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使用糖尿病足医护一体化护理方法,评价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170例糖尿病足部溃疡Wagner分期≥3期的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病人,使用一体化的护理方案,采用科学的血糖调节护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个性化的骨搬移调节指导、系统的康复指导进行护理指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66例病人糖尿病足溃疡得到愈合,4例病人进行了截肢术。[结论]使用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方案,对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人进行康复护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应用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 2021 年 10 月到 2022 年 10 月到我院治疗的 113 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7 例)和观察组(5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瘢痕增生情况,创面愈合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瘢痕增生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 6 个月观察组的瘢痕增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55 例(98.21%)的创面愈合疗效好于对照组 50 例(87.72%)(P<0.05)。观察组 1 例(1.79%)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7 例(12.28%)(P<0.05)。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能够改善瘢痕增生,提升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老年糖尿病足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和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7年3月40例老年糖尿病足病人在医院接受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重建微循环治疗。[结果]40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并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了解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手术方案,掌握配合技巧,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PRP外敷创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保肢率、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缩小率、肉芽组织生长厚度、肉芽组织覆盖率、创面植皮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患足皮肤温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踝肱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保肢率、创面缩小率、肉芽组织覆盖率较高(P<0.05),肉芽组织生长厚度较厚(P<0.05),创面植皮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较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足皮肤温度、踝肱指数增高(P<0.05),VAS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足皮肤温度、踝肱指数增高(P<0.05),VAS评分降低(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PRP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创面可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保肢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口结构老龄化导致糖尿病患者数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技术作为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选择。TTT是一种以“张力-应力”法则为原理,将力学刺激转变为生物信号,通过改善微循环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愈合的手术技术。TTT技术通过许多生物学机制来改善足底微循环,如通过开窗效应降低骨髓内压力;促进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分泌,诱导新血管形成;重建巨噬细胞极化平衡,使伤口处的巨噬细胞从以促炎为主的M1型转变为以抗炎为主的M2型,刺激血管生成;激活相关细胞因子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创面迁移等。掌握机制才能更好地运用TTT技术,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TTT技术的原理与步骤,并对其改善糖尿病足微循环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9月本院实施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后37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护理,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实施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后3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镇痛有效率、营养支持干预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早期下床活动依从率、镇痛有效率、营养支持干预有效率分别为91.89%、94.59%、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52%、60.61%、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护理模式能提高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镇痛有效率以及营养支持干预有效率,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在肝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对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2 月行肝巨大肿瘤切除手术患者 72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 =36) 和对照组( n =36)。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护理后
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显著提
高(P<0.05)。结论 在肝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对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
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护理在肝包虫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实施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护理前后进行分组,实施前收治200例肝包虫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围术期护理;实施后收治98例肝包虫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或腹胀、恶心或呕吐、胃排空延迟及肢体疼痛或活动受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护理能加快肝包虫病患者术后康复速度,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代护士》2020,(8)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延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本院康复出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对照组37例;干预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延续康复服务,包括组建MDT团队、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制定延续康复干预方案及MDT工作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出院后经过3个月的多学科协作延续康复服务,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下的延续康复干预,能有效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ADL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疗,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诊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接收的88例AD患者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44例,多学科协作护理)、对照组(44例,单一学科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精神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A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进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评价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3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指标、膝关节活动度和患肢肿胀程度。结果 观察组感染、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的9.33%更低(P<0.05)。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更早,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均<0.05)。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后当日增大(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大(P均<0.05);2组的患肢肿胀程度均较术后当日减轻(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轻(P均<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患者施以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在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还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肢肿胀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 MDT)医疗模式下的快速康复流程( FT)在结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推广MDT医疗模式下的FT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本院行结肠肿瘤手术患者62例为对照组,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行结肠肿瘤手术患者58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MDT医疗模式下的FT,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T医疗模式下的FT在结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安全、有效,能显著减轻患者不适、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日、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多学科延续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0 月至 2022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2 例多发性骨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自护能力、护理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 VA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 VAS 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护知识、自我概念、自我技能、自护责任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中,采用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缓解疼痛,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烧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ICU康复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ICU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简明烧伤健康量表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康复中应用良好,能够改善患者早期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亚史婷婷陈心娜王怡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3):148-150
目的 探究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接受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心功能、躯体功能、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随访8周后,2组的血清N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干预前,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干预前;2组的简易躯体功能评估工具、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和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和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躯体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在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康复科就诊的35例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35例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的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多学科协作干预,并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3、5、7d比较2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疼痛情况,在患者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结果 2组自理能力和疼痛评分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时间=7.612,P=0.025;F组间=4.521,P=0.032;F交互=11.443,P<0.001;F时间=9.221,P=0.009;F组间=5.773,P=0.011;F交互=10.824,P<0.001);干预后,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t=-7.301,P<0.001;t=-2.419,P=0.006)。 结论 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患者痛风症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轻疼痛,达到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康复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