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2015—2019年安徽省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为进一步推动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于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醋酸染色/复方碘染色检查(偏远地区)、试点地区HPV筛查,阴道镜和病理活检方法。结果 组织病理学活检后确诊宫颈癌前病变9 314例,宫颈癌447例,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350.43/10万,χ2线性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49,P<0.05)。宫颈癌检出率为16.82/10万,各年度宫颈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15,P>0.05),各年度早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74,P>0.05)。宫颈细胞学筛查与HPV检测方法比较宫颈癌前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2.10,P<0.05)。结论 安徽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和早诊率较高,治疗比例相对较低,部分县区检出率差异大,检出例数排名前十的县区,检出率除阜南县外基本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服务质量和宫颈早期病变的干预力度有待加强,应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巩固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分别作为初筛方法在广东省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2015年对广东省2个项目县35~64岁的39 974名妇女采用TCT检测方法进行初筛,对4个项目县的40 087名妇女采用HPV检测方法进行初筛,评估分析2种初筛方法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阴道镜随访率、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率以及HPV初筛方法的细胞学随访率等指标。结果宫颈癌监测试点项目中宫颈癌(45.03/10万)、癌前病变(798.02/10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843.05/10万)高于HPV试点项目中宫颈癌(19.96/10万)、癌前病变(162.15/10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182.10/10万)。HPV检测项目中,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随访率较低,分别只有55.04%和58.46%。结论采用TCT做初筛的地区在检出率和筛查质量方面都远高于采用HPV做初筛的地区,应加强HPV试点地区阳性病例的随访,提高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的随访率,从而提高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4-2019年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检查项目数据,了解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情况,评价不同初筛方法的检出效果,为进一步做好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数据来源于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中2014-2019年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数据,初筛方法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初筛方法和不同年份的初筛阳性率、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早诊率等指标。结果2014-2019年共有149918名35~64岁农村妇女进行了免费宫颈癌检查,初筛阳性人数8984人,阳性率为5.99%;共检出宫颈癌前病变799例,检出率为532.96/10万;宫颈癌41例,检出率为27.35/10万;检出早期宫颈癌9例,早诊率为96.19%。两种不同初筛方法比较:HPV检测初筛阳性率(10.1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713.41/10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675.02/10万)、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679.82/10万)均高于宫颈细胞学检查相应指标值[细胞学初筛阳性率(3.0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609.83/10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424.48/10万)、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427.91/10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4-2019年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检查成效明显;与宫颈细胞学检查比较,以HPV检测为初筛方法的宫颈癌检查策略可以更好地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便于更早进行随访管理。各区县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高效和可行的宫颈癌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妇女宫颈癌筛查方法。方法运用宫颈巴氏涂片法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 )检测法分别对47554和12226例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以宫颈活检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标准。结果宫颈巴氏涂片法筛查出宫颈病变48例,检出率为10.1/万,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为8.2/万,宫颈癌检出率为1.9/万。HPV检测法筛查出宫颈病变检出率为53.2/万,其中CIN检出率为47.4/万,宫颈癌检出率为5.7/万。HPV检测法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宫颈巴氏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检测法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灵敏度为95.4%,特异度为91.3%。结论和宫颈巴氏涂片法相比,HPV检测法有利于早期检出CIN以及宫颈癌。细胞学检查对高危型HPV阳性人群分流管理可增加HPV检测的特异度,提高筛查效能。高通量基因测序HPV检测法操作简单,一次可检测大样本,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5.
宫颈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90名妇女采用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进行筛查,初筛异常和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590例样本中,细胞学及HPV均阴性者无高度病变发生,细胞学阴性、HPV阳性者中大于等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检出率为10.1%,细胞学阳性及HPV阳性同时存在的病例中大于等于CINⅡ的检出率为39.4%,而仅细胞学阳性、HPV阴性者CINⅡ检出率为12.3%,无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生。结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适合基层宫颈癌检查的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完善适宜我国基层宫颈癌初筛的流程及筛查服务模式。方法选择2015年湖南省4个试点县21 806例采用HPV检测方法进行初筛和100 819例采取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醋酸染色检查/复方碘染色检查(VIA/VILI)进行初筛的做比较。试点项目中HPV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及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可疑或异常者提供组织病理学检查。而宫颈癌延续项目中对初筛异常及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可疑或异常者提供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HPV试点项目中筛查出HPV阳性3 429例,阳性检出率为15.72%。筛查出低级别病变(CINⅠ)49例,高级别病变(CINⅡ-Ⅲ)130例,微小浸润癌8例,浸润癌18例,其他恶性肿瘤1例,癌前病变率为596.17/10万,宫颈癌病变率为119.23/10万,早诊率为88.46%。宫颈癌延续项目筛查出低级别病变(CINⅠ)50例,高级别病变(CINⅡ-Ⅲ)129例,微小浸润癌12例,浸润癌30例,其他恶性肿瘤1例。