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贫困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简称网瘾)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该特定人群网瘾的干预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2022年4月20日—5月10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对毕节市威宁县9~18岁青少年在校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网络成瘾相关调查,应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抑郁、焦虑,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23 180名中小学生完成调查,2 394(10.3%)名青少年有网瘾,男性(OR=1.243,95%CI:1.139~1.355)、中学(OR=1.911,95%CI:1.731~2.110)、留守(OR=1.380,95%CI:1.249~1.525)、就读重点学校(OR=1.375,95%CI:1.225~1.544)及就读重点班(OR=1.184,95%CI:1.048~1.338)是青少年在读学生出现网瘾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学习成绩良好(OR=0.635,95%CI:0.564~0.715)及良好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OR=0.620、同学关系OR=0.701)是青少年在读学生出现网瘾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共有8 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为疫后青少年心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抽取湖北省4个城市的16所初高中学校共8 042名青少年,于2021年2月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分别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评估青少年焦虑、抑郁和网络成瘾,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学信息及家庭因素对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 湖北省青少年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33.9%,21.3%和14.9%。性别为女(OR=1.33,95%CI:1.20~1.46)、亲子关系不融洽(OR=2.26~7.47)为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性别为女(OR=1.39,95%CI:1.24~1.56)、亲子关系不融洽(OR=2.25~13.34)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母亲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OR=0.65,95%CI:0.49~0.85)、家庭月收入高(OR=0.64,95%CI:0.42~0.98)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亲子关系不融洽为网络成瘾(OR=2.02~5.99)的危险因素,性别为女(OR=0.82,95...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上海市嘉定区民工子弟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的家庭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嘉定区6所民工子弟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一般情况、网络成瘾情况及影响网络成瘾的家庭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民工子弟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的家庭因素。结果共调查学生1 174人,网络成瘾25人,网络成瘾率为2.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亲家庭(OR=3.665,95%CI:1.195~11.241)、与父亲关系一般或差(OR=5.567,95%CI:2.406~12.882)、小学阶段父母不同时为主要看护人(OR=2.645,95%CI:1.121~6.239)是嘉定区民工子弟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嘉定区民工子弟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成瘾与单亲家庭、与父亲关系、小学阶段父母是否同时为主要看护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小学4年级至初中2年级不同户籍学生的吸烟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市8所学校的2312名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0%的学生自报曾有尝试吸烟,2. 6%的学生自报现在吸烟。外地农村户籍初中生的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均高于上海户籍初中生(P 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有同学吸烟(OR=3. 624,95%CI:2.218~5. 920)、家庭功能严重障碍(OR=2. 614,95%CI:1.623~4.210)、外地户籍(与上海户籍相比,外地城镇户籍OR=2. 039, 95%CI:1.190~3.493,外地农村户籍OR=2.048, 95%CI:1.338~3. 136)是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有同学吸烟(OR=7. 403,95%CI:3.788~14. 469)、家庭功能中度及严重障碍(与家庭功能良好相比,家庭功能中度障碍OR=2. 179, 95%CI:1.036~4.583,家庭功能严重障碍OR=3.806, 95%CI:1.705-8.500)是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建议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吸烟行为作为青少年控烟干预的重点人群,并以在学校开展同伴教育作为主要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青少年二次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为预防青少年二次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因网络成瘾而就诊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队列,二次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作为二次网络成瘾组,年龄±1岁、性别相同进行1∶1匹配队列中的其他研究对象作为非二次网络成瘾组,分析青少年二次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结果 青少年人群队列共计观察对象1 587人,其中二次网络成瘾组有194人,二次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2.2%,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诊断年龄>15岁(OR = 0.09,95%CI:0.03~0.23)、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为中学(OR = 0.23,95%CI:0.08~0.65)和大专及以上(OR = 0.25,95%CI:0.08~0.77)、每周中等强度锻炼时间>3 h(OR = 0.37,95%CI:0.14~0.95)、治疗干预措施为综合干预(OR = 0.29,95%CI:0.09~0.91)是二次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BMI≥24 kg/m2(OR = 2.43,95%CI:1.09~5.41)、年级综合成绩排名20%~50%(OR = 39.73,95%CI:8.26~191.06)和>50%(OR = 10.92,95%CI:3.15~37.89)、所在地区为城镇(OR = 4.01,95%CI:1.50~10.69)是二次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二次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是综合性的,尽早识别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青少年二次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了解深圳市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网络成瘾防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以深圳市18所大中学校的4 822名学生为对象,调查网络成瘾情况.