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国失能老人认知功能与家庭支持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的横截面数据,剔除关键指标缺失后得到有效样本1273例。其中失能老人认知功能的衡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家庭支持则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经济支持。在描述我国失能老人认知功能与家庭支持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进一步分析失能老人认知功能与家庭支持的关系。 结果 在控制相应变量后,二元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并未显著降低失能老人的认知功能受损风险(P>0.05);而有家庭精神慰藉的失能老人组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为无精神慰藉组的 0.343(OR=0.343,95%CI: 0.142~0.827,P=0.017);有家庭经济支持的失能老人组发生认知功能受损风险为无经济支持组的0.767(OR=0.767,95%CI: 0.587~1.004,P=0.049)。 结论 家庭精神慰藉和经济支持是失能老人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孤独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研究发现,青少年期是孤独感发生、发展的高危期,青少年的孤独感体验要比其他任何年龄段更为流行和常见[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功能在疾病家庭负担与家庭抗逆力间的效应。方法采用家庭抗逆力量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431户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维、哈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进行调查;回归分析检验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功能在疾病家庭负担与家庭抗逆力间的效应关系。结果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功能的中介效应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7.71%,说明失能老年人疾病家庭负担主要通过家庭功能影响其家庭抗逆力。居家失能老年人疾病家庭负担与家庭功能交互项的标准化回归系数β=-0.100(P<0.05),以家庭抗逆力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在引入交互作用后ΔR2为0.009(P<0.05),说明家庭功能在疾病家庭负担与家庭抗逆力间起一定调节效应。结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功能在疾病家庭负担与家庭抗逆力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功能在疾病家庭负担与家庭抗逆力间的效应。方法采用家庭抗逆力量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431户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维、哈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进行调查;回归分析检验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功能在疾病家庭负担与家庭抗逆力间的效应关系。结果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功能的中介效应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7.71%,说明失能老年人疾病家庭负担主要通过家庭功能影响其家庭抗逆力。居家失能老年人疾病家庭负担与家庭功能交互项的标准化回归系数β=-0.100(P<0.05),以家庭抗逆力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在引入交互作用后ΔR2为0.009(P<0.05),说明家庭功能在疾病家庭负担与家庭抗逆力间起一定调节效应。结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功能在疾病家庭负担与家庭抗逆力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失能老年人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建立适合农村地区失能老年人的社区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理需求量表对开封市398名农村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失能老年人护理需求普遍较高,其中在疾病预防方面,定期提供健康体检得分最高(4.67±0.57)分;在健康促进方面,建立健康咨询热线电话(4.67±0.57)分需求量最大。子女有无外出打工、配偶健康状况、失能程度、就医地点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配偶健康状况、失能程度、就医地点是影响农村失能老年人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农村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处于较高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多。在建立发展农村社区护理服务时,应考虑失能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服务措施,以满足其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也逐渐增多,失能不仅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给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及现实的养老困境致使绝大多数失能老年人选择在家接受长期照顾;然而,失能老年人的特点决定了照顾的长期性及艰巨性,致使家庭照顾者面临身体、心理、经济等沉重负担,严重影响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其照顾质量。文章从支持家庭照顾者的视角,对我国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照顾现状进行综述,全面了解失能老年人照顾者现状、照顾能力与照顾困境,并提出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倡孝道认同,增加照顾者照顾意愿;加快社区发展,在医疗卫生技能及喘息服务方面给予照顾者支持;建立照顾者照顾质量评价体系及加快照顾者支持法律的建立,为照顾者提供经济补偿制度等建议,为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顾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目前老年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病率和残疾率升高,其中失能老年人的人口数已逾千万。多项研究显示,老年人失能率因年龄、性别、居住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受健康、社会学及生活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国内外老年人失能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该人群长期照料护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高龄老年人孤独感现状,分析亲子支持情况与其相关性,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中的≥75岁老年人,采用面对面入户方式调查,进行UCLA孤独量表评测。结果 3 448名中高龄老年人孤独感平均得分为(40.24±10.225)分;低程度孤独感1 071人(21.9%),平均得分为(28.33±4.096)分;中度孤独感1 664人(50.2%),平均得分为(41.86±4.262)分;高程度孤独感713人(27.9%),平均得分为(54.38±3.360)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年龄75~79岁的老年人相比,80~84岁老年人(OR=1.212)、85~98岁老年人(OR=1.365),与文化程度为文盲的老年人相比,大专及以上的老年人(OR=0.478),与子女关系和睦的老年人相比,关系良好的老年人(OR=1.952)、关系一般的老年人(OR=3.261),不轮流来探望(OR=1.318),不存在不管父母的子女(OR=0.629),遇到问题子女不能及时提供帮助(OR=1.828),与子女从来不听取父母意见的老年人相比,子女经常听取父母意见的老年人(OR=0.313),这些因素均为中高龄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河北省唐山市中高龄老年人孤独感明显,有针对性的加强家庭子女支持将对改善我国中高龄老年人孤独感现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纳入836名受访者。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分失能程度估计研究样本异质性。 结果 有55.74%的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亚健康,其中抑郁状况一般的为35.05%,抑郁状况差的为20.69%。基本特征、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特征、代际支持五方面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儿女数量对总样本抑郁状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儿数量(OR=1.416,95%CI:1.055~1.901,P=0.020)和儿子数量(OR=2.012,95%CI:1.579~2.564,P=0.043)分别对中度和重度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产生负向影响,与孙辈同村(OR=0.732,95%CI:0.554~0.966,P=0.028)对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重度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产生正向影响(OR=0.527,95%CI:0.341~0.813,P=0.034)。 结论 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受多元因素共同影响。"养儿防老"与"多子多福"现象正在逐渐消失,"隔辈亲"现象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与情绪表达、家庭功能相关性。方法 采用婚姻质量、情绪表达性和家庭功能量表对300名留守妇女进行调查。使用方差分析,分析婚姻质量、情绪表达及家庭功能在婚龄、丈夫外出务工时间和知心朋友数量上的差异;使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分析情绪表达、家庭功能和婚姻质量的相关;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分析情绪表达、家庭功能对婚姻质量的影响。