宫颈癌延续项目中癌前病变率为127.95/10万,宫颈癌病变率为41.66/10万,早诊率为82.46%,明显低于HPV试点项目。结论以HPV作为农村宫颈癌项目初筛灵敏性更高,假阴性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2014-2016年山西省农村地区女性宫颈癌筛查数据,分析当地女性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探讨适合当地女性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为当地制定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4-2016年对山西省1215420名35~64岁农村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采用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法(VIA/VILI)、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分为巴氏涂片、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人工阅片)、HPV检查(HPV检查阳性者进一步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全自动智能阅片诊断系统宫颈细胞学筛查(采用TBS系统报告,简称计算机阅片)4种方法。结果2014年筛查总人数408301名,检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721例,检出率为176.59/10万;2015年筛查总人数403348名,检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1069例,检出率为265.03/10万;2016年筛查总人数403777名,检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1184例,检出率为293.23/10万。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检出率逐年提高,VIA/VILI检测方法应用逐年减少,2016年VIA/VILI检测方法应用占全年筛查人数的36.39%。除2014年VIA/VILI和计算机阅片阳性率,2014-2016年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计算机阅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份4种检查方法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2014-2016年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份4种检查方法阳性检出人群中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检出率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除2014年VIA/VILI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份4种检查方法全人群中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4-2016年山西省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检出率逐年提高,计算机阅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农村妇女宫颈癌的筛查,了解安庆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水平.方法 根据项目管理方案,收集2017-2019年安庆市各县(市区)免费宫颈癌筛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筛查资料,分析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情况.结果 共筛查136243名妇女,检出阳性个案1087例,其中宫颈癌检出率19.08/10万,癌前病变检出率491.03/10万,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887和3.781,P值均大于0.05);检出生殖道良性疾病30147例,生殖道良性疾病患病率为22.13%.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为95.61%.取材工具改进后的巴氏涂片法与TCT法用于宫颈细胞学筛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和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0,P=0.532).结论 安庆市开展农村妇女免费宫颈癌筛查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模式对北京市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免费筛查结果。方法在2014年12月—2015年3月北京市接受宫颈癌免费筛查的182 119例35~64岁妇女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别采用联合筛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初筛以及细胞学初筛方法筛查宫颈癌,使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结果在35~64岁妇女中进行的免费宫颈癌筛查结果显示,联合筛查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最高,为505.9/10万,高于HPV初筛的334.6/10万及细胞学初筛的246.3/10万,不同模式宫颈癌检出率和早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筛查的初筛阳性率为8.5%,显著高于HPV初筛及细胞学初筛。高危型HPV检出阳性率为7.4%,其中HPV16型检出率为0.53%,HPV18型检出率为0.15%。结论初筛手段中增加HPV检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与评价传统宫颈细胞学 /巴氏分级与液基薄层细胞 /TBS检测系统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方法 :于 2 0 0 4年 2~ 9月对 2 184例健康育龄妇女随机采用传统宫颈细胞涂片 /巴氏分级法和液基薄层细胞涂片 /TBS分级法检测 ,进行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 ,并对细胞学阳性病例进行人乳头瘤病毒 (HPV)检测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 :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检出率 (2 0 0 0 %、10 0 0 % )明显低于液基薄层细胞 /TBS检测结果 (4 2 2 2 %、4 0 0 0 % )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系统对CIN、HPV的检出率均高于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 ,是早期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福建省宁德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数据,了解宁德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落实及宫颈疾病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2009-2018年宁德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季报表数据,比较初筛阳性进一步接受检查落实、宫颈病变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及不同宫颈癌初筛方法宫颈病变检出率的变化.初筛方案根据卫生经济资源采用巴氏涂片或者液基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河北省农村妇女宫颈病变筛查项目的数据,评价项目开展实施情况。  方法  对2015―2017年河北省12个地区下属县、区及1个直管县共66个县、区35~64岁已婚农村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及宫颈病变筛查,细胞学检查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怀疑宫颈病变的多点组织活检行病理学检查。收集各监测点上报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运用贝塞斯达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 TBS)分类的描述性报告的比例分别为95.26%、95.23%和96.66%。阴道镜异常检出率从2015年的19.62%(2 040例)下降到2017年的17.45%(1 968例)(χ2 =16.84, P<0.001),组织病理学异常检出率由2015年的26.87%(588例)上升至2017年的38.41%(822例)(χ2 =65.56, P<0.001)。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由2015年的75.27/10万逐年提高到2017年105.91/10万(χ2 =23.86, P<0.001)。宫颈浸润癌检出率由2015年的17.28/10万上升至2017年的21.07/10万(χ2 =2.77, P=0.251),早期诊断率由2015年84.94%逐年增至2017年的86.80%(χ2 =0.57, P=0.751)。  