断乳腺癌SLN转移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准确率、假阴性率。结果:TIC诊断乳腺癌SLN转移的阳性检出率为25.8%(23/89),TIC联合RIHC诊断乳腺癌SLN转移的阳性检出率为36.0%(3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及RIHC诊断乳腺癌SLN转移的特异度均为100.0%。单独TIC检查诊断乳腺癌SLN转移的敏感度为69.7%(23/33),TIC联合RIHC检查的敏感度为97.0%(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独TIC检查诊断乳腺癌SLN转移的假阴性率为30.3%(10/33),TIC联合RIHC检查的假阴性率为3.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腺癌SLNB中联合应用TIC和RIHC检查能提高乳腺癌SLN转移的检出率、敏感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协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纳米活性碳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示踪,寻找染色的前哨淋巴结,将染色的前哨淋巴结取出后立即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然后再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将前哨淋巴结病理情况与最后石蜡病理对比。检测前哨淋巴结的位置、数量、成功检出率、与常规病理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假阴性与假阳性率,观察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前哨淋巴结成功检出率为98.18%,术后石蜡病理切片证实有远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6.36%,前哨淋巴结检测的敏感度、假阴性率分别为95.45%、5.45%,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甲状腺外侵犯者高于甲状腺内侵犯者(P<0.05)、中央区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中央区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状况能反映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纳米活性碳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示踪结合对病理阴性者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增加淋巴结清除率,降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术中注射亚甲蓝方法定位前哨淋巴结,对40例乳腺癌行腋窝蓝染淋巴结活检,后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结果:全组40例患者检出SLN36例,4例未找到SLN,检出率为90%(36/40);SLN与ALN病理检查完全符合者37例,准确率为92.5%(37/40);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有16例,其中SLN出现转移的有12例。灵敏度为75%(12/16);假阴性率为25%(4/16)。T1期20例无假阴性者,准确率100%,T2期20例假阴性者4例,准确率为80%(16/20),假阴性率为20%(4/20)。淋巴结阴性病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100%(24/24)明显高于淋巴结阳性者的病例75%(12/16)。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术中注射亚甲蓝方法定位前哨淋巴结可以作为检测SLN的常用方法之一。淋巴结阴性的病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阳性者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物位于不同象限的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于评估腋窝淋巴结有无癌转移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吲哚菁绿辅以美蓝作为示踪剂寻找乳腺前哨淋巴结,对90例肿瘤直径≤5.0cm、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再与腋窝清扫后的腋窝淋巴结进行比较,观察外上象限、内上象限和外下象限肿瘤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准确性。结果 90例乳腺癌患者中只有3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探查失败,前哨淋巴结发现率96.7%(87/90),32例患者检测出阳性前哨淋巴结。肿瘤距乳晕≤3 cm的患者62例,肿瘤距乳晕3cm的患者28例。外上象限肿瘤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准确性为94.6%,内上象限肿瘤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准确性为89.5%,外下象限肿瘤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准确性为66.7%。结论肿瘤位于不同象限并不影响前哨淋巴结的检出准确性,无论肿瘤位于哪个象限,前哨淋巴结均可较准确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超声造影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对其细针穿刺抽吸的意义,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造影后观察前哨淋巴结,并记录个数,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检测淋巴结是否转移,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42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78.6%.通过对前哨淋巴结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病理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准确度为88.1%,灵敏度84.8%,特异度100%,假阴性率15.2%.结论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细针抽吸可以较好地评价腋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在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证实为三阴性乳腺癌的66例女性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35例和反应组31例。对两组检出的淋巴结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其形态、大小、长径与短径的比值(L/S)、皮质回声、淋巴门结构、淋巴结皮质厚度及血供情况。对超声或临床可疑的腋窝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FNA细胞学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及超声引导下FNA细胞学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指标联合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学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转移组L/S≤2、淋巴结边缘形态不规则、淋巴结内部低回声、淋巴门缺失及混合型血流分布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8.57%、64.52%;超声引导下FNA细胞学检查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1%、83.87%。联合诊断拟合方程为Logit(P)=-5.301+2.860×穿刺结果+3.259×淋巴门+2.326×边缘形态+2.081×L/S。