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年级小学生龋齿及饮用饮料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北京某小学一年级全部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该人群的患龋情况及饮用饮料情况。该样本的患龋率为88.1%,龋均为5.58;最喜欢喝碳酸饮料的学生占60.8%,在夏季有7.6%的儿童每天只喝饮料,几乎不喝水,26%的儿童以喝饮料为主。分组比较结果发现dmft(龋失补牙数)>8组儿童饮用饮料程度高于dmft4组儿童,但两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国7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存在问题,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等7个城市选取年龄在6—17岁之间的中小学生919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生的平均饮水量为930ml±2ml,饮料的平均饮用量为715ml±2ml。中学生在家不喝饮料的比例高于小学生,小学生在学校不喝饮料的比例高于中学生。59.5%的小学生在家经常饮用纯牛奶,超过60%的中学生在家饮用碳酸饮料。25.7%的小学生在学校经常饮用纯牛奶;45%左右的中学生在学校饮用固体饮料。在家里,饮料的准备者主要为母亲;在学校,饮料的准备者主要为其他人。饮料的购买地点主要为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中小学生最喜欢喝的饮料为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蔬饮料。他们常喝这些饮料的原因主要有好喝、干净卫生和健康/有营养。结论建议城市中小学生适量增加饮水量。碳酸饮料等软饮料依然是我国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的主流,而咖啡、固体饮料的消费量在高年级学生中的饮用比例有明显增加。父母和学生本人是营养教育的重点对象,特别是高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3.
了解中国高年级小学生饮料消费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随机抽取四、五年级学生共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其饮料消费现状.结果 学生在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饮料的消费率分别为92.5%,51.4%和70.6%.学生在家里最常消费的饮料是纯牛奶或酸奶(69.4%)、果蔬饮料(46.6%)、茶饮料(39.6%),在学校最常消费的饮料是纯牛奶或酸奶(30.5%)、果蔬饮料(13.0%)、茶饮料(12.7%),在其他地方最常消费的饮料是纯牛奶或酸奶(37.4%)、茶饮料(29.6%)、果蔬饮料(28.1%).学生消费饮料原因的前5位是好喝(72.3%)、健康有营养(50.8%)、干净卫生(38.4%)、很多同学喜欢喝(21.9%)和家里人常喝(21.6%).结论 四、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喝饮料现象,且饮料种类不合理.需要开展学生及家长营养教育,促使学生合理消费饮料,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盐城市男大学生饮料消费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其合理消费饮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1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所抽班级所有男生发放调查问卷,答题完毕当场回收所有问卷。结果男大学生对11道有关饮料知识的答题正确率平均为57.3%。认为有益健康的前5位饮料类别依次为果汁及果汁饮料占72.6%,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占71.8%,饮用水占70.1%,茶叶及茶饮料占68.4%,蛋白饮料占65.8%。男大学生选购饮料最多的时机是运动后、旅游、娱乐聚会等,购买饮料的地点多选择大型超市、便利店以及学校食堂,最喜欢选择塑料瓶装饮料,购买容量为250~500 ml的饮料最多,主要通过电视广告了解饮料。结论盐城市男大学生对饮料的选择相对理性,但其饮料相关知识欠缺,营养意识较弱,应加强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其科学合理消费饮料。 相似文献
5.
了解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水、饮料、零食消费状况,为减少不良饮食行为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3 846名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水、零食和饮料消费情况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饮用水种类以自来水(白开水)为主(52.3%),有25.5%的中小学生饮水量为每日1 500~ <2 000 mL.12.7%的中小学生每天喝饮料,饮料的摄人种类以无碳酸含糖饮料(茶饮料、果味/肉饮料等)为主(30.4%),大部分中小学生每日饮料摄入量不足500mL.17.8%的中小学生每天吃零食,中小学生多以水果为零食(83.6%),42.5%的学生每周用于购买零食的费用在10元以内.80.5%的中小学生在购买饮料和零食时首先考虑是否卫生.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大部分饮水量不足,含糖饮料摄入频率高,部分学生零食选择不够健康.应开展针对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现状,为风险评估、干预并制定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6所小学共1 171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小学生消费零食行为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1 171名学生中,有922人自报食用零食,占78.7%。小学生常吃零食种类前3位为新鲜果蔬、谷类和坚果。小学生零食知识知晓率为45.4%。在睡前30 min和正餐前后吃零食的学生比例为16.1%和21.3%,小学生选购零食或饮料的前3位原因是味道好、解渴/解饿和方便。86.3%的家长参与决定小学生的零食和饮料。结论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零食消费结构优化,但仍较注重口味,存在不良零食消费习惯;家长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零食行为。加强合理膳食、健康饮食知识的宣传对改善小学生健康零食消费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泸州市小学生含糖饮料摄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减少小学生含糖饮料的摄入,促进儿童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9—10月抽取泸州市4所小学4~6年级919名9~13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含糖饮料的摄入现状进行描述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919名学生中,有67.9%的小学生每周含糖饮料摄入为<1瓶,27.3%为1~2瓶,4.8%为≥3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周围朋友喝含糖饮料频率(总是:OR=3.00,95%CI:1.21~7.47),在学校购买含糖饮料频率(总是:OR=9.46,95%CI:2.71~32.97),父母提供含糖饮料频率(总是:OR=6.32,95%CI:1.60~24.98),在家购买含糖饮料频率(总是:OR=18.23,95%CI:5.92~56.21)及日均电视/视频时长过长(≥2h:OR=2.14,95%CI:1.35~3.39)均和含糖饮料摄入量呈正相关。结论 泸州市小学生含糖饮料摄入水平较高,有32.1%的小学生每周含... 相似文献
8.