结论  河北省宫颈癌筛查项目达到一定的筛查目的及效果,尤其是癌前病变筛查方面,但是在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方面仍需优化,技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14 - 2018年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生情况,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统一制定的项目技术方案,对项目县35~64岁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2014 - 2018年共检查40.32万名农村妇女,任务完成率为107.54%。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2.89%,不同年份检出率间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 163.493,P<0.001)。阴道镜异常/可疑的检出率为33.48%,不同年份间阴道镜异常/可疑检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 225.68,P<0.001)。宫颈病理异常/可疑的检出率为42.59%,不同年份间组织病理学异常/可疑检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 84.160,P<0.001),且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Z = 2.001,P = 0.048)。共检出异常个案1 659例,检出率为0.41%。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为151.04/10万,宫颈癌检出率14.38/10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165.42/10万。早期诊断人数为632人,早诊率为94.75%。结论 海南省宫颈癌检查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需政府加大投入,加强阳性病例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筛检水平,提高筛查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利用阴道镜和宫颈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筛查的宫颈癌患者270例,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后,再进行阴道镜和宫颈HPV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灵敏度、准确率和诊断率。结果:阴道镜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为75%,HPV对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为70%,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镜宫颈癌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优于HPV检测方法,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阴道镜联合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阴道镜或HPV检测,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镜和宫颈HPV检测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测各有优势,在实际临床使用中应结合患者特点,减少漏诊情况,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利于患者后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女性宫颈病变状况,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为早期检测、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2年1-6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893例妇女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进行宫颈癌筛查.对初筛阳性病例进一步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呈正相关(χ2=20.87,P<0.01),宫颈病变程度和HPV感染率城乡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CT检测结果和HPV阳性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HPV感染能够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的发生,因此,定期对40~60岁宫颈病变高发感染期进行细胞学和病毒检测,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早期发现和阻断宫颈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HR-HPV在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中的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在中国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中的感染状况,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防治及宫颈癌筛查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宫颈癌高发区江西修水县人桥乡2499例年龄为30~49岁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了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多种筛查技术的联合筛查:包括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查、醋酸染色肉眼观察(VIA)、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以及阴道镜检查等方法。不同方法间遵循独立、双盲原则。对其中任何一项检查异常的妇女进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HPV DNA检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ybrid capture-2,HC-Ⅱ)对受检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行HPV DNA半定量检测。观察农村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病变程度与HR-HPV感染的关系以及HR-HPV在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人群中的感染状况。结果:2499例受检妇女中,352例妇女因HPV DNA缺失被排除,其余2147例妇女纳入本研究,共检出无宫颈病变1966例、宫颈鳞状细胞化生81例、慢性宫颈炎271例、CINⅠ82例,CINⅡ37例、CINⅢ59例、宫颈癌3例。HR-HPV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感染率分别为5.1%、54.9%、66.9%、80.5%、94.1%、98.1%、100.0%。HR-HPV检出妇女中总阳性率为20.63%,在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1.07%、19.66%、21.29%及20.54%。宫颈癌前病变妇女HR-HPV感染率与慢性宫颈炎妇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年龄妇女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情况。方法:利用2015—2019年南通市通州区每年筛查年报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宫颈癌筛查合计阳性病例14 681例,患病率达11.61%。其中癌前病变480例,癌前病变检出率为397.68/10万,宫颈癌确诊86例,宫颈癌检出率为68.03/10万。乳腺癌筛查合计阳性病例598例,患病率达0.47%。其中乳腺癌确诊63例,乳腺癌检出率为49.71/10万。HPV16、18阳性人群癌前病变患病率及宫颈癌确诊病例患病率高于HPV其他阳性人群,HPV其他阳性人群癌前病变患病率及宫颈癌确诊病例患病率高于HPV阴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可以达到早诊断、早发现和早治疗的目的,HPV检测结果与宫颈癌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病例确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四川省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检出情况,为省、市、县级宫颈癌实施方案制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全省183个县(市、区)按照省卫生健康委要求和各地实施方案开展宫颈癌筛查,并通过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完成项目信息收集、录入、审核和报送, 并对检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及χ2检验。结果 2016—2020年,宫颈癌检查项目结案人数的4 896 458人中,检出宫颈癌前病变6 146人,检出率为125.52/10万,检出宫颈癌743人,检出率为15.17/10万;早诊率为92.92%。结论 通过项目实施,早诊率逐年提高,项目地区宫颈癌检出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