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9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根据检测结果分为3组: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用比浊法测定血清HCY浓度,并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CY的浓度也明显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HCY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血清HCY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76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Lp-PLA2、HCY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结果]①脑梗死组的Lp-PLA2、HCY、IM 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②脑梗死组易损斑块的比例(39.2%)明显高于对照组(14.3%),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③易损斑块组血清Lp-PLA2、IM T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④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2、HCY和IM T均高于无斑块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⑤血清Lp-PLA2辅助识别易损斑块特异性高于 HCY。[结论]与 HCY比较,血清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更好;血清Lp-PLA2能反映斑块的不稳定,可作为临床预测脑梗死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4-7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BPSD)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 年10 月~2017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7 例,根据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精神问卷测评结果将其分为两组,BPSD 组(n=54)与非BPSD组(n=33)。对患者的血浆HCY 进行测定,并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与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内径及内-中膜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并分析血浆HCY 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BPSD 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BPSD 组患者的血浆HCY 水平明显高于非BPSD 组患者,且高HCY 血症的百分比也明显高于非BPSD 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BPSD 组患者的CCA、ICA 内径和IMT 值均明显高于非BPSD 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浆HCY 水平、CCA 颈动脉内径和IMT、ICA 颈动脉内径和IMT 均是BPSD 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28、2.824、2.627、2.544 和2.417,P<0.05)。结论 血浆HCY 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BPSD 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白艳华  柯建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3):325-327, 33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腔隙性脑梗死病人200例,所有病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HCY测定,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和血HCY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AS的危险因素及与血HCY关系。结果CAS组病人年龄、高血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CY水平及基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非C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CIMT斑块组病人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CIMT增厚组和正常组(P < 0.01),CIMT增厚组HCY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1)。低HCY组病人CIMT为(0.75±0.10)mm,明显低于高HCY组的(1.26±0.13)mm(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hs-CRP、HCY均为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除年龄、高血压、hs-CRP影响CAS的发生外,血HCY水平同样影响CAS的发生,临床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对CAS进行早期评估和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其梗死部位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3例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入院1周内检测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数据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梗死侧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非梗死侧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非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梗死的部位与受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无关;而与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9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12例年龄小于45岁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CY和CRP水平测定及颈动脉血管彩色B超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稳定性),并与对照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CY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2例急性脑梗死中,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CY和CRP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与无斑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HCY和CRP水平升高,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尤其是既往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青年患者,应将血清HCY和CRP测定作为与血糖、血脂一样重要的常规检测项目.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高水平的HCY和CRP可能是预防脑梗死尤其是青年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同型半胱氨酸(hyper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血脂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25例健康(对照组)、3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3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时测定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三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及脑梗死组HCY、TC、TG、LDL、IM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组与脑梗死组相比,脑梗死组HCY、TC、TG、LDL及IMT均高于高血压组。HCY与IMT明显正相关。结论高血压及合并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浆HCY水平增高,且高HCY浓度可能引起IMT的增厚,并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颈部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方法:80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A组),60例同期经CT证实的非脑梗死患(B组),进行双功能超声检查,并测量颈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A组患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PLI)明显高于B组(P<0.01),差异有显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所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障碍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孙惠淳 《中外医疗》2010,29(32):22-23
目的分析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腔隙性脑梗患者(简称腔梗)和100例非腔梗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将二者发生颅外、颅内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同侧颈动脉斑块及同侧颅内大动脉病变显著相关(P〈0.05),非腔梗组容易发生颅内大动脉病变及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09年3月脑梗死住院病人60例,检测其HCY、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结果 HCY、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结论 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发生脑梗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64例根据高血压病史及入院时血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22例)、全期型高血压组(B组,22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C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N组,21例)。分别检测脉压(PP),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CY水平,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PP与血HCY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组(P〈0.05)。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CIMT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组(P〈0.05)。结论PP及血HCY升高可能是造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陶红苗  邵蓓 《浙江医学》2008,30(3):257-25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脑梗死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各种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虽然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等技术的使用能够及时有效的干预颈动脉斑块,降低日后脑卒中的危险,但寻找AS形成的危险因素,降低斑块的发生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国内外有关AS和尿酸(UA)的关系尚未完全清楚,本文旨在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探讨脑梗死患者AS和UA的关系,为防治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防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脑梗死(脑梗死组)及8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数量、性质。结果脑梗死组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脑梗死组以软斑为主,对照组以硬斑多见,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好发于颈总动脉(CCA)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ICA)。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斑块性质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颈动脉异常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研究2者的相关性及在糖尿病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1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伴脑梗死58例,单纯糖尿病52例)及52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的血清Hcy水平,颈动脉彩超观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Hcy血症发生率、血清Hcy水平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硬化程度均升高(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16,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检查对糖尿病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进行超声观察,讨论糖尿病和脑梗死患者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62例临床诊断糖尿病和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检测双侧颈动脉的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CDFI可清晰显示颈动脉解剖结构,其中149例糖尿病和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参数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直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对糖尿病和脑梗死患者定期观察,可以判断动脉硬化的进展,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12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应用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70,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评价sTM水平及HCY含量与神经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2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荧光偏振免疫法分别测定第1、3、7、14天sTM水平及第1、14天HCY含量,同时给予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sTM及HCY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且呈动态变化,sTM及HCY呈正相关(r=0.78,P〈0.01),且二者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0.63,P〈0.01;r=0.72,P〈0.01)。结论 sTM及HCY的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损伤的观察指标,有助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部位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同期就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头颈动脉联合CTA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分布部位,并用斑块分析软件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无狭窄,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较对照组增高(25.2%,28.0%,15.5%,11.1%比54.0%,15.2%,6.8%,3.0%)(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74.8%比46.0%,P〈0.01);观察组不稳定斑块比例高于稳定斑块(83.9%比38.0%)(P〈0.05),对照组稳定斑块比例高于不稳定斑块(62.0%比16.1%)(P〈0.05);观察组混合斑块和软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明确的相关性,而颈动脉斑块部位与急性脑梗死发生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双功能超声检测是研究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急性期血清蛋白水平可以反应脑卒中的危险性,并对预测高危患者脑梗死及死亡的危险性起到一定作用。故探讨颈动脉斑块厚度与白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秦 《广州医药》2009,40(1):26-28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53例和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30例,检测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比较两组间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它临床生化指标水平,并对影响颈动脉IMT的多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越重,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越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独立正相关(β=0.312,P〈0.01)。结论HGF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对HGF作进一步的研究,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层及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