一年级小学生龋齿及饮用饮料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北京某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该人群的患龋情况及饮用饮料情况。其患龋率为88.1%,龋均为5.58;最喜欢喝碳酸饮料的学生占60.8%;在夏季有6.6%的儿童每天只喝饮料,几乎不喝水;26.0%的学生以喝饮料为主。分组比较结果发现dmft≥8的儿童饮用饮料较dmft≤4的儿童普遍,但无显著性差异。调查提示,我国儿童饮用饮料情况较普遍,其与龋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湛江市区小学生食品消费安全意识状况,为职能部门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问卷调查6所小学共1166名在校学生。结果 1166人中91.1%的学生认同食品和健康的关系,87.0%认为有必要学习相关知识;93.5%的学生消费时注意商品安全信息;94.7%的学生能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上述4项比例女生高于男生;33.9%的学生知道"QS"的含义;66.38%学生消费时关注营养价值。获取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家人、媒体、老师、宣传讲座。结论湛江市区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安全意识较好,女生优于男生,但存在购买误区和知识不足等问题,学校和相关部门在此方面尚未发挥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昌市区小学生常用文具和饮料中含铅量,为建立在校学生防治铅中毒的有效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购市场销售小学生常用品牌文具44份,常饮果酸饮料43份,样品处理与测定方法按国家标准进行。结果文具类含铅量为铅笔(129.90±52.53)mg/kg,合格率95.83%;蜡笔(55.15±21.33)mg/kg,合格率100.00%。果酸饮料类含铅量为铝罐听装(0.27±0.09)mg/kg,合格率71.40%;铁罐听装(0.23±0.09)mg/kg,合格率85.70%;塑料瓶装(0.16±0.08)mg/kg,合格率为100.00%。结论南昌市区小学生常用文具和饮料中含铅水平大多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合肥市城区中小学生暴力行为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法,从城区随机抽取4所学校3064名中小学生接受调查。结果 暴力月发生率为16.22%,男生高于女生(X2=25.13,P=0.000)。同学是施加攻击的主要人群,占45.80%,以空手打(37.42%)、辱骂(31.21%)、恐吓(20.88%)为主,使用棍棒、利器等占10.49%。校园是学生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占46.08%,家庭和校外分别占28.41%和25.51%,场所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0)。3.33%的学生因此导致骨折,0.51%因此而致残。经常攻击他人者97人,占3.21%,被对方激怒是致使他们实施攻击的主要原因(47.38%)。结论 合肥市中小学生中的暴力行为较为严重,应强化素质教育,改善校园环境,预防和控制学生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西省小学生贫血患病现况,为儿童贫血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2012年全国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要求对江西省辖区内小学生通过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1419名城乡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学生总体贫血率为24.38%,其中83.24%为边缘性贫血。农村学生贫血率(35.20%)高于城市学生(14.93%,χ2=76.99,P〈0.001);男生贫血率为22.80%,女生贫血率为2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P=0.183);边缘性贫血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结论江西省小学生总体贫血率患病率较高,应通过在日常膳食中补充一定的铁来降低这部分人群患贫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为提高其睡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中小学生55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6.0%的中小学生在晚上22~24时之间入睡,59.2%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长在6~8 h;仅有16.1%的学生自我感觉睡眠质量非常好;中小学生常见睡眠问题依次为睡不醒(39.5%)、噩梦(7.1%)、惊醒(9.1%)、失眠(6.2%)以及梦游(1.6%)。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压力大(42.0%)、体育锻炼不足(27.9%)、人际关系紧张(11.1%)等。结论多数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部分学生存在睡眠问题,建议采用针对性措施改善睡眠问题,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含糖饮料的摄入频次与其他饮食行为的关联,为制定控制含糖饮料消费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含糖饮料摄入情况以及其他饮食行为资料,运用潜在类别分析识别研究对象其他饮食行为的潜在类别,进而比较不同类别间含糖饮料摄入的差异。结果 11 124名调查对象中,30.92%的学生含糖饮料摄入≥3次/周。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将其他饮食行为分为4类:饮食行为健康组、饮食行为均不健康组、低蔬菜水果组和高甜食零食组,其潜在类别概率分别为0.6239,0.0430,0.1534和0.1797。4组学生的含糖饮料摄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1.1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饮食行为均不健康组经常喝含糖饮料的率最高(61.92%),饮食行为健康组最低(24.22%),低蔬菜水果组和高甜食零食组介于两者之间(29.64%和47.87%)。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经常喝含糖饮料的比例较高,且与其他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各地市(州)四年级至高三的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 湖北省四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65.1%,其中女生近视患病率(69.2%)高于男生(61.7%),且近视患病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学段较高、父母近视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而看电视时间较长、天黑后在家读书写字仅使用台灯或屋顶灯、课间休息场所为户外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与连续近距离工作<0.2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相比,连续近距离工作≥0.