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 方法 对6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含HRCT),回顾性分析、比较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动态变化并进行半定量CT评分. 结果 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①主要表现为片状肺实质渗出病灶,早期和吸收期主要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②两肺小叶性或节段性散在分布,以胸膜下和支气管周围多见,下叶较重;③肺组织、胸膜及纵隔受累可同时存在;④病程早期CT评分4.41且逐渐下降,渗出性病灶短期内吸收较快,后期遗留纤维化病变CT评分1.64分. 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动态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胸部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疗效观察,但确诊需依靠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21例治愈出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完整影像学资料,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HRCT短期动态影像特征。方法 按胸部CT检查时间及影像学改变过程,将病程分为早期、高峰期及转归期,并观察肺内病变在不同时期的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胸部CT有阳性改变患者16例,胸部CT始终无阳性表现患者5例。早期(1~6天,平均3天)HRCT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23个,磨玻璃结节12个,实变结节伴“晕征”1个;高峰期(5~11天,平均8天)HRCT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9个,磨玻璃影伴实变影17个,磨玻璃影伴“铺路石征”6个,实变结节伴“晕征”7个,1例伴少量胸腔积液。危重型病例高峰期病变数量及累及范围高于普通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CT检查有助于检出早期及亚临床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于患病第2周诊断为重型/危重型,HRCT复查对危重型患者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分析31例确诊COVID-19患者早期胸部HRCT表现。结果 31例发病1周内胸部HRCT呈不同程度肺炎改变。23例见多发病灶(≥3个病灶);24例病变累及2个以上肺叶,7例病灶累及单肺叶;22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病灶(GGO),9例GGO伴混合性实变灶,病灶边界均模糊;25例病变分布于肺外周带,6例病灶分布于肺外周伴局部中央分布;26例病灶呈不规则斑片状,5例呈不规则斑片状伴局部球形表现;26例伴细支气管充气征,29例病变内血管增粗,24例见小叶内间隔增厚,6例伴小叶间隔增厚;2例伴小叶中心结节,1例伴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COVID-19早期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利于早期诊断COVID-1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初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2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8岁。所有病例均行高分辨率CT扫描,由放射科高年资医生对CT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COVID-19胸部CT初诊典型表现:双肺野外带胸膜下区为主的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可伴小叶间隔增厚;部分多发病灶中同时可见磨玻璃影及实变影,实变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不典型者表现为单发的斑片状实变影或小结节影。以上少部分病例伴胸膜反应或叶间胸膜增厚,但未见胸水。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初诊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胸部CT影像学特征表现,探讨其对NCP临床诊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目前收治已确诊NCP的30例患者完整影像学资料,重点观察有无胸部CT异常,并对胸部CT异常阴影的病变分布、形态、密度、位置、分期进行分析。结果:胸部CT扫描发现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异常阴影。病变分布:单侧单叶(右肺中叶)病变2例(7.14%),单肺多叶病变1例(3.57%),双肺多叶病变20例(71.43%),双下肺病变2例(7.14%),双中下肺3例(10.72%);病变位置:病灶远离肺门,位于周边部位15例(53.47%),同时累及周边和中心13例(46.43%);病变形态:病灶表现为斑片状、部分融合呈大片状12例(42.85%),球形11例(39.29%),两者都有5例(17.86%);病灶密度:磨玻璃样改变11例(39.29%),实变11例(39.29%),两者均有6例(21.42%);病变分期:早期11例(39.29%),进展期13例(46.43%),重症4例(14.28%)。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特征性的胸部CT影像表现;CT扫描及影像分期有助于新冠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动态评估,可用于临床治疗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及DR的影像学表现、演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其中治愈出院42例、死亡3例、重症7例、治愈10日后再度检出核酸阳性1例,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期演变及临床价值。结果 CT早期呈现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影伴增粗的血管影,其余肺组织可以完全正常;进展期双肺出现纤维化灶、模糊的实变影,少数可见胸腔积液、含气囊腔;吸收期磨玻璃影逐渐消散,实变影边缘清楚,纤维性病灶增多;符合出院标准的病例肺内仍存在少许磨玻璃影、实变影。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符合病毒性肺炎征象并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病变的分期演变对于临床治疗与出院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收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隔离病房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15日收治的79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解除隔离76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3例,10例因肺炎转呼吸科继续治疗,其余患者解除医院隔离后居家隔离2周。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直接与疫区人员密切接触史,CT具有典型的多发斑片影,磨玻璃影。