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虎金方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脂质合成的相关机制。 方法将50 只C57BL/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虎金方高、中、低剂量组(21.24、10.62、 5.31 g·kg-1)。正常组小鼠给予维持饲料,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连续饲养14 周以复制MAFLD 动物模 型。从第15 周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按10 mL·kg-1 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虎金方各剂量组分别给予相 应剂量的浓煎药液灌胃(10 mL·kg-1),每日1 次,连续给药8 周。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 h,测定体质量 后进行解剖,测定肝脏湿质量,计算肝脏系数;采用RT-PCR 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 因子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脂肪酸合成酶(FAS)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肝湿质量及肝脏系数均显著增加(P< 0.001);肝脏SIRT1 mRNA 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01),AMPK、SREBP、FAS mRNA 及蛋白表 达均明显上调(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虎金方高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肝湿质量及肝脏系数均 明显降低(P<0.05, P<0.001), 肝脏SIRT1 mRNA 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 P<0.001), AMPK、 SREBP、FAS mRNA 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P<0.001)。结论虎金方可能通过调节SIRT1/AMPK 通路,促进肝脏脂质代谢,抑制肝脏脂质合成,从而缓解MAFLD 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竹节参总皂苷对高脂饮食(HFD)喂养C57BL6/J雄性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棕色脂肪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2只8周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竹节参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对竹节参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分别按25、75 mg·kg-1·d-1剂量灌胃给药4个月,其余组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剂灌胃。4月后将小鼠置于4℃环境进行急性冷暴露实验,监测小鼠核心体温情况,冷暴露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快速分离棕色脂肪组织(BAT)及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WAT)。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组织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中解偶联蛋白1(UCP1)、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细胞色素C(CytC)、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3(ELOVL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UCP1、PR...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饲料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质代谢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 解偶联蛋白2(UCP2)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ig,30.0g·kg-1·d-1),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ig,10.0g·kg-1·d-1),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各药物干预组大鼠分别灌服参苓白术散的高、低剂量进行干预,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对肝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T-PCR仪检测肝组织SIRT1、UCP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SIRT1、UC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证实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血清TG、TC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UCP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血清TG、TC含量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UC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较好;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16周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肝细胞内SIRT1/UCP2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GLP-1R/cAMP/PKA/CREB探讨泽泻汤(Zexie Decoction, ZXD)体内外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激活棕色脂肪的作用机制。西式饮食(western diet, WD)诱导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设置对照组,WD组(模型组),ZXD低、中、高剂量组;体外诱导3T3-L1细胞成脂分化模型,以毛喉素(forskolin, FSK)作为阳性对照,设置ZXD低、中、高剂量组。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结果提示,与WD组相比,泽泻汤促进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表达;同时泽泻汤上调了细胞中UCP1、CPT1β、PPARα等基因;Western blot检测PGC-1α、UCP1、PPARα的蛋白表达也表现出随泽泻汤剂量依赖性升高,表明泽泻汤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激活棕色脂肪。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WD组,泽泻汤处理后,白色和棕色脂肪细胞明显缩小,ATGL、HSL、MGL、PLIN1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油红O染色和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TC、TG水平均提示泽泻汤改善脂质蓄积,促进脂肪分解。p-CREB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发现,泽泻汤处理逆转了WD导致的p-CREB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5.
李昱芃  臧超越 《天津中医药》2023,40(8):1035-1042
