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成功实施的单纯TT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的患者3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4.8±13.8)岁,平均体重(58.3±11.5)kg。术后即刻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在TTE引导下行经皮PFO封堵术。5例患者因声窗不清晰,而加用食道超声辅助引导。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穿刺至拔除鞘管)为(22.1±6.0)min。1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微量残余分流,24 h后消失;1例术后发现少量心包积液,对症治疗后好转。35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3±0.5)d,均康复出院,未出现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卒中、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单纯TT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安全、有效,可以避免使用X线及对比剂,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4例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或TTE监测下引导房间隔封堵器释放。所有患者于封堵术后3天、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TTE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34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积液,通过心包置管引流后积液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1个月、3个月复查TTE及心电图,均未发生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等情况。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避免放射线,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117例ASD病人。根据手术方法将病人分成3组,经胸TEE组(40例)采用TEE引导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经皮TEE组(25例)采用TEE引导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经皮DSA组(52例)采用DSA引导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比较3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住院总费用及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经皮TEE组缺损直径小于经皮DSA组经胸TEE组(P0.05);经皮DSA组、经皮TEE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短于经胸TEE组(P0.05);经皮DSA组手术时间少于经皮TEE组和经胸TEE组(P0.05)。3组术后1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的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结论 3种方法治疗单纯继发孔型ASD均有效,但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原因不明性卒中患者中的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支持反常性栓塞为卒中病因的假说.然而,在原因不明性卒中患者中,单纯检测到PFO并不能确立反常性栓塞的诊断.当PFO与其他一些因素共存时,会显著增高缺血性卒中风险.一些研究显示,伴有PFO的原因不明性卒中患者的MRI病灶模式与无PFO者并无显著差异,特别是多发性缺血灶,因此不支持反常性栓塞作为PFO患者卒中病因的理论.PFO的检测方法包括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TCD与TEE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应被推荐为一种简单、无创和可靠的技术,而TEE仅应在经过选择的患者中进行.PFO的治疗选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经皮血管内封堵术和开胸手术.在几项重要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完成之前,对于伴有PFO的原因不明性卒中患者,经皮封堵术仅应考虑用于治疗在接受内科治疗过程中仍然出现复发性事件、对内科治疗存在禁忌证以及某些高危解剖学风险的PFO.  相似文献   

5.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原因不明性卒中患者中的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支持反常性栓塞为卒中病因的假说.然而,在原因不明性卒中患者中,单纯检测到PFO并不能确立反常性栓塞的诊断.当PFO与其他一些因素共存时,会显著增高缺血性卒中风险.一些研究显示,伴有PFO的原因不明性卒中患者的MRI病灶模式与无PFO者并无显著差异,特别是多发性缺血灶,因此不支持反常性栓塞作为PFO患者卒中病因的理论.PFO的检测方法包括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TCD与TEE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应被推荐为一种简单、无创和可靠的技术,而TEE仅应在经过选择的患者中进行.PFO的治疗选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经皮血管内封堵术和开胸手术.在几项重要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完成之前,对于伴有PFO的原因不明性卒中患者,经皮封堵术仅应考虑用于治疗在接受内科治疗过程中仍然出现复发性事件、对内科治疗存在禁忌证以及某些高危解剖学风险的PFO.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并发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有脑梗死病灶,排除其他脑梗死原因,如主动脉和脑血管病变,及左心系统疾病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声学造影判断有右向左分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为PFO或PFO并发房间隔瘤。所有患者均行PFO封堵治疗。结果:26例患者,静息超声测量PFO大小为1.0~4.6(2.8±1.2)mm,其中5例PFO并发房间隔瘤。TCD声学造影分流量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以上11例。24例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所用封堵器18 mm 6个、25 mm7个、30 mm 8个及35 mm 3个。未成功病例2例,主要原因为导丝无法到达左房。术后随访6个月~1年,TTE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及心房水平残余分流,TCD声学造影检查均无右向左分流,所有患者无再发缺血性脑梗死。结论:经导管封堵PF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7.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Amplatzer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ASD术中及术后所观察切面.方法 术前经TEE筛选235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在TEE引导下测量ASD最大伸展径,选择适当型号的Amplatzer 封堵器经导管送至左房封堵ASD.结果 所有封堵术技术成功率100%,完成手术后即刻TEE监护,分别从食道中段双心房切面,四腔心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及纵轴上下腔静脉观察ASD残端,杂音情况,术后残余分流等.