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及盐酸多奈哌齐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海马亚区磁共振成像(MRI)T2信号的影响。 方法选取轻度AD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认知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及联合应用组,每组20例,认知训练组采用认知训练,药物治疗组采用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联合应用组在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另选取老年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除谈话沟通外不给予其它特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6和12个月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MRI检查,测量MRI T2信号强度,并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 结果治疗前,认知训练组、药物治疗组、联合应用组双侧海马头部MRI T2信号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认知训练组双侧海马各亚区的MRI T2信号强度未见明显变化(P&rt;0.05);药物治疗组及联合应用组双侧海马头部不同时间点MRI T2信号强度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各治疗组双侧海马体部及尾部MRI T2信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认知训练组、药物治疗组、联合应用组MMSE评分均较低(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认知训练组、药物治疗组、联合应用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 结论认知训练及盐酸多奈哌齐均能改善轻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单独认知训练对AD患者海马MRI信号无显著改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时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并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 方法将64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用HBO并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单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进行评定。 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MMSE、HDS分数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BO并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VD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盐酸美金刚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痴呆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2例帕金森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美金刚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帕金森病蛋白7(PARK7)、神经营养因子-3(NT-3)、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ARK7及CRP水平均下降,NT-3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治疗后ADL、MoCA、MMSE评分均上升,UPDR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与对照组(14.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患者效果优于盐酸多奈哌齐,可有效降低PARK7及CRP水平,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家庭认知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60例分为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和常规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训练组增加家庭认知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 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MMSE、MoCA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的MMSE、MoCA和MBI评分分别为(28.33±2.85)分、(26.64±2.09)分和(74.66±11.22)分,与对照组的(26.95±1.77)分、(25.39±2.47)分和(73.98±12.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家庭认知康复训练可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影响。 方法选取VCIN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40min/次,每日1次,每周6次,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BI)、肌电诱发电位仪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P300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oCA、MMSE、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患者治疗后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延迟记忆、MMSE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训练组MoCA总分[(22.40±4.38)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3.27±0.58)分]、注意力[(4.30±1.60)分]、语言[(2.67±0.48)分]、延迟记忆[(3.67±0.80)分]、MMSE[(22.03±3.55)分]、BI评分[(82.17±11.28)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患者治疗后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波幅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训练组P300潜伏期[(352.10±30.68)ms]较对照组P300潜伏期[(356.45±40.30)ms]短,波幅[(8.65±1.18)μV]较对照组波幅[(6.73±1.81)μ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常规的家庭康复训练和随访,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简化的太极拳训练,2组均于治疗3个月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平衡能力。 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BBS分值均有显著提高(P<0.01),训练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太极拳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5例。3组均给予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复)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及服用舍曲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用中草药方剂。治疗前及治疗第8,2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利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MMSE、MoC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第8周,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AMD评分[(14.28±0.64)分、(13.32±0.9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常规治疗组HAMD、MMSE、MoCA评分[(12.65±0.75)分、(23.24±0.89)分、(23.36±0.8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第24周HAMD、MMSE、MoCA评分[(10.15±0.67)分、(25.21±0.92)分、(25.44±0.8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AMD、MMSE、MoCA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认知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组(观察组)42例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及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均未使用改善脑功能的药物。观察组同时采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治疗前、后组内LOT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39例PD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2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以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以运动疗法为主的个体化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于入组当天(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和Berg平衡量表评定其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平衡能力。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STEF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虽有所改善,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观察组的STEF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本组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和提高PD患者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方法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4例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同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患者入组时给予口服多奈哌齐5 mg,每日1次,治疗3个月后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并复查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结果治疗后, MCI患者神经心理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oston命名测验得分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MCI患者P50波幅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波幅较治疗前升高,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CI患者P50波幅与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且P50波幅和P300潜伏期与认知试验记忆功能各项评分均呈负相关。 结论多奈哌齐可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P50和P300可作为观察MCI的指标,同时也可作为评估多奈哌齐治疗MCI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F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的康复训练。FES组加用FES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30 min,共3周(15次)。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接受任何电刺激。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Barthel指数(BI)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FES组患者上肢FMA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FES组上肢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下肢FM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ES组下肢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BB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ES组BB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ES组患者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FES组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ES治疗能提高老年脑卒中早期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训练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每日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每组12例,因失访3例,3组最终完成本研究样本数分别为12、11和10例。