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0.510,敏感性88.57%,特异性96.77%,曲线下面积0.959。结论 FNA细胞学检查联合超声检查指标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优于FNA单独诊断,可更好地指导临床进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99mTc-美罗华作为示踪剂对102例原发性乳腺癌(其中1例为双乳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SLN)显像及活检的诊断效能. 方法 超声引导下于乳腺肿块周围及肿块表面皮下注射99mTc-美罗华后行SLN显像,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与患者数码局部大体像进行图像融合.术中凭此融合图像行腋窝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切除SLN后,行常规乳腺癌手术及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并送病理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 103例次SLN显像成功率100%,共显示SLN 177枚,分布于腋窝区、内乳区及乳腺组织内,平均1.72枚(177/103).腋窝区SLNB成功率99.03%(102/103),共探测到SLN 266枚,平均2.58枚(266/103).病理发现腋窝SLN有转移者76例次,转移SLN 110枚.与腋清扫淋巴结病理结果比较,SLNB的灵敏度为96.20%(76/79),特异性为100%(24/24),假阴性率为3.80%(3/79),准确率为97.09%(100/103). 结论 应用新型SLN示踪剂99mTc-美罗华行乳腺癌SLN显像及活检成功率、灵敏度及准确率高,假阴性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中前哨淋巴结定位在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65例结肠癌患者术中注射亚甲蓝于紧邻肿瘤周围的正常肠壁浆膜下或粘膜下。蓝染的淋巴管术中可肉眼辨认出 ,并可循此寻找已被标记的前哨淋巴结。采用标准方式行结肠癌根治术。所有切除的淋巴结经HE染色 ,每个前哨淋巴结的多张切片经cytokeratin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65例患者中有 63例发现SLN ,检出率 96 9%。 93 8% ( 61/65 )的患者的前哨淋巴结能准确地预测其引流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 ;假阴性 2例 ,假阴性率 7 4% ( 2 /2 7)。 6例患者的前哨淋巴结中包含的微转移灶或单个癌细胞转移被常规HE染色遗漏 ,但是经CK免疫组化染色检出。 7例患者由于发现异常淋巴引流途径而导致肠系膜切除的范围的改变。结论 对结肠癌病例 ,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能较准确地预测其引流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和发现异常淋巴引流途径 ,有助于决定切除范围 ;并且通过指导病理医生有选择性地对前哨淋巴结进行细致的病理检查以提高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效果。[方法]配制吲哚菁绿为示踪剂,结合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探找前哨淋巴结。激光淋巴成像仪示踪的前哨淋巴结进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确定前哨淋巴结有无转移,决定手术方式。[结果]2015年7月—2016年12月手术室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128例,前哨淋巴结显影率99.2%(127/128),前哨淋巴结检出率99.2%(127/128),腋窝淋巴结有转移11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11例。[结论]注射用吲哚菁绿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能实时导航,精准定位,成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疾病的冰冻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冰冻滞诊与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1285例甲状腺术中冰冻切片,并与对应的石蜡切片进行对比,总结分析甲状腺冰冻诊断特点及滞诊、误诊原因。结果 1285例甲状腺的术中冰冻确诊率为97.04%(1247/1285),滞诊率为1.63%(21/1285),误诊率为1.32%(17/1285),其中假阴性率为94.1%(16/17),假阳性率为5.9%(1/17)。冰冻与常规诊断不一致比例最高的为微小乳头状癌71.1%(27/38),其次为乳头状癌13.2%(5/38)。结论术中冰冻诊断对甲状腺肿瘤的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诊断需要病理医师有良好的病理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掌握冰冻制片中细胞及组织结构在形态上的不同特点,并且取材全面,以提高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局部皮下注射声诺维行超声造影,标记前哨淋巴结位置,记录淋巴结及其引流淋巴管的增强表现;乳晕皮下注射纳米炭混悬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以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超声造影检测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结果手术切除前哨淋巴结168枚,手术组织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57枚;超声造影共检出淋巴结132枚,超声造影诊断转移淋巴结45枚;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超声造影检出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为78.6%(132/168),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8.9%(45/57)。结论超声造影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及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分析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和术后石蜡切片联合免疫组化病理诊断的结果,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准确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中,术后石蜡切片联合免疫组化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20例,检出率为18.87%。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确诊16例,诊断率为80.00%;误诊1例,误诊率为5.00%;漏诊1例,误诊率为5.00%;延迟诊断2例,延迟诊断率为10.00%。肿瘤直径≥5 mm、浸润性生长患者的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高于肿瘤直径<5 mm、非浸润性生长患者(P<0.05);甲状腺微钙化、粗钙化、孤立钙化斑或周边钙化患者的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逐渐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是否浸润性生长是影响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准确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性高,相关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直径、肿瘤是否浸润性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