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短刺针法联合麦肯基疗法对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某康复疗养中心门诊和住院的血瘀型LDH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短刺针法联合麦肯基疗法,对照组采用麦肯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治疗前,组间ODI、VAS、JOA、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VAS、JOA、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 血瘀型LDH患者采用短刺针法联合麦肯基疗法,能够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腰部、下肢疼痛,恢复腰椎活动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腰椎活动功能和椎旁肌功能,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和椎间盘高度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随机分为牵引组和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组各20例。牵引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普通牵引治疗,SD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SDS治疗。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VAS)评分量表评估2组患者腰痛程度,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量表评估腰椎活动功能,表面肌电图评估椎旁肌功能,美国超导型核磁共振评估椎间盘突出指数(DHI)和椎间盘高度(DH)。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牵引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牵引组(P<0.05)。2组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肌电值(AEMG)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平均肌电值AEMG明显高于牵引组(P<0.05)。2组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PF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MPFs明显高于牵引组(P<0.05)。2组患者病变节段DH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DH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DHI明显低于牵引组(P<0.05),但2组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DS能明显减轻腰痛,改善LDH患者腰椎活动功能、椎旁肌功能和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疗效优于普通牵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背部肌力训练结合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LDH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2组均进行牵引治疗,观察组加用腰背部肌力训练。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回访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后,2组JOA总分、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后2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力训练在治疗和预防LDH中可能有较好的长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联合骨伤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8月1日~2020年9月30日收治的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中医针刺治疗,观察组在中医针刺治疗基础上联合骨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下肢麻木及腰痛情况、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伤协会腰椎疾患综合评分量表(JOA)]、生活质量[采用卡氏评分法(Karnofsky)]、腓总神经及胫神经F波变化、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 d两组下肢麻木及腰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4 d,两组下肢麻木及腰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后3 d(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JOA评分、Karnofsky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MMP-3、PGE2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DH患者采用中医针刺联合骨伤护理,对缓解腰痛、加快腰椎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可改善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清MMP-3及PGE2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LDH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对症处理及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腰部核心肌力训练。于入选时、训练3个月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同时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下肢放射痛及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 结果 入选时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训练后发现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增高(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度有效率及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LDH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腰椎融合术治疗的81例LDH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给予术后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42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下肢放射痛及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较对照组高,OD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下肢放射痛及腰椎活动度改善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LDH术后患者开展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活动度及下肢放射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并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在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9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治疗,观察组采用UBE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变区域、手术的时间、病程、出血量等)、手术前后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4、72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0.33 vs 9.23±0.43,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6月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15.54±0.52 vs 14.23±0.43,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3±3.54 vs 15.74±3.34,P>0.05),术后1月、6月两组ODI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6月观察组患者ODI评分高于对照组(51.43±3.73 vs 48.75±3.64, 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0.54 vs 4.41±0.65、44.74±4.25 vs 45.54±4.54,P>0.05),术后1月、6月两组患者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6月均较对照组降低(5.4±0.54 vs 6.54±0.32、46.85±4.45 vs 52.63±4.41,P<0.05)。  结论  UBE手术较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更能有效降低LDH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椎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涛 《大医生》2023,(1):92-94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为肾虚血瘀证LDH。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与恒古骨伤愈合剂,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β、MMP-3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β-E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β、MMP...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肢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神经松动术,1次/d,共1个月。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坐骨神经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神经松动术对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坐骨神经痛有着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我科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桥式运动、翻身运动、卧-坐转移训练、坐位平衡功能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负重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减重系统、智能反馈系统及虚拟训练模式等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徒手肌力测试法(MMT)分级标准之 Kendall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两组股四头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腘绳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olden FAC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疗法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凝血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气压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均维持治疗7 d。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5 d、7 d,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疗法可有效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肢持续皮牵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老年LDH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中频电疗及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小剂量下肢皮牵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背痛量表对2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定,并密切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局部及全身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10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腰椎JOA评分[(20.50±2.23)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指数(8.29±2.08)、治疗有效率(96.43%)及显效率(14.28%)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下肢皮牵引治疗能显著提高老年LDH患者腰椎功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周  蒋丽琴  许婷婷  孙莹  郑洁 《中国康复》2014,29(6):457-458
目的:观察干扰电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推拿及中药熏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干扰电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1d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0%、65.0%,P〈0.05)。结论:干扰电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技术能有效缓解下腰背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神经根水肿及营养神经药物等)及悬吊训练,观察组患者同时辅以腰部核心肌力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制订的腰椎疾患评分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25±1.05)分]及JOA评分[(22.5±3.1)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治疗LDH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法、中频电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传统腰背肌力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8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JOA)腰痛疾患疗效标准评定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于治疗8周时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统计比较2组患者复发率。 结果治疗2周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94±1.30)分]、JOA评分[(16.84±3.50)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04±1.20)分]、JOA评分[(16.22±4.1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8周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26±0.56)分]、JOA评分[(24.11±1.20)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2.86±1.48)分]、JOA评分[(19.73±2.48)分]均较治疗前继续好转(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发现治疗组显效率为68.57%,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44.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3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采用手法及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中药包热敷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18年7月~12月选择宜宾市中医医院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对照组口服芬必得2粒和迪根1片,中医组采取艾灸联合中药包热敷,疗程30天,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①治疗前对照组和中医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和JOA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JOA评分和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 ②VAS评分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医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③中医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0.0%,中医组高于对照组,疗效等级中医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等级中医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艾灸联合中药包热敷能显著改善LDH患者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周人龙  李响  张洪蕊  孙亚鲁 《中国康复》2021,36(11):673-676
目的:观察移动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对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存在一侧肢体偏瘫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科相关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包含常规步行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与移动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10m步行速度测试(10MW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蒙哥马利和艾森贝格抑郁量表(MADRS)对患者的步行功能及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下肢FMA、10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HAMD-17和MA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规运动疗法结合移动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步行功能与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障碍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移动式平板训练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对照组加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Te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ATE及Time值)、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评估2组患者的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8周后,2组ATE值及Time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BBS、MBI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及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PNF疗法;对于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两者未见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李道明  孙鸣 《中国康复》2014,29(4):260-261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伴有足下垂的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给予步行能力评定量表评定、关节活动度(ROM)评定踝背屈主动活动度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步行能力、踝关节背屈角度、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LDH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干扰电、超短波及湿热敷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辅以SE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2组患者腰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疼痛VAS评分[(3.22±0.94)分]、腰椎功能评分[(23.6±5.8)分]、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66±0.92)分]、腰椎功能评分[(15.4±6.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改善率[(90.3±16.5)% vs(79.3±24.9)%]及治愈显效率(87.5% vs 73.3%)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ET训练可显著减轻LDH患者腰痛症状,促其腰椎功能改善,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