各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下肢功能训练,训练时间分别为每日40、80和120 min,每周5 d,共训练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进行功能评定,并分别分析和比较强化训练前后3组患者FAC分级、FMA评分及独立步行情况。 结果强化训练前,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三组患者的FAC分别为(1.83±0.94)、(1.73±1.01)和(1.80±1.03)级,FMA分别为(19.17±5.52)、(23.00±4.71)和(19.40±7.90)分;治疗2周后,120 min训练组患者的FAC为(3.30±0.48)级较40 min训练组[(2.17±0.94)级]明显提高(P<0.05)。治疗4周后, 120 min训练组的FAC为(3.80±0.42)级,与80 min训练组[(3.18±0.60)级]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min训练组的FAC与40 min训练组[(2.67±0.65)级]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三组患者的FMA分别为(25.08±4.46)、(28.64±3.56)和(25.90±5.19)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强化训练2周和4周后,3组之间FMA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强化训练前,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三组患者中达到独立步行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6.67%、18.18%和20.00%;治疗2周后,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三组患者中达到独立步行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36.36%和100%,120 min训练组分别较40 min训练组和80 min训练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40 min训练组与80 min训练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4周后,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三组患者中达到独立步行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33%、90.91%和100.00%,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 min训练组独立步行功能改善的效果较40 min训练组更为明显(P<0.05),但4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分别与80 min训练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强化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且训练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认知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效能训练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认知康复疗法进行治疗,效能训练组在常规认知康复疗法的基础上增加自我效能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BADS)和韦氏记忆量表进行执行功能及记忆能力评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间的自我效能水平及执行功能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执行功能各项指标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效能训练组患者治疗后效能水平及执行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前,2组患者间的韦氏记忆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韦氏记忆各项指标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效能训练组患者治疗后韦氏记忆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前,2组患者间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效能训练组患者治疗后的SDS和SAS评分分别为(42.30±4.68)分和(42.24±4.1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48.29±5.73)分和(52.74±5.45)分(P<0.05)。 结论自我效能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能力和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期正念行为训练对髋部骨折固定术后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髋部骨折固定术后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念行为训练,每周1次,每次90min,共5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测患者心境状态,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测患者的正念水平;并采用EXPO32-ADC流式分析软件实施免疫荧光的数据分析,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目进行免疫机能评测。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OMS和MAAS评分及血清T细胞CD3+、CD4+、CD8+数目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OMS和MAAS评分及血清T细胞水平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中患者正念水平MAAS评分(58.00±4.78 vs 54.00±4.89)及POMS各项评分中的紧张-焦虑(13.14±3.36 vs 15.90±4.28)、忧郁-沮丧(18.10±6.24 vs 20.06 ±5.42)、疲惫-惰性(16.53±3.50 vs 18.98±4.88),活力-好动(26.68±5.22 vs 22.43±5.2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愤怒-敌意(9.94±2.48 vs 10.38±2.30)和困惑-迷惑(13.60±3.48 vs 13.78±3.50)两项指标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细胞CD3+、CD4+、CD8+数目升高(75.75±5.40 vs 69.91±4.42;39.54±3.29 vs 34.44±4.21;39.82±3.55 vs 36.82±3.55),训练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短期正念训练可改善髋部骨折固定术后老年患者心境情绪状态,提高患者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TKR术后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组(观察组)和常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组(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活动角度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其中康复医学科病房治疗2周,出院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10周,观察组采用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仅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的屈膝角度较对照组大20°,其他方法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1,2,4,6,12周后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的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ROM)和被动ROM评定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康复治疗前,2组患者HSS评分和膝关节主动ROM和被动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康复治疗1,2,4,6,12周后,观察组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1,2周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1,2,4,6,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和被动ROM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早期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可有效地改善TKR后患者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时进行疗效评定,包括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步行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2组患者Fugl-Meyer、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rt;0.05),治疗2,4,8周时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MOTOmed训练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时间和患者的治疗参与性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运动训练,但常规训练组患者每次运动训练时间为30~45 min,强化训练组患者每次运动训练时间为45~60 min。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的运动功能评定,同时每次运动训练时通过Pittsburgh康复参与量表(PRPS)记录患者的治疗参与情况。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IM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治疗后强化训练组患者的FIM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训练组治疗前、后FIM运动功能评分改变值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P<0.01),而且常规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患者PRPS评分均与治疗前、后FIM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变值明显相关(分别为r=0.787,P<0.01和r=0.573,P<0.05)。 结论运动训练时间能对脑卒中患者的近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影响,患者的主动参与性亦能明显影响其运动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PD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听觉刺激组(21例),2组均采用常规抗PD药物进行治疗,听觉刺激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节律性听觉刺激训练,要求患者行走时按照节拍进行行走训练,连续训练3周。2组患者均于训练前和训练3周后采用美国Motion Analysis公司研发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测试,并进行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第Ⅱ部分和第Ⅲ部分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6min步行测试(6MWD)。 结果治疗3周后,听觉刺激组步长和步频分别为(49.5±3.4)cm和(88.7±8.1)步/min,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听觉刺激组的UPDRS Ⅱ评分、UPDRS Ⅲ评分、6MWD及B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节律性听觉刺激训练可辅助改善PD患者的步态,促进PD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应用小剂量抗抑郁剂万拉法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组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BI)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HAMD、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以康复训练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抗抑郁药物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髌骨外脱位患者微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 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髌骨外脱位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采用在关节镜下髌股韧带重建术进行微创修复,术后均采取相同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于者术后2周开始,治疗组则于术后6~12h(早期康复训练)开始2组患者均于康复训练前和康复治疗4周后(康复训练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和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康复训练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ROM与组内康复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康复训练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ROM分别为(91.80±8.20)分和(106.15±6.70)°,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9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髌骨外脱位微创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