结果 过去7d内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占92.10%,其中43.24%的学生每天上网超过4h,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占9.56%.网络成瘾率在不同性别及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年学生打架(OR=1.578,95%CI=1.221~2.039)、自我伤害(OR=1.529,95%CI=1.144~2.042)、尝试吸烟(OR=1.384,95%CI=1.087~1.76)、遭受欺凌(OR=1.638,95%CI=1.248~2.148)、电子游戏成瘾(OR=3.732,95% CI=2.984~ 4.668)、赌博(OR=1.595,95%CI=1.264~2.012)等负性行为以及孤独(OR=1.856,95%CI=1.358~2.538)、因学习问题而感到不愉快(OR=1.856,95%CI=1.358~2.538)、因伤心欲绝而停止日常活动(OR=2.182,95%CI=1.693~2.812)等负性心理活动均会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结论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受到多种行为及心理因素影响,相关预防措施及教育宣传工作需及早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天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分布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天津市不同区县的中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为核心编制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 7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420份。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果 2 420名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总分为(33.57±13.08)分,筛查出网络成瘾者262名(检出率为10.83%),其中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13.67%)明显高于女生(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76,P0.01);高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13.33%)明显高于初中生(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8,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756,95%CI:1.347~2.290)、高一(OR=1.928,95%CI:1.181~3.149)、以手机为互联网主要接入设备(OR=1.456,95%CI:1.042~2.036)、负性事件经历频率高(OR=1.874,95%CI:1.330~2.641)是天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可能危险因素,区县学校(OR=0.726,95%CI:0.542~0.973)和学习成绩中上(OR=0.555,95%CI:0.407~0.757;OR=0.550,95%CI:0.395~0.767)是网络成瘾的可能保护因素。结论天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和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形成与家庭功能、负性生活事件各应激量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使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家庭功能指数量表等工具对江苏省常州市一所卫生高职院校和安徽省芜湖市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包括中职、高职、大专、本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两所院校共发放问卷3700份,回收问卷3675份,其中有效问卷3620份,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7.0%。自杀意念检出率最高的前5类特征分别为:成绩情况差(33.6%)、家庭功能严重障碍(25.8%)、成绩情况中下(11.7%)、经济情况差(10.8%)和就读于三年级(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各因子应激量中"人际关系因子"(OR=1.135,95%CI1.071~1.202)、"学习压力因子"(OR=1.169,95%CI 1.101~1.241)和"外围事件因子"(OR=1.278,95%CI 1.187~1.376)等3个因子应激量高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就读年级越高(OR=1.980,95%CI 1.302~3.008)、成绩情况差(OR=7.206,95%CI 1.745~9.789)和家庭功能中度障碍(OR=2.562,95%CI 1.527~2.892)至严重障碍(OR=8.287,95%CI 3.154~6.917)等也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功能障碍和负性生活事件高应激量是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和学校应给予青少年必要和充足的支持,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对其的影响,从而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武汉市初中生的欺凌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和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在武汉市1674名初中生中,采用自制欺凌问卷开展调查,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初中生中,受传统欺凌、传统欺凌他人、受网络欺凌和网络欺凌他人的报告率分别为26.58%、6.03%、18.10%和3.82%。