[目的] 探讨温胆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模型小鼠药物干预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44只C57BL/6J雄性无菌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温胆汤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温胆汤中剂量组(中剂量组)、温胆汤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吡咯列酮治疗组(吡咯列酮组);实验小鼠给予高脂饲料进行MAFLD造模,每天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组(1.3,2.6和5.2 g/kg),吡格列酮组每天给予2.6 mg/kg。各干预治疗组小鼠均灌胃给药处理6周,每日1次。实验第14周末处死小鼠,比较6组小鼠肝指数、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脂肪含量,血清转氨酶、肝脏脂肪水平以及肝组织的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和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小鼠的整体状态差,肝脏组织大面积脂肪变性及脂质浸润,血清转氨酶、肝脏脂肪水平明显升高,证实了高脂饲料饮食喂养8周成功构建了小鼠M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治疗组小鼠肝指数、肝脏病理变化和肝脏脂肪水平,血清转氨酶、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和吡咯列酮组下降最为明显,各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温胆汤均能明显改善M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肝功能,降低肝指数,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小鼠肝脏脂肪酸氧化的影响。 方法 72 只ApoE-/-小鼠高脂喂养16周制备胰岛素抵抗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氧化苦参碱25、50、100 mg/kg组,每组18只,18只C57BL/6J小鼠设为对照组,氧化苦参碱各剂量组相应氧化苦参碱灌胃8周。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纯净水。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测定葡萄糖输注率(GIR);测定血清和肝脏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测定FBG、TC、TG、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脂肪酸氧化调控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细胞色素P4504A1(CYP4A10)]、脂肪酸氧化限速酶[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细胞色素氧化酶(COX1)、解偶联蛋白2(UCP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血清FBG、TC、TG、FINS水平、HOMA-IR值、血清和肝脏中FFA含量均明显升高 (P<0.05),GIR明显降低(P<0.05),PPARα、CYP2E1、CYP4A10 及CPT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 (P<0.05),COX1及UCP2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氧化苦参碱 25 mg/kg组TC、TG和HOMA-IR值降低(P<0.05),氧化苦参碱50 mg/kg组血清FBG、TC、TG、FINS水平和HOMA-IR降低(P<0.05),氧化苦参碱100 mg/kg组体重、血清FBG、TC、TG、FINS水平和HOMA-IR均降低(P<0.05),氧化苦参碱50、100 mg/kg组GIR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氧化苦参碱各剂量组肝脏PPARα、CYP2E1、CYP4A10 及CPT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COX1及UCP2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血清和肝脏中FFA含量均降低(P<0.05)。 结论 氧化苦参碱通过调节肝脏FFA氧化,改善高脂诱导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该实验通过检测葛根对胰岛素抵抗(IR)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甘油三脂(TG)含量及PPARγ,ADPN,GLUT4,LPL,FABP4,FASn表达量的影响来探讨葛根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脂肪IR的作用机制。先采用3T3-L1前脂细胞诱导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地塞米松诱导建立IR模型,将脂肪细胞分为正常组,IR模型组,罗格列酮阳性组,低、中、高剂量葛根含药血清组,以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lucose oxidase-peroxidase,GOD-POD)法检测细胞培养液葡萄糖含量和甘油磷酸氧化酶(glycerol phosphate oxidase,GPO-POD)法测定胞内TG含量,荧光定量q PCR检测PPARγ,ADPN,GLUT4,LPL,FABP4(a P2),FASn基因mRNA水平。结果显示1μmol·L~(-1)地塞米松作用3T3-L1脂肪细胞96 h,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降低(P0.01),胞内TG含量增加(P0.01),由此确认建立IR模型;与IR组比较,葛根含药血清干预IR细胞24 h葡萄糖消耗量上升(P0.01),胞内TG含量降低(P0.01),中、高剂量葛根含药血清组升高PPARγ,ADPN和GLUT4表达(P0.01),PPARγ与后两者基因表达呈现一致性。脂代谢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仅高剂量葛根含药血清显著升高LPL表达(P0.05);各剂量葛根含药血清下调FABP4表达(P0.01);中、高剂量的葛根含药血清上调FASn基因表达(P0.01)。该实验表明葛根提高IR-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降低细胞内TG积聚,干预多个重要糖脂代谢基因,推测以PPARγ为中心多靶点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脂肪I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3T3-L1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来评价总黄烷的细胞毒性,通过检测油红O染色程度来评价总黄烷对3T3-L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分化相关基因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和葡萄糖转运因子4(GLUT-4)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披针新月蕨给药组的细胞MTT值未有明显改变,而油红O染色程度显著性下降了,同时披针新月蕨给药明显的抑制了细胞C/EBPα,FABP4和GLUT-4基因的表达。结论披针新月蕨具有抑制3T3-L1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肝脂肪酸代谢重编程角度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脂肪肝组、脂肪肝相关肝癌组以及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脂肪肝相关肝癌组及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和高脂饲料喂养相结合方式建立NAFLD-HCC模型;脂肪肝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后,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苓桂术甘汤4.875、9.750、19.500 g/(kg·d)灌胃,正常组、脂肪肝组、脂肪肝相关肝癌组小鼠每天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30天。检测各组小鼠血脂含量[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脏游离脂肪酸(FFA)含量,HE及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含量及肝脏肿瘤增殖抗原Ki-67蛋白表达,肝脏脂蛋白脂肪酶(LPL)、白细胞分化抗原36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二氢杨梅素缓解疲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ICR雄鼠,设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和二氢杨梅素给药组(20、40、80 mg·kg–1),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采用跑轮实验和负重游泳力竭实验检测小鼠的跑步力竭距离和负重游泳力竭时间;试剂盒法检测游泳小鼠肌肉和血清中的乳酸(LD)水平,血清中尿素氮(SUN)、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肝脏中糖原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游泳小鼠肌肉和肝脏相关通路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二氢杨梅素显著延长小鼠的跑步力竭距离和负重游泳力竭时间,降低运动后小鼠肌肉和血清中LD水平、血清中SUN水平,降低血清中LDH和CK的活性,增加肝糖原储备,提高肝GSH-Px活性。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二氢杨梅素显著增加疲劳小鼠肌肉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肝激酶1(LKB1)、钙依赖的蛋白激酶2(CaMKK2)、AMPKα2、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和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和pAMPK/AMPK的表达,同时显著增加肝脏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血红素家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偶联蛋白2(UCP2)mRNA表达,增加Nrf2、PPARα蛋白表达。结论 二氢杨梅素有助于减少体力疲劳小鼠的代谢物积累,可能通过激活肌肉AMPK能量信号通路和肝脏Nrf2、PPARα相关抗氧化通路发挥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