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康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康复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康复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患者ASIA评分(153.65±52.83)分、MMT评分(78.63±16.2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是(18.34±2.25) d,对照组住院时间是(28.59±4.67) 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16,P=0.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出院,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洁璠 《妇幼护理》2023,3(21):5153-5154
目的 探讨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护理期间应用风险优化管理结合连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82 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风险优化管 理结合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知识掌握水平,护理依从性,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 组护理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NIHSS 评分显著 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ADL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 组护理工作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风险优化管理结合连续性护理,能够改 善改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护理依从性,减少不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2±6.8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2.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烫伤,褥疮及便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维度优质护理在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8例,多维度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的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两组的SCIM-Ⅲ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优质护理应用于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脊柱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68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系统护理)与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的SCIM-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系统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utar风险评估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82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Autar风险评估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utar风险评估护理可有效评估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促进患者术后血流速度和血流峰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59-1660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联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90例,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督脉电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理健康、躯体角色及社会功能评分相高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SIA感觉、运动功能检查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IA感觉、运动功能检查评分均出现升高,且研究组上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电针联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感觉、运动功能,阻止或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害,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临床预后,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一种可靠的临床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阶段性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不良情绪、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睡眠质量、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焦虑自评评分(SAS)、抑郁自评评分(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阿森斯睡眠质量量表(A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和AIS评分低于对照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其心理弹性,使睡眠质量受到疾病的影响降低,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系统化护理配合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行手术室系统化护理配合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系统化护理配合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者,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康复期间出现的褥疮、骨质疏松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简易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测评肢体运动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期间出现的褥疮、骨质疏松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还可以提升患者运动功能,降低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9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观察组予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予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评分、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GOS和ADL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GOS和AD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可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黄瑶 《妇幼护理》2023,3(11):2687-2689
目的 讨论阶段性心理健康疗法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本院收治的我 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100 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心理健康疗法。比较两组心理弹性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和焦虑状况。结果 观察 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症自评量表评分显 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阶段性心理健康疗法,能缓解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骨髓损伤,根据骨折的类型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3±2.1)d,术后出现3例伤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脑脊液漏,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为8.89%(8/90)。出院时以及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康复状况评分逐渐递增,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独立能力、社会关系四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出院后1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在术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负性情绪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负性情绪,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护理随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手术后躯体功能恢复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出院前常规指导,观察组患者予以出院后护理随访。比较两组腰椎功能与脊髓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腰椎功能: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同时,联合护理随访,能促进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913-2915
目的探讨细孔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均采用细孔钻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措施,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配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S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者SSS评分与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SSS评分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配合措施有助于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细孔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无缝隙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近期效果,为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于琼海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无风险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比较可知,两组患者VAS评分与AD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21.75±4.05) h,(11.36±1.64)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7.94±5.42)h,(15.51±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便秘、静脉血栓、切口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45%)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无缝隙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缓解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42-3244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1个月ADL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均为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DL评分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术治疗HCH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以更加有效恢复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田军  王孝纯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4):2082-2084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方式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7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前路减压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后路减压手术,而后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对比,对两组术前术后Cobbs角、伤椎高度进行分析对比,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触觉评分及运动评分进行评估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bb′s角、伤椎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obb′s角和伤椎高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触觉评分及运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触觉评分及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术相比后路减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脊髓受压情况,提高伤椎高度及Cobb′s角。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戴明循环管理法的品管圈(QCC)活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均行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GQLI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行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患者,可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