4种欺凌类型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女生受传统欺凌和传统欺凌他人报告率均低于男生,OR值分别为0.71(95%CI:0.55~0.91)和0.41(95%CI:0.25~0.69);受传统欺凌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父母教育管理方式比较强制(OR=2.00,95%CI:1.48~2.70)、仅与父亲同住(OR=2.12,95%CI:1.14~3.96)、上网5 h及以上(OR=2.26,95%CI:1.44~3.54);传统欺凌他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独生子女(OR=1.72,95%CI:1.08~2.75)、上网时间5 h及以上(OR=2.33,95%CI:1.19~4.57);受网络欺凌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父母关系紧张(OR=2.28,9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初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1月抽取重庆市沙坪坝区4所中学在校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家庭情况等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2 922份,回收有效问卷2 825份,回收有效率为96.68%。网络成瘾268人,网络成瘾率为9.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初二,OR=1.764,95%CI:1.284~2.438;初三,OR=1.822,95%CI:1.301~2.561)、住校(OR=1.550,95%CI:1.170~2.042)、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OR=2.180,95%CI:1.624~2.914)、忽视型家庭教育方式(OR=3.974,95%CI:2.308~6.619)、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2 h (OR=1.880,95%CI:1.432~2.458)和家长不限制学生看电子屏时间(OR=1.952,95%CI:1.498~2.539)是初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沙坪坝区初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9.49%,年级、住宿类型、家庭教育方式、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和家长是否限制学生看电子屏时间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南省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4所本科院校、5所高职院校的2 649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湖南省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9.4%。手机成瘾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抑郁状况、人际关系、学业成绩、与老师关系、学校氛围、与父母关系、父母争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376,95%CI=1.071~1.769)、抑郁(OR=4.003,95%CI=3.178~5.043)、父母争吵(OR=1.566,95%CI=1.193~2.057)、与父母关系差(OR=1.915,95%CI=1.438~2.550)、与同学关系差(OR=3.158,95%CI=2.233~4.467)、学业成绩差(OR=1.801,95%CI=1.081~3.001)均是卷入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湖南省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发生较为普遍,应从个人、家庭及学校等多个层面入手,对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以及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检出率为9.74%,男性(χ2=57.90,P0.01)、二年级(χ2=56.92,P0.01)、成绩差(χ2=77.30,P0.01)、来自大城市(χ2=102.12,P0.01)、独生子女(χ2=44.95,P0.01)及家庭经济条件好(χ2=53.37,P0.01)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通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级(OR:1.740,95%CI:1.018~2.975)、成绩(OR=1.918,95%CI:1.196~3.078)和家庭来源(OR=0.403,95%CI:0.179~0.908)对网络成瘾倾向有显著影响的变量(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对重点人群应进行网络监督,预防成瘾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3.
熊金辉  位照国  侯欣宇  张笑盼 《中国校医》2022,36(7):518-521+549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防治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DSM5-L1CCSM)、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对深圳市某学校914名初中生进行相关评估,进一步分析结果。结果 该校18.9%的初中学生两周内存在自杀企图,20.9%曾有过自杀经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志行为(OR=0.923,95%CI:0.868~0.981)、儿童期躯体虐待(OR=1.977,95%CI:1.076~3.630)、物质滥用(OR=4.148,95%CI:2.898~5.939)可能是初中生自杀企图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意志行为(OR=0.898,95%CI:0.844~0.955)、童年期躯体虐待(OR=2.409,95%CI:1.313~4.421)、物质滥用(OR=4.991,95%CI:3.475~7.170)也是初中生自杀经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该校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精神行为症状、童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网络成瘾流行现状与网络行为特征间的相关性,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控青少年网络成瘾政策提供建议。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采用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的5所普通中学学生3 108名,有效3 021名,使用自行编制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网络成瘾量表(IAT)》进行调查。结果 3 021名初中生,网络成瘾阳性529名,阳性率17.51%。不同年级网络成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8,P0.01);不同性别网络成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1)。城区学校网瘾率高于郊区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上网时间1h、上网时间占空闲时间的比例1/2、最长上网时间3h、高频次上网(≥3次/d)、每次上网时间1h以及网络娱乐和网络交际是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初中生网络成瘾流行现状不容乐观,青少年网瘾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引导其合理使用网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网络使用特征,尤其是在网络使用时间、频次以及网络功能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3个城区6所中学初一~高二年级学生共1454名,采用网络成瘾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36%,其中初中生为3.60%,高中生为5.54%;男生为6.32%,女生为2.56%。