结论疑似隔离患者较多,确诊患者少,无重症病例,筛查严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高分辨CT扫描(HRCT)表现及动态影像变化.[方法]回顾本院及周边地区经核酸检测确诊的46例COVID-19患者完整的临床及HRCT扫描资料,每例患者于首次CT检查后每隔4?5 d复查,动态观察不同时期胸部CT影像变化特点.[结果]46例患者中入院时发热38例,干咳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初次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7日—2月17日发热门诊3~10 d后经核酸检测阳性的20例COVID-19初诊患者及同期45例非COVID-19肺炎患者胸部HRCT资料,对病灶分布、密度、形态、大小及伴随征象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COVID-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住院且入院后经核酸检测明确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入院当天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CT、血气分析、呼吸道病毒抗原、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凝血功能、降钙素原等检测;并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分析。结果大足地区共确诊14例患者,平均年龄(53.5±12.9)岁,男性9例,女性5例;1例患者有武汉居住史,12例为密切接触感染者中有10例家庭聚集性病例,1例患者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或周围发热、咳嗽患者接触史;平均潜伏期(7.0±4.0)d,最短2 d,最长14 d;患者多表现为干咳(10例)、乏力(6例)、发热(4例),胸闷、恶心、心慌、咽痒、畏寒等症状在不同患者中有所表现,1例患者以腹泻就诊;胸部CT多表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影(12例),2例患者胸部CT正常;9例普通型病例,2例轻型病例,2例重型病例,1例危重型病例。结论大足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家庭聚集性病例为主;患者以干咳、乏力、发热为主要表现;胸部CT多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多数为普通病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以期为COVID-19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COVID-19 3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30例中发病1~3 d进行首次胸部CT检查19例,CT检查有片状影18例,主要表现为斑片状、节段性磨玻璃样密度影(GGO),病变局限,分布于外1/3肺野、胸膜下,以双肺下叶居多;CT检查阴性1例。11例初次胸部CT检查时已发病4~7 d,肺内病变表现为多发分布,部分融合,形态不规则,以胸膜下肺野分布为主,GGO与实变影、条索影共存。入院第3天,30例第1次进行了胸部CT复查,24例肺内影像学变化较大,表现为病灶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密度增高,局部实变,GGO合并肺实变影及条索影病灶数目增多,血管束增粗明显。入院第8天,29例进行了第2次胸部CT复查,27例有较明显变化,密度呈现出多样性,病灶GGO与实变及条索影共存,血管束增粗减轻。入院第13天,27例进行了第3次胸部CT复查,主要表现为病灶密度减低,边界清晰,条索影增多,与邻近胸膜粘连、牵拉,部分病灶吸收消失。入院第26天,25例进行了第4次胸部CT复查,主要表现为GGO伴条索影。结论胸部CT检查可清楚反映COVID-19病变密度、形态和范围特点,显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可以用于COVID-19早期诊断、了解病变动态变化和进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16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胸部CT检查资料16例。分析其不同病理时期的螺旋CT表现及治疗后的CT随访。结果典型CT表现为以两肺实质弥漫性渗出性改变为主的磨玻璃型,以间质改变为主的网格状影,弥漫性小结节影或网织结节型。非典型表现为:局部气囊性改变,胸膜下"月弓征",肺门和/或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小片实变。结论螺旋CT(SCT)特别是高分辩力CT(HRCT)可以充分地显示PCP的病变征象,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与住院中期胸部CT表现严重程度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8日至3月15日收治具有完整临床资料、住院第6~10天的胸部CT(住院中期胸部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COVID-19患者40例.依据胸部CT表现所示肺内病灶及其累及范围,将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念珠菌病胸部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肺念珠菌病的胸部CT资料,并对照比较抗炎及抗真菌治疗后的胸部CT变化.结果: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炎症改变及肺内实变,其中支气管炎型9例(39.13%)、肺炎型12例(52.17%)、播散型2例(8.70%);其中形成空洞者7例(30.43%),伴有胸膜改变者3例(13.04%);抗炎后病灶无吸收10例(43.48%)、加重8例(34.78%)、出现新病灶5例(21.74%),抗真菌治疗后病灶变化则以吸收为主(20例 ,86.96%),二者差异明显(X2=72.74,P<0.01).结论:CT表现能基本反映肺念珠菌感染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但CT征象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不易;动态观察治疗后的胸部CT变化,不仅能客观评价治疗效果,还可为其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确诊的62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激素使用情况分为激素组与非激素组。激素组30例,予以口服强的松1mg·kg^-1·d^-1,连用3—5d。对照组32例。对其热程、化验结果、影像学特征、住院天数及病灶吸收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2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采集双份血清(间隔2周),恢复期MP—IgM滴度4倍上升,滴度最高可达1:20480;胸部x线片及胸部CT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肺实变;合并少量胸腔积液16例,中等量积液8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20例,右上肺、右中肺或左上肺不张10例。激素组热程明显缩短,临床症状很快得到改善,胸部X线片或CT示肺部病变很快好转。结论对于明确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灶特点,普通胸部X线片有局限性,采用胸部CT检查更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对病情严重度及转归的预测有一定的帮助。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索外,可合理应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缩短热程,促进病灶早日吸收。  相似文献   

17.