成人组及老年组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总结出TEE引导封堵术中成年组及老年组的标准切面及每一切面所观察内容,对监测不同年龄段ASD封堵术术中术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评估成年卵圆孔未闭(PFO)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联合PFO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入选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确诊的7例房颤合并PFO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资料。根据未闭卵圆孔大小、左心耳口宽度和深...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预防脑的矛盾栓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预防脑的矛盾栓塞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本组共32例,年龄15-68(50.2±8.1)岁,体重40-72(53.7±4.3)kg。均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实为PFO合并右向左分流伴脑缺血事件、单纯PFO、PFO合并房间隔瘤或房间隔瘤合并多孔房间隔缺损(房缺)。32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头痛,不明原因的晕厥22例,用力性晕厥3例,短暂性语言障碍3例,缺血性脑梗塞4例。20例声学造影显示微泡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PFO合并房间隔瘤、房间隔瘤合并多孔房缺的患者在TTE或TEE下测量房间隔的伸展径,选用房缺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对单纯PFO的患者选用PFO封堵器经9-12F的鞘管置入,进行介入治疗。 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能成功置放封堵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TTE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术后1个月复发偏头痛患者1例,1例房间隔瘤患者术后3个月用力时发生头晕症状。 结论:经导管封堵PFO是一种较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可用于预防脑的矛盾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心动图(RT-3D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RT-3DE诊断仪、X4探头,对4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患者[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60.5±8)岁],在RT-3DE和(或)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其中对3例先天性心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RT-3DE和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另一例患者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RT-3DE监测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同步试验对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PFO患者769例,其中在静息和Valsalva动作下行cTTE 298例、cTTE与cTCD同步试验471例。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为PFO的诊断标准,分析cTTE与cTCD同步试验对PFO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769例患者,其中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263例(34.2%)。298例患者行cTTE检查,静息时PFO阳性30例(10.1%),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104例(34.9%),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率较静息时显著提高(P<0.05)。471例患者行cTTE与cTCD同步试验,静息时PFO阳性50例(10.6%),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159例(33.7%),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率较静息时显著提高(P<0.05)。以TEE为PFO确诊标准,Valsalva动作下cTTE诊断PFO的准确性为87.5%(40/44),cTTE与cTCD同步实验诊断PFO的准确性为95.2%(40/42)。结论:cTTE与cTCD同步试验能提高PFO的诊断价值,尤其是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率明显提高;cTTE与cTCD同步试验较cTTE诊断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经食管超声引导下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非X线监测下采用经食管超声(TEE),在内科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继发孔型ASD患者31例,缺损大小10~30 mm。所有病例完全采用在TEE引导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ASD,监测封堵的全过程,并在封堵后即刻评价疗效。结果:31例患者在TEE监测引导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术中即刻观察仅有3例患者封堵器边缘存在微量残余分流。结论:内科介入封堵治疗ASD时,若适应证选择恰当,在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术者实施下,可不依赖X线监测,将TEE作为唯一监测和引导手段完成封堵,且方法简便、效果可靠、费用低廉并减少了X线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于2014-2至2014-10在我院检查并治疗的单纯VSD患者28例,平均年龄(9.5±3.1)岁,VSD大小(4.6+0.9)mm,单纯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超声实时监测封堵全过程,评估封堵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一年超声随访,观察患者封堵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成功完成经皮VSD封堵术,5例经食管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经皮VSD封堵术,1例患者因导管未能沿导丝通过VSD,改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1例患者因封堵后残余分流大于2衄,改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3.3±11.7)min;术后1个月及3个月随访,未发现瓣膜损伤、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反流及外周血管损伤等介入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独立安全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无需使用大型造影设备,减少了病人及医护人员射线损伤及手术成本。  相似文献   