网络成瘾检出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父母教育方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网络成瘾者SAS,SDS的得分与正常使用者和无上网经历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多因素有关。应及时对青少年开展健康教育,并对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了解安徽省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网络成瘾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安徽省3所医学本科院校(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中抽取1 418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轻度网络成瘾率为36.25%,中度/重度网络成瘾率为9.59%.影响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学校、父母的期望值、学习负担及学习能力(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男性高于女性(OR=1.48,95%CI=1.20~ 1.82),重点学校高于普通学校(OR=1.65,95%CI=1.34~2.03),父母的期望值高及中等低于期望值差的(OR=0.19,95%CI=0.05~0.71;OR=0.18,95%CI=0.02~0.67),学习负担重高于一般或低者(OR=1.23,95%CI=1.05~1.61),学习能力强低于~般或弱者(OR=0.61,95%CI=0.48~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有关部门应针对性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35名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为病例组,以1 792名无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评测2组青少年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独生子女情况)、家庭资料(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同伴关系及健康素养水平,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χ~2检验显示,2组青少年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同伴关系及健康素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健康素养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形成有关(OR值分别为2.404、1.545、1.326、1.343、1.388、2.154,均P0.05)。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青少年的具体情况从多个方面采取恰当的干预方式,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韧性与情绪平衡在日常压力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为改善青少年抑郁等情绪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2年9月采用青少年压力生活事件量表、儿童青少年积极和消极情绪体验汉化版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以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黑龙江省某中学1 153名初中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首先通过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抑郁症状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心理韧性与积极/消极情绪在日常压力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 1 153名初中生中共有抑郁症状474例(41.1%),不同性别、年级、留守经历的初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9.71、13.89,P<0.05);日常压力和消极情绪得分越高,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风险越高(OR=1.03,95%CI:1.02~1.04;OR=1.12,95%CI:1.10~1.14),而积极情绪则是缓解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保护因素(OR=0.94,95%CI:0.92~0.96);心理韧性和积极、消极情绪在日常压力和青少年抑郁水平之间独立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深圳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预测因素,为准确判定青少年网络成瘾群体和开展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5所中学初一学生,采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IAT)、青少年积极发展量表(PYD)、家庭功能量表(CFAI)、青少年学业适应不良量表以及人口学变量调查问卷,进行为期3年、每年1测的追踪研究,最终有效被试共1 301人。  结果  深圳市初中生3年网络成瘾发生率分别为14.4%,15.5%,14.7%,且在初中3年时间内稳定存在(F=2.53,P=0.0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积极发展、家庭功能和学业适应不良均可以预测青少年初中3年的网络成瘾(P值均 < 0.05)。  结论  深圳初中生网络成瘾现象普遍,且表现为相对稳定性。拥有良好功能的家庭、自身积极发展且学业适应良好的青少年产生的网瘾问题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前后青少年手机成瘾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2月6—20日和2020年3月20—28日对广东省某市1所大专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和1所普通高中的312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疫情前后手机成瘾的变化情况,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青少年手机成瘾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疫情前后各匹配了1236名学生。疫情期间青少年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得分为(39.28±10.03),较疫情前(37.03±10.45)升高(P<0.01),不同性别、生源地及非独生子女、中专生、每月生活费<1000元的青少年MPATS量表得分较疫情前高(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生源(OR=1.45)、中专生(OR=2.06)、经常熬夜手机上网(OR=2.36)、上网时间总是比预计长(OR=2.08)、每月手机上网花费更多(OR=1.47、1.44、2.25)增加青少年手机成瘾风险,每日手机上网累计时长更短(OR=0.66、0.70)降低青少年手机成瘾风险。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青少年手机成瘾风险列线图模型,模型AUC=0.72。结论与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青少年手机成瘾得分、比例增加,生源地、教育程度、熬夜手机上网、上网时长、每月手机上网花费、每日手机上网累计时长是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应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手机过度使用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