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近视风险增加(0.5~<1 h:OR = 1.144;1 ~<2 h:OR = 1.272;2 ~<3 h:OR = 1.303;≥3 h:OR = 1.327);与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3 h的学生近视风险较低(OR = 0.875)。结论 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是预防及控制近视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6省市部分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按全国6个行政区划分别抽取1个省或直辖市,每个城市抽取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和小学(一至六年级)各10所。共收回问卷60 334份,有效问卷57 904份,有效率为96.0%。按《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要求检查视力及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一般统计描述、Pearson 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方法分析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6省市调查的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55.7%,其中女生(59.7%)高于男生(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8岁组、10~12岁组、13~15岁组和16~18岁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35.8%、58.9%、73.4%和81.2%,呈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父母近视、计算机显示屏与眼的距离、读写时胸部距桌边沿不足一拳(10 cm)、眼距离书本不足一尺(约30 cm)、写字时手指距离笔尖一寸(3 cm)、每天睡眠时间、最近1周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下午学校安排体育活动的时间、家中电视机的大小、是否限制看电视/计算机的时间为近视的影响因素。结论 调查地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并受遗传因素、户外活动时间、用眼行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小学生零食消费种类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3所小学的42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 常吃“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量食用”3类零食小学生消瘦检出率分别为4.2%、2.5%、1.0%,超重检出率分别为5.6%、9.9%、18.6%,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6%、2.9%、11.8%。不同食用零食情况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95,P=0.002)。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小学生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乳山市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乳山市10所小学共3 000名。结果:行为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得分均值分别为4.38、3.37、3.25和3.23;从偏离检出率分析得偏离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行为障碍(16.1%)、学习障碍(14.8%)、性格缺陷(15.7%)、社会适应障碍(13.2%)等。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班级、母亲职业、家庭月收入等。结论:乳山市农村小学生均存在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宁市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现状,为儿童保健及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自愿受检的原则,对南宁市12所小学的5 769名学生进行肠道蠕虫的病原学检查,并分析阳性者的感染情况。结果: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6.74%(389/5 769),均为单一虫种和轻度感染;蛔虫、鞭虫和钩虫的总感染率为2.84%(164/5 769),感染率城乡差异明显,男女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年级组学生感染率最高;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3.90%(225/5 769),感染率城乡差异明显,男女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年级组学生感染率最高;感染者大多有不良饮食习惯和或卫生习惯。结论:只有全面推进和落实健康教育工作,才能降低肠道蠕虫感染,切实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珠海市2020—2021学年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开展珠海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于2020年9月1日—2021年7月15日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查,运用《珠海市中小学生健康管理系统》录入学生检查数据。结果 在2020—2021学年中,共调查珠海市268 753名中小学生,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44%,其中轻度消瘦的检出率最高,为5.04%;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54%,9.46%;在中小学学生中女性的超重、肥胖症及营养不良的检出率(9.58%、6.59%、9.05%)均低于男性(15.06%、11.90%、11.62%;χ2=1 826.45、2 195.33、471.29,P<0.001)。结论 珠海市2020 —2021学年中小学生出现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双峰现象”并存的情况,在小学阶段最明显。需重点加强小学阶段的营养健康教育,以男性为重点教育对象,全面推动学生的营养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