自2019年12月COVID-19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五版,首次将疑似病例中具有肺部影像学特征者纳入临床诊断病例。肺部影像学检查主要是以胸部CT(尤其是HRCT)为主、X线胸片为辅。目前国内外影像专家对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炎形成影像诊断共识:胸部高分辨CT(HRCT),小于或等于1mm层厚,是当前筛查与诊断的主要手段。突出了胸部CT影像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循证诊断下的临床诊断指标中的重要角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指南》的制定将进一步增进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影像诊断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掌握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CT影像指标之间的互补关系,做出客观诊断。 本指南将由中国传染病放射学主任委员牵头组织,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委会、中华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感染影像专委会、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等专家团队共同制定。 推荐COVID-19首选和主要的成像技术是肺部HRCT(证据级别:Ⅱ,推荐强度:强)。根据病变范围与类型将CT表现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与转归期。胸部X线对检出早期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低,容易漏诊,仅适应于基层医院,不推荐使用(重症患者推荐强度: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指南》全文主要内容包含:影像学诊断标准、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影像学特征、新冠病毒性肺炎早期、进展期、重症期与转归期影像学特征、特殊人群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流程:流程图等几大方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影像同仁提供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鉴别病例等丰富信息,以期达到早诊断、早控制、早治疗的目的,共同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轻型、普通型患者首次及短期(3~5 d)复查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影像学表现及短期演变的特征变化。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4日—2月17日经临床及两次COVID-19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确诊的12例轻型、普通型COVID-19患者,分析12例前后两次胸部HRCT影像学特征。结果 12例中首次胸部HRCT检查2例(16.67%)无异常,6例(50.00%)双侧肺叶受累,4例(33.33%)单侧肺叶受累,其中左侧肺叶受累1例、右侧肺叶受累3例;以左肺下叶、右肺下叶受累为主[各7例(58.33%)];以右肺下叶背段、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受累为主[分别为7例(58.33%)、6例(50.00%)]。短期复查肺叶、肺段受累数较首次检查均有增加,但肺叶受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受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首次胸部HRCT检查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仅位于胸膜下3例、仅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不同病因引起肺内磨玻璃影的CT特征,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18日我院收集的14例以肺内磨玻璃影为主要改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胸部MSCT影像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例,百草枯中毒1例,结缔组织病相关疾病2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肺水肿2例,磨玻璃结节1例,肺结核1例,侵袭性肺曲霉菌1例;磨玻璃影呈单侧单叶分布2例,双侧多叶分布12例,外周带分布6例,内中带分布4例,合并实变7例、条索5例、小叶间隔增厚11例,淋巴结增大3例、胸水2例;短期CT复查10例,其中6例明显进展,2例明显吸收,2例无变化。结论不同病因引起肺内磨玻璃影的CT表现有部分重叠,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一定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病史、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综合分析,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NCP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22~72岁,均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诊断标准。结果 23例患者CT表现可分为早期6例,进展期17例;病灶累及肺叶:1个肺叶1例,2个肺叶3例,3个肺叶3例,4个肺叶4例,5个肺叶12例;分布范围:胸膜下为主17例,胸膜下和中心同时受累6例;病灶形态:23例均出现磨玻璃影,同时伴间质增厚、网状影16例,实变10例,血管增粗10例,空气支气管征5例,"铺路石"征3例,淋巴结增大1例,胸腔少量积液1例。结论扬州地区NCP患者CT影像学均为早期、进展期表现,主要为多发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分布多见,伴有间质的增厚及血管增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