14.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微创外科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粗筛27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拟行微创外科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根据VSD位置、类型、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结果 3例患者术前TEE剔除,20例患者封堵成功,TEE显示19例无残余分流,1例微量残余分流;4例患者转体外循环进行VSD修补,其中2例有残余分流,2例出现主动脉瓣反流;20例微创封堵成功患者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左心室重构改善,三尖瓣反流程度减轻,肺动脉压力下降.结论 TEE对选择适合行微创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协助封堵器的释放、评价疗效均有重要作用.微创VSD封堵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S)检测卵圆孔未闭(PFO)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6年3月入院并经临床诊断的CS病人19例。所有病人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并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常规化验、颈动脉彩超、下肢静脉彩超、24h动态心电图排除其他明确高危因素。结果 19例临床诊断为CS的病人中,TTE检出5例病人合并PFO(5/19,26.3%),缺损直径为3.2 mm~5.6mm。5例PFO病人中3例合并有房间隔膨出瘤(ASA)。TEE检出13例合并PFO(13/19,68.4%),新增检出的8例病人,卵圆孔缺损直径1.6mm~2.8mm。13例PFO病人中5例合并有房间隔膨出瘤(ASA)。结论在CS病人,TEE诊断PFO的能力优于TTE,有助于临床早期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TE)在卵圆孔未闭(PF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我院90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的PFO患者,年龄(40±15)岁。用TTE、cTTE及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检测及随访。结果 90例PFO患者,TTE或TEE检查符合简单型PFO 52例(58%)、复杂型PFO 38例(42%)。术前cTTE检查,38例(42%)于静息状态下检出右向左分流(RLS),其中少量24例(27%)、中量11例(12%)和大量3例(3%),Valsalva动作除8例(9%)为中量RLS外,余均为大量RLS。Valsalva动作后大量RLS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息状态(P<0.01)。52例简单型PFO患者均用PFO封堵器,其中18/25 mm、30/30 mm和25/35 mm封堵器各用38例(73%)、6例(12%)和8例(15%),18/25 mm封堵器使用率明显高于30/30 mm和25/35 mm封堵器(P<0.01)。38例复杂型PFO患者,37例用单封堵器,其中30/30 mm和25/35 mmPFO封堵器分别为16例(42%)和17例(45%)、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4例(11%)。1例PFO并发ASD的患者,孔间距为20 mm,应用18/18 mm和25/35 mm双封堵器。术后cTTE随访:3个月、半年、1年完全堵闭率(无RLS)分别为40%、67%和74%。术后1年残余RLS为23例,其中22例(96%)微泡出现时间超过5个心动周期。结论 TTE结合cTTE在PFO封堵术前病例筛查、术中指导封堵器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保证PFO封堵治疗成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在卵圆孔未闭(PFO)患者介入封堵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92例行PFO介入封堵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研究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的PFO大小,与PFO介入封堵的相关性。结果 192例接受PFO介入封堵患者PFO平均长度(11.90±4.56)mm,平均宽度(1.90±0.62)mm,c-TCD分流量Ⅰ、Ⅱ、Ⅲ级占比分别为18.8%、20.3%、60.9%;c-TTE分流量Ⅰ、Ⅱ、Ⅲ级占比分别为4.2%、16.1%、79.7%。介入封堵过程中共15例PFO常规通过难度较大,行穿刺鞘管辅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c-TCD检查分流量为Ⅰ级时,其通过PFO困难风险是分流量为Ⅲ级时的8.462倍(95%CI1.470~48.710,P=0.017)。结论 PFO介入封堵术前应完善c-TCD检查,评估术中通过PFO的难易程度。当c-TCD分流量为Ⅰ级时,术中通过PFO难度增加,需要使用房间隔穿刺鞘管辅助才能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8.
分析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资料,评价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共16例,操作均在普通手术室进行,单纯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在全身麻醉下,经股静脉穿刺封堵房间隔缺损。食道超声全程监测封堵全过程并评估手术效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6个月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 共14例患者封堵成功,1例患者术中封堵器释放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封堵器靠近下腔边缘存在大量分流,封堵器收入鞘管再次释放后仍存在残余分流,调整为经右胸小切口成功释放封堵伞,另一例术后7日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封堵器脱落位于右心室内,再次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随访过程中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可以完成大多数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避免放射线可能引起伤害,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拟行神经外科坐位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前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拟行听神经瘤及脑膜瘤切除术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TEE结合右心声学造影检查,观察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情况。患者行右心房声学造影检查时,左心房内一个切面同时出现3个气泡定义为阳性,即PFO。术后随访脑栓塞情况。结果 (1)所有33例患者中有22例(66.7%)检出PFO;(2)TTE检查:仅1例(3.0%)患者检出PFO;(3)TEE检查:20例(60.6%)患者检出PFO;(4)TEE结合右心声学造影:共有22例(66.7%)患者可见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征;(5)共7例患者行坐位手术,另26例患者行侧卧位手术。无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栓塞。结论合并PFO是神经外科坐位肿瘤切除术的绝对禁忌证。术前TEE结合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可明确检出PFO,对于及时调整手术方式,避免坐位手术可能出现的空气栓塞有决定性作用,应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治疗。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治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