结果 (1)婚姻质量、角色、情感反应和行为控制在婚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2)情绪表达、沟通、角色、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在丈夫外出务工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3)婚姻质量、情绪表达、问题解决、沟通、行为控制、总的功能在知心朋友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1)。(4)情绪表达与总的功能,婚姻质量与情绪表达、沟通和总的功能存在相关(Ps<0.05)。(5)婚龄、知心朋友数量、沟通和总的功能进入回归方程(R2=0.219)。结论 婚龄、知心朋友数量和家庭功能影响留守妇女婚姻质量、情绪表达和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传染病护理人员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状况,了解两者相关性。方法 采用第三版UCLA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385名传染病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Pearson相关分析及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孤独感得分(41.06±9.149)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4.00±8.194)分;Pearson分析显示,传染病护理人员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512,P<0.001)。结论 传染病护理人员的孤独感较高,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具有显著负相关,提高传染病护理人员的社会支持,可降低其孤独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随着家庭制度和观念转变,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而家庭功能影响个人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APGAR问卷及相关因素调查表,调查绍兴地区农村老年人家庭功能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农村老年人群卫生保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孤独与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UCLA孤独量表,对694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孤独平均分为(38.37±8.24)分,睡眠质量总平均分为(6.64±4.67)分,孤独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呈正相关;睡眠质量受性别、年龄、婚姻、居住情况、生活水平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等因素影响。结论农村老年人总的睡眠质量较差,且受孤独心理影响较为突出。因此,不仅需要给予老年人在物质上的关心,同时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上的关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辽宁省农村独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模式选择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建立和发展农村独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辽宁省农村地区302名独居失能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制长期照护模式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219例(72.5%)独居失能老人选择居家长期照护,83例(27.5%)选择机构长期照护,勉强能在家生活(76.3%)和没钱去养老机构(60.3%)是独居失能老人选择居家长期照护的2个主要原因,选择机构长期照护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专人提供生活照料(73.4%);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月收入(OR = 4.156,P = 0.001)、社会支持(OR = 0.903,P = 0.036)和能力等级(中度失能:OR = 26.593,P = 0.001;重度失能:OR = 557.370,P<0.001)是长期照护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长期照护仍然符合大部分农村独居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意愿,应针对独居失能老人的不同特点,加强居家长期照护功能并发展机构长期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老人家庭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5-8月,使用一般资料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对宜宾市某区的340位社区老人进行调查。采用Mann-Whitney U或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社区老人家庭功能得分为7.00(5.00,10.00)分,190例(55.88%)老人家庭功能良好,150例(44.12%)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碍,回归分析显示:抑郁(β=-0.107、t=-2.168、P=0.031)、社会支持(β=0.204、t=3.843、P<0.001)、生活满意度(β=0.496、t=9.222、P<0.001)及收入水平(β=0.143、t=2.110、P=0.036)是社区老人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老人的家庭功能为中等偏上水平,抑郁、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及收入水平是社区老人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日常生活中应促进老人家庭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麦尔哈巴·吐尔干江 ' target='_blank'> 王洁茹 ' target='_blank'> 孔凡磊 ' target='_blank'> 《现代预防医学》2023,(7):1251-125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现状,分析随迁老人的孤独感在社会融合与生活满意度二者之间中介效应是否成立。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656名60岁及以上的济南市随迁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济南市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合、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随迁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整体较好。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合对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影响(β=0.29,95%CI:0.14-0.46)。社会融合不仅能够直接影响生满意度,而且能够通过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β=0.03,95%CI:0.01-0.0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84%。结论 随迁老人的孤独感对社会融合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产生了中介效应。随迁老人社会融合越好、孤独感越低,其生活满意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国内失能老人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文献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对国内“失能老人”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国内失能老人领域的相关文献呈逐步上升趋势,近年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在高发文量的作者中,王玉环团队、唐均、熊吉峰位居前列;在机构网络分析中,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贡献较大;长期照护、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等高频关键词形成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 失能老人领域的相关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作者之间,机构之间联系较少,仍需各个研究机构和作者之间加强联系和合作,实现跨领域和跨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对该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该项目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入户调查。选取数据库中2 816名65岁及以上的失能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2 816名失能老年人中有抑郁倾向的有611人,占比21.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农村(OR=1.370,95%CI:1.025~1.832)、居住区域为西部(OR=1.416,95%CI:1.068~1.878)和中部(OR=1.273,95%CI:1.013~1.600)、无配偶(OR=1.449,95%CI:1.106~1.898)、从不锻炼(OR=1.899,95%CI:1.325~2.721)是失能老人抑郁的危险因素;自评健康好(OR=0.434,95%CI:0.325~0.578)、睡眠质量好(OR=0.488,95%CI:0.375~0.634)、无慢性病(OR=0.750,95%CI:0.605~0.930)是失能老人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 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较差